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2.01 劲钢结构施工工艺标准简介:
"2.01劲钢结构施工工艺标准",通常是指钢结构工程中的一种具体施工方法或技术规范。钢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它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劲"可能指的是钢结构的强度等级或者某种特定的施工技术。
钢结构施工工艺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钢材,如Q345、Q235等,确保材料的质量。
2. 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需求,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节点设计、连接方式、预应力设计等。
3. 预制加工:在工厂内进行钢结构的预制,如剪切、焊接、拼装等,保证精度。
4. 现场安装:在现场进行钢结构的吊装、定位、焊接,要求严格按照施工图和工艺规程操作,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5. 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焊接质量、尺寸精度、结构稳定性等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6. 防腐处理:对钢结构进行防锈、防腐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7. 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具体到2.01,如果是指某个具体的版本或标准编号,可能需要查阅相关行业的施工规范或者国家标准,如《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以获取详细的信息。
2.01 劲钢结构施工工艺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② 直线样板的长度不得小于1m;
③ 测量焊接接头角变形的弧形样板的弦长不得小于1m。
2)钢板切割及焊接接头坡口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钢板切割及焊接接头坡口DB14T 2551—2022 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pdf,宜采用机械加工或自动、半自动火焰切割加工。加强筋板的圆弧边缘,可采用手工火焰切割加工。
② 用于对接接头厚度大于10mm的钢板和用于搭接接头厚度大于16mm的钢板,板边不宜采用剪切加工;
③ 钢板边缘加工面应平滑,不得有夹渣、分层、裂纹及熔渣等缺陷。火焰切割坡口产生的表面硬化层,应修磨清除。
3)下料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之规定:
②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 mm,刚才矫正后的允许偏差,应下表的规定:
3.3.2.2 辊制校圆
1)弯边:为了使得现场组焊顺利,采用卷板机将板头预弯,预弯模板的厚度宜为待弯板厚度的两倍,预弯弧长约为150mm,预弯过程中应注意坡口和压制方向,预弯后用样板检测压弧质量,弯边与板两侧应垂直。
2)卷圆:轧圆板必须保持干净,不允许有泥垢赃物。为了防止产生倾斜,板材的纵向中心线与辊轴轴线要保持平行,卷板机的上下辊必须相互平行,避免将轧圆板卷成锥形。在卷制过程中,要用吊车配合,防止钢板本身自重造成弯制不足或压偏失形。在去掉钢板自重条件下,经常用样板测准钢板弯制的弧形曲率。卷好的筒片应立置在钢平台上。
3)校圆:钢板卷圆后应进行校圆,校圆分整体校圆和局部校圆两道工序。整体校圆在卷板机上进行;局部校圆时将样板内靠在筒体口附近进行检查,若不密贴表示该处不圆,不圆处局部锤击,直至密贴为止。
4)在加工过程中发现钢材缺陷应及时修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钢材局部表面的麻坑或伤痕深度为0.3~1mm时,可磨修圆滑,深度超过1mm时,应在补焊后磨修匀顺。
② 当气割边缘的切口或崩坑深度小于2mm时,可磨修匀顺,当深度超过2mm时,应在铲磨出坡口后补焊与磨修。
③ 圆度偏差要求为±2mm。
④ 圆弧度用校验样板检查,其允差见右表。
1)组装前,零件、部件应检查合格,连接接触面和沿焊缝边缘每边30~50 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冰雪等应清除干净。
2)板材、型材的拼接,应在组装前进行,构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矫正后进行。
3)焊接连接组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当采用局部组装时,拆除夹具时不得损伤母材,对残留的焊疤应修磨平整。
5)卷管的组对:焊接成型的每一个管节在组对前要标定0°、90°、180°、270°线,以利于钢管的对口组对。
6)用调节丝杠调整局部间隙,用卡子、销子调整错口,在对口时,应将错口匀开,防止局部超标,符合要求后,进行定位焊,并做好记录。
7)就位找正完毕后,打紧所有组装卡具,并应焊接固定板,以防发生意外。组对时,应避免十字焊缝。
8)两分段对口前,必须将两分段的对口端的周长差,换算成直径差。在对口时,应将差值匀开,以免错口集中在局部而造成超标。
9)筒体环缝组对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 错边量应符合标准要求,当两板厚度不等时,对口错边量应以较薄板厚度为基准进行计算,测量时不应计入两板厚度差值。
② 组对后形成的棱角E,用长度不小于300mm的直尺检查,E值不得大于钢板厚度δn的1/10且不大于3mm;
③ 相邻筒节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以及封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筒节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外圆弧长应大于钢板厚度得3倍,且不小于100mm。
10)筒体纵缝对口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对口错边量b、对口间隙G应满足以下要求:
② 对口后棱角E值:不得大于壳体名义厚度δn 的1/10,且不大于3mm。
11)管节纵缝、环缝焊接可采用埋弧自动焊或手工电弧焊。实际焊接过程规范参数应保持一致性,保证焊接质量和焊缝成型、美观。
3.3.2.4 焊接钢管使用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
3.3.2.6 钢管内壁不得有油渍等污物。
3.3.3 钢管柱拼接组装
3.3.3.1 根据运输条件,柱段长度一般以10m左右为宜。在现场组装的钢管柱和钢管格构柱的长度,则根据施工要求和吊装条件确定。
