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措施

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措施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95.7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0684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措施简介:

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的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应力管道安装:预应力筋通常通过预应力管道引入梁体,管道应根据设计要求准确无误地定位和固定,确保预应力筋的张拉方向和位置。

2. 预应力筋制作与存放:预应力筋通常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根据设计要求的张拉力进行预加工和存放,以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性能稳定。

3. 张拉设备准备:选择合适的张拉设备,如千斤顶、油压表等,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4. 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通常采用分级张拉,先进行初张拉,然后进行二次或多次张拉,以达到设计的预应力值。

5. 放张:张拉完成后,及时放松预应力筋,使梁体的混凝土能够充分压缩并产生预应力,同时避免预应力筋断裂。

6. 穿钢绞线:将预应力筋穿入预留的孔道,并用锚具固定,确保预应力筋的稳定。

7. 预应力筋的封锚:完成穿筋后,进行预应力筋的封锚,通常采用树脂或金属锚具进行密封,防止预应力损失。

8. 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后,需要对梁体进行适当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进一步增长。

以上步骤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预应力连续箱梁的质量和安全。

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措施部分内容预览:

张拉顺序总的原则:尽量保证张拉后的断面束应对称。

具体张拉顺序按设计图《箱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控顺序表》对应各序号、钢束编号进行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早压浆

当钢束张拉结束,立即将锚塞周围,预应力筋间隙,用水泥浆封锚,水泥浆强度达10Mpa后,即可压浆,即张拉后不超过24小时压浆为宜,最迟不超过3天。

采用高强度底松弛钢绞线Φ15.24(ASTMA416—90a技术标准270级),标准张拉强度Rby=1860Mpa,伸长率≥3.5%DL/T 1736-2017标准下载,弹性模量EY=1.95×105Mpa,公称面积140mm2设计张拉控制应力:F3、D2联

бK=0.79Rby ;A4、A5联бK=0.75 Rby 。

每束钢绞线控制张拉力计算

按群锚体系的各束分别计算

千斤顶压力表读数值计算

按各个编号的压力表校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应用方程式Y=A+BX核算,初应力,二倍初应力、分级加载应力控制应力、的表读数,式中Y—压力表读数值,A、B—回归系数,X—标准荷值,即对钢束施加之张拉力。

设计图初应力10%бK(不分长短束),若按10%бK,则须采用预张办法,即张拉后再放松,重新按10%бK的流程张拉,但本工程采用的是自锚式夹片,要放松就必须先用千斤顶工具锚张拉,重新张拉时再换装锚具夹片,如此下去张拉工效低,则影响进度工期故采用在规范允许范围内(10~25%бK)适当加大初应力的办法:

预应力钢束≤40M,初应力采用10%бK

41—99M初应力采用15%бK

≥100M初应力采用20%бK

初应力 二倍初应力 级段应力 级段应力 控制应力

0.1бK 0.20бK 0 .5бK 0.8бK 1.0бK

0.15бK 0.3бK 0.6бK 0.8бK 1.0бK

0.2бK 0.4бK 0.6бK 0.8бK 1.0бK

C、各千斤顶—压力表表号的对应读数值

YDC2000型油压千斤顶,YBZZ×1.5/63型油泵

注:бK=0.75 Rby(横向束)

QYC230型油压千斤顶,YBZZ×1.5/63型油泵

注:бK=0.70Rby (扁锚)

张拉程序:0 —— 初应力(量伸长值,夹片位移量)——二倍应力(量伸长值)——分级加载——控制应力бK(量伸长值,夹片位移量)——持荷5分钟——锚固—— 0

A、每束预应力筋都必须甲乙两端同时张拉,在分级加载张拉过程 中如果甲端伸长量长于乙端过多时,可以先拉乙端后拉甲端。

B、当张拉长束时,因千斤顶张拉活塞行程不足,须作两级或两级以上的张拉。

A、现场操作责任人负责张拉原始记录。

B、分管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整理、填写规定的张拉记录表

C、张拉后24小时将张拉记录表原始记录数据报送监理工程师。

理论伸长值△L(CM)

理论上预应力钢材的应力与应变符合虎克定律,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时理论伸长值△L(CM)

的计算公式:(四种形式)

△L:预应力钢绞线(简称钢束)理论伸长值(CM)

P:钢束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计算截面处扣除孔道摩擦损失

后的拉力平均值(N)

P:钢束张拉端的张拉力(N)

L:钢束有效长度,即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K:孔道偏差系数,指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6×

X:从张拉端至孔道截面的曲线长度,有些情况为X≈L(M)

μ:钢束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0.16—0.19—0.25—0.3—0.35(长束,

一般取0.25—0.3)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即累计转角和,

以弧度计rad

AY:钢束截面面积(MM2)

ES:钢束弹性模量,设计上一般取值1.95×105Mpa,材试实测通常在

1.95×105—2.10×105之间

σK:钢束张拉控制应力(即预应力设计值)

σ0:钢束张拉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20% Mpa

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不另行计算理论伸长值,系有设计给予,即设计图标注的,张拉延伸量。上述公式的参考价值在于,当施工现场已注意克服消除各影响因数情况下的张拉延伸偏差仍偏离规定范围时,可参照择用地区行业较广用的一个公式,进行计算检核、探因分析。

实际伸长值与伸长值偏差

实际伸长量与偏差计算的修正

钢束理论延伸量,按实际弹模修正

△L修=△L×E/E,

△L修:理论延伸量,按实际弹模修正值

L:设计提供的理论延伸值

E:设计采用的1.95×105Mpa

E,:材试报告实际的弹性模量

钢束工作长度70~90CM,实际千斤顶长度50CM,而张拉钢束长度是从包括千斤顶段在内的锚向端至锚向端,故须考虑千斤顶段钢束延伸量。

△L千=бK L千/E,

△L千:千斤顶段钢束延伸量,理论值(MM)

E,:实际的弹性模量

如千斤顶(活塞)长500MM,E,=1.98×105Mpa,бK=0.75×1860

则△L千=0.751850500/1.98×105Mpa≈3.5MM

L夹片=从初应力(бK初)至终应力(бK终)的位移量(张拉程序过程中的夹片外露量的量值记录)

L=(L100—L初始)+(L二倍—L初始)—△L夹片—△L千

L100 :张拉终应力100%бK时钢束伸长量(MM)

L初始:初应力10%~20%бK时对应的钢束伸长量(MM)

L二倍:二倍初应力时钢束伸长量(MM)

伸长值(延伸量)偏差计算

JC/T 899-2016标准下载A、伸长值偏差=(▲L—△L)/△L=?%

伸长值偏差=[(L100—2L初始+L二倍—△L夹片—△L千)—△L修 ]/ △L修

B、伸长值偏差=(L100—△L夹片—△L初始) / 90%

(注:B式系市政工程近年就各类张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虑一系列因素而试行的新的计算方法。本工程仍用A式计算T∕CAMET 07004-2018 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以B式供参故)

按设计与规范规定,张拉伸长值偏差控制在±6%以内,即为合格,若发现偏差过大,则应暂停张拉,进行原因分析,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以对以后张拉控制确定,方可继续张拉。

预应力张拉时,通过伸长值的校核,可以综合反映张拉力是否足够,孔道摩阻损失是否偏大,以及预应力是否有异常现象等,因此,伸长值的校核,必须引起重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