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021-2021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pdf

DB34/T 4021-2021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215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4021-2021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pdf简介:

DB34/T 4021-2021《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是一份由中国江苏省地方标准制定的行业标准,它主要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监测提供了技术指导。城市生命线工程通常指的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等对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规定了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安装位置、数据采集的频率和方式等。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明确了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质量控制标准。

3. 监测指标与预警:规定了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运行状态的监测指标,以及如何设置预警阈值,以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4. 安全运行管理:对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5. 技术和服务规范:详细阐述了监测服务提供商应遵循的技术和服务标准,以保障生命线工程的持续、安全运行。

这份标准的发布旨在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运行的稳定性。

DB34/T 4021-2021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1数据接口应提供数据共享接口、WEB应用接口、APP接 口、小程序接口等类型接口,可通过监测数据推送请求、监测数 据获取请求、元数据推送请求、元数据获取请求等类型以满足实 时数据接收、系统集成需求; 2元数据提供方系统在元数据推送和获取时,应向系统发 送元数据推送请求,当系统同意接收后,方可通过此接口进行元 数据的传输; 3数据接口应按照传输内容采用适用的传输数据协议格 式,业务数据宜采用JSON、XML、PROTOBUF、YAML等数据协 议格式,空间数据可采用 GML、GEOISON等文件格式。

6.4.4数据存储应符合以下要求

1储存信息应包含生命线运行的各类基础数据、地理信息 数据、三维数据、风险隐惠数据、监测数据、报警数据、分 析数据、处置数据等; 2储存信息应按适宜的、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组织入库,流 程应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检查、数据入库和入库后处理; 3信息储存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分析要求设置存储年限。 6.4.5 数据服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通过约定的WEBSERVICE接口格式提供数据服务时 应有详细的接口规范文档; 2可采用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服务;

1各类数据库中的数据应不低于7天备份的频次,并设置 固定的存放路径,定时检查备份状态; 2系统内所有数据缓存应不低于7天,若某个时间点主机 数据全部丢失,应能恢复到丢失时间点的所有数据。

DB3301/T 0326-2020 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规范.pdf5.4.7应用软件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城市内涝模拟分析等; 7辅助管理:可对风险评估、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监测 报警、警情联动处置等按照不同要求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结果展 示;支持查看警情联动处置记录、预警分析报告、风险评估报告 以及城市生命线工程相关知识库、专家库、案例库等。

衍生出多个任务流程。可通过大屏、桌面端、移动终端APP等多 种形式对应用功能进行展示和输入。

6.5.1管理平台应符合信息安全防护级别的三级等保及以

6.5.1管理平台应符合信息安全防护级别的三级等保及以上要 求,应定期对监测系统开展信息安全评测检测工作。 6.5.2前端监测设备应通过工控加解密机将数据传输到采集平 台。

6.5.4 服务器和数据库等各类涉及数据存储切能的软件应设直 强密码。密码应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学符组成,长度不少于10 位。密码应定期修改,最长有效期不超过90天,到期后应强制 更换且不能与以往的密码重复

进行合法性认证,认证通过的用户应按权限访问相关资源。

7.1.1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应结合监测对象、监测 指标、监测数据种类,采用专业软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 方法。

7.1.2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状态应基于动态监测数据,并

7.1.2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状态应基于动态监测数据

结合工程结构、运行体系、地质条件等进行数据预处理、监测报 警,通过监测管理平台诊断和综合分析后确定安全预警级别

7.2.1监测系统应将接收的结构化数据写人数据消息队列,管 理平台应部署大数据处理能力,应将消息队列中的数据进行去毛 、采样、计算,且应将对应的数据存储到不同存储地,供 管理平台进行不同维度的数据获取、展示和报警。

刺、采样、计算,且应将对应的数据存储到不同存储地,供 管理平台进行不同维度的数据获取、展示和报警。 7.2.2毛刺处理时,超出动态國值的采集值需进行缓存,应保 留不少于30天。缓存后需进行与动态阈值的对比,当不再超过 动态阈值则应判断是毛刺值,则管理平台应使用动态阈值的平均 直替换缓存值,并对数据进行替换存储。

7.2.2毛刺处理时,超出动态阈值的采集值需进行缓存,应保

留不少于30天。缓存后需进行与动态阈值的对比,当不再超过 动态阈值则应判断是毛刺值,则管理平台应使用动态阈值的平均 值替换缓存值,并对数据进行替换存储。

7.2.3采样处理应针对不同类型设备上传数据,采用适配

7.2.4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7.3.1监测系统应进行设备故障报警和运行异常报警。报警方 式宜根据不同数据类型,采用基础阈值、基于趋势分析、时间序 列、模式识别等算法和大数据与分析等报警算法。 7.3.2监测系统预处理数据反映前端监测设备运行故障时,应 自动进行设备故障报警提醒。

7.3.3监测系统预处理监测数据反映城市生命线工程

7.3.6排水运行报警阈值的设定应结合气象数据、防

施(包含雨量、河道、道路易积水点和管道、泵站、调蓄设施和 并盖等)、污水管网(包含污水管网和泵站、排水水质、密闭空间 和并盖等等)日常运行情况,对内涝、水体污染和管理运行异常 导致的监测数据异常进行实时报警,并宜符合表7.3.6的规定。

表7.3.6排水监测指标分级标准:

