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pdf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5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258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pdf简介:

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的常见类型,它们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其进行监测规范主要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下是基本的监测规范简介:

1. 坍塌监测:通常采用地面监测、遥感监测和地下监测等方式。地面监测包括对潜在崩塌体的形状、颜色、裂缝、位移等进行定期观测;遥感监测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影像,可以监测大面积的地形变化;地下监测则可能需要用到地质雷达或地震波检测设备,测量土体的应力和应变。

2. 滑坡监测:主要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变形、沉降等参数,以及诱发滑坡的地下水位、降雨、地震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常用的设备有位移计、倾斜计、GPS等。此外,植被覆盖变化、地面裂缝等也是滑坡的重要预兆。

3. 泥石流监测:重点关注河流流量、水位、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变化,以及山坡稳定性、植被覆盖和地形地貌等。通过设置泥石流沟道监测站、水文站等,实时或定期获取数据。

以上监测规范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数据处理后进行预警分析。一旦监测到异常,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疏散人群、实施工程干预等。同时,还应与气象、地质、水利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形成科学的灾害预警系统。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列人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一般是潜在不稳定的,受威胁的人数和潜在可能造成的 济损失均较少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

流,应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做依据。这些资料包括: a)地质勘查报告(或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 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新构造运 动,水文地质条件等。 2)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特征与成因,包括:规模、类型和一般特征,形成条件和发育过程,变 形或活动特征等。参见附录A~附录D。 3)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 合评价,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因素与影响因素等。滑坡、崩塌 稳定性野外评价参见附录C,发育阶段分析参见附录D。 b)滑坡、崩場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会一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 口、直接经济价值等。 c)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之前,应有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下达的任务书,监测单位根据

监测设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和监测的重要性,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滑坡、崩塌与泥石 征、成因和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成果,监测精度要求,监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点风 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预报方案,监测经费预算。 监测设计书应通过下达任务的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的审批

5.3监测内容依据下列因素确定:

施工方案编制指南a)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赋存条件、地质特征和变形、活动的主要因素与相关因素。 b) 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可能方式和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方式。 滑坡、崩塌变形阶段、变形量和泥石流发育阶段、活动频率。 d 滑坡、崩与泥石流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和预报模型、预报判据的需要。

I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II级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应尽可能齐全,并随其发展过程和稳定状 况增加或减少监测项目,完善监测内容。 群测群防监测应重点监测相对位移和变形、活动的主要相关因素。 5.4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应在监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重要性和危害性、监测环境优劣 情况和难易程度、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本着先进、直观、方便、快速、连续等原则确定。 I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II级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监测,形 成合理的监测方法的组合。多种方法监测所取得的数据、资料,互相联系、互相校核、互相验证,并做出 综合分析,取得可靠的结论 群测群防监测,一般采用简易方法进行监测。 5.5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精确可靠;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能力强,受温度、冻 融、风、水、雷电、振动等作用影响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仪器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 性,故障少,并便于维护和更换。 5.6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自动化监测仪器、设 备,应有自检、自校功能,没有自检、自校功能时应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 定。在自动化监测的同时,应适当地进行人工监测,保证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观测数据不中断。 5.7滑坡、崩塌变形监测精度,根据其变形量确定。监测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5~1/10。 5.8应及时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有条件的专业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进 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 5.9及时进行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和泥石流发生、发展、爆发预报。预报分为中长期、短期和临灾 预报。 a) 中长期预报,指一以上的危险性的预报。包括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划和易发区的 圈定。 b)短期预报,指在一年到几天内将要发生的预报。 c)临灾预报,指在几天内将要发生的预报。 中长的预报,在月报、季报、年报中提出,短期和临灾预报,随时出现随时提出,以专报形式提交。 5.10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经治理或受自然环境影响已处于平稳状态时,经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批准 后可以结束监测。

