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567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简介:

NB/T 10075-2018《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是由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主要针对水电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岩溶地质问题进行的勘察规程。岩溶,也称为喀斯特地貌,是指岩石经过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质现象,在水电工程中,岩溶地质条件对工程稳定性、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水电工程岩溶地区地质勘察的方法、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内容,包括岩溶的识别、评价、预测,以及岩溶对水电工程的影响分析等。它对岩溶地区的工程选址、设计、施工、监测和后期维护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旨在保障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NB/T 10075-2018规程的实施,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电工程中的岩溶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4评价石俗内 应技果和力下列货科 1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至河床及水库的距离、 高差及地下水坡降。 2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的地下(内涝)水位与 河水位变化及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3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的地下(内涝)水位或 水位涨、落过程与暗河出口流量的关系。 4水库蓄水淹没暗河出口后,库岸地下回水雍高的范围。 5水库淹没暗河出口对其泄流的影响。 6水库蓄水后地下回水对地下水库容量的减少及其对岩溶 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泄水的影响。 7水库淹没暗河出口,引起水位雍高和岩溶管道局部淤塞 或水库岩溶管道渗漏处理后对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排 泄水的影响。 4.5.2可采用地质类比法、陆地水文学法等方法对发生岩溶内 港间顺进评价

4.5.2可采用地质类比法、陆地水文学法等方法对发生岩溶内 涝问题进行评价

1水库蓄水不没暗河出口,对相应的岩溶盆地、岩溶洼 也、岩溶槽谷应判定为不会产生岩溶内涝。 2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与水库之间有一级或多 级剥夷面存在时,宜判定为产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较小。 3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的暗河,除被水库淹没 的排水出口外,尚有其他高于水库的泄水口存在时,宜判定为产 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较小。 4当水库没暗河出口的水深小于5m时,在相应的岩溶 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宜判定为产生岩溶内涝的可能性 较小。

5水库蓄水暗河出口被淹没后DB62/T 3149-201标准下载,地下回水占据地下水库容 量的份额较大,或造成暗河或岩溶管道淤塞严重时,宜判定为可 能产生岩溶内涝。 6水库库岸存在低于或接近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岩溶盆地、 岩溶洼地和岩溶槽谷时,宜判定为可能产生岩溶内涝

4.5.4岩溶内涝的治理,应在综合分析研究其产生原

大小以及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处理建议

NB/T1007520

5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

5.1.1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坝址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坝址成立的重大岩溶工 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为岩溶坝基岩体合理利用、坝基防渗处理 错施提供有关地质资料

5.1.1坝址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查明坝址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5.1.2在可溶岩层修建大坝时,应分析评价坝基渗漏、渗透稳 定、基坑涌水与突水、坝基承载变形及坝基抗滑稳定等工程地质 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 规范》DL/T5410及《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 程》DL/T5414的相关规定

1调查坝址区地形地貌特征,河谷地貌类型,研究不同地 形地貌条件及微地貌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2调查坝址区及其上、下游的河流流向,河流水力坡降 河谷裂点、河湾、单薄分水岭、盆地及大冲沟的地形特点,研究 岩溶分布与河流发育的关系。 3调查河谷阶地的地质结构,分析其成因类型,剥夷面发 育情况及分布高程,根据岩溶形态特征或洞穴的成层性,与阶地 和剥夷面对比,研究岩溶发育史、岩溶发育与地文期的关系。 5.2.2岩性及岩层层组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查明坝址区分布的地层岩性。 2 应查明坝址区可溶岩中可溶性成分含量、类型、分布、 厚度。 3对碳酸盐岩地区宜进行溶蚀风化带的划分。溶蚀风化带 划分标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4应查明可溶岩层中的非可溶岩层、夹层的分布、连续性 以及两类岩层的组合关系。应根据岩层的可溶性和渗透性,进行 分层并划分层组

5.2.3地质构造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坝址区的褶皱分布、形态、性质等,研究不同构造 部位对岩溶发育和形态的影响。 2查明坝址区主要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延伸、性质, 主要结构面的特征,研究结构面与岩溶的关系,断层对可溶岩层 的切割错位情况,各含水岩层之间的水动力关系,岩溶发育系统 和地下水渗流途径与结构面的关系等。 3查明坝址区河谷地质结构类型。 5.2.4 岩溶现象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坝址区地表和地下岩溶、溶蚀现象的位置、规模 填充情况、相互间的连通关系以及地下岩溶发育随深度变化的 规律。 2 查明沿主要断层带、层面等主要结构面的溶蚀程度。 3 查明是否存在贯通坝址上下游的岩溶地下管道系统。 5.2.5 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各层组岩层中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可溶岩含水层 和相对隔水层,及其层位、厚度、空间分布、向坝下游及两岸延 伸情况、与大坝位置的相互关系。 2查明岩溶泉的出露位置、高程、泉水动态、成因类型。

1查明坝址区的褶皱分布、形态、性质等,研究不同构造 部位对岩溶发育和形态的影响。 2查明坝址区主要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延伸、性质, 主要结构面的特征,研究结构面与岩溶的关系,断层对可溶岩层 的切割错位情况,各含水岩层之间的水动力关系,岩溶发育系统 和地下水渗流途径与结构面的关系等

1查明坝址区地表和地下岩溶、溶蚀现象的位置、规模、 填充情况、相互间的连通关系以及地下岩溶发育随深度变化的 规律。 2查明沿主要断层带、层面等主要结构面的溶蚀程度。 3查明是否存在贯通坝址上下游的岩溶地下管道系统

