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762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是一部具体针对山地城市地下工程的防渗堵漏技术的行业标准。山地城市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地下工程的防渗堵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此标准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科学的防渗堵漏技术指导,以确保地下工程的结构安全,防止渗漏问题的发生,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该标准可能包括的内容有:地下工程的防渗设计原则,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标准,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求,检测和验收方法,以及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应对策略等。它可能涵盖了地下管道、隧道、水库、车站、广场等地下设施的防渗堵漏技术规范。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山地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行为,提高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等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

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4.9.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施工缝应垂直于构 件表面设置。其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埋式钢板止水带或自粘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应在结构 断面的中部对称埋设 2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遇水膨胀止水胶,应设置在结 构断面的中部。 3预埋注浆管应设置在结构断面的中部。注浆管应与先浇 混凝土基层密贴,固定间距宜为200mm~300mm。 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可涂刷在结构断面上。 5加强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宜以缝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施工 缝的迎水面,并与结构外防水层相匹配。 6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宜用于施工缝的迎水面,以缝为中 心对称抹面。 4.9.2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可根据建筑形式、地质条件 结构施工等情况,采用后浇带、加强带或诱导缝等替代措施。变 形缝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应选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或橡胶止水带,止水带宽 度不宜小于350mm。 3底板和侧墙的迎水面可选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止水带 宽度不宜小于350mm。地下室顶板变形缝不应设置外贴式止水 带。当变形缝宽度小于30mm时,侧墙和顶板迎水面变形缝内可 嵌填密封材料。 4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收头宜留置在高出顶板迎水面500mm 以上,并宜进行收头密封处理 5变形缝迎水面加强防水设置按4.9.1条第5款执行

6背水面防水宜选用无穿孔可卸式橡胶止水带或穿孔可卸 式橡胶止水带。固定止水带的预埋角钢与混凝土接触面,宜设置 宽度不小于10mm、厚度不小于6mm的遇水膨胀止水胶。 4.9.3诱导缝应满足有效引导、裂而不漏的要求,其防水构造应 符合下列规定: 1诱导缝预裂位置水平钢筋断开数量由结构设计确定,钢 筋断开间距宜为50mm~100mm。 2建筑地下工程诱导缝部位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并采用诱 导器、减少混凝土截面和减少钢筋数量的方法实现裂缝诱导。隧 道与轨道交通工程诱导缝部位两侧混凝土宜分别施工,采取顶 板、侧墙断开一定数量水平钢筋的方法实现裂缝诱导。 3宜采用表面包裹自粘丁基橡胶的止水型诱导器,也可采 用表面平整光滑的金属或树脂片诱导器。 4建筑地下工程诱导缝止水构件宜采用包裹自粘丁基橡胶 的止水型诱导器、自粘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丁基橡胶单面厚度 不应小于2mm,止水带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隧道及轨道交 通工程诱导缝止水构件宜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中理式钢边橡 胶止水带。 5结构内、外表面应设置诱导凹槽,凹槽的宽度宜为30mm 一50mm,深度宜为20mm。迎水面凹槽内宜嵌填密封材料,表面 防水加强层宜选用宽度不小于300mm的防水卷材。 4.9.4后浇带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 600mm~1000mm 其防水构造浩应符合下列规定

4.9.4后浇带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

600mm~1000mm。其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GB∕T 39972-2021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其抗渗性能和抗压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2混凝土结构断面内可采用自粘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钢 板止水带、预理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胶等防水措施。 3混凝土结构迎水面可选用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防水措 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宽度不宜小于400mm。

4.9.5穿墙管及预埋件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墙管(盒)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 2开槽、开孔、预留孔部位,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当厚度小于20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 3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 4预理套管式穿墙管可采用翼环、丁基密封胶带或遇水膨 胀止水胶止水。 5后凿安装穿墙管时,开孔尺寸应满足穿墙管要求,位置应 经计算确定,并应采取机械钻孔的方法。 6采用法兰式套管时,套管应加焊止水环。 7同一部位多管穿墙时,宜采用穿墙套管群盒或钢板止水 穿墙套管群方法。穿墙套管群盒或钢板止水穿墙套管群应与结 构钢筋焊接固定。穿墙套管群盒空腔内宜浇筑柔性密封材料或 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料。

9.6通道接头防水设计应符合

1预留通道接头处的最大沉降差值不得大于30mm。 2预留通道应从结构主体挑出长度不小于300mm、结构厚 度不小于300mm的接头。 3在预留通道接驳施工前的预留通道口,应采用临时封堵 的防水措施,并在其附近设置集水坑或排水沟。 4预留通道接头可采用变形缝防水构造。 5未预留的通道接头,宜采用后浇带形式联接。 4.9.7桩头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头顶面、侧面及桩边的混凝土垫层面,宜涂刷水泥基渗 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宽度不应小于150mm,厚度不应小于1.0 mm,用量不应小于1.5kg/m。 2桩头防水材料应与底板防水层连为一体。 3桩头钢筋的根部可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密封防水。遇水 膨胀止水胶的宽度不宜小于10mm

5.1.1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措施的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地质条

件、地下工程结构状况、设备条件、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必 要时可辅以降水或排水措施,降水或排水应防止大量排水可能造 成的危害。

5.1.2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可根据结构类型、治理目标,综合选用 围岩堵水和结构堵漏措施。结构堵漏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注浆止 水、快速封堵、嵌填密封等。

