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0年版).pdf

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0年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3.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6524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0年版).pdf简介:

《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0年版)》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的详尽报告。该报告主要涵盖了2019年和2020年中国在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各类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数据、政策、技术进步、市场趋势、挑战与机遇等多个方面。

报告首先对2019年和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的整体规模、增长率、装机容量、发电量等基础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展示了新能源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接着,报告深入剖析了各类型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情况,包括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等,以及政策导向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

此外,报告还对新能源发电在环保、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进行了评估,同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如技术瓶颈、市场接受度、补贴政策调整等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发电的市场前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为政策制定者、企业投资者和行业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总体而言,这份报告是中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的重要参考文献,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0年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太阳能发电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分地区看,西北地区太阳 能发电量为598亿kW·h,同比增长20%,华北地区太阳能发电量为491亿kW·h 司比增长33%,华东地区太阳能发电量为421亿kW·h,同比增长23%。分省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 1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JIS G3112-2004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 标准下载能源原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

122015一2019年我国弃光电量与利用率

新能源运行消纳及交易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 1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

部分省区光伏发电运行消纳水平有待提升。从重点区域看,光伏发电 消纳问题主要出现在西北地区,其弃光电量占全国的87%,利用率为 91.6%;华北、东北地区利用率均为99%以上;华东、华中利用率均为 100%。从重点省份看,西藏、新疆、甘肃利用率分别为75.9%、 93.6%、95.9%,同比提升19.5、8.2、5.6个百分点;青海受新能源 发电装机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利用率降低至92.8%,同比降低2.5个 百分点。

2.4新能源市场化交易

2015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十意见》(中 发【2015】9号文),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 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是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 一。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推进,为缓解局部地区新能源消纳矛盾,我国陆续开 展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化交易。近年来,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模和 交易范围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1451亿 kW·h,同比增长26.2%

新能源运行消纳及交易

142010一2019年新能源跨省区交易电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

2.4.2新能源省内交易

新能源运行消纳及交易

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备

原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

能原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 1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陆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增加。2019年,我国各家风电整机广商均发布了大 容量的陆上风机产品,多家厂商的风机功率已超过5MW。短短儿年间,我国 陆上风电单机容量从2~3MW为主跨越到3MW以上机型,再到2019年陆续 推出4~5MW级别的陆上风机,反映了我国风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 风电全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风电设备自主研发水平 和制造水平持续上升,为全球风电技术的进步和设备成本的下降奠定了基础。 关键技术仍然存在不足。虽然我国风机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一些 关键技术上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如风资源评估技术与软件产品、控 制系统、主轴承、大功率变流器等瓶颈明显,严重依赖国外厂商

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备

近海、浅海走向远海、深海。据统计,2019年欧洲在建海上风电项目的平均离 岸距离为59km,处于最远海项目的离岸距离已达到100km;项自目平均水深为 33m,处于最深海的漂浮式示范项目的水深达到200m以上。2019年,我国首 个水深超过40m的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叶片和主轴承是我国海上风机技术的主要瓶颈。对于叶片,超大风轮技术已经 进人无人区,必须采用碳纤维技术,整个工艺供应链全部由德国、日本掌握,而目 成本昂贵。国内尚未掌握大型碳纤维叶片的设计和供应,制造工艺水平和投资跟不 上叶片长度变化导致产能受限。轴承方面,调心滚子轴承技术(SRB)和双列圆锥 袭子轴承技术(DRTRB)是8MW及以上海上风机的最佳选择。采用这两种技术的 轴承承载能力比较天,对加工尺寸非常敏感,自前国内尚无轴承厂能够生产

.2太阳能发电技术和装

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 2020中国新能源发分析报告

能源原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

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2019年我国各主要晶硅电池片技术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

0数据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 ② 晶硅电池60片全片组件。

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备

我国在光伏前沿技术、关键设备制造和颠覆性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明显短 板。光伏电池的高端产品研发及关键辅材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HIT、 IBC及TOPCon等高效电池效率尚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HIT电池主要由日本 松下集团掌握,IBC电池主要由美国的SunPower公司掌握。中国厂家也在加 速突破,晶澳等国内企业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预计2~3年HIT电池能够实 现产业化,3~5年IBC电池能够实现产业化。

