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

泵站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x
资源大小:1.7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7975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泵站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简介:

泵站基坑专项施工方案,是针对泵站工程项目中基坑开挖部分的具体施工设计和操作流程的详细规划。这个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概况:对泵站工程的地理位置、规模、设计要求等基本信息进行介绍,以及基坑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分析。

2. 施工目标:明确基坑开挖的深度、形状、尺寸等要求,以及泵站的安装位置和基础结构设计。

3.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以及施工前的测量、放线、定位等工作。

4. 施工方法:详细描述基坑开挖的方法,如正铲、反铲、拉铲、挖掘机等,以及边坡稳定、降水、防渗等技术措施。

5. 施工流程:制定出从开始挖掘、边坡防护、排水、监测到基坑验收的完整施工步骤。

6. 安全管理: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防止坍塌、防止水淹、防止触电等。

7. 应急预案:设置应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突发性的地质变化、天气变化等的应急预案。

8. 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确保基坑开挖的质量和精度。

总的来说,泵站基坑专项施工方案是为了保证泵站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同时也是施工团队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

泵站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部分内容预览:

⑥支撑施工保护控制措施

基坑开挖过程中要防止挖土机械碰撞支撑体系,以防支撑失稳,造成事故。为防止基坑内起吊作业时碰动钢管支撑,每根钢管支撑、钢围檩要求通过钢丝绳(18mm)固定在围护结构上。

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若因侧压力造成钢管横撑轴力过大,造成横撑挠曲变形,并接近允许值时,必须及时采取增加临时竖向支撑等措施,防止横撑挠曲变形过大,保证钢支撑受力稳定,确保基坑安全。钢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表。

JGJ/T 483-2020标准下载 支撑支护质量标准

通过计算得出,降水方案至少应设置4口直径0.3m,深度23.5 m的无砂管降水井,为了保证深基坑的施工需要,需降水深度为开挖底面下1m,考虑群井效应及降水漏斗影响,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和郑州地区降水施工经验,降水井间距不宜大于15m,综合本工程特点及现场、周边环境条件,实际设置4口能满足降水要求,另外布置一口观测井,详见降水平面布置图。整个降水井系统通过排水管将水直接排在潮河中。详细计算过程见附件1。

为充分观测和掌握深基坑降水时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特征,为深基坑降水提供依据,我单位开始实施深基坑降水前进行了降水井抽水试验,以检验本基坑降水井数量和位置是否能保证基坑坑底抗突涌的安全性。

施工现场准备→测放降水井点位→钻井至降水设计深度→洗井至满足降水设计要求→安装降水泵→修建沉砂池及安装排水管道至排水指定位置→降水→降水完毕封井

(4)填砾:井管安装后,及时在井管外填入规格10~20mm砾石滤料。若场地地层变化较大时,应根据地层记录分层选料。填砾时,砾料应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保证填砾量不不小于设计值的95%。当发现填料量与设计深度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井管上口2m深度范围内用粉土封闭。

(5)洗井:采用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每井活塞洗井不少于两次,每次提拉活塞不少于2小时,空压机洗井不少于2个台班,以确保洗井质量,达到正常出水时含砂率少于 1/10000 要求。井身结构如下图:

(8)观测记录:应及时、准确地记录降水井水位,以此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降水井示意图如下:

(9)封井措施:根据施工要求,对降水井所在雨水泵站无降水要求时进行封堵,为了保证封井工作的一次成功,必须遵照封井工艺流程严把工程质量关。具体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相关规程、规范,明确质量标准。

2)配备足够人员、施工所需机械并对机械性能进行检查确认。

3)因降水井长期运转,有的井内有少量泥沙淤积或杂物回落到井中,所以封井前对每个井进行测量,确定井深,并根据实测井深计算每个井的回填用材料量;

4)封井前把要使用的砂石料、混凝土、土料按计算量在井口附近备足,并准备夯实工具。把井内的回填料夯实(振捣密实)。

5)回填所用砂砾石,粒径不大于50mm,回填前在料场拌制后由装载机运至回填现场。

为及时掌握施工场地内基坑降水效果,在降水过程中对降水井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洗井过程中监测井深、地下水位变化,并实时进行试验抽水,确定各单井涌水量,为选择降水泵型号提供参数。

②、降水工作开始后每天早、中、晚对降水井水位各测一次,以便及时掌握降水效果。

③、地下水位达到稳定后确保每天观测一次水位,依据地下水位变化历时曲线,适当调整水泵型号来增加排水量,达到降低能耗、保护地下水资源目的。

④、每二天测量一次降水井深度,掌握降水井沉砂量,以便发现失效的降水井,做到及时处理,延长降水井寿命。

采用普通挖机与长臂挖机配合开挖土方至标高105.2→施工第一道围檩及支撑→采用普通挖机与长臂挖机配合开挖土方至101.2→施工第二道围檩及支撑→采用普通挖机与长臂挖机配合开挖土方至96.7→施工第三道围檩及支撑→采用普通挖机与长臂挖机配合开挖至距基坑底10~20cm→剩余土方人工清除至基坑底。开挖如下图所示:

