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097-202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pdf

DZ/T 0097-202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7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291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097-202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pdf简介:

"DZ/T 0097-202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一项工程技术标准,全称为《1:50000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规程》。该规范主要针对大比例尺(1:50000)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为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指导。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1:50000比例尺下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内容、方法、数据采集、处理、报告编写等方面的要求,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形迹、地质灾害隐患、地下水分布、土壤性质等多方面的地质信息收集和分析。它旨在保证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和精度,预防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活动时,遵循DZ/T 0097-2021规范能够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从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Z/T 0097-202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pdf部分内容预览:

7.2.1制作野外工作手图,宜使用工程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在地形、地貌图及遥感影像地图上 制作电子版工程地质草图,比例尺应为1:25000或更大。也可以按照相同要求编制纸质版工程地质 草图。 7.2.2正式测绘前,应预先实测代表性地质剖面,建立典型地层岩性柱状剖面和标志,确定工程地质填 图单元。 7.2.3地质界线和调查点的精度,在图上误差应小于2mm;有重要意义的填图单元,在图上不足2mm

.2.4工程地质测绘调查点布置、密度及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a)以路线穿越法为主,对重要的界线可以适当追索,观测路线一般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 向布置; b) 调查路线间距为1km~3km,每个重要填图单元体应有调查点控制; c) 调查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露头,当露头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山地工程; d)一般调查点应采用GNSS定位,比例尺为1:50000的图面误差应小于2mm,专门调查点可采 用高精度GNSS进行定位和高程校正; e)调查点数量可根据遥感解译成果适当减少,但最高不超过30%。 2.5各种地质体的界线应实地勾绘或根据遥感解译进行界线核定。工程地质问题视其规模大小或类 型采用圈定边界或符号等方法表示,当其集中分布时也可用群体符号表示。 2.6野外调查记录,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野外调查记录方式以工程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为主,宜采用记录本和手图作为补充; b)野外调查记录应客观准确、条理清楚、文图相符; c):附必要的示意性平面图、面图、素描图及照片等。 2.7工程地质测绘一般观测点,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野外调 点,工程地质钻探和山地工程等的记录格式见附录D。其中,附录D.2至D.7和D.9应建立对应的数 居库。

7.2.6野外调查记录,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野外调查记录方式以工程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为主,宜采用记录本和手图作为补充; b)野外调查记录应客观准确、条理清楚、文图相符; c):附必要的示意性平面图、面图、素描图及照片等。 7.2.7工程地质测绘一般观测点,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野外调 查点,工程地质钻探和山地工程等的记录格式见附录D。其中,附录D.2至D.7和D.9应建立对应的数 据库。

【四层】3969平米局部三层教学楼(电算、建筑、结构图、答辩PPT)7.2.8工程地质测绘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

a) 野外工作手图、实际材料图; 工程地质草图; 实测剖面图; d) 记录本、通过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导出的各类调查点记录卡片; 工程地质钻探、浅钻、山地工程(坑、槽探)记录表及素描图; f) 地质照片图册; 文字总结。

DZ/T 0097202

综合考虑,具体可参照附录A执行。对于较复杂的地质问题,宜采用综合物探方法, 7.3.2应充分收集利用以往的物探成果及各类遥感资料,重点是航磁、区域重力、电法、区域地震面等 资料。当确认以往资料有充分利用价值后,可减少新投人的物探工作量;当可利用的资料达到调查要求 时.应进行适量的检查、核对工作

7.3.3物探技术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b)地面物探工作的探测深度,一般应大于钻探深度; 物探面应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物探应与钻探密切配合,钻探是物探的验证 手段,物探又是钻探工作的延伸与补充; 在钻探困难或仅需要初步探测某些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区,可单独进行物探工作; 物探异常点附近应加大工作量,确定异常区范围,研究异常性质; 1) 岩芯采取率低或需了解岩溶、裂隙带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的钻孔,应进行测井;对有代表性的钻孔 进行波速测井; 对有代表性的岩土试样宜进行波速()、动泊松比(va)、动剪切模量(G。)、动弹性模量(E。) 测试; h) 当发生难解、多解或解译成果有争议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或其他勘探手段综合判定: 1) 重点地段可进行较高精度的物探工作。 3.4物探成果与其他地质成果要进行综合编录、综合解译。应编制物探推断的地质图件或综合物探 质两方面成果的地质图件

7.3.5应提交以下物探成果!

a)物探报告、附图、附表等,作为附件或单独归档; b) 物探实际材料图; c) 各种物探方法测得的柱状、剖面、平面成果图及地质推断解译成果图; d) 动弹性力学参数等各种测量数据表; e)文字报告。

1钻探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地表以下地质结构,岩土体的性状、厚度、理藏深度、分布范围以及水 件等,并为采取试验样品,进行野外测试提供条件。主要包括: a)了解岩土体的性状、厚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岩土体层位及岩土体结构类型; h)研究地质构造变化、破碎带空间分布、构造岩岩性和充填物及其胶结程度以及它们随深度的

