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SC25-2022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pdf

T ASC25-2022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 ASC25-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8920
免费资源

T ASC25-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 ASC25-2022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pdf简介:

T ASC25-2022《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和功能提升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针对我国城市中长期存在的老工业区,提出一系列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以促进老工业区的绿色转型、产业升级和空间再利用。

主要内容可能包括:

1. 老工业区的评估与诊断:对老工业区的现状进行评估,包括建筑物、环境、基础设施等,以确定其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功能定位与规划:根据老工业区的历史、文化、环境特点,确定其新的功能定位,如创意产业、居住区、公共空间等,进行合理规划。

3. 绿色改造与环保技术:强调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绿色建筑、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等环保技术的应用。

4. 建筑与空间设计:提出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原则,如历史保护、功能性提升、人性化设计等,以及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议。

5.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如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等,同时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休闲设施等。

6. 社区参与与管理:倡导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确保改造过程的公平、透明和可持续。

7. 监测与评估:设立监测机制,对改造后的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便进行持续优化。

总之,T ASC25-2022技术规程为我国城市老工业区的转型和功能提升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利于推动老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T ASC25-2022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6.0.1人群画像分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卫星图、航拍图、夜间 灯光、POI、LBS、社交网络文本等,可采用城市研究领域可获 取的时空数据,分析老工业区功能提升相关目标人群的种类、数 量和空间分布,刻画其时空轨迹,获取其生产、生活的空间 需求。 6.0.4本条为城市规划工作中对地块控制指标的要求。地块为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时,尚应符合自然资源部发布修订的《工业项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时,尚应符合自然资源部发布修订的《工业项 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容积率、建筑系数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3项规范性指标的规定。

DB22/ 3094-202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7.1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7.1.1功能提升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转换型时,公共服务设施 应以某一项或某几项为主导,以配套商业服务等其他必要设施为 辅助。 7.1.2公共服务设施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在 符合消防、建筑设计及历史建筑修复修等有关技术规定、满足 功能空间合理实用的前提下,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单体内集中 水平或垂直混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宜布置于建筑首层;当确实 无法布置于建筑首层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并符合无障碍设计的 有关规定。 7. 1.3 例如,长度 24m~28m、宽度 13m~15m、坡度<5%的

7.1.1功能提升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转换型时,公共服 应以某一项或某儿项为主导,以配套商业服务等其他必要 辅助。

符合消防、建筑设计及历史建筑修复修缮等有关技术规定、满 功能空间合理实用的前提下,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单体内集 水平或垂直混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宜布置于建筑首层;当确 无法布置于建筑首层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并符合无障碍设计 有关规定。

7.1.3 例如,长度24m~28m、宽度13m~15m、坡度<5%

7.1.3例如,长度24m~28m、宽度13m~15m、坡

矩形开放空间可改造为篮球场休闲健身场地;长度90m~120r 宽度45m90m的矩形开放空间可改造为供一般性比赛使用 标准足球场地;长度45m~50m、宽度30m~35m的矩形开放 间可改造为7人制非标准足球场地

7.2生态与环境景观提升

7.2.4滨水老工业区生态与环境景观提升应基于低影响开发原 则,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降雨条件、场地特征、空间需求、成本 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将滨水生态系统和城市排水系统整合,通过 工程性与非工程性措施实现源头、传输与末端的控制,进而实现 环境、社会与经济多元目标及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 7.2.5例如,对老工业区内代表性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 (如反映工艺流程的空间组团、大型机械设备流线等)与生活空 间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实现历史场景展示,

(如反映工艺流程的空间组团、大型机械设备流线等)与生活空 间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实现历史场景展示。

7.3.1老工业区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的街道,除已纳入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的各类传统街巷外,尚应包括见证工业化进 程的相关道路、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等。原有道路评估应包括道 路断面尺度、转弯半径、行车速度、路基路面条件等因素;改造 提升应对转弯半径过大、宽度不适宜、设计时速过低、边缘至建 构筑物间距过小等指标进行民用化调整

7.3.1老工业区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的街道,除

7.3.2老工业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利用可参考现行技术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既有城市工业区浅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导则》 (送审稿)等。地下空间开发流程和要求一般包括:地下空间资 源评估;根据老工业区开发模式、功能提升定位、地下空间规 模,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量和功能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需求分 析;明确地下空间规划布局、平面组织形式与地上地下关系等, 提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方案。 停车设施应结合地下空间统一考虑,宜采用多种形式的停车 方式以满足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停车需求。应因地制宜布置非机 动车棚,并配置充电设施;宜结合道路交通条件布置机动车泊 应,并预留安装电动车充电设施的条件;可增设交通标志,在非 交通性道路或支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位。

DBJ61/T 147-2018标准下载7.3.2老工业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利用可参考现行技

指导性两类。前者为必须遵照执行,后者为参照 1.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用地性质: (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3)建筑控制高度; (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6)交通出人口方位; (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人口容量(人/公); (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3)建筑色彩要求; (4)其他环境要求

8.1.2老工业区建筑密度通常小于新区规划指标,可结

空地布置广场用地与社会停车场等,补足公共服务设施。 8.1.5工业区的路网密度一般高于城区,路网密度与风格在 重既有格局的前提下,应尽量采取小网格,建立与城市主于道 周边道路的联系。

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 高理念,综合考虑老工业区、厂区内道路退线:厂区内道路 以不退线为主;厂区周边道路或转变为城市道路的厂区道路应

地道路退线管理规定作适当安排

空间改造难度,建设规模应考虑资金流转平衡、独立运转可行 性、业态的多元性和特色化防油渗面层施工工艺标准,宜控制在2年内建成投入运营,故 建议控制在5公顷左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