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10项新技术.pdf

中建八局10项新技术.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312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中建八局10项新技术.pdf简介:

中建八局10项新技术.pdf部分内容预览:

3.经济、环境效果分析

1.13坑中坑分级接力降水施工技

(1)坑中坑分级接力降水施工技术,一级降水井位于基坑顶部,二级降水井位于基坑 底部、塔楼底板范围外区域。 (2)降水系统分级接力,层次分明,一级降水水位降深保证裙楼结构施工需求,二级 锋水水位降深保证塔楼结构施工需求。二级降水井排水汇集于一级降水主管线后排至市政污 水井。 (3)基坑排水量较大且降水主管线坡度较小时,降水系统可采用基坑排水管线排气自 曾压系统。 (4)各塔楼之间可分别布置二级降水降水井,各塔楼单独降水,互不影响。 (5)在各塔楼周边裙楼底板施工前,进行二级降水降水井打井工作,降水开启时间可 随塔楼底板是否施工即时开启。 (6)采用钢筋预留施工技术和溜管辅助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后期二级降水井进行 封堵,保证筱板防水效果。

(1)在基坑降水设计和施工前,依据项目总体规划、基础设计情况、地质勘察报告等, 进行项目总体降水规划,以满足正常施工需要、经济节约、对环境影响最小为目的。 (2)采取坑中坑分级接力降水施工技术JG∕T 98-1999 柱塞式灰浆泵,一级降水井位于基坑顶部,二级降水井位于 基坑底部,在塔楼底板范围外区域。先施工一级降水井,可满足前期基坑大面的降水需要, 当塔楼基坑需要继续降低水位时,再进行二级降水井的施工工作。 (3)采用基坑排水管线排气自增压系统,该系统无需外加动力,通过利用水的自身重 力为排水管线增加压力,能及时排出排水管线中的多余空气,达到提高排水效果的目的。基 坑排水管线排气自增压装置见下图

增压立管1、第一法兰连接2、转向弯头3、第二法兰连接4、水平短管5、管道连接件6、排水支管7、 非气管8、排水主管道9、降水井10,增压立管1底部与排水主管道9连接,增压立管1上部通过第一法 兰连接2与转向弯头3相连接,转向弯头3水平段通过第二法兰连接4与水平短管5相连接,水平短管5

3.经济、环境效果分析 (1)经济效果分析 1)采用坑中坑分级接力降水技术,二级降水运行时间短,且降水速度快,能加快施工工 期; 2)坑外降水井设置数量大大降低,节省降水排水的用电费用,节约施工成本; 3)减少了地下水的总体抽取量,节省了降水排污成本。 (2)环境效果分析 采用坑中坑降水分级接力降水施工技术,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量 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4.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1项: 专利1:基坑排水管线排气自增压系统,ZL201520025715.2; 5.适用范围 适合于降水量较大的超高层建筑的深基坑工程及基坑周边狭小,基坑面积大不利于单独 排水的深基坑工程。 6.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1.主要技术内容 在富水软土地质条件下,超深基坑在支护设计时,受围护结构造价影响,往往地连墙围 护结构紧截断第一承压含水层:在此地质条件下,第一层压含水层与第二层压含水层之间的 隔水层土层厚度不能满足基底抗突涌验算的要求。超深基坑基底多坐落于第一层压含水层位 置,地连墙的侧壁突涌也同样存在的较大的风险。采取土方开挖前对坑底进行高压旋喷桩封 底加固、封闭勘探孔等方式提前预防基坑承压水渗漏,过程中加强观测,设置被动减压井采 取自流方式以降低承压水水头高度和压力;采用可靠的地连墙渗漏检测技术(详超深地连墙 渗漏检测技术),对有渗漏风险的地连墙接缝或墙身采用RJP工法桩进行封闭,从而降低基 坑侧壁承压水突涌的风险,达到对承压水的综合控制,预防坑底隆起,基坑突涌等风险发生。

2.技术指标 (1)施做围护结构,形成深基坑封闭式的止水惟幕,截断承压含水层。 (2)土方开挖前,在坑申坑位置和勘探孔部位施工高压旋喷桩进行封底加固,降低坑 底突涌风险。 (3)施工钢管式减压并,做好并身周侧的粘土球回填封,在并管侧壁设置自流阀,可 根据基坑监测数据适时启动自流减压。 (4)采用ECR或电渗法检测技术,对地连墙墙身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有渗漏 风险或存在缺陷的墙身和接缝采用RJP工法桩进行预封闭,降低地连墙侧壁承压水的突涌 风险。 (5)基础底板施工时为降低基坑突涌风险,对坑中坑部位底板提前进行浇筑,完成对 基底的反压,降低坑底隆起和突涌风险。 (6)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坑底和承压水水位的观测,如有突涌情况或异常变化不能及时 得到控制时,立即启动减压井降水减压。 3.经济、环境效果分析 通过深基坑承压水综合控制技术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基底、侧壁的突涌风险,并进 步减小了基坑底部隆起风险,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进一步确保了基坑周边环 竟、管线、建筑物等安全。 4.适用范围

3.经济、环境效果分析

通过深基坑承压水综合控制技术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基底、侧壁的突涌风险,并进 步减小了基坑底部隆起风险,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进一步确保了基坑周边环 境、管线、建筑物等安全。 4.适用范围 适用于超深基坑土方开挖,尤其是现场场地狭小,有对撑形式的围护结构且对出土工期 有较高要求的土方开挖工程施工。

