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23-2018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T/CAGHP 023-2018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GHP 02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1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4595
免费资源

T/CAGHP 023-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23-2018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简介:

"T/CAGHP 023-2018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技术指南,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这份技术指南的出台,对于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指南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指南明确了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网络构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2. 监测技术方法:指南介绍了地形雷达、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现代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地面监测站的设置、维护等技术要求。

3. 预警与方法:指南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气象信息、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预警,以及预警等级的设定和发布机制。

4. 应急响应与处置:指南还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信息通报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准确地进行应对。

5. 技术评估与更新:指南强调了对监测预警技术的定期评估和更新,以适应地质灾害防治的新需求和新技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份技术指南为我国的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对于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T/CAGHP 023-2018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部分内容预览:

应包括降雨量、泥(水)位等关键特征和主要崩滑物源变形活动、 情况。在实际监测中,可依据需要对泥石流源区土体孔隙水压力、含水率,沟道振动波、次声波等特 征参数进行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a)物源监测:泥石流形成区物源稳定性变化及参与泥石流活动情况。 h)降丽量监测泥石流激发降雨量(10分钟及1小时的降雨量)。

d)振动监测:泥石流流体携带的大颗粒物质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波。 e)次声监测:泥石流在形成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次声波。 f)视频监测:对沟道中泥石流的运动过程进行影像监测。 g)含水率监测:泥石流源区砾石土土体在前期降雨过程以及失稳过程中的含水率变化 h)土体孔隙水压力监测:泥石流源区砾石土土体在失稳过程中的孔随水压力变化

8.3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8.3.1监测方法,详见表5

《电工圆铝杆 GB/T 3954-2014》表5突发泥石流灾害应急监测方法

8.3.2监测设备及技术指标要求,详见附录A

雨量计自动监测:采用有雨即存即报,定时上报,超过阅值加报的方式。 8.4.2 泥位计监测:采样频率不低于1次/分钟。 8.4.3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监测:采样频率不低于1次/分钟。 8.4.4 振动监测:采样频率不低于1次/分钟。 3.4.5次声监测:采样频率不低于1次/分钟。 8.4.6视频监测:视频顿率7顿/秒以上,保证视频流畅

8.5监测网(点)布设

宜布设在泥石流形成区及其暴雨带内,特别是形成区内滑坡、崩塌和松散物质储量最大的 范围。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宜考虑流通区和危险区,布设密度见表6

麦6突发泥石流雨量站布

在中尚山区的泥石流流域内,应考虑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布设为主

)应道遵循降水量观测规范进行布设及建议。

钟以上撤离时间)流通区段。 b)

B.5.3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监测站

颗粒较少、细颗粒较多的物源区斜坡体。 b)防止崩、飞石等对设备造成破坏。

8.5. 6视频监测站

亢域中下游泥石流危险区较为安全、便于安装维护

视频监视区主要为沟域内主要崩滑体 沟段以及泥石流流通沟段。监测站应位 全(历史最高泥石流、洪水位或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的巨砾、基岩、堤坝、拦砂坝、桥梁等为宜。

8.6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8.6.1监测资料整编内容

8.6.1.1雨量监测

B. 6. 1.2泥位监测

8.6.1.4振动监测

8.6.2监测资料分析内客

)降用量 1)前期雨量分析,间接前期降雨(发生本次泥石流降雨开始时刻前n日泥石流沟内的降 雨量)和直接前期降雨(当场降雨中激发泥石流的短历时雨强前的降雨)在影响泥石流 形成的降雨指标中贡献最大,在泥石流预测预警中应重视间接前期降雨和直接前期降 雨指标,避免只强调短历时激发雨量(激发泥石流启动的短历时强降雨)指标的不足。 2)区域环境对降雨量影响的分析。监测流域的物源、气候等条件对泥石流的形成有很大 影响,在分析临界雨量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区域背景条件的影响。 b)泥位 在进行泥位数据分析时需要考虑监测断面底床变化对泥位、断面面积的影响,无论是底床冲刷 或者淤积都会影响泥石流泥位监测数据和流量计算。 c)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 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数据分析也要考虑前期降雨和区域环境的影响。一般干旱少雨区监 则数据较湿润区数据上升较多。 d)振动 振动数据监测需要考虑车辆和施工机械行驶等其他振动对传感器监测数据的干扰,可构建环境 背景噪声特征库,判定是否有泥石流发生。 e)次声 1) 次声监测需要考虑灾害定位问题,可根据三点定位原理在泥石流流域典型位置部署传 感器阵列,进行泥石流次声监测。 2)可构建环境背景噪声特征库,运用多通道信号互相关分析法,结合泥石流次声的主要 特征,判定是否有泥石流发生。

根据泥石流形成运动各个阶段的特点,泥石流应急监测预警系统采用警示级(黄色预警)、警戒 (橙色预警)和警报级(红色预警)模式。坡面泥石流及流域面积特别小(一般1km²以下)的采用 报级预警。 a)警示级(黄色预警):由前期降雨、气象预警等指标确定。已出现充沛的前期降雨,同时气象 部门发布大雨以上的降雨预警时即发布。 b) 警戒级(橙色预警):无充沛的前期降雨,但是降雨已达到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雨量阅值时发 布,由泥石流临界雨量和泥位指标确定。 c) 警报级(红色预警):已出现充沛的前期降雨,同时降雨已达到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雨量阅值 时发布。由临界雨量、泥位和振动等指标,同时参考沟道断流等宏观现象指标确定