3.3.3.2 钢管对接时应严格保持焊后管肢的平直,焊接时除控制几何尺寸外,还应特别注意焊接变形对肢管的影响,一般宜用分段反向焊接顺序,但分段施焊应尽量保持对称。
3.3.3.4 钢管对接焊接过程中,如发现点焊定位处的焊缝出现微裂纹,则该部位必须全部刨除重焊。
3.3.3.5 为确保联接处的焊缝质量,可在管内接缝处附加衬管,其长度为20mm,厚度为3mm,与管内壁保持0.5mm的膨胀间隙,以确保焊缝根部的质量。
3.3.3.6 格构柱的肢管和各种腹杆的组装程序,应严格按施工工艺设计要求进行。3.3.3.7肢管与腹杆连接尺寸和角度必须准确。必须确保钢管构件中各杆件的间隙,腹杆与肢管联接处的间隙应按板全展开图进行放样。
3.3.3.8 格构柱组装后,应按吊装平面布置图就位,在节点处用垫木支平。吊点位置应有明显标记。
3.3.3.9 所有钢管构件必须在焊缝检查后方能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3.3.3.10 组装质量要求:
纵向弯曲:f≤L/1000且≤10mm;
椭圆度:不大于3D/1000;
端口不平度:不大于D/1500;
管肢组合误差:不大于L/1000;
腹杆组合误差:不大于L/1000。
3.3.4 钢管柱吊装
3.3.4.1 钢管柱组装后,吊装时要注意减少吊装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吊点位置应根据钢管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后确定。
3.3.4.2 吊装钢管柱时,应将其上口包封,防止异物落入管内。
3.3.4.3 当采用预制钢管混凝土构件时,应待管内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的50%以后,方可进行吊装。
3.3.4.4 钢管柱吊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以保证构件的稳定性。
3.3.4.5 吊装的质量要求:
3.3.5 管内混凝土的浇灌
浇灌混凝土有三种方法:泵送顶升浇灌法、立式手工浇捣法、立式高位抛落无振捣法。
4.1.1 主控项目
4.1.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1.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4.1.1.3 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4.1.1.4 一、二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1.5 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四分之一较薄板厚;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缘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为二分之一较薄板厚,且不应大于10mm。焊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4mm。
4.1.1.6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4.1.2 一般项目:
4.1.2.1 对于需要进行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的焊缝,其预热温度或后热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或通过工艺试验确定。预热区在焊道两侧,每侧宽度均应大于焊件厚度的1.5 倍以上,且不应小于100mm;后热处理应在焊后立即进行,保温时间应根据板厚按每25mm 板厚1h 确定。
4.1.2.2 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表4.1.2.2。
表4.1.2.2 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 (mm)
4.1.2.3 焊缝尺寸允许偏差见表4.1.2.3(1)、(2)
表4.1.2.3(1) 对接焊缝及完全熔透组合焊缝尺寸允许偏差 (mm)
表4.1.2.3(2) 部分焊透组合焊缝和角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mm)
注:1 hf>8.0mm 的角焊缝其局部焊脚尺寸允许低于设计要求值1.0mm,但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10%;
4.1.2.4 焊成凹形的角焊缝,焊缝金属与母材间应平缓过渡;加工成凹形的角焊缝,不得在其表面留下切痕。
4.1.2.5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1 一般项目
4.2.1.1 焊接H 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2 倍板宽;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钢尺检查。
4.2.1.2 焊接H 型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2的规定。
表4.2.1.2 焊接H 型钢的允许偏差 (mm)
检查数量:按钢构件数抽查10%,宜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用钢尺、角尺、塞尺等检查。
4.2.1.3 箱梁成型后的允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钢构件数抽查10%,宜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用钢尺、角尺、塞尺等检查。
4.2.1.4 焊接连接组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4 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个。
检验方法:用钢尺检验。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13》表4.2.1.4 焊接连接制作组装的允许偏差 (mm)
4.2.1.5 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
检查数量:按接触面的数量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 个。
检验方法:用0.3mm 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小于25%,边缘间隙不应大于0.8mm。
CJJ∕T 156-2010 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4.3 基础和支承面
4.3.1 主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