化情况; c) 了解风化带、滑动体、岩溶等外动力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规模、组成物质或填充物的性质及发 育规律; d) 了解透水、含水层组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渗透性及地下水水位、水量和水质; e) 进行取样试验及野外测试,了解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及其空间变化规律。 7.4.2 勘探点、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平原盆地区,宜围绕区域地质地貌、地层岩性和构造等要素的典型面部署勘探点、线; 山地丘陵区,主要布置在覆盖区,勘探线按垂直构造线或沿地貌和岩性变化较大的方向布置; c) 控制性钻孔数量宜占钻孔总数的5%~10%; 钻孔应综合利用,包括样品采集和原位测试,必要时成井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试验,

7.4.5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取原状土样的钻孔,孔径不小于110mm采取岩石力学试样的钻孔,孔径不小于75mm;进 行专门性试验的钻孔孔径,按试验要求确定 b) 应采取全孔连续取芯钻进,限制回次进尺,严禁超管钻进黏性上无岩芯间隔不超过1m,其他 不超过2m; 松散地层中,潜水水位以上孔段,宜采用干钻:在砂层、卵砾石层、硬脆碎和软碎岩层中可采用反 循环钻进; 对黏性土和完整岩体,岩芯采取率不低于85%,砂类土不低于70%,卵砾类土不低于60%,风化 带和破碎带不低于65%, e) 每钻进50m及终孔时,都要进行孔深孔斜校正,终孔时孔深误差不得大于1%,孔斜误差不得 大于2°; D 钻进过程中,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初见水位、静止水位、水温/涌水和漏水情况,以及 其他异常情况等; g) 终孔后,应按要求进行封孔,般可用黏土封孔,特殊情况应按封孔设计的要求封孔。 .4.6 6工程地质钻探中原状土取样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黏性土和粉土中取原状土样,取样间隔为2m;厚度小于2m的土层及有意义的夹层应取样;厚 度大于5m的土层取样间隔不宜大于3m; b) 软土层中用薄壁取土器压入取样,硬土层可用重锤少击法和双层单动取土器取样。 .4.7钻孔的记录和编录应由经过钻探专业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记录应真实、及时,按钻进回次 和分层填写,记录格式按照附录D中D.8和D.9执行;土体的野外鉴别方法参照附录C执行。 .4.8所有钻孔的岩芯应有照片或录像资料;所有钻孔岩芯应保留至野外验收结束,验收后就地掩埋。 .4.9工程地质钻孔质量按孔径、孔深、孔斜、取芯、取样和原位试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地质编录、封 礼8项技术指标划分优良、合格、不合格: a): 优良:8项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b) 合格:8项指标基本达到要求; c)不合格:8项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或主要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对不合格的钻孔,应补做未达到要求 的部分或老逅于

7.4.5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7.4.10工程地质钻孔竣工后宜提交 惠知书、钻孔小结、钻刊 质柱状图、岩芯照片、岩芯编录表、钻探班报表、岩石质量指标(RQD)统计表及钻孔质量验收书等

7.5.1山地工程的任务是查明岩土层界线、破碎带宽度、构造现 地裂缝和滑坡等特征,并采取岩土样品。 7.5.2山地工程一般采用坑探、槽探和井探等轻型工程 7.5.3山地工程需进行详细编录描述和编制地质展示图等。坑探、槽探和井探等原始地质记录、标本样 品采集记录,记录格式按照附录D中D.10至D.12执行。 7.5.4在平原地区,宜布置浅钻工程,揭露浅部土层岩性、岩相以及地下水情况;在山地丘陵地区或开展 活动断层调查,宜适当增加山地工程工作量

7. 6. 1一般规定

7.6.1.1应考虑岩土体条件,物理力学参数、地区经验等因素,选择适用的原位测试方法。 7.6.1.2原位测试试验均按照GB50021执行,原位测试成果应结合原型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及工程经 验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缺乏经验的地区,应与工程反算参数进行对比,检验其可靠性。 7.6.1.3分析原位测试成果资料时,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7.6.1.4原位测试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验、标定和校准

7.6. 2标准贯入试验

7.6.2.1适用于砂土、粉土、

a)对于花岗岩类岩石标贯击数(N)大于或等 为全风化,小于40击为残积土; b)其他类岩石,标贯击数(N)大于或等于50击定为强风化,大于或等于30击且小于50击为全风 化,小于30击为残积土 7.6.2.2标贯试验间距在砂层内可取1m~2m,其他层内可视情况而定。试验要求按照GB50021 执行

GB/T 29062-2012标准下载7.6. 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7.6.3.1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浅部填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 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和极软岩;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密实和很密的碎石土、软岩和极 软岩。 7.6.3.2重型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可在碎石类和风化层内以1m2m间距进行。圆锥动力触 探试验要求按照GB50021执行

7.6.4静力触探试验

4.1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细粒混合土。 4.2宜采用双桥探头或带孔隙水压力量测的双桥探头,分别测定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比贯入 贯入或消散时的孔隙水压力。

DZ/T 00972021

7.6.4.3当探杆贯人深度大于30m,或穿过厚层软土后再贯硬土层或密实砂层时,宜采用设 管或配置测斜探头等措施测定孔斜。

7.6.5十字板剪切试验

7.6.5.1适用于饱和软黏土。 7.6.5.2在钻孔中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GB/T 38890-2020 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测定其不排水抗前强

7.6.6.1适用于黏性土和砂性土层。 7.6.6.2测得土体压力(p)一变形(s)曲线及容许承载力、旁压模量等指标。在实践过程中,宜 压试验数据,将旁压模量换算为变形模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