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设计相关资料收集,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资料、地下工程结构情况等。 2)原防水设防措施、使用的防水材料及其性能技术指 标等。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相关验收资料等。 4)历次渗漏水治理的技术资料等。 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所在的周边环境条件,包括:周边建构筑物及管 线分布、周围生态环境等。 2)渗漏水水源、水量、水压及其变化规律、水质、影响范 围等。 3)结构稳定情况及损害程度。 4)使用条件、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5)现场作业条件。

5.1.4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前应结合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书面

3渗漏治理所选用材料、技术指标等。 4渗漏治理完成验收条件或标准。 5.1.5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应在结构安全及变形稳定的前提下进 行,并避免或少破坏原结构和防排水系统。 5.1.6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画和近代现代重 要史迹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渗漏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治理前应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的有关规定收集工程资料 进行现场勘察,并形成反映文物状况、渗漏特征和渗漏情况的勘 察分析报告、实测图、照片等。 2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渗漏治理应坚持最小干预,不改 变文物原状,保持其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 3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渗漏治理应根据渗漏部位、渗漏 环境选用合理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截排水、截水雌幕、防水注浆和 设置迎水面防水层等

5.2现浇混凝土结构堵漏

5.2.1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宜根据渗漏部位、渗 漏现象选用表 5. 2. 1 中所列的技术措施。

漏现象选用表5.2.1中所列的技术措施

表5.2.1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措施

注:一宜选,O一可选,×一不宜选

5.2.2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裂缝渗漏治理宜先止水

.2.2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裂缝渗漏治理宜先止水,再在 基层表面设置刚性防水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压或渗漏水量较大的裂缝宜采取引水和钻孔注浆相结 合的止水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理裂缝两侧各50mm基面,宜沿裂缝走向于基层表 面切割出槽口宽宜为30mm,槽内底宽宜为40mm,深 度宜为30mm~40mm的梯形凹槽,将槽内使用高压 水冲洗干净后,在渗漏水量较大的部位理设注浆止水 阀并兼做引水使用。涂刷用量不应小于1.5kg/m²的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采用速凝无机防水材 料将槽口和管周嵌填密实。 2)沿裂缝两侧交叉布置注浆孔,钻孔应斜穿裂缝,垂直 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h的1/2,钻孔与裂缝水平距 离宜为100mm~250mm,孔间距宜为300mm~ 500mm,斜孔倾角宜为45~60。注浆嘴深入钻孔

3)对于厚度不足200mm的混凝土结构,宜垂直裂缝钻 孔,钻孔深度宜为结构厚度的1/2。 4)对于水压较大或渗漏水量较大而导致无法止住渗漏 水的裂缝,宜采取钻孔至结构迎水面注入丙烯酸盐灌 浆材料或水泥基灌浆材料封堵,或凿槽埋管引排水, 减小水压及裂缝渗水量。 水压或渗漏水量小的裂缝渗漏治理GB/T 36545-2018标准下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无补强要求的裂缝,清理裂缝两侧各50mm基面 宜沿裂缝走向于基层表面切割出槽口宽宜为30mm 槽内底宽宜为40mm,深度宜为30mm~40mm的梯 形凹槽,将槽内使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后,涂刷用量不 应小于1.5kg/m²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 采用速凝型无机防水材料嵌填密实。 2)对有补强要求的裂缝,除采取本条第1款的规定外, 宜采取钻孔注浆。注浆孔宜交叉布置在裂缝两侧,钻 孔应斜穿裂缝,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的1/2,钻 孔与裂缝水平距离宜为100mm~250mm,孔间距宜 为300mm~500mm,斜孔倾角宜为45~60,注人

3对于潮湿但无明水的裂缝,宜采用贴嘴注浆注入可在潮 湿环境下固化的环氧树脂或超细水泥浆等灌浆材料,并宜符合下 列规定: 1)注浆嘴底座宜带有贯通的小孔。 2) 注浆嘴宜布置在裂缝较宽的位置及其交叉部位,间距 宜为200mm~300mm,裂缝封闭宽度宜为50mm(图 F

3对于潮湿但无明水的裂缝,宜采用贴嘴注浆注入可在潮 湿环境下固化的环氧树脂或超细水泥浆等灌浆材料,并宜符合下 列规定:

4宜沿裂缝走向于两侧各200mm范围内的基层表面涂布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渗透型环氧树脂防水涂料,形成刚 性防水层。

5.2.3施工缝渗漏治理宜先止水,再设置刚性防水层,并宜符合 下列规定:

5注浆止水后遗留的局部、微量渗漏水或受现场施工条件 限制无法彻底止水的变形缝,可沿变形缝走向在结构顶部或两侧 设置排水槽。排水槽应安装牢靠,宜为不锈钢或塑料材质,并宜 与排水系统相接,排水应顺畅,排水流量应大于最大的渗漏量。 当采用排水槽时JG∕T 527-2017 木制品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率测试方法—大型测试舱法,宜加强对渗漏水水量、水质及结构安全的 监测

5.2.5混凝土结构大面积渗漏,宜先采取钻孔注浆或快

1对于水量不大的情况,宜在渗漏范围内基层表面均匀布 孔,钻孔间距宜为200mm~300mm,钻孔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 的1/2,并安设止水针头,注浆材料宜采用可在水中固化的环氧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