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20003.3-2021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射线检测.pdf

NB/T 20003.3-2021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射线检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20003.3-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68125
免费资源

NB/T 20003.3-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20003.3-2021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射线检测.p*f

NB/T 20003.3-2021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射线检测.p*f简介:

NB/T 20003.3-2021是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全称为《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射线检测简介》。这份标准主要针对核电厂核岛(即反应堆的主体结构,包括燃料元件、安全壳、冷却系统等)的机械设备进行无损检测,其中射线检测是一种重要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射线检测是一种利用放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等)与物质相互作用,通过检测被射线穿透或被吸收的物体内部结构信息,来判断材料的内部缺陷、结构完整性或材料厚度的方法。在核电厂中,射线检测常用于检测压力容器、管道、焊接接头等关键部件的内部质量,因为这些部件需要保证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射线检测的原理、方法、程序、设备选择、检测结果的评价和记录等要求,旨在确保核岛机械设备的无损检测工作严格按照国际和国内的标准进行,以保证核设施的安全运行。

NB/T 20003.3-2021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射线检测.p*f部分内容预览:

胶片可置于母管的内侧或外侧,射线源的位置要求如下: 胶片置于母管内侧时,射线源一般置于与接管母线呈20°~30°的轴线上,见图A.2; 胶片置于管外侧时,应将射线源置于接管中心轴线上,在空间可达的情况下,一般与接管中 心轴线呈20°~30°,见图A.3。 定位标记放置于焊缝与接管交界处,以及母管外壁距焊缝边缘10mm处,

A.2.2工件至胶片距离b的确定

NBT 34036-2020标准下载NB/T20003.32021

图A.3插入式接管角接接头透照布置(胶片置于

应按主平面方法和式(A.1)确定工件至胶片距离b: 主平面定义如下: 1)母管轴线与接管轴线构成的截面,即母管纵向截面(直角部位): 2)通过接管轴线与母管纵向截面垂直的截面,即母管横向截面(边缘部位)。 一工件至胶片距离b应按式(A.1)计算: b=(x+y)/2(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附录标识应用于要在 此处显示的文字。.1) 式中x和y见图A.4,它们应是上述两主平面(直角部位和边缘部位)中距离较大者。

应按主平面方法和式(A.1)确定工件至胶片距离b: 主平面定义如下: 1)母管轴线与接管轴线构成的截面,即母管纵向截面(直角部位) 2)通过接管轴线与母管纵向截面垂直的截面,即母管横向截面(边缘部位)。 工件至胶片距离b应按式(A.1)计算: b=(x+y)/2(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附录标识应用于要在 处显示的文字。,1) 式中x和y见图A.4,它们应是上述两主平面(直角部位和边缘部位)中距离较大者。

图A.4采用主平面法确定工件至胶片距离

接接头的厚度差较小,采用单片技术或双片技术满足底片黑度要求时,应进行一次透照。否则, 列方法:

若角接接头的厚度差较小,采用单片技术或双片技术满足底片黑度要求时,应进行一次 应采用下列方法:

NB/T20003.32021

采用多片技术进行一次透照; 一进行多次透照。

A.2.4大厚度角接接头的透照

透照射线束最大穿透厚度大于100mm的插入式接管 角接接头时,射线源应置于接管的轴线上,见图 1.5。图中所示阴影线的区域应达到规定的图像质量和黑度要求 为保证上述区域的有效透照,应确定一种被检区域的定位方法,并作出图示

注: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偏差,允许在透照范围内留有一定的余地(图中方格线部位),通过借助 示的定位标记确定被检焊接接头的表面位置

图A.5射线束最大穿透厚度大于100mm插入式接管角接接头的透照布置

NB/T2000332021

铸钢件的射线检测范围应符合相关产品设计文件或采购技术文件的规定,应包括可检测的最大体

阅类铸钢件射线检测范围典型示例(部面线区域

NB/T20003.32021

泵类铸钢件射线检测范围典型示例(部面线区域

除非相关产品设计文件或采购技术文件另有规定,铸钢件的射线检测应在热处理后进行。

除非相关产品设计文件或采购技术文件另有规定,铸钢件的射线检测应在热处理后进行。

根据胶片的组合,铸钢件的胶片技术分为: 单片技术:将单张胶片装在一个暗盒内,采用单片观察的方式: 双片技术:将特性指标相同的两张胶片装在一个暗盒内,采用单片观察或叠合观察的方式; 多片技术:将特性指标不同的两张胶片装在一个暗盒内,或在一个暗盒内装有两张以上特性 指标相同或不同的胶片,采用单片观察方式或叠合观察方式。

B.4小直径圆筒形铸钢件透照方式

D<90mm的小直径圆筒形铸钢件,可采用双壁双影透照方式, 90mm≤D<150mm的小直径圆筒形铸钢件,可采用双壁双影透照方式,待焊区应采用单壁透照方式 小直径圆筒形铸钢件采用双壁双影透照方式时,至少应在互成60°或120°方向透照3次。

B.5. 1厚度不变的铸钢件

可采用单片技术或双片技术进行透照, 采用单片技术,单张底片最小黑度值应为2.0,最大黑度值应为4.5。 采用双片技术,叠合观察的黑度范围应在2.7~4.5之间。双片局部区域黑度值大于4.5时 片观察,单张底片黑度值应在2.0~4.5之间

