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5-38-201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pdf

DBJ/T 15-38-201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757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5-38-201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pdf简介:

DBJ/T 15-38-20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是中国地方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地面以下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该规范主要规定了地基处理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验收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保证地基处理工程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具体来说,该规范包括了地基处理的方法和措施,如换填、桩基、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土体加固、排水固结等,以及各种处理方法的设计参数、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标准等。它强调了地基处理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质条件、荷载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T 15-38-2019是特定于重庆市的标准,其他地区可能需要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DBJ/T 15-38-201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5.2.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应根据地基土类别、性质、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 基础型式和要求处理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试夯确定。对于粗颗粒土可取 1000kN.m/m²~3000kN.m/m²:细颗粒±可取 1500kN.m/m²~4000kN.m/m²。

(II)强夯置换地基

5.3.1强分施工前,应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受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分点定位允许偏 差不大于±50mm,且夯点应有明显标记和编号。 5.3.2强夯法施工机具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锤重可取10t~60t,常用20t~30t;锤重40t以上的,宜用铸钢锤。 2锤底面形状宜采用圆形,直径宜取2.0m~3.0m,常用2.2m~2.5m。 3锤体上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孔径可取200mm~400mm。 4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宜为25kPa~60kPa。对于细颗粒土宜取较小值

5.3.3强置换锤宜采用圆柱形铸钢锤,直径宜取1.0m~1.5m,锤重可取20t~30t, 夯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宜大于80kPa。 5.3.4强夯施工宜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起重 能力宜大于锤重1.5~2.0倍。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5.3.5当场地表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铺填一定厚 度透水性良好的松散材料,采用人工降水方法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低于夯 坑底面以下2.0m。坑内或场内积水应及时排除

DB42∕T 1950-2023 路基填筑智能压实施工规范5.3.6强施工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将起重机就位,使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 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填平后再进行 夯击。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点,重复步骤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每一遍夯击完成后,将场地整平,同时测量整平后的标高。 9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进行下一遍分击,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务击通 数,最后宜用夯击能量为500kN.m~2000kN.m的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满夯 的夯印搭接部分不应小于锤底面积的1/5~1/3,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10柱下基础范围加强夯单点击能宜为2000kN.m~3000kN.m,满夯,锤印 搭接。 11当满分完成后地坪标高低于峻工要求地坪标高时,可铺设垫层,并分层 碾压密实。 5.3.7雨季施工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夯坑和场地内积水,并应采取降低地 下水位的措施。对细颗粒土,宜采取晾晒等措施降低含水量。 5.3.8在夯击过程中,当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 研究处理。 5.3.9强夯施工过程中应在现场及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记录

5.4.1当强夯施工影响范围内有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时,应设置监测点进行 变形、振动及噪音监测。当影响达到限值时,应暂停施工,采取处理措施。

5.4.2强夯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检查与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应 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最后两击的平均 沉量和总夯沉量、夯点施工起止时间。 5.4.3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 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5.4.4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 能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7d~14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 可取14d~28d。当有孔隙水压力测试时,可按孔隙水压力消散80%以上时间作 为间隔时间。 5.4.5强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 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综合确定。 5.4.6静载荷试验可采用现场大尺寸压板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可采用标准贯 入试验或动力触探等方法。强夯置换后的地基峻工验收,除应采用单墩静载荷试 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钻孔动力触探、地质雷达等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 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5.4.7强务地基加固效果检验,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 试验等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检验点的数量,可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 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400m²应不少于1个检测点 且不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每300m2应不少于1个检测点 且不少于3点。强夯置换地基,可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检查 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检验数量不应少于墩点数的3% 且不少于3点。 5.4.8填石地基承载力质量检验难以采用动力触探方法时,可采用瑞雷波法。当 采用瑞雷波法时,宜按每300m2不少于1个检测点,且每个处理单元不少于6 个点。 5.4.9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 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单位工程地基的原位试验检验点不应少于3点 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并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点数 不应少于3点。强夯置换载荷试验和置换墩着底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 1%,且不少于3个点。

