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规范(试行)(湖北省国土整治局).pdf

湖北省国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规范(试行)(湖北省国土整治局).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771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湖北省国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规范(试行)(湖北省国土整治局).pdf简介:

"湖北省国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规范(试行)",这个规范是由湖北省国土整治局制定的一份指导性的文件。湖北省国土整治局,全称湖北省土地整治局或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是负责湖北省土地整治工作的省级政府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等,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这个规范(试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湖北省内的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包括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等各个环节。它可能包括对土地整治项目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实施流程、监测评估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防止土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这是一个试行版本,可能还会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国家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直接查询湖北省国土整治局的官方网站或者联系他们获取最新、最准确的资料。

湖北省国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规范(试行)(湖北省国土整治局).pdf部分内容预览:

6.3农用地整治工程规划

6.3.1灌溉与排水工程

6.3.2土地平整工程

定的沉降,因此DB43/T 1794-2020标准下载,在填土处应留有填土厚度20%左右的虚高,保证虚土沉实后达到田面的

6.3.3田间道路工程

尽量少占农田,不宜破坏已有的各项建设工程。田间道布局应形成网状,具有完善的 通达度,杜绝断头路;项目区内外的主要道路应贯通,且与村庄干道相连。丘陵山区道路 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在地面坡度超过15%的地方,道路宜采用"S"形、“之 字形或者螺旋形迁回上山,盘绕而上并在道路末端修建回车道。田间道宜沿斗渠、斗沟布 形式。

6.3.4土壤改良培肥工程

6.4建设用地整治工程规划

6.4.1村庄建筑整治工

地制宜、突出特点,将整治重点放在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改善上,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 要求。农宅功能性改造包括晒谷场、禽畜圈舍、粮食仓库以及农机具用房等,其中单个晒 谷坊的面积不应超过1000m²。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安装健身器材等。村庄绿地整治 在现有乡村已有大面积绿化的前提下,实现全而覆盖绿化。农户庭院和单位庭院实现绿化, 加强群众参与绿化意识。

6.4.2基础设施整治工程

村压对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应服从省、市、县的交通规划及村庄布局规划:内部道路设 计应结合公路设计规范和居住区设计规范,依据农村实际情况确定村庄内部道路设计标准, 过境公路按照农村公路设计标准。村庄建筑规划应体现村庄的传统文化、居民生活习惯、传 统习俗等建造方式和审美情趣。农宅功能性改造主要包括厨房、卫生间内部改造,墙面亮化, 禽畜圈舍和农用机具的存放空间的改造。实施路灯改造工程,尽可能替换为装配太阳能电池 板的新型路灯

6.4.3村庄绿化整治工程

村庄绿地整治在现有乡村已有大面积绿化的前提下,实现全面覆盖绿化,重点部位点 缀,将村庄的绿化布置和休闲广场等同;村容整洁,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自 然式的乡村绿化景观特点。农户庭院和单位庭院实现绿化,加强群众参与绿化意识;庭院 开展花坛建设,绿化布局合理,植物造景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配置得当、品 种丰富,景观优美。

6.5生态系统修复工程规划

6.5.1矿山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

矿山物理改良通过对土壤进行排土、换土、去表土、盖客土或是深耕翻土法来进行物理 灰复。化学改良可以使用化学物品来中和、平衡土壤中的酸碱度,修复破坏土壤。生物改良 采用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在被污染土 壤层区域种植超积累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和在植物体内累积污染物,实现土壤层内污染 因子的富集和治理。矿区废弃地生态景观建设是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新的旅游资 源,合理规划和设计景观。

6.5.2流域水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规划雨水沿村庄路面排放,村内绿地可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就地入渗,充分利用村内 自然坑塘渠蓄集雨水。使用截流工程将雨污分流,雨水经物理处理后排入河湖系统,污水流 向污水处理厂。加强雨水管理,通过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方案、农药化肥减施与控制 农田氮磷流失措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搬迁方案、水产养殖控制规模等减少污染。及时清理 河网的清淤、建设引排水、水利工程,依据区域城镇生活污染源分布特点,合理制定城镇生 活污染削减方案。

6.5.3防护林与水土保持工程

低质林的修 用第工现

6.5.4农田防护与土境污染工程

修复技术及其联合修复技术。 6.5.5河、湖、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对于污染土地,要综合运用源头控制、隔离缓冲、 修复技术及其联合修复技术。

6.5.5河、湖、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态系统保护和生物修复的工程系统。

7.1.1.1灌溉与排水中涉及到的各种建筑设施均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7.1.1.2灌溉与排水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建筑设施的防洪标准均为20年一,排涝标准均为 10年一遇。

7.1.1.3灌溉与排水工程中建筑设施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工程特点、作用和运行要求,结合当 地建筑材料来源和施工条件等因地制宜选定。 设计

7.1.1.7灌溉排水沟渠的设计要求灌得进,排得出。灌溉要确保有水源,排水要 为了切实保证水源和排水通畅,可以对项目区外一定距离内的重要引水渠道和排水通道进 行修复疏通。 7.1.1.8沟渠布局时要充分比较论证各种方案,尽量避免排灌死角。 7.1.1.9平原地区原有灌排系统多采用灌排合一方式,根据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和因地制 宜的原则,斗沟渠宜采用灌排合一的布置方式。农沟渠一般要求灌排分离,必要时根据具 本情况可采用灌排合一渠的布置形式。丘陵地区的沟渠布置要根据地形,既可灌排分离布 望,又可灌排合一布置。

