施工组织设计(终)

施工组织设计(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64.8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317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施工组织设计(终)简介:

施工组织设计(Final Design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简称FDO)是在工程项目开始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它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施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

施工组织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概况:对工程的地理位置、规模、结构特点、施工条件等进行详细介绍。 2. 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各个工序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3. 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工艺流程等。 4. 施工组织: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配置、劳动力计划等。 5. 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施工场地布置、材料供应、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 6. 施工成本和资源估算: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各类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预估。 7. 风险管理:识别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实施,旨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成本,确保工程安全,实现项目目标。它是施工项目成功实施的蓝图,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影响。

施工组织设计(终)部分内容预览:

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水准基点,组成水准网,对水准基点定期进行高程检测并做好记录。

b由于沉降观测要在竣工以后仍须进行,所以水准基点的布设要放在不受震动或影响施工的部位。

c水准基点与观测点距离不得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a)观测点的埋设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c)观测点材料埋入混凝土面、墙面等的长度应大于露出的部分2017版 江西省通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第05册 建筑智能化工程.pdf,以保证点位的稳定。

7.2土石方工程施工工艺

工具:铁锨、大锤、钢钎、手推车等。

a熟悉地勘报告,确定机械行驶路线及基槽放坡坡度、调集机械设备。

b施工人员落实、定位测量放线并验线合格、根据图纸计算石方开挖及回填量。

开挖程序:测量放线→砂砾层开挖、白云灰岩移除→修坡、整平→验槽

a开挖基坑、基槽时,根据地勘报告,按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放坡。

b挖掘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深度的1/2。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c开挖基坑(槽)时,在机械挖不到的部位,由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运到挖土机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运走。

A挖掘遇有岩石层,岩石层由挖掘机所配套的破碎锤进行破碎,对于局部破碎不彻底的区域,则采用风镐进行破除,挖除的土石方和破碎出的岩石用自卸汽车运至指定的地点堆放。

b根据基坑、基槽定位标识,对岩石层分层进行破碎,破碎过程中的大块岩石要二次破碎,以便清运。

c修理边坡和清底:大量的基坑、基槽石方破碎清除后,边坡、基坑底处的岩石棱角、基坑平整度、边坡坡度的岩石由风镐剔凿,人工用手推车把石方移走。

d验槽:开挖后的基坑、基槽表面,在未通过业主验收并认可前,不允许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e开挖过程中的可利用回填材料应妥善保存。

3)回填时应分层铺设。每层铺设厚度为200~250mm,每层夯实遍数不少于3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先填夯深基坑(槽),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

4)回填层夯实后,按规范规定进行取样,测出其密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的铺设。

7.3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各单位工程的钢筋均采取统一下料、加工、成型,现场绑扎。

7.3.1基础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基础钢筋预制绑扎成网片,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可相隔交错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7.3.2柱子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先将箍筋套在伸出基础或下层楼面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朝向柱中心。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规定

3)在柱子主筋上,按设计要求画箍筋间距线。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

4)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7.3.3梁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

2)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及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

4)梁的受力钢筋直径≥22mm时,钢筋连接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接头位置及在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量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7.3.4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画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画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筋,后放分布筋。双向板所有钢筋的交点均须绑扎,单向板外围两排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

3)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钢筋的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梁相同。

7.3.5筒仓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1)筒仓结构水平筋、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

采用焊接接头时:单面焊焊接长度大于10d,双面焊焊接长度大于5d。

采用绑扎接头时:竖向钢筋搭接长度36d,水平环向钢筋搭接长度50d。

2)筒仓竖向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任一水平截面上每隔三根钢筋允许有一个接头。

3)环向水平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错开距离应不小于一个搭接长度且不小于1500mm,任一竖向截面每隔三根钢筋允许有一个搭接头。

4)控制竖向钢筋位置措施:在开字形门架横梁上制作钢筋定位环,在其上面焊接竖向钢筋定位圈,竖向钢筋固定在定位环,来保证竖向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

7.4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7.4.1基础模板施工方法:

