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 15-92-2013广东-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旧标.pdf

DBJ 15-92-2013广东-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旧标.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460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 15-92-2013广东-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旧标.pdf简介:

DBJ 15-92-2013《广东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一部针对广东省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于2013年发布,旧标版本意味着它是该规程的一个早期版本,可能包含了当时的建筑设计、施工方法、材料选用、抗震性能、结构计算等方面的规定。

在2013年的版本中,该规程可能会涉及以下内容:

1. 高层建筑的定义和分类,如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 2.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结构选型、承载能力计算、抗震设计方法等。 3.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规范,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 4.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包括抗震性能目标、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计算方法等。 5. 结构的监测和维护,包括结构健康监测、常见问题的识别和处理等。

由于这是旧标版本,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新的规程可能包含了更严格的抗震性能要求、更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建议查阅最新版本的规程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DBJ 15-92-2013广东-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旧标.pdf部分内容预览:

3.8.1高层建筑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

3.8构件承载力设讯

式中:Yo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 构构件不应小于1.0; Sa一一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5.6.1~5.6.4条的规定; Rd一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3.8.2抗震设计时SPM_平安金融中心项目_施工管理阶段_主体结构施工方案_143钢骨柱空腔混凝土超声波检测方案_20130603.pdf,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3.8.2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 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本规程第12.1.7条的规定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类结构构 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取为1.0。

2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3.8.2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和钢 《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本规程第12.1.7条的规定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类结构 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取为1.0。

表3.8.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3.9.1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I 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 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9.2当建筑场地为I、IV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

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9.3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 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 级应按表3.9.3确定。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表3.9.3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

注:1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转换框架和底部加强部位筒体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

3.9.5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 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3.9.6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 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 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9.7 甲、乙类建筑按本规程第3.9.1条提高一度确定抗震等级时,或IⅢI、IV类场地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度为0.15g的丙类建筑按本规程3.9.2条提高一度确定抗震等级时,如果房屋高度超过提高一度后对应的房 屋最大适用高度,则应采取比对应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10特一级构件设计规定

3.10.2特一级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 2柱端矩增大系数n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nve应增大20%。 3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入应按本规程表6.4.7规定的数值增加0.02采用;全部纵 向钢筋构造配筋率,中、边柱不应小于1.4%,角柱不应小于1.6%。 3.10.3特一级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端剪力增大系数nvb应增大20% 2梁端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配箍率应比一级框架梁增大10%。 3.10.4特一级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 2构件承载力计算时,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余层柱端弯 矩增大系数nc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nvc应增大20%;地震作用产生的柱轴力增大系数取1.8。 3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2应按本规程表6.4.7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 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不应小于1.6%。 3.10.5特一级剪力墙、筒体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1.1的增大系数,其他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1.3的增大系数 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 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4倍采用。 2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 筋率不小于0.4%。 3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不应小于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

1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 2柱端矩增大系数n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nve应增大20%。 3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2应按本规程表6.4.7规定的数值增加0.02采用;全部纵 向钢筋构造配筋率,中、边柱不应小于1.4%,角柱不应小于1.6%。 3.10.3特一级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端剪力增大系数nvb应增大20% 2梁端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配箍率应比一级框架梁增大10%。 3.10.4特一级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 2构件承载力计算时,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余层柱端弯 矩增大系数nc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nve应增大20%;地震作用产生的柱轴力增大系数取1.8。 3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2应按本规程表6.4.7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 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不应小于1.6%。 3.10.5特一级剪力墙、筒体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1.1的增大系数,其他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1.3的增大系数 民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 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4倍采用。 2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 筋率不小于0.4%。 3 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不应小于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

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

4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各延伸一月 5连梁的要求同一级。

3.11结构抗震性能设讯

析论证。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 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结构抗震性能 分为1、2、3、4、5五个水准(表3.11.1),每个性能目标均与一组在指定地震地面运动下的结构抗震性 能水准相对应。

表 3.11.1结构抗震性能且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可按表3.11.2进行宏观判别

表3.11.2各性能水准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况

"之外的竖向构件:“耗能构件"包括框架梁、剪力墙连梁

3.11.3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设计在中、大震作用下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SGEk+n(Sehk+0.4SEvk)≤ER

式中:Rk——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构件承载力; 系数:

可取m=0.7~0.9

SGEk + n(Sehk +0.4Sek)≤gR)

增大系数; 承载力利用系数,压、剪取0.83;弯、拉取1.0。

Veak + nv≤sf. bh.

间弹塑性极限位移角取结构各层质心处的弹塑性位移计

3.11.4结构弹塑性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弹塑性计算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于新型结构、 高度大于300m的超高层建筑或特别复杂的结构,宜采用静力及动力弹塑性分析进行对比。 2复杂结构宜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应以施工全过程完成后的内力为初始状态。 3弹塑性时程分析宜采用双向或三向地震输入。 4静力弹塑性分析宜采用倒三角形水平力分布模式,也可采用振型分解法CQC组合的水平力分布 模式。

3.12.2抗连续倒概念设计应符合下列

DBJ/T 13-201-2020标准下载12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1通过必要的结构连接措施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2主体结构宜采用穴余度较高的多跨、规则的超静定结构。 3结构构件应具有适宜的延性,避免剪切破坏、压溃破坏、锚固破坏、节点先于构件破坏。 4结构构件宜具有一定的反向承载能力。 5转换结构应具有整体多重传递重力荷载的途径。 6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宜刚接,梁板顶、底钢筋在支座处宜按受拉要求连续贯通。

7钢结构框架梁柱宜刚接。 8独立基础之间宜采用拉梁连结。

高层建筑结构的楼面活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或广东省标准 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当业主有特别要求时,可按业主的使用要求采用,但不应小于在 的宝店

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当业主有特别要求时,可按业主的使用要求采用,但不应小于荷载 规范的规定值。 4.1.2首层楼面施工荷载不宜小于10kN/m²。构件承载力验算时,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1.0。业主或 施工单位对施工荷载有特别要求时,可按其要求采用。 4.1.3擦窗机、旋转餐厅等设备应按其实际情况确定其自重的大小和作用位置。 4.1.4 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验算所采用的附墙式、外爬式塔吊等起重机械及其他施工设施对结构的影响。 4.1.5屋面道升飞机机坪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取5kN/m。局部荷载标准值及其作用面积可按表4.1.5取 值。

表4.1.5局部荷载标准值及其作用面积

计算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建筑物表面的 中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MT/T 1128-2011标准下载Wk=BzllsuzWo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