7.3.8桥梁运行报警阈值的设定应结合桥梁设计、竣

.. 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资料和动态监测数据综合确定,并持 续优化报警國值。应针对桥梁结构(如应力、加速度、挠度、位 移、索力等监测数据异常)、外部荷载(如车辆严重超载、偏载 地震和车船撞击)以及气象环境(如安全风速、湿度、桥面结冰 等进行报警阈值的设定,且宜符合表7.3.8的规定。

表 7. 3. 8 桥梁监测指标分级标准表

续表 7. 3. 8

续表 7. 3. 8

7.4.1监测管理平台应根据监测系统的报警信息和级别,判定 可能发生的燃气爆炸、供水爆管、路面塌陷、城市内涝、供热爆

红色、橙色、黄色来表示,并符合表7.4.2的规定。

红色、橙色、黄色来表示,并符合表7.4.2的规定。

表7.4.2预警分级表

7.4.3 燃气泄漏燃爆预警综合以下要素: 1 泄漏报警点位置、管径、管材、管龄、理深、管道压力 燃气泄漏报警点可燃气体浓度、历史监测数据; 燃气泄漏扩散范围; 燃气泄漏报警点相邻地下其他管线类型和分布; 燃气泄漏报警点附近危险源数量; 6 燃气泄漏报警点附近防护目标数量; 人 燃气泄漏报警点附近人流交通复杂程度。 7.4.4 供水爆管和路面塌陷预警宜综合以下要素: 供水报警点位置、管径、管材、管龄、埋深、流量、压力; 2 供水报警点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 供水报警点相邻地下其他管线类型和分布; 4 供水报警点附近危险源数量: 5 供水报警点附近防护目标数量; 供水报警点附近人流交通复杂程度。 7.4.5 城市内涝、水污染和燃爆预警宜综合以下要素: 1 排水报警点位置、管径、管材、管龄、埋深、液位、雨量;

2排水报警点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 3排水报警点可燃气体浓度; 4 排水报警点相邻地下其他管线类型和分布; 5: 排水报警点附近危险源数量; 6 排水报警点附近防护目标数量: 7 排水报警点附近人流交通复杂程度。 4.6 供热爆管和高温伤人预警宜综合以下要素: 供热报警点位置、管径、管材、管龄、理深、压力、温度; 供热报警点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 3 供热报警点相邻地下其他管线类型和分布: 4 供热报警点附近危险源数量; 5 供热报警点附近防护目标数量; 供热报警点附近人流交通复杂程度。 4.7 桥梁整体或局部垮塌风险预警宜综合以下要素: 地方 1 桥梁设计最大承载力; 桥梁既有病害; 结构与传感器温度效应; 桥梁的结构形式、材质参数; 5 交通量及交通荷载调查或监测结果; 6 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历史维修养护结果; 7 桥梁历史监测数据

8.1.1城市生命线工程应通过安全预警发布满足风险防控时效 生要求,所发布内容应能准确反映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 的安全风险状况。

·I.Z 城我 程应综合利用信息化系统、 书面材科和即 时报警通讯等途径完成预警联动和应急响应工作,所有预警信息 反馈和联动响应均应形成闭环

8.1.3城市生命线工程运行预警发布的主体单位为监测中心,

预警响应的主体单位为城市生命线工程权属责任单位、行业监管 部门和城市安全主管机构。并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针对安全预 警的级别和发布内容,制定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预警应急响应机 制。

并根据安全预警级别发布预警信息。 8.2.2预警发布应根据具体安全预警信息的内容选择合理的预 警发布方式,可采用监测系统、文件和即时通讯三种方式,并符 合以下要求: 1一级风险预警在监测系统发布和纸质文件发布的基础之 上,应增加即时通讯方式; 2二级和三级风险预警可选择监测系统和纸质文件发布; 3所有信息反馈内容应留有系统记录。 8.2.3监测中心安全预警发布信息应包括预警时间、预警级别 风险位置、影响范围等,并应符合表8.2.3的规定。

8.2.3监测中心安全预警发布

表8.2.3风险预警发布信息表

8.3.1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应根据安全预警级别建立 相应的预警应急响应机制【法律法规10】《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41 号).pdf, 8.3.2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 级、二级、三级安全预警状况建立相应的一级、二级、三级风险 应急响应流程

图8.3.2风险应急响应流程

应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中心通过预警分析判定为一级风险后,应立即将预 警信息发送至权属责任单位、行业监管部门和城市安全主管机 构,并持续进行监测分析,必要时进行现场技术支持; 2权属责任单位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现场排查处置并及 时向监测中心反馈相关情况。行业监管部门视情况进行抢修监督 和处置协调: 3城市安全主管机构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视情况 启动应急预案。待完成处置后,监测中心解除预警,预警响应终止: 4监测中心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风险应急级别

图8.3.3一级风险应急响应流程

8.3.4二级风险应急响应流程的建立应符合图8.3.4的规定,并 应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中心通过预警分析判定为二级风险后,应立即将预 警信息发送至权属责任单位和行业监管部门,并持续进行监测分 析,必要时进行现场技术支持; 2权属责任单位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现场排查处置并及 时向监测中心反馈相关情况; 3行业监管部门视情况进行抢修监督和处置协调。待完成 处置后,监测中心解除预警,预警响应终止; 4监测中心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风险应急级别

DL/T 953-2018 水处理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耐热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图8.3.4二级风险应急响应流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