6.1.1预压地基按处理工艺可分为堆载预压、具空预压和动力排水固结。堆载预 压和真空预压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和冲填土等饱和软黏土地基。而动力排 水固结仪适用于淤泥厚度小于5m且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并有类似工程经验参 考。 6.1.2预压地基应预先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地基土层的种类、性质及其在水 平方同和竖直方向的分布和变化,查明透水层的位置、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补给 情况等;应通过土工试验测定土层先期固结压力、水平向和竖直向的渗透系数、 固结系数、孔隙比和固结压力关系曲线、三轴抗剪强度和原位十字板抗剪强度等 指标。 6.1.3重要工程应在现场选择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在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地基竖 向变形、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等项目的监测并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 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应根据试验区获得的监测资料确定加载速率控制指标、推 算土的固结系数、固结度及最终竖向变形等,对原设计进行修正。 6.1.4在整个场地地基处理过程中,应进行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 项自的动态监测。根据现场获得的观测资料,分析地基的加固效果,并与原设计 预估值进行比较,及时修正设计参数,指导全场的设计与施工。 6.1.5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应分级逐渐施加,确保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 性;对于真空预压工程,可一次连续抽真空至最大负压力;而对于动力排水固结 工程,在施加强夯动荷载以前,应在软土中设置良好的水平和垂直向排水系统, 并应在软土表面堆填3.0m~4.0m厚填土作为垫层。 6.1.6当沉降速率和固结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 6.1.7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应考虑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地下设施等产生附加沉 降的影响。真空预加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地基加固区边线与相邻建筑物、地 下设施等的距离不宜小于20m,施工时应加强变形观测;当距离较近时,应对相 邻受影响的建筑物、地下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6.1.8当受预压工期的限制,工后沉降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 件下可采用超载预压。

6.2.1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选择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确定其断面尺寸、间距、深度、排 列方式和布置范围。 2确定水平排水垫层的构造、厚度、砂料及其级配分布;必要时在垫层的底 面铺一层土工布或土工格栅等。 3确定排水盲沟和集水井的布置。 4确定分级预压荷载、总荷载和加荷速率。 5确定预压要求的固结度和预压持续时间。 6估算预压应消除的沉降量。 7计算地基土强度的增长值、地基整体滑动稳定性与变形。 8进行现场监测,观测地基土预压过程中强度与变形的变化,指导现场施工, 分析地基加固效果,预测地基最终沉降量。 6.2.2竖向排水体的平面布置形式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水体有效排水 直径de与间距/的关系为:

等边三角形排列时 de=1.05 正方形排列时 d. =1.13/

de=1.054 d。 =1.13/

6.2.3竖向排水体的布置应符合“细而密”的原则,其直径和间距应根据地基土的 固结特性和预定时间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普通砂井直径dw可取300mm~500mm,间距可按井径比n(砂并有效排 水直径de与砂井直径dw之比,即n=de/dw)值为6~8选用。 2袋装砂井直径dw可取70mm~120mm,间距可按井径比n值为15~22选 用。 3塑料排水板的当量换算直径dw可按下式计算:

d. =12(b+8)

式中 b一塑料排水板宽度(mm); s一塑料排水板厚度(mm); I换算系数,取值范围0.751.0,一般采用1.0; 塑料排水板的间距可按井径比n值为15~22选用。 6.2.4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根据土层分布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变形要 求和工期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b—塑料排水板宽度(mm);

建筑面积281平方米三层独栋别墅6.2.7预压荷载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文

1对于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并宜使预压荷载下 受压土层各点的有效竖向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 2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所包围的范围。 3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增长确定。当大然地基土的强度满足预压荷 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可一次性加载,否则应分级逐渐加载,待前期预压荷 载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 5.2.8竖向排水体穿过全部软主层时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对瞬时加载仅考虑径向排水,当固结时间为t时,理想井排水条件下,对

6.2.8竖向排水体穿过全部软土层时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对瞬时加载仅考虑径向排水,当固结时间为t时,理想井排水 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

中 U. 理想井排水条件下加载t时向竖向排水体地基径向排水的平均 固结度; Ch 土的径向排水固结系数(cm2/s); 2m21

2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载条件下,当固结时间为t时《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2部分:交付规范 GB/T 28827.2-2012》,对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 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