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417-2019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pdf

DL/T 417-2019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417-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1547
免费资源

DL/T 417-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417-2019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pdf简介:

《DL/T 417-2019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是由中国电力工业协会发布的一份行业标准,全称为《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技术导则》。该导则主要针对电力设备的局部放电(Local Discharge)现象进行详细的规范和指导。

局部放电是指电力设备在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由于电场不均匀或绝缘材料内部缺陷等原因,导致的电荷在绝缘内部或边界处的异常放电。这是一种非故障性的放电现象,虽然它不一定会立即导致设备损坏,但长期存在可能会积累,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导则对局部放电的测量原理、设备和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解释、环境和操作条件,以及安全和防护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它旨在指导电力设备的维护人员和检测工程师进行有效的局部放电检测,及时发现和评估设备的健康状况,防止潜在的故障风险。

总的来说,DL/T 417-2019 是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参考,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DL/T 417-2019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然后调节低压臂电阻及电容,使回路平衡,也即调节使仪器上读到的信号最小。也可在高压端部人为 制造一电晕信号,并此时调节低压臂元件参数,使在显示屏上观察到的电晕脉冲信号最小,这时平衡 调节完成。然后降压进行方波校正,并固定其各元件参数不动。

7.3.4.2低压臂阻抗参数的选择

图22a)中,Ckl和Ck2为局部放电回路耦合电容,R1、R2用金属膜电阻,可用4只1.6kQ/2W 并联,则实际阻值为4002、8W;F为保护间隙;AB引线用10m~15m长的752高频同轴 图22b)中,R,选用2.2k2、5W线绕电位器,可调电容C用电容箱外接,高频变压器Rr用E 体磁芯绕制,一次侧用0.3mm高强度漆色线绕制,二次侧用0.2mm~Φ0.3mm线绕制。

7.4高压端部电晕放电的抑制措施

DB32/T 3644-2019标准下载图22低压臂阻抗连接图

高压端部电晕放电的抑制,主要是选用合适的无晕环(球)及无晕导线作为高压连线。不同电 压等级设备无晕环(球)的尺寸举例,见表1及图23。高压无晕导线宜采用金属圆管或其他结构的无 晕高压连线;110kV及以下设备,可采用单环屏蔽,其圆管和高压无晕金属圆管的直径均为50mm及 以下。

表1不同电压等级无量环(球)的尺寸举例

抑制试验回路接地系统的于扰是在整个试验回路选择一点接地。

8有关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图谱识别及放电量的允许水平

8有关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图谱识别及放电量的允许水平

有关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波形和识别图谱参见附录B。 有关数字式局部放电仪的放电图谱识别方法参见附录C。 有关电力设备局部放电量的允许水平,见表2。

DL/T 4172019

图23无晕环(球)结构

表2有关电力设备局部放电量的允许水平

A.1“多端测量一多端校准”定位法

“多端测量一多端校准”

任何一个局部放电源,均会向变压器的所有外部接线的测量端子传输信号,而这些信号形成一种 独特的“组合A”。如果将校准方波分别地注入各绕组的端子,则这些方波同样会向变压器外部接线的 测量端子传输信号,而形成一种校准信号的独特“组合B”。 如果在“组合A”(变压器内部放电时各测量端子的响应值)中,某些数据与“组合B”(校准方 波注入时各测量端子的响应值)相应数据存在明显相关时,则可认为实际局部放电源与该对校准端子 密切有关(见表A.1),这就意味着,通过校准能粗略的定出局部放电的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 当校准方波发生器接到一对规定的校准端子上时,应观察所有成对的测量端子上的响应,然后对 其他成对的校准端子重复做此试验。其校准部位应在线圈的各端子与地之间进行校准,但也可以在高 压套管的带电端子与它们的电容抽头之间进行校准(对套管介质中的局部放电进行校准),也可以在高 压端端子与中性点端子,以及在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各端子间进行校准。 成对的校准和测量端子的所有组合,形成一个“组合B”,即“校准矩阵”,从而作为对实际试验 读数进行判断的依据。 图A.1表示一台带有第三绕组的超高压单相自耦变压器的局部放电定位关系图,校准和试验都是 在表A.1所列的端子上进行的。将1.5Um这一行的试验结果与各种校准结果进行对比,显然可见,它 和“2.1一地”这一行的校准响应值相关。这可以认为在2.1端子出现了约1500pC这一数值的局部放 电,并且还可以认为局部放电部位约是带电体(2.1端子)对地之间。其结构位置或许在串联线圈与公 共线圈之间的连线上某一位置,也可能在邻近线圈的端部。

表A.1局部放电源与相应校准端子的关系

DL/T417=2019

图A.1三绕组单相自耦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关系图

电位变化法是指在局部放电试验中通过改变绕组分接位置、改变接线方式(如非被试相支撑、 玉)等方法,来改变被试绕组匝间、绕组间、绕组对地间等的电位梯度,观察在不同电位梯度 放电的放电量、起始电压、熄灭电压的变化,从而判断局部放电的部位。

A.2.2非被试相支撑法

在进行局部放电测试时,为了同时考核纵绝缘强度,标准接线方式为中性点接地,被试相加压的 接线方式,使感应倍数达到纵绝缘考核的要求。当测试中局部放电量超标,通过“多端测量一多端校 准”的方法可以确定放电发生在某一相的某侧绕组上,但无法确定该放电发生在主绝缘或纵绝缘上, 此时,可以采用非被试相支撑被试相的方法进行判断。 非被试相支撑法具体如下: 例如进行A相试验,低压c、a加压,高压B、C短接接地,中性点悬空。接线原理图见图A.2。 中性点接地的加压方式下,被试绕组电压为试验电压。非被试相支撑加压方式下,被试绕组上电 压为试验电压的2/3,中性点对地电压为试验电压的1/3,此时,试验电压的感应倍数为中性点接地方 式的2/3。 试验时,记录支撑和不支撑试验方法的放电起始电压,通过放电起始电压进行判断,当两种试验 方法在相同的首端对地电压下放电起始,放电发生在主绝缘上,且放电位于首端;当两种试验方法在 相同的感应倍数下放电起始,放电发生在纵绝缘上。当放电发生在纵绝缘且起始电压较高,使用非被 试相支撑法试验时其匝间电压可能达不到放电起始电压。 应注意,试验时中性点电压不能超过中性点绝缘水平。