7.1.2灌溉水源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要考虑水源地的位 , 抽水灌溉: b)要考虑水源的水质状况,远离污染源,保证水质好,能够满足灌溉的基本需求; c)要尽量利用地表径流,慎用地下水;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 e)要收集必须开采地下水的井灌区的水文、地质资料以及试验数据,以减少风险,降低成本

7.1.3蓄水工程规划

7.1.4.1规划要求:

M根国项日区实际精源育集中布冒 供水: 素统,支渠仍然布置在各个洲区的最高处: 滋排巢分开): 地必须先通过内排站将涝水排入圩区河湖,经河湖调密后再排入外江。 7.1.4.2抽水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a)抽水站的位置应适中。从灌溉要求考,站址应设在灌区较高的地方,以控制尽可能大 的灌溉而积。从排涝要求考忠,站址宜选在渊区较低的地方,并靠近容泄区,以扩大控制面 滋: 灌溉,同时符合水质好,水量充足的条件,即在枯水季节能保证抽水灌溉; 础应坚实稳固: d)机房基础应在地下水位以上

7.1.4.3抽水站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干室型泵房: 电源家型泵房

7.1.5.1项址位置应能控耐 泥和流沙区域不宜作为坝址。 7.1.5.6拦(沟)河挡水溢流坝高度控制在2m以下,长度最大不超过25m。 型溢流坝小。

7.1.6.9期堰应保留生物栖息和紫殖的生志! 行护码。 7.1.6.10塘堰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形条件好。位置高,塘害大,自流灌源面积大,海没占地少,有适宜修建治洪口的位 置:工程简单,土方和配套建筑物少,成不低,川工少, b)地质条件好。工程安全可靠,渗漏损失小,落水能力强 c)水源条件好。集水面积大,米水丰富,无严重河染源,游积源; d)靠近灌区。符合“塘跟旧走",连接集道短,榆水损失少, e)施工、交通及管理方便。附近有合适的筑塘土料,取土方便: )行政区划单一,归属权界定清楚: g)有人畜用水要求的塘堰选址,宜尽量靠近村庄,也可选择位置较高处,能自压给水。 7.1.6.11塘堰的容积应满足尽可能拦器灌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以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 般采用复蓄系数法来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7.1.7架首引水工程

高程、引水流量的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无坝引水或有坝(闸)引水方式。

SJG 27-202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程7.1.8田间排泄沟架规划

7.1.8.1规划要求包括:

M 应进行沟装防爆措落处理: 地块: m)斗沟的沟深还应满足降低和控刺地下水位的要求: o)有外水入处应布置截流沟,将外水引入排水干沟或直接排至承泄区; 保证流态稳定、水流通畅: q)滤排渠系布置不彩响机耕和交通要求; T)斗渠、农渠宜防渗衬: 7.1.8.2平原地区田间排灌沟渠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a)沟渠可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平行相间布置或平行相邻布置。地形复杂地区可因地制宜布设; 斗沟断面应满足排涝要求,农沟沟深应满足控制地下水位要求; b)早作区渠道与排水沟可采用纵向或横向布置。灌水沟哇坡度小于1/400时,宜选择横向 布置:大于1/400时,宜选用纵向布置; 件限制必须布置串灌串排格田时,其串联格田数量不得超过三块。

7.1.8.2平原地区田间排溢沟渠规划应符合下列

1.8.3丘陵山区田间排灌沟渠规划应符合下列西寸

b)螃田区一般采用平行于等高线方向布置斗渠,农渠则垂直于等高线方问沿 布置农渠时需考忠采用跌水相衔接,并采用双向控制: c)冲田田间渠系的布置一般依地形条件而异,在比较狭窄的冲田区(山垄宽<100m),通常 在山坡来水较大的一侧,沿山脚布置排水沟,以排泄山坡径流、田而水和地下水:而在山 坡来水较少、冲田地势较高的一侧,布置排灌两用渠,兼排山坡和螃田来水。在比较开阔 的冲田区(山垄宽>100m),除在两侧山脚布设排水沟外,可在冲田的中间加开一条灌排两 用的中心渠,控制两侧冲田的排灌水:

GB/T 40064-2021标准下载7.1.9地下排灌工程规划

7.1.9.1规划要求包括

a)地下渠道是理设在地下的输水管道(或称暗管),具有不占耕地、渗漏少、灌水便、认 节水温、便于交通和有利机耕等优点。地下渠道分为有压和无压两种,无压地下渠道多用 于丘陵地区,以及地面坡面陡、水源充裕的地区。,有压地下渠道使灌溉水借压力输水至田间, 适用于抽水灌区和机井灌区: b)地下渠道灌溉区范围由当地地形、作物、抽水设备以及水源条件决定,范围不宜过大, 般相当于自流灌溉区的斗渠或农渠的控制范围; c)地下渠系布置的主要原则与明渠基本相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渠道位置要适中,斗渠要尽可能两边分水,使输水线路最短; 2)渠道尽可能保持直线,使水头损失小; 3)渠道线路应与道路布置相结合,做到渠上筑路,路下引水: 4)地下渠道的平面布置包括两边分水式和一边分水式。两边分水式适用于没有明显坡度的平 组地区,斗渠布置在灌区中间,在斗渠上每隔一定距离建一分水池,在分水池两边布置农渠 在斗渠上每隔一定距离,建分(出)水联合建筑物。一边分水式适用于有一定坡度的地段 斗渠可以沿高地一边布置,在斗渠一侧布置农渠。 7.1.9.2地下暗管排水工程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暗管排水系统的分级与管道类型、规格等,应根据排水规模、生产发展水平、地形、土 质、管材来源、运输和敷设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暗管排水系统所用管材质量应符合GE50288的规定; )暗管排水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平原区陪管的平而置应符合下列更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