1查明各层组岩层中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可溶岩含水层 和相对隔水层,及其层位、厚度、空间分布、向坝下游及两岸延 伸情况、与大坝位置的相互关系。 2查明岩溶泉的出露位置、高程、泉水动态、成因类型。 3查明可溶岩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遭受断层切割情况,相 对隔水层的封闭条件是否遭到破坏

NB/T10075—20

4查明坝基岩体的透水率,并进行岩体渗透性分级。 5查明坝址区各可溶岩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及其在洪枯季变 化规律;划分岩溶地下水位曲线类型。岩溶地下水位曲线类型应 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6查明坝基可溶岩含水层与河水的补排关系,确定河谷可 容岩水动力条件类型。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 程附录C的要求。 7查明各可溶岩含水层水质、水温及其与岩溶发育程度的 关系。

5.2.6应根据坝址区岩层层组类型、河谷地质结构类型和河

岩溶水动力条件,划分地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岩溶水文地 质结构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

5.3.1工程地质测绘及岩溶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3.1工程地质测绘及君浴调查应付合下列规定: 1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根据研究渗漏、稳定及工程处理方 案的需要确定。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可能被利用防渗的相对隔水层 分布地段或两岸地下水位相当于正常蓄水位的地段。调查范围应 大于测绘范围,包括坝址区附近的岩溶泉出露地段以及河谷岸坡 至分水岭间的岩溶发育地段。 2综合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专门 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2000~1:200。 5.3.2物探工作方法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在坝基范围内开展地震折射、综合测并及波速测试。 2 宜在坝基范围内的钻孔中进行钻孔全景数字成像或孔内 电视。 3宜进行孔间、洞间或孔洞间层析成像。 4宜利用可控源音频天地电磁测深法、地质雷达、瞬变电 磁法等方法,探测坝址区可溶岩岩溶洞穴位置、规模、相互连通

1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根据研究渗漏、稳定及工程处理方 案的需要确定。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可能被利用防渗的相对隔水层 分布地段或两岸地下水位相当于正常蓄水位的地段。调查范围应 大于测绘范围,包括坝址区附近的岩溶泉出露地段以及河谷岸坡 至分水岭间的岩溶发育地段。 2综合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专门 性勘察的比例尺可选用1:2000~1:200

1宜在坝基范围内开展地震折射、综合测并及波速测试。 2 宜在坝基范围内的钻孔中进行钻孔全景数字成像或孔内 电视。 3 宜进行孔间、洞间或孔洞间层析成像。 4宜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质雷达、瞬变电 磁法等方法,探测坝址区可溶岩岩溶洞穴位置、规模、相互连通

NB/T10075—2018

情况,以及碎屑岩中溶蚀岩层分布情况

5.3.3勘探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工作控制范围应能满足渗漏、稳定及工程处理方案 的需要;选定的工程处理方案线上应有足够的勘探量。 2勘探剖面应根据地质条件、建筑物特点和防渗要求布置 在选定的坝址横剖面不宜少于3条,可布置在选定的坝轴线及其 上游、下游;纵部面不宜少于3条,应布置在河床和两岸。 3除应在各勘探剖面上布置钻孔外,在为查明水文地质条 件所需的低地下水位地段、高地下水位地段、断层错断相对隔水 层地段上以及重要的岩溶现象分布地段上也应布置钻孔。 4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钻孔应进入到最低稳定地下水位 以下不小于15m;防渗线上的钻孔应进入到微透水层内,或进 入岩溶弱发育带顶板以下不小于15m。 5对坝址区的重要建筑物和防渗地段,以及岩溶洞穴网 碎屑溶蚀孔洞,应布置平洞进行探查

1坝基范围内和防渗幕线上的钻孔,均应进行钻孔压水 试验;河床钻孔宜进行分层和分段测定套管内外稳定水位。 2 应进行水质分析。 3 可进行大降深竖井或钻孔群孔抽水试验。 4 可进行示踪试验

DBJ/T 15-200-2020 宜居社区建设评价标准.pdf1观测项目宜包括河水、地下水、泉水的水位、流量、水 温、水化学成分、降雨。 2坝址区内的钻孔宜作为长期观测孔。 3观测时间不应少于1个水文年

NB/T10075—20

新出现的岩溶现象和岩溶水文地质现象。 2根据开挖揭露的岩溶现象,可布置连通试验、地质雷达、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瞬变电磁法探测、CT透视、孔壁数 字成像等,以了解岩溶管道连通情况、隐伏的洞穴、岩溶发育 带,以及碎屑溶蚀孔洞。 3根据地质编录和专门性察成果,应提出优化工程处理 措施的建议。

5.4.1坝基稳定性评价应在查明坝基范围内的溶洞、溶隙、溶 槽等岩溶现象的位置、形态、规模、充填情况、充填物性质,以 及各种岩溶现象与建筑物位置的关系等的基础上,根据坝体应 力、水压力等的作用条件,综合分析可能引起的破坏形式,评价 影响程度。

5.4.2当坝基存在大溶洞、大溶隙或溶蚀带并填充有松软土时

应根据埋藏位置、填充物的组成物质、颗粒组成、密实程度,分 析评价渗透变形问题

置、规模、溶洞顶部至建基面岩体的厚度、岩体的结构及其结构 面组合关系,分析溶洞是否构成可压缩空间而导致顶板珊塌或压 缩变形

5.4.4当坝基有天的溶隙或溶蚀带时GB/T 37623-2019标准下载,应研究压缩变形和不均 匀变形问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