采用普通钢管及组合钢模板作为基础的支撑和模板进行施工。所有钢模板拼缝粘贴海绵条,防止漏浆。支模前要检查基础的中心线、位置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及支撑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的内侧接缝严密、平整而不漏浆。模板表面刷隔离剂。模板装好后,仔细检查各部、构件是否牢固,在浇筑过程中经常检查,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及时修整加固。

7.4.2安装柱模板施工方法:

弹线—安装柱模板→安柱箍→安拉杆或斜撑→预检

2)通排柱,先施工两端的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按柱子大小,预拼成一面一片,就位后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安装完两面再安另外两面模板。

3)柱箍用钢管制成,间距在模板设计中确定。用经纬仪控制、调节、校正模板的垂直度。

7.4.3安装梁模板:

弹线→安梁底支撑→调整标高→安装梁底模→(绑梁钢筋)→安装侧模→校正并加固→预检

2)柱子拆模后在混凝土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安装梁支柱之前,支柱下垫通长脚手板。梁支柱采用双排,支柱间距600~1000mm。支柱上面垫100mm×100mm方木,支柱双向加剪刀撑和水平拉杆,离地500mm设一道,以上每隔2m设一道。

3)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板,并拉线找直;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梁底板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4)龙骨间距为750mm;截面高度大于600mm时,在梁中部加对拉螺栓,螺栓间距为1000mm。

5)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将梁模板内杂物清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7.4.4安装楼板模板施工方法:

地面夯实→支板下立柱→安大小龙骨→铺模板→校正标高→加立杆的水平拉杆→办预检

2)土地面应夯实,并垫通长脚手板,楼层地面立支柱前也应垫通长脚手板。支柱与地面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3)支柱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再安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支柱间距为1.0m,大龙骨间距为1.0m,小龙骨间距为0.5m。调节支柱高度,将大龙骨找平。

4)楼板水平模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标高校完后,支柱之间加水平拉杆。第一道水平拉杆离地面200㎜,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m左右一道,并要经常检查,保证牢固完整。最后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

7.4.5模板选择:基础工程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滑模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外露设备基础、主体框架、倒模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

1)构件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方可拆除。板与梁底模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

2)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连物,并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拆模时严禁模板直接从高处往下扔,以防止模板变形和损坏。

7.5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

本工程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HZS50型搅拌机4台,混凝土配料机2台,水泥储罐100吨、50吨各2个,搅拌能力 >50m3/小时。混凝土输送泵车1辆(臂长47m,输送能力120m3/小时),混凝土输送泵1台,混凝土搅拌车3辆(容量8m3)。

7.5.1原材料的要求:

每次接收水泥时要连同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一并交付验收,并要核对其数量、交付日期及样本的最新测试结果。水泥进场使用前先取样检验安定性及强度。进场后超过1个月的水泥要重新试验。

a水泥种类:普通波兰特水泥(OPC).

b除业主有明确授权,否则其他类水泥不允许使用。

a混凝土用粗细骨料必须经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经考察当地的粗骨料资源充足;细骨料为特细砂,细砂特点为:表面积大、级配差、空隙率高。为控制细砂影响混凝土质量及可泵性,拟采取措施:①用5mm以下的石屑与特细砂混合使用 ②因特细砂混凝土流动性小,掺加高效减水剂或泵送剂。

c骨料应质地坚硬、牢固、持久,有害物质的含量不得影响混凝土强度及寿命。

d骨料的物理和化学要求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在工程开工之前进行认真优选,并根据原材料的试验来确定。

混凝土用水应洁净,不含有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应符合以下指标的要求《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 JT/T203-2014》,定期检查水质(每三个月做一次化学分析)。

所用水应满足下列物理和化学要求。

a悬浮杂质的总含量不超过2000mg/l。

b水中氧化剂MnO4的含量不超过百万分之100。

f除了以上要求,浇筑混凝土用水不能含有一定程度上引起混凝土变色或表面缺陷的杂质。

NB/T 10156-2019 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通用技术规范7.5.2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