附录C (规范性)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主要特性指标见表C.1

NB/T 20003.3202

表C.1胶片系统的主要特性指标

NB/T 2000332021

附录D (资料性) 焊接接头典型透照方式示意图

图D.1纵向焊接接头单壁透照方式

图D.2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外单壁透照方式

图D.3环向焊接接头中心透照方式

NB/T20003.3—2021

图D.4环向焊接接头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

D.5环向焊接接头双壁双影透照方式(倾斜透照

D.6环向焊接接头双壁双影透照方式(垂直透照

NB/T20003.32021

图D.7环向焊接接头双壁单影透照方式(1)

焊接接头双壁单影透照

图D.9纵向焊接接头双壁单影透照方式

透照次数的确定方法 环向焊接接头最少透照次数的确定见图E.1和图E.2。

环向焊接接头最少透照次数的确定见图E.1和图E.2

环向焊接接头最少透照次数的确定方 少透照次数的确定见图E.1和图E.2。

外单壁透照环向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K=1.1的

NB/T20003.32021

式透照环向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K=1.1的透用

NB/T20003.3202

伏和射线管的有效焦点形状一般可划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圆 *应分别按式(F.1)、式(F.2)和式(F.3)计算: *=a(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附录标识应用于要在此 =(a+c)/2(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附录标识应用于要 *=*'(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附录标识应用于要在此

图F.1放射性同位素源投影和X射线管有效焦点形状分类

NB/T20003.32021

图G.1平面工件或纵向焊接接头

2射线源到胶片距离F小于曲面工件的曲率半径

图G.3凸面朝向射线源的曲面工件

NB/T20003.32021

图G.4射线源到胶片距离F大于曲面工件的曲率半径

图G.5射线源在曲面工件的曲率中心

NB/ 20003 32021

H.1焊道之间的射线检测

应根据下列情况,按焊缝金属厚度选择透照条件: 可保留焊态表面; 被检区域限于熔敷金属部位,

H.2隔离层与母材界面的射线检测

射线源应置于隔离层与母材界面的延伸

H.3插套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接头的检测范围包括焊缝金属和临近的热影响区

H.3.2射线源的选用

附录H (规范性) 特殊情况的射线检测技术

附录H (规范性) 特殊情况的射线检测技术

图H.1插套焊接接头射线检测

插套焊接接头因接管与套管存在较大的厚度差,应采用双片技术,允许采用单片观察或双 察。胶片的类型应按表4选用。

H.3.4胶片与射线源的相对位置

射线源应置于焊接接头与套管连接的界面上,射线源与胶片的距离至少应为接管外径的10倍。 35透照次数

采用单片观察时DB41/T 1462-2017标准下载,在紧邻焊接接头的接管中心线处测得的黑度应大于3.0。像质计应放置在射线 接管上,金属线方向应与焊缝平行,按接管两倍公称厚度确定像质计灵敏度,底片上显示出的像 经仅作参考。

NB/T2000332021

药液的配制及使用注意下列事项: 药液应按胶片及化学药剂制造商推荐的条件进行配制; 6 使用前,新配的显影液应使用曝光过的胶片进行时效处理; 不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药液的蒸发和氧化: 1 显影液和定影液应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一般在每升显影液大约处理0.5m的胶片后,或使用 时间超过2个月后,显影液应及时更换: 一般情况下,药液应使用同一胶片厂家的产品

药液的配制及使用注意下列事项: 药液应按胶片及化学药剂制造商推荐的条件进行配制; 使用前,新配的显影液应使用曝光过的胶片进行时效处理; 不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药液的蒸发和氧化: * 显影液和定影液应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一般在每升显影液大约处理0.5m的胶片后,或 时间超过2个月后,显影液应及时更换: e 一般情况下,药液应使用同一胶片厂家的产品

在胶片的手工处理过程中注意下列事项: a)显影、定影和冲洗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胶片及化学药剂制造商推荐的条件; 胶片在手工处理过程中,应防止相邻胶片的相互粘贴,并应每隔10s~15s沿水平和垂直方向 摆动胶片架2~3次; 胶片从显影液移入定影液之前,应经停显处理或充分的水洗(约2分钟),以减少药液间的相 互污染; 可使用湿润剂,以防止胶片在干燥期间形成水迹; 胶片的暗室处理一般在胶片曝光结束后8小时之内完成,最迟不应超过24小时,

在胶片的手工处理过程中注意下列事项 a)显影、定影和冲洗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胶片及化学药剂制造商推荐的条件; 胶片在手工处理过程中,应防止相邻胶片的相互粘贴,并应每隔10s~15s沿水平和垂直方向 摆动胶片架2~3次; C 胶片从显影液移入定影液之前,应经停显处理或充分的水洗(约2分钟),以减少药液间的相 互污染; 可使用湿润剂JT∕T 801-2011 公路用凸面反光镜,以防止胶片在干燥期间形成水迹; 胶片的暗室处理一般在胶片曝光结束后8小时之内完成,最迟不应超过24小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