1.15超深基坑坡道桥出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结合基坑与基坑内支撑自身平面和立面特点,考虑城市道路对出土路线的影响,在基坑 内部设置与支撑合二为一的栈桥,形成出土岛,有效降低土方装车的高度,提高土方开挖和 土方外运的效率,尽快的进行支撑体系和底板结构的施工,减少基坑变形和周边环境的变形 (1)土方开挖总体思路为:在竖向上按支撑高度分若干步土开挖,在水平方向上,严 格遵循“对称、平衡”和“先撑后挖”的原则,采用分段均衡开挖的方法,将基坑整体分为 若干段,优先施工对撑区域,其他段两两同时进行开挖,在对撑两侧设置快速出土栈桥平台, 运输车辆从地面可下到基坑开挖面进行出土,每步土开挖均从支撑位置开始,先由小型挖掘 机进行支撑下掏挖和倒运,然后进行环撑内土方开挖,以中心岛式进行分步、退台开挖,最 后在栈桥位置进行收尾。 (2)坡道出土栈桥的主要设计思路为充分利用基坑支撑体系,现场已有的工程桩进行 布置,在布置上考虑避开塔楼结构。将出土栈桥随土方开挖不断向下延伸,将一道撑下二道 撑栈桥设置在主要进车大门附近。 (3)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如附近房屋保全鉴定;降水井施工;地连墙渗漏探测、 封堵和坑底深坑部位加固等)后进行第一步土方开挖。在场地大门对应位置设置土坡道用于 第一步土方开挖,栈桥同第一、二、三道支撑进行同时施工,在栈桥施工完毕后充分利用栈 乔,使运输车辆可以下至主方开挖面运输,将出土效率大幅提升。 (4)在土方开挖期间,合理组织车辆行驶路线,利用双向通车的坡道栈桥使出土车辆 能够下到开挖面直接装土,再有栈桥坡道运出。 (5)由于现场工程桩较多,且较为密集,为减少施工投人,减少临时栈桥支撑施工 将栈桥梁位置进行优化布置,栈桥竖向支撑充分利用现场工程桩,使用格构柱作为栈桥的坚 可支撑。随主方开挖的深度不断加大,栈桥格构柱的独立高度也随看不断加天,在格构柱上 水平向焊接钢管和角钢并且与基坑内水平支撑结构上施工时提前预留好的锚板进行焊接,以 减少栈桥竖向支撑的自由高度,确保格构柱不失稳。 2.技术指标 (1)坡道栈桥由钢筋混凝土坡道及平台,独立格构柱、支撑格构柱和支撑组成。坡道 依托基坑支撑(对撑)设置,且基坑支撑不宜少于3道,各道支撑层间净高大于3.5m。 (2)栈桥坡道宽度不小于9m,栈桥转弯半径不小于8m,坡道坡度比不大于1:8.5.

1.16河道及湿地地基抛石挤淤技术

注:毛石应选用不易风化的天然石料,毛石粒径30cm,其强度不宜小于10MPa,软化 系数不应小于0.75;各种型号的滤水碎石进场后首先要进行配合比试验,出具满足压实度 要求配合比报告,现场拌合或厂拌级配碎石要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合;约束杉木桩长度不应小 于3m,小头直径不宜小于10cm;杉木桩防腐油膏应使用大厂正品,具有出厂检测报告、保 质期及使用说明书,其润滑性、防锈性、防水性、宽温适用性应满足工程耐久性需要。

3.经济、环境效果分析

1.17短距离渐变式断面大转角扩挖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短距离渐变式断面大转角扩挖施工技术是通过对短距离天角度多边线渐变的格栅,利用 BIM+CAD建模超前规划JT/T 1296-2019 道路大型物件运输企业等级,明确每榻钢格栅具体尺寸,并依据多部开挖钢格栅安装的先后顺序,

短距离渐变式断面大转角扩挖施工

通过设置钢格栅活节点及利用全站仪点对点精确安装等方法,一方面保证钢格栅加工过程中 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确保钢格栅在安装过程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针对城市复杂 工况下的爆破控制及沉降控制的严格要求,在开挖方式上根据隧道地表周边环境及扩挖断地 质实际情况通过上下台阶法+中隔墙(CRD)法+双侧壁导洞法及非电光面弱爆破的具体实施 呆证广开挖过程的安全施工,对城市地表建 筑物及构筑物起到广非常有效的保护作用

3.经济、环境效果分析 (1)节约工期 该技术有效地解决城市复杂工况下90。转角、短距离多边线大角度扩挖、多种开挖方 式转换开挖、多部开挖钢格栅有效连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将大转角区段设计的全部采用双 则壁导洞法开挖简化为台阶法+中隔墙(CRD)法+双侧壁导洞法,简化了施工工序,从而达 到快速建造。 (2)经济性 通过短距离渐变式断面大转角扩挖施工技术的应用,节约工期和劳动力,可大幅度降低 成本,工期节约可降低成本,劳动力减少可节约成本。 (3)社会效益 该施工技术的应用,节约了资源和劳动力TBT1802-2016 铁道车辆水密性试验方法,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绿色环保,符合绿 色可持续的建造理念,有利于周边环境保护。 4.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2项:201710519899.2、ZL201621245960.5 专利1格栅钢架加工模具,ZL201621245960.5; 专利2三向渐变式转角段综合开挖方法,ZL201710519899.2。 5.适用范围 适用于基础设施中地下工程暗挖施工领域,适用于各类隧道渐变扩挖段,无其适用于城 市复杂工况下短距离大角度多边线渐变90°转角的隧道扩挖工程。 6.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1.18狭窄深基坑水振回填施工技

4)注水夯实 采用直径25mm~50mm的注水管从上向下在换撑板孔土体上注水,将回填料没入水中, 方面使颗粒均匀、松散、通透性强的砂土向相邻的换撑板带区域摊填,另一方面将土体密实。 注水过程中应密切观测回填料表面的沉降,在其稳定后继续注水5~10min,保证每层回填料 都能被浸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