图A.2非被试相支撑法接线

挡位变化法与非被试相支撑法原理类似,利用改变挡位来达到改变绕组匝间电动势的目的,通过 观察起始、熄灭电压来判断放电位于匝间或主绝缘,位于绕组端部或中部。具体判断时应结合调压绕

组的具体接入方式(是首端调压还是中性点调压)。

DL/T4172019

加压时绕组上的电位情况 b)尾端加压时绕组上

图A.3首端和尾端加压方式下高低压绕组电位分布

超声波定位是用外置在变压器外壳的信号声波传感器获取局部放电的超声信号,利用同一放电的 超声信号到达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差,在建立的变压器三维模型中计算获得放电点的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不断改变传感器在变压器上的位置搜索局部放电超声信号,每个测量点应连续监测不小于 10min。在超声信号的搜索中需排除干扰信号的影响,如油箱振动、电磁干扰等。在收到超声信号的油 箱壁区域可加密布置传感器进行检测,反复调整传感器位置,以便各传感器收到沿直接路径传播的超 声信号。 当多个传感器收到沿直接路径传播的超声信号后,以检测到超声信号的区域附近明显的结构点 如外箱沿、加强筋等)为参考原点建立箱体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并确定各传感器的坐标,采用“电 声”或“声一声”法进行放电定位。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局部放电的波形和识别图谱

局部放电电气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电压下测定试品绝缘结构中局部放电所产生的高频电流 脉冲。在实际试验时,应区分并剔除由外界干扰引起的高频脉冲信号,否则,这种假信号将导致检测 灵敏度下降和最小可测水平的增加,甚至造成误判断的严重后果。 在某一既定的试验环境下,如何区别干扰信号,采取若干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测试的正确性,就 成为一个较重要的问题。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试验人员识别干扰波形的能力,正确掌握试品放 电的特征与施加电压及时间的规律。经验表明:判断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试者的经验。掌 握的波形图谱越多,则识别和解决的方法也越快越正确。目前,有用计算机进行频谱分析帮助识别, 但应用计算机的先决条件同样需要预知各种干扰波和试品放电波形的特征。现根据我国多年来的实际 经验和国外曾经发表过的一些图谱,汇编成文,供参考。应该指出,所介绍的放电波形,多属处理成 典型化的图形,不可能包含全部可能发生的内容。

B.2局部放电的干扰、抑制及识别的方法

B.2.1干扰类型和途径

干扰将会降低局部放电试验的检测灵敏度,试验时,应使干扰水平抑制到最低水平。干扰类型通 常有:电源干扰、接地系统干扰、电磁辐射干扰、试验设备各元件的放电干扰及各类接触干扰。这些 王扰及其进入试验回路的途径见图B.1。

B.2.1.2电源干扰

检测仪及试验变压器所用的电源是 低压配电网相连的, 配电网内的各种高频信号均能直接产生 干扰。因此,通常采用屏蔽式电源隔离变压器及低通滤波器抑制,效果甚好

B.2.13 接地干扰

试验回路接地方式不当,例如两点及以上接地的接地网系统中,各种高频信号会经接地线耦 合到试验回路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一般与试验电压高低无关。试验回路采用一点接地,可降低这 种干扰。

B.2.1.4电磁辐射干扰

邻近高压带电设备或高压输电线路,无线电发射器及其他诸如晶闸管、电刷等试验回路以外的高 频信号,均会以电磁感应、电磁辐射的形式经杂散电容或杂散电感耦合到试验回路,它的波形往往 与试品内部放电不易区分,对现场测量影响较大。其特点是与试验电压无关。消除这种干扰的根本 对策是将试品置于屏蔽良好的试验室。采用平衡法、对称法和模拟天线法的测试回路,也能抑制辐射 干扰。

B.2.1.5悬浮电位放电于扰

邻近试验回路的不接地金属物产生的感应悬浮电位放电,也是常见的一种干扰。其特点是随 压升高而增大GAT536.6-2010 易燃易爆危险品 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 第6部分:液体氧化性物质分级试验方法,但其波形一般较易识别。消除的对策一是搬离,二是接地。

B.2.1.6电量放电和各连接处接触放电的于扰

电晕放电产生于试验回路处于高电位的导电部分,例如试品的法兰、金属盖帽、试验变压器、耦 合电容器端部及高压引线等尖端部分。试验回路中由于各连接处接触不良也会产生接触放电干扰。这 两种干扰的特性是随试验电压的升高而增大。消除这种干扰是在高压端部采用防晕措施(如防晕环 等),高压引线采用无晕的导电圆管,以及保证各连接部位的良好接触等。

B.2.1.7试验变压器和耦合电容器内部放电于扰

这种放电容易和试品内部放电相混淆。因此,使用的试验变压器和耦合电容器的局部放电水平应 控制在一定的允许量以下。

图B.1干扰及其进入试验回路的途径

B.2.2识别于扰的基本依据

高局部放电试验的干扰是随机而杂乱无章的, 维以建立全面的识别方法,但掌握各类放电时 有助于提高识别能力。

NB/T 25051-2016标准下载B.2.2.2局部放电的电压效应和时间效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