泥石流活动的预警主要依据各种监测参数的临灾圆 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沟道实际情况综合确定,详见附录1。 量推算的雨量)确定,警报雨量阅值主要依靠历史灾害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确定。 8.7.4.2泥位阅值需要对历史灾害的调查和计算来确定。

8.7.5应急监测预警解除

确认后,解除预警。应急监测预警解除后,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转为常规自动或人工监测。 a)威胁对象已不存在。 b)依据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水源等条件确定近期泥石流不再发生。

9突发地面塌陷灾害应急监测预警

塌陷。 员的安全。 9.1.3监测主要针对可能威胁保护对象的突发地面塌陷及其影响区

9.2.1.1岩溶塌陷动力监测:重点监测诱发(触发)岩溶陷的动力条件,包括岩溶水气压力(基岩 及土层地下水位)变化、大气降雨、地震(震动)等。 9.2.1.2隐伏土洞监测:重点监测塌陷区隐伏土洞(土层扰动带)的发育和发展情况。 9.2.1.3地面变形监测:监测地面沉降、地裂缝发展情况。 9.2.1.4地下岩溶稳定性监测:重点监测地下水浑浊度(含砂量)。 9.2.1.5塌陷坑稳定性监测:重点监测塌陷坑的发展变化情况。 9.2.1.6突发采空区塌陷巷道监测.重点监测巷道的发展变化情况

9.2.2.1突发地面陷的监测范围应根据诱发突发地面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地质条件等确定 9.2.2.2岩溶塌陷动力监测应布置在岩溶地下水径流带、钻孔遇溶洞或裂隙破碎带。 9.2.2.3隐伏土洞监测:岩溶塌陷影响区的重要工程、线性工程、重要路段。

9.2.2.4稳定性监测:陷区、主要影响因素800m~1000m范围内的民井、机井。

9.3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9.4.1岩溶水气压力变化自动采样频率不少于6次/小时。 9.4.2在抢险阶段,突发地面塌陷监测的地面地质雷达监测、地面变形全球定位系统监测、应力监 测、地裂缝采样频率不少于2次/日,塌陷趋于稳定时采样频率不少于1次/3日。雨量计、地震台为 实时监测。 9.4.3地下水混浊度采样频率不少于6次/小时,人工取样监测时频率初期为1次/日,地下水变清 而且持续5天没变化时,可停止监测。 9.4.4陷坑稳定性监测.无人机监测频率在

9.5监测网(点)布设

9.5.1突发岩溶塌陷监测网(点)布设

9.5.1.1监测布设应以突发地面塌陷的安全监测为主,兼顾抢险的需要。 9.5.1.2突发地面塌陷动力监测:应充分利用现有水井、泉点、钻孔、基坑等开展监测工作,必要时, 应通过钻探快速成孔,岩溶水气压力监测点数量不少于3个,而且雨量监测点不少于1个,流动地震 台不少于3处。 9.5.1.3隐伏土洞监测:以测线的方式部署,重点考虑塌陷区公路、铁路、地下管线、重要场地等,各 测线拐点要设置固定桩测量坐标。 9.5.1.4地面变形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点按全球定位系统测量B级标准部署,参照GB/T18314一2009; 地裂缝监测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布置固定点。 9.5.1.5地下岩溶稳定性监测:利用现有水井、泉点、钻孔、基坑等开展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地下水 已经浑浊的水点。

小于1:1000。通过图像空间分析,形成地形数字,计算摄陷坑发展变化情况

发采空区塌陷监测网(点

工作。 及建(构)筑物变形等。 值;当矿区无角值参数时,可参考地质、采矿条件相似的矿区选用。 9.5.2.5利用现有巷道,通过钻探快速成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断面,包括多点位移计监测、收敛计 监测、项板沉降监测、应力监测

9.6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9.6.1监测资料整理

9.6.2监测资料分析

9.7.1突发地面塌陷灾害预警判据是指用于判定特定区域发生突发地面塌陷可能性的指标。常用 的预警判据见表7。

表7突发地面塌陷灾害预警判据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QC/T840-2010》授/突发地面陷灾密预警判据(统)

a)警戒级(黄色预警):当地下空洞区上覆盖层岩土体出现变形失稳迹象时,即为警戒级。 9.7.3塌陷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后,经过专家组技术会商确认后,并报有 管理部门同意,应解除警报,应急监测工作随之结束

对于具有极低功耗的高性能微处理器和无线网络设备,可采用电池直接供电的方式(电池 可连续工作1~3年)。 有市电接人条件的宜采用市电供能,并结合备用蓄电池组和不间断电源系统,需要进行电 力线路敷设。 c 在光热条件适宜区,宜优先选用太阳能供电方式的监洲设备

a)简易雨量站可以优先采用电池供电方式。 6) 自动雨量站、泥位站、土体孔隙水压力站、含水率站、振动站优先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 视频监测站、次声监测站优先选择、优先采用市电或者其他稳定供电方式,在其他条件下可 采用太阳能间断供电方式。

10.2.1需要在现场进行即时预警的情况下DB11∕T 1553-2018 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可采用ZigBee、微波或其他短程通信方式将传感器采 集数据传输至现场数据处理器并发送至报警设备实现预警。 10.2.2对于有公网覆盖的地区,应优先选用无线公网(GSM、CDMA,GPRS)进行通信,其中视频 可采用ADSL、光纤方式通信

T/CAGHP0232018

10.2.3对于公网未能覆盖的地区,宜选) 光纤方式和IPstar卫星方式通信。 通信方式,确保信息传输信道的畅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