光热发电系统一般由聚光集热器、吸热器、传热系统、储热系统、汽 轮机组或斯特林电机等装备组成,其中聚光集热器和吸热器是核心部件 目前,光热发电技术可分为塔式、槽式、菲涅尔式、碟式四种技术路线。 曹式和菲涅尔式光热发电技术占全球市场份额90%左右。塔式技术由 于介质温度更高,可以获得更高转换效率以及储热价值,近年也被市场 青睐并迅速发展。另外,当前塔式技术仍具有较大的技术改进与创新潜 力,但由于其系统更为复杂,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也需要更多的时间。 美国与西班牙在光热发电领域起步较早,各种技术路线及装备制造能力 较为成熟。中国后发优势明显,具备整体项目设计以及绝大部分装备制造 能力。目前国内相对成熟且实现商业化的光热发电系统主要为槽式、非涅 尔式、塔式。 (1)槽式、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系统。槽式光热发电是将照射在纵向延伸曲 面反射镜中的太阳能聚集于集热管,转化为热能后通过传热器产生高温蒸汽 进而通过汽轮机进行发电的技术。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系统是槽式系统的简化形 式,由条形平面反射镜组代替曲面反射镜以降低成本及工艺难度,但聚光比和 光电效率较槽式系统偏低。目前,槽式、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系统技术标准较成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 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能原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

熟、装备制造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具有产泛的商业应用实例。槽式、菲涅尔式 光热发电系统核心装备包括反射镜、聚光集热器、集热管。我国在反射镜方面 具有成熟的技术装备,但ENEA、Rioglass等国外厂商在弧形反射镜的研制上 仍处于领先地位。 (2)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塔式光热发电是通过追踪太阳的球面定日镜群 反射太阳光至高塔吸热器,以将高热流密度的辐射能转化为导热介质的热能 后,通过传热器产生高温蒸汽,进而通过汽轮机进行发电的技术。塔式光热 发电系统拥有较高的蒸汽和热动效率,同时缩短了导热管回路,但由于定日 镜数量较多,距离集热吸热装置较远,因此需要极高的精度要求。目前,塔 式光热发电系统技术标准仍处于示范探索阶段、装备多为定制化设计,我国 近期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塔式光热发电系统核心装备包括定日镜、 吸热器。其中,定日镜中的跟踪控制器是各国科研攻关的重点也是难点,未 来跟踪精度与稳定性将稳步提高。我国吸热器设计与制造较为成熟,国内项 目采用国产吸热器为主,SolarReserve、B&W、GE等海外公司也具备相当的 吸热器设计制造能力。 (3)我国光热发电技术及装备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及挑战。一是长时 储热问题。当前储热系统储热时间普遍在10~15h,在无天然气辅助支持下 不具备跨天储热能力,在连续阴雨天将失去发电能力,限制了光热发电的调 峰优势。二是装备损耗问题。反射镜的反射率直接影响了光热发电的集热发 电效率。我国光资源较好的西北地区普遍存在风沙、冰苞等恶劣天气情况, 容易导致反射镜污染、磨损甚至开裂。当前国内在先进材料、涂层等方面仍 依赖进口,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成本,驱须国内自主创新实现先进材料生产。 三是聚光器清洗问题。聚光器清洁度直接影响反射率,且聚光器面积大、分 布广、清洗程序复杂,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极端天气 影响,聚光器清洗频率较高,自动化、高效、节水清洁系统的开发是减少此 部分运维成本的关键。

3.3其他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备

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备

LY/T 3192-2020 内置电热层电采暖木质地板能源原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

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备

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呈现区域性特点,“三北”地区仍为陆上风电开发成本 洼地。2019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为0.315~0.565元/(kW·h),平均度电 成本为0.393元/(kW·h)。“三北”地区仍为我国陆上风电开发成本注地,南 方部分省份风电成本优势逐渐显现,中东部地区陆上风电度电成本逐步接近 “三北”地区。 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现“西低东高”。2019年,我 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为0.290~0.800元/(kW·h),平均度电成本为0.389元/ (kW·h)。西部地区度电成本是全国最低水平,东北、南方大部分地区度电成 本较低,中东部地区度电成本相对较高。 预计2025年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在天部分地区实现平价。2020年,我 国陆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为0.287~0.539元/(kW·h),到2025年将下降至 .241~0.447元(kW·h),除青海、宁夏、贵州、北京外,全国其他省份基 本实现平价。2020年,我国光伏电站度电成本为0.245~0.512元/(kW·h), 到2025年将下降至0.220~0.462元/(kW·h),除重庆、广东、湖南、上海、 福建外,其他地区均可以实现平价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

JGJ∕T 228-2010 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建筑技术规程12020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数据来源:金风科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