6.1.1滑坡、崩塌监测的内容,分为变形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宏观前兆监测。

6.1.2滑坡、崩塌变形监测。一般包括位移监测和倾斜监测,以及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 a)位移监测。分为地表的和地下(钻孔、平碱内等)的绝对位移监测和相对位移监测。 1)绝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崩塌的三维(X、Y、Z)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 2) 相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崩塌重点变形部位裂缝、崩滑面(带)等两侧点与点之间的相对 位移量,包括张开、闭合、错动、抬升、下沉等。 b)1 倾斜监测。分为地面倾斜监测和地下(平洞、竖井、钻孔等)倾斜监测,监测滑坡、崩塌的角变 位与倾倒、倾摆变形及切层蠕滑。 c)与滑坡、崩塌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一般包括地应力、推力监测和地声、地温监测等: 6.1.3滑坡、崩塌形成和变形相关因素监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地表水动态。包括与滑坡、崩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表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 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滑坡、崩塌的影响,分析地表水动态变化与滑坡、崩塌内地下 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表水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b)地下水动态。包括滑坡、崩塌范围内钻孔、井、洞、坑、盲沟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 水质等动态变化,泉水的流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土体含水量等的动态变化。分析地下水 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 关分析。 c)气象变化。包括降雨量、降雪量、融雪量、气温等,进行降水等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 关分析。 d)地震活动。监测或收集附近及外围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地震对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 影响。 人类活动情况。主要是与滑坡、崩塌的形成,活动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洞掘、削坡、加载 爆破、振动,以及高山湖、水库或渠道渗漏、溃决等,并据以分析其对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 影响。

正常情况下每15天一次,比较稳定的可 一次,在汛期,雨季,预报期,防治工程施工期 应加密监测,宜每天一次或数小时一次直至连续跟踪监测

6.4.1滑坡、崩塌变形监测网T/CECWA 5001-2020 焊接机器人培训基地建设标准.pdf,应根据滑坡、崩塌的地质特征及其范围大小、形状、地形地貌特征、视通 条件和施测要求布设。监测网是由监测线(即监测剖面,以下简称测线)、监测点(以下简称测点)组成的 三维立体监测体系,监测网的布设应能达到系统监测滑坡、崩塌的变形量、变形方向,掌握其时空动态和 发展趋势,满足预测预报精度等要求。

分级分主次确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预报对

监测对象可以是但不一定全是主要预报对 对大型滑坡、崩塌或崩滑群。一般情况下,主 要预报对象是: a)变形速率大的地段或块体。 b)产生严重危害的地段或块体。 c)对整个滑坡、崩塌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的地段或块体。 d)对整个滑坡、崩塌的变形破坏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块体。

1)滑坡、崩塌自身的范围。 2)滑坡、崩塌运动所达到的范围。 3)滑坡、崩塌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如涌浪、堵江、堵河、堵渠和在暴雨条件下滑坡、崩塌迅速转 化为泥石流等)的危害范围。 4)地震、暴雨等其他灾害条件下放大效应所波及的范围。 b)确定灾害范围时,应考虑下列条件: 1)滑坡、崩塌运动的规模、范围、形式和方尚。 2) 滑坡、崩塌运动场所内的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条件。 3) 滑坡、崩塌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在峡谷区产生气垫浮托效应、折射回弹及多冲程的可 能性。 4) 次生灾害产生的可能性和波及的范围。对于涌浪、堵江、堵河、堵渠等,应对不同水位、流 量条件下不同崩滑规模(土石体积)、运动速度所产生的灾害进行分析。 5.3滑坡、崩变形破坏预报等级,按时间分为.预测级预报级警报级。各等级内容见表2

表2滑坡与崩塌预报等级表

6.5.4区域性滑坡、崩变形破坏预报,主要进行预测级和部分预报级预报。宜在每年雨季前进行巡 查并进行稳定性评价,提出预报报告。

查并进行稳定性评价,提出预报报告。 6.5.5单体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应合理选择预报参数。一般情况下: a) 短临前兆参数是首要的预报参数,是准确预报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参数。 b) 多维位移监测数据,是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的最基本参数,其中绝对位移数据是预报模型 所必须的参数。 c) 倾斜监测数据,是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 地声监测数据,是岩质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具有较短的时效性和较高的有 效性。

e)地应力、滑坡推力、地温及地下水监测数据,均是滑坡、崩塌变形破坏表征的预报参数。 f)应结合实际监测内容和方法选取预报参数,进行多参数综合评判和预报白水水库工程水力机械设备采购及安装招标文件(II标)(技术条款)2019.5.20,以提高预报的准 确性。 6.5.6宏观前兆监测资料对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极为重要,在分析6.5.5条所列参数时,必须和宏 观监测资料相结合。 6.5.7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模型的建立和预报判据的确定,应遵循如下原则和方法: a)在地质模型和实施的监测内容、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建立适宜的、有效的监测预报模型。 b) 在进行滑坡变形破坏预报时,宜建立类比分析、因果分析、统计分析等模型,进行多参数、多模 型的综合评判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c 预报模型建立以后,应利用已经发生过的相似的滑坡、崩塌的监测资料,进行反演分析,检验模 型的有效性,并初步确定相应的预报判据。 d)预报模型与预报判据均应由主管部门或单位组织专家评审、鉴定。 滑坡、崩综合信息预报模型,是通过对滑坡、崩塌变形阶段的判据建立起来的预报模型,见附 录F。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