2.施工过程:沿着围护桩进行基坑开挖,开挖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首先开挖至标高105.2,在此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围檩及支撑。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围檩及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进行第二次开挖,采用普通挖掘机与长臂挖掘机配合挖除,开挖至101.2,进行第二道钢围檩及支撑施工,然后采用普通挖掘机与长臂挖掘机配合开挖至96.7,进行第3道钢围檩及支撑施工。

开挖时严禁挖掘机碰到围檩。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测量基底高程,防止超挖和扰动基底,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预留10cm~20 cm由人工清理,严禁超挖后回填虚土。开挖出的基坑土方边挖边用自卸车运到指定地点。

开挖过程中,每开挖2m进行人工进行桩间清理并挂网片喷砼,网片采用10cm×10cmφ8钢筋,喷锚混凝土采用C20早强喷锚混凝土。

3.基坑排水措施

基坑开挖排水措施如下:

1)基坑内排水措施:在底板垫层范围之外开挖集水坑,并沿基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用水泵及时将水排出坑外,确保坑内无积水。

2)基坑外排水措施:在到基坑顶边2m处,设置一条300mm宽,深300mm的截水沟,避免雨水流入基坑内。排水示意图如下:

在泵站集水池每施工完成一层后进行基坑回填,回填时采用中粗砂作为基坑回填材料,所用填土材料强度保证符合规范要求。基坑回填分层(30cm一层)进行,每层表面平整,然后夯实,每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填筑下一层。

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本身的变形进行独立的第三方监测,为其周边重要的建(构)筑物、公路等设施以及业主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结构安全、施工安全、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地预报及工程突发危险部位的紧急监测,让有关各方面作出反应、避免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按规范参考图纸要求监测项目如下:

⑴基坑坡顶及围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监测

⑵新建建筑主体沉降观测

⑴基坑坡顶及围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坡顶及围护结构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每15~20m布设一个监测点,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本工程共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46个。具体监测点布设位置见后附基坑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⑵新建建筑主体沉降观测:建筑物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具体监测点待接收到新建建筑首层平面图方可布设。

4.4.4.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⑴搜集区域地质资料,充分借鉴已有工程实例。

⑵认真研读本工程基坑地质资料与设计方案,熟悉相关规范。

⑷由技术负责人对监测方案进行评审,并对项目人员进行必要培训。

⑸开始观测前将所用仪器在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检定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6)在施工前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并随施工进度完成仪器布设与初值的读取,初值读取不少于两次。

4.4.5.监测精度、监测频次及监测预警值

各监测内容精度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各观测内容精度要求

⑴基坑监测周期及频率

基坑监测在基坑开挖前埋设好所需的监测设备,并取得原始数据。各项观测在基坑开挖时开始至主体施工至±0.000m。

在基坑开挖期间及挖完后一周内,坡顶及围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每隔一天观测一次,之后每周观测一次,基础底板浇注完后每10天观测一次。监测频率可根据变形情况适当增减。

新建建筑沉降观测在建筑物施工阶段,随施工进度进行观测。一般每增加一结构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若遇特殊情况可增加观测频率。在建筑物主体封顶后应进行百日观测。其后继观测周期应根据百日观测平均沉降值确定(见后继观测周期表),至沉降趋于稳定(日平均沉降量小于0.01mm)止。

各监测内容预警值如表3所示。

根据本工程建设规模及重要性,在本次综合监测过程中将采用现场监测和现场巡视及综合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施工期安全监测,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重要支持。

1.基坑坡顶及围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监测

⑴基准点布设:在受施工影响以外的地方设置3个基准点,编号为JZ1、JZ2、JZ3。在基坑周围设置4个工作基点GB/T 38527-2020标准下载,编号为J1、J2、J3、J4。做法为埋入混凝土标石或打入顶端有十字刻划的标志。

表4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

⑶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基坑围护结构(围护桩、围护墙、边坡)顶端水平位移监测一般有3种方法:视准线法、测小角法、测坐标法。针对本工程,我方将采用测坐标法对基坑坡顶及围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按照两个层次布设观测网,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路线)、由监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按照建筑变形测量二级精度要求施测。各项限差符合表5要求:

表5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

测量所用全站仪定期在有资质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作业开始时先对控制点进行观测,作业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点观测,检验其稳定性。对监测点监测时,在控制点上设置全站仪,测定监测点在独立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值。在基坑开挖的整个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并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如遇特殊情况除外)。

每次观测结束后,核对和复查观测结果,验算各项限差,确认全部符合规定要求后GB 3809-1983 陶瓷洗面器普通水嘴,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计算得出本次观测坐标值减去上次观测坐标值,求出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方向和距离。

⑷精度分析:考虑到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监测视线距离可以控制在200m范围内。测距精度对坐标精度影响为:1mm+1ppm×D(D=0.2km)=1.2mm,测角精度对坐标精度影响为:0.5×3.14×2÷3600÷360×200000=0.48mm,一测回总精度为:,两测回求平均值的精度为,所以使用本仪器测两个测回完全可以达到监测点1mm的精度要求。

⑴基准点布设:根据该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的条件,选择在受施工影响以外的适当位置设置3个基准点,做法为埋设混凝土标石或选择在建成多年的建筑物上埋设钢钉,编号分别为BM1、BM2、BM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