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BEE016-2021 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T/CABEE016-2021 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BEE016-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5168
免费资源

T/CABEE016-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BEE016-2021 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pdf简介:

"T/CABEE016-2021"这个标识可能是指一项具体的行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但是没有详细的文本内容,所以我无法提供详细的"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T"可能是"Technical Code"(技术规范)的缩写,"CABEE"可能是某个机构或者委员会的简称,"016-2021"表示发布年份。

"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配置标准"通常会涉及如何在县域城镇中设计和实施绿色、环保、低碳的交通系统,可能包括公共交通设施(如公交、地铁、自行车道等)、步行设施、电动车充电设施等。它可能会包含关于设施的布局、材料选择、运营效率、能源消耗、环保性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条文说明"则是对标准中的各项条款进行详细解释,帮助理解和执行标准。它可能会解释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以及如何满足这些规定。

如果你需要了解具体内容,建议查阅该标准的正式文本或者向相关的标准发布机构或专业机构咨询。

T/CABEE016-2021 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古的配置间距应满足网络化配置原则。县域城镇内部区域加油 气)站配置间距宜取1.5km~2.5km,县域城镇外部区域加泪 气)站配置间距宜取2.0km4.0km。

(气)站配置间距宜取1.5km~2.5km,县域城镇外部区域加油 (气)站配置间距宜取2.0km4.0km。 7.2.7、根据控碳和需求耦合原则,县域城镇加油(气)站单 站服务半径应协同满足需求和控碳的目标。县域城镇内部加油 (气)站配置服务半径宜取1.0km~2.0km,县域城镇外部区域 加油(气)站配置服务半径宜取1.5km~3.5km。

7.2.7、根据控碳和需求耦合原则,县域城镇加油(

古服务半径应协同满足需求和控碳的目标。县域城镇内部加油 气)站配置服务半径宜取1.0km~2.0km,县域城镇外部区域 口油(气)站配置服务半径宜取1.5km~3.5km。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JC∕T 2447-2018 散装建筑材料气力输送设备,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执行”。

1《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156 2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3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 4《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 5《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位设置规范》GA/T850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00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

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配置标准

《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 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低碳化道路发展的经验,参考 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 为便于产大设计、科研、施工、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县域城镇低碳交通设施 配置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 说明,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进行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 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 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总则 24 2 术语 25 3 基本规定 ..·.26 道路网设施配置 ...27 4 4.1一般规定 ·27 4.2县域城镇道路网 .28 5 公共交通设施配置· .. …30 5.1 一般规定 30 5.2公共交通线路网 .31 5.3公共交通场站与车辆 32 5.4 客运枢纽 6 机动车停车设施配置 ·34 6.1 一般规定 ..34 6.2 停车需求预测和停车供给 35 6.3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35 6.4 公共停车场: ·37 6.5 路内停车位· .37 公共加油(气)站设施配置: .·39 7.1一般规定 .39 7.2公共加油(气 39

1.0.2本标准适用于县域城镇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规划,

任县域城镇道路交通低碳化发展

于县域城镇道路交通低碳化发展,

2.0.1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县域城镇范围内的道路交通设施配置, 本条文明确了县域城镇的定义和特征,以避免混淆区别城市、乡 村与县域城镇的区别。 2.0.3~2.0.5交通需求与控碳需求相协调是本标准的主要编 制依据和原则,在配置道路交通设施时,不仅要满足居民日常的 交通需求,还要控制碳排放,满足控碳的约束,实现道路交通系 统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2.0.6为评价道路交通碳排放水平,除道路交通碳排放总量外:

是出道路交通碳排放强度的概念,定义两项碳排放强度,即单付 道路里程的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kg/km)及单位出 厅量的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kg/(10pcu·km)」,用 以作为道路交通碳排放水平高低的补充判别依据,进而指导控磁 爱略的选择与实施。

2.0.7提出道路交通高峰小时碳排放系数,可以由高峰小时测

算的碳排放反推得到年日均碳排放量,节省测算成本,起 便、快捷的作用。

2.0.8~2.0.10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路外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

基本沿用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 名词解释

3.0.1~3.0.8本标准旨在引导县域城镇配置构建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交通体系,以控制道路交通碳排放为最终目标,确定县域 城镇低碳道路交通设施配置的基本原则,在传统道路交通设施配 置的基础上,提出以控碳为导向的配置条例,从低碳道路交通发 展需求考虑,优化和改善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配置体系。 县域城镇低碳道路交通设施配置应在满足减少碳排放的基础 上,考虑交通需求,如道路通行能力、城镇用地等,综合配置交 通设施。县域城镇应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已有路网规模及地 理、气候等条件等给出差异化的道路交通设施配置指标。同时, 应遵循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道路网布 高、道路级配、公共交通出行、步行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出行、 机动车停车设施、加油(气)站设施等配置设计。

