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087-2021 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技术要求.pdf

GB/T 41087-2021 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757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1087-2021 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技术要求.pdf简介:

GB/T 41087-2021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技术要求》。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太阳能热发电站(通常指光热发电站)中换热系统的具体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换热器的设计、材料选择、性能指标、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

换热系统是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能转化为电能。该标准可能涵盖了换热器的热效率、稳定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换热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同时考虑到环保和经济性。

遵循这个标准,可以确保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换热系统满足国家和行业规范,提高整个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有利于推动我国太阳能热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GB/T 41087-2021 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技术要求.pdf部分内容预览:

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主要由以下系统构成:蒸汽发生系统、油盐换热系统。 根据传热介质的不同,蒸汽发生系统可分为熔融盐蒸汽发生系统和导热油蒸汽发生系统 统中,各介质侧的界定范围如下:

GB/T 410872021

DB∕T 29-166-2022 天津市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铺装施工技术规程蒸汽发生系统汽水侧范围(见附录A中图A.1):从预热器给水人口至过热器蒸汽出口、再热器蒸汽 入口至再热器蒸汽出口。 蒸汽发生系统熔融盐侧范围(见图A.2):从过热器熔融盐人口至预热器熔融盐出口、再热器熔融盐 入口至再热器熔融盐出口。 蒸汽发生系统导热油侧范围(见图A.3):从过热器导热油人口至预热器导热油出口、再热器导热油 入口至再热器导热油出口。 油盐换热系统范围(见图A4图A5):丛从系统油盐换热器入口至系统油盐换热器出口

入口至再热器蒸汽出口。 蒸汽发生系统熔融盐侧范围(见图A.2):从过热器熔融盐人口至预热器熔融盐出口、再热器熔融盐 入口至再热器熔融盐出口。 蒸汽发生系统导热油侧范围(见图A.3):从过热器导热油人口至预热器导热油出口、再热器导热油 人口至再热器导热油出口。 油盐换热系统范围(见图A.4、图A.5):从系统油盐换热器入口至系统油盐换热器出口

4.2.1设计输入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操作参数,包括流量、温度、压力、热负荷等: b) 物性参数,包括介质组分、密度、比热容或熔值、蒸汽分压、黏度、导热系数等; c) 允许压降; d)美 系统运行方式,包括电站各种工况下的启停次数和负荷变化频率等; e)其他。 4.2.2 系统及设备寿命宜不低于25年, 4.2.3 系统设计压力不低于运行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压力。 4.2.4 系统设计温度不低于运行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 4.2.5 太阳能热发电换热系统启停次数可按以下执行,具体次数应根据电站运行特点综合确定: a) 冷态启动(停机超过72h)10次/年(调试期24次/年); 温态启动(停机在10h~72h之间)250次/年(调试期320次/年); ) 热态启动(停机时间在1h~10h之间)300次/年(调试期400次/年); d 极热态启动(机组停机1h以内)50次/年(调试期100次/年); 负荷阶跃(每分钟负荷变化值>10%铭牌功率)15750次/25年。 4.2.6太阳能热发电换热系统温升速率应满足电站运行要求,在保证系统与设备运行安全的前提下,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温升速率宜不低于6℃/min,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温升速率宜 不低于8℃/min

6.1.1蒸汽发生系统的额定蒸发量应与汽轮机额定工况相匹配,最大连续蒸发量应与汽轮机阀门全开 工况相匹配,同时应考虑系统的变工况特性。 6.1.2油盐换热系统额定工况宜与汽轮机额定工况相匹配。 6.1.3换热系统设计工况下的系统热效率应不低于98%。 6.1.4蒸汽发生系统主蒸汽温度应满足汽轮机额定工况的要求。 6.1.5换热系统在汽轮机额定工况下的总压降宜满足表1要求

6.1.6换热系统应满足电站日常启停的要求,并考虑由此引起的温差应力对系统和设备造成的影响。 6.1.7设备应采取防止频繁交变热应力带来疲劳损坏的措施。 6.1.8系统应进行水压试验,并符合GB/T20801(所有部分)或GB50764的规定。 6.1.9系统应设置完整的疏放系统。 6.1.10系统与设备所采用材料应具备耐腐蚀特性

6.2.1.1蒸汽品质应符合GB/T12145的规定。 6.2.1.2 蒸发器设备宜采用汽包式或釜式结构形式。 6.2.1.3 蒸发系统可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采用自然循环时,设计工况下循环倍率宜为4 6.2.1.4 汽水侧换热器容量应根据各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分配。 6.2.1.5 预热器出口水温应至少低于其饱和温度减1.5℃。 6.2.1.6 进入汽水系统的给水温度不应低于熔融析晶温度加10℃。 6.2.1.7 汽包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SGG0001和GB/T150的规定 6.2.1.8 汽包在额定工况下的蓄水能力应不少于3min。 6.2.1.9 汽包应具有良好的汽水分离能力,设计工况下分离后的饱和蒸汽干度应不小于98%。 6.2.1.10 汽包应能够承受系统运行中的负荷变化。 6.2.1.11 汽包应具备耐热冲击能力。 6.2.1.12 系统设计应考虑启动和低负荷工况下的循环稳定性, 6.2.1.13 管道与设备应设置合理的排污与排气系统。