4.1.1本条文明确了县域城镇道路网配置的基本原则。 4.1.2本条文明确县域城镇道路网设施配置应考虑的因素与应 体现的理念。 4.1.3本条文规定了县域城镇道路网设施低碳化配置时应考 的一般控制要素,包括车型、车龄分布、能源类型、碳排放总 量、碳排放强度、修正因子和高峰小时碳排放系数。 大型车和小型车构造不同,所造成的碳排放不同,在测算道 路交通碳排放时应考虑到每种车型的碳排放。其中,大型车多为 传统燃油车辆,其停车、启动产生的碳排放比小型车更多,因此 需要控制城镇中大型车的比例,进而减少碳排放。 机动车的车龄对碳排放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车龄越 大,机动车发动机及排放系统的老化都会造成更多的碳排放,因 此需要将车龄一并考虑。应定期修整、清理老旧车辆,在保证行 驶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小碳排放。 机动车使用的能源类型不同,其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应充 分考虑机动车的能源类型。汽油、柴油等会造成更多的碳排放, 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相比之下,电力、清洁能源汽车碳排放 较小,符合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理念,应大力推厂使用。 道路交通车公里数可以根据道路规划指标,按以下方式进行 估算:

4.1.3本条文规定了县域城镇道路网设施低碳化配置时应考虑

C, · LOS, · L B

其中VKT表示车公里数(单位:veh·km),C.表示第i等 及道路可用通行能力,通常可以根据不同的道路设计速度,采

用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37对于不同设计 速度下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的建议值以及相应的修止参数获 得;LOS,表示第i等级道路设计服务水平(一般可取0.8),L,表 示第i等级道路的道路里程数(单位:km)。 县域城镇道路交通运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以根据当年道路 交通运行车公里数进行推算预测,碳排放总量与道路运行车公里 数之间呈线性关系,在没有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车公里 数预测得到。计算举例:某县城人均GDP为2方元/年,该县 城某年道路交通运行车公单数为200万车公单,则可通过预测得 到该县城在这一年所产生的道路交通碳排放量为1.3437×200 34.176三234.564(单位:10kg)。当碳排放总量不满足控碳约束 条件时,应采取控制策略进行优化。 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碳排放情况除了可以用碳排放总量进行计 量之外,还可以使用碳排放强度的指标。碳排放强度指标包括单 立道路里程碳排放量(单位:10kg/km)和单位出行量碳排放量 单位:kg/(10*pcu·km)」,理论上为碳排放总量与道路里程和 出行量的比值。碳排放强度指标可以作为补充指标,与碳排放总 量综合评价道路交通的碳排放情况。 碳排放会随着坡度改变而发生变化,根据地理条件对县域城 镇分类,设定不同坡度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修止因子,以满足 地形变化。本条文中的修正因子为建议参考值,具体的计算应根 据当地地貌、坡度、经济水平等综合考虑决定。 高峰小时碳排放系数为高峰小时碳排放量(单位)/年平均 日碳排放量(单位),各地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高峰小时碳排 放系数来观测、推算、控制碳排放量,指导控碳工作高效进行。

广东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15-92-2013.pdf4.2.1本条文为县域城镇道路网低碳配置应满足的需求、应考 的约束条件和内容。

.2.2本条文为建议性规定,为配置县域城镇道路网提供若

4.2.2本条文为建议性规定,为配置县域城镇道路网提

优化途径、方式方法和切入角度。从道路网密度、道路级配、道 路网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控制道路里程规模,降低机动化 出行比例,减少远距离通勤,倡导步行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鼓 励非机动化出行,在保证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 小碳排放。

交通仿真以及相应路段碳排放因子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当交通量 在一定范围内时,交通量对路段碳排放因子影响不大GB/T 26036-2020 汽车轮毂用铝合金模锻件,当交通量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路段碳排放因子会随交通量增加呈指数上 升,故以路段碳排放因子不超过自由流交通量状态下碳排放因子 的2倍值作为限制交通量的依据,得到主干路的路段总交通量限 制见本标准表 42.3。

段进行微观交通仿真及路段碳排放因子的计算,发现路段碳排放 因子随着交叉口的增大而减小,然而增大的幅度并不大,故结合 既有的交通行业规范,给出主干路及次干路交叉口间距的最小限 定值见本标准表4.2.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