6.2.1.1蒸汽品质应符合GB/T12145的规定。 6.2.1.2 蒸发器设备宜采用汽包式或釜式结构形式。 6.2.1.3 蒸发系统可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采用自然循环时,设计工况下循环倍率宜为4 6.2.1.4 汽水侧换热器容量应根据各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分配。 6.2.1.5 预热器出口水温应至少低于其饱和温度减1.5℃。 6.2.1.6 进入汽水系统的给水温度不应低于熔融析晶温度加10℃。 6.2.1.7 汽包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SGG0001和GB/T150的规定。 6.2.1.8 汽包在额定工况下的蓄水能力应不少于3min。 6.2.1.9 汽包应具有良好的汽水分离能力,设计工况下分离后的饱和蒸汽干度应不小于98%。 6.2.1.10 汽包应能够承受系统运行中的负荷变化。 6.2.1.11 汽包应具备耐热冲击能力。 6.2.1.12 系统设计应考虑启动和低负荷工况下的循环稳定性。 6.2.1.13 管道与设备应设置合理的排污与排气系统

6.2.2.1熔融盐应符合GB/T36376的规定。 6.2.2.2 熔融盐设备及管道设计宜采用一定的自流排空倾斜角。 6.2.2.3 系统设计时,各台熔融盐换热器之间宜设置一定的高度差。 6.2.2.4 所有运行工况下,系统中最终的回盐温度不宜低于熔融盐析晶温度加15℃ 6.2.2.5 熔融盐侧的密封垫片不应采用石墨材质。 6.2.2.6 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管道及设备的排污、排气。 6.2.2.7 系统设计时应配备完整的疏放盐系统

6.2.2.1熔融盐应符合GB/T36376的规定。 6.2.2.2 熔融盐设备及管道设计宜采用一定的自流排空倾斜角。 6.2.2.3 系统设计时,各台熔融盐换热器之间宜设置一定的高度差。 6.2.2.4 所有运行工况下,系统中最终的回盐温度不宜低于熔融盐析晶温度加15℃ 6.2.2.5 熔融盐侧的密封垫片不应采用石墨材质。 6.2.2.6 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管道及设备的排污、排气。 6.2.2.7 系统设计时应配备完整的疏放盐系统

6.2.3.1导热油应符合GB23971的规定。 6.2.3.2系统中最终的回油温度不宜低于导热油结晶点温度加50℃

6.2.3.1导热油应符合GB23971的规定。

GB/T41087202

6.2.3.3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管道及设备的排污、排气。 6.2.3.4当导热油的使用温度超过其燃点时,应重点考虑系统、设备和场地的防火安全问题。系统设计 应符合GB50016和GB50974的规定。 6.2.3.5系统设计时应配备完整的疏放油系统, 6.2.3.6当导热油发生泄漏后,应及时对泄漏的导热油进行收集和处理

6.2.3.3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管道及设备的排污、排气 5.2.3.4当导热油的使用温度超过其燃点时,应重点考虑系统、设备和场地的防火安全问题。系统设计 应符合GB50016和GB50974的规定。 6.2.3.5系统设计时应配备完整的疏放油系统 6.2.3.6当导热油发生泄漏后,应及时对泄漏的导热油进行收集和处理

6.3.1油盐换热系统应满足储热和放热两种工况的换热要求。 6.3.2油盐换热系统宜取储热工况作为设计工况《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GA/T 1191-2014》,放热工况作为校核工况。 6.3.3进人油盐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温度不应低于熔融盐析晶温度加20℃。 6.3.4油盐换热系统中的熔融盐侧应满足6.2.2中的规定。 6.3.5油盐换热系统中的导热油侧应满足6.2.3中的规定

6.3.1油盐换热系统应满足储热和放热两种工况的换热要求。 5.3.2油盐换热系统宜取储热工况作为设计工况,放热工况作为校核工况。 6.3.3进人油盐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温度不应低于熔融盐析晶温度加20℃。 5.3.4油盐换热系统中的熔融盐侧应满足6.2.2中的规定。 6.3.5油盐换热系统中的导热油侧应满足6.2.3中的规定

6.4.1换热系统热交换器主要包括:油盐换热器、导热油/汽水换热器和熔融盐/汽水换热器。 6.4.2热交换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SG21和GB/T151的规定 6.4.3热交换器的型式和容量应根据系统负荷、运行特点、制造能力、运输条件、现场布置及安装需 等因素综合优化确定。 6.4.4热交换器应能够在正常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行,并满足各工况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6.4.5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应考虑检修、堵管等的便利性。 6.4.6熔融盐热交换器宜采用卧式,同时应确保重力作用下熔融盐介质的完全排空,杜绝排盐死区。 6.4.7蒸汽发生系统换热设备的管壳程介质宜按表2进行选取

表2蒸汽发生系统换热设备管壳程介质

6.4.8油盐换热器的壳程介质宜为熔融盐,管程介质宜为导热油。 6.4.9热交换器额定工况下的面积裕量宜取5%~10%。 5.4.10 除安全阀接管外,热交换器的其他接管宜采用对焊连接。 6.4.11 汽轮机额定工况下,过热器和再热器传热介质人口温度与蒸汽出口温度之差宜不高于10℃ 6.4.12 汽轮机额定工况下,蒸发器传热介质出口温度与汽包饱和蒸汽温度之差宜不高于5℃。 6.4.13 汽轮机额定工况下,油盐换热器进、出口两端的温度差宜不高于10℃。 6.4.14热交换器应具备耐热冲击能力

JC∕T 2550-2019 泡沫混凝土自保温砌块6.5.1换热系统应设置安全泄放装置

GB/T 41087—2021

求,安全阀应符合TSGZF001相关要求。 6.5.3应考虑一根换热管断裂后,高压侧流体进人低压侧,流体闪蒸或蒸发所引起的压力急剧变化! 6.5.4熔融盐及导热油侧超压泄放装置宜采用爆破片与安全阀组合的方式。 6.5.5安全泄放装置应满足介质压力和温度波动频繁的要求 6.5.6汽包的超压泄放装置应设置在汽包本体上。 6.5.7汽包超压泄放装置的泄放量应大于系统的最大连续蒸发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