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施指南.pd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施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8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5950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施指南.pdf简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施指南是一份详细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根据国家发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所编写的。该规范主要针对我国的建筑设计,旨在确保建筑物在火灾中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降低火灾风险,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014年版的规范主要是对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的原则、方法、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建筑的防火分区、耐火等级、疏散通道、消防设施配置、防火材料选用等方面。2018年的修订版可能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和火灾防控需求。

实施指南则是在规范基础上,为建筑师、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更具体、更易操作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防火规范,确保建筑项目的消防安全。

总的来说,这份指南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对于保障公共安全、预防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施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安全出口是建筑内某一一区域直通室内或室外安全区的蔬散出口,通常有直通室外安全 区域(包括符合疏散要求的室外地面、下沉广场、屋面、平台、天桥等)的出口、符合规 范要求的疏散楼梯间的楼层入口(防烟楼梯间为其前室的楼层入口)、室外疏散楼梯的楼 层入口、通向避难走道前室或避难间的入口、进入相邻防火分区的入口等。

1.安全出口是建筑室内人员疏散的最后节点,它的合理布置能够大大提高人员 在火灾时疏散的安全性。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注意出口的宽度和位置分布的合理性和 可达性,这与场所的使用用途、人员密度、空间高度和面积大小及平面形状等因素 有关。 2.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种,主要针对某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或楼层而言;疏散 出口不一定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房间的疏散门,因此安全出口是安全 度更高的疏散出口。例如,一座3层的办公楼,在首层设置了一间大会议室,在其他楼 层设置了办公室,则首层大会议室直通室外的疏散出口既是安全出口,也是疏散门,而 各层办公室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就只是疏散门,而不是安全出口,但楼层上通向疏散 楼梯间处的入口则是该楼层的安全出口。又如,一座3层的商店建筑,其二层营业厅设 置了4道门,每道门均直通封闭楼梯间,则这4道门既是该营业厅的安全出口,也是其疏 散门。 3.在计算安全出口的净宽度时,一般应以安全出口门的净宽度和疏散楼梯梯段的净 觅度中的最小者确定。设计时,疏散走道和楼梯间梯段、首层出口门的宽度通常应大于楼 雄尚楼层入口门的密库

疑点2.1.14:哪些区域属子室内安全区域?哪娜些区域属于室外安全区域? 释义: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间、避难层、避难走道、符合要求的室内步行街或 有顶下沉广场、有顶庭院、相互间采用防火墙完全分隔的相邻防火分区等,均可视为室内 安全区域。 符合人员安全停留并能使人员快速疏散离开的室外设计地面(包括露天下沉 广场),上人屋面或平台,连接相邻建筑的开散天桥或连廊,室外楼梯,建筑中连 接疏散楼梯(间)、相邻建筑的上人屋面、天桥的开外廊等,均可视为室外安全 区域。

2术语与建筑高度31

DBJ51∕T 048-2015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电子数据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

2.1.17避难走道 exitpassageway 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 至室外的走道。

避难走道是室内具有可靠防火、防烟性能的疏散走道,除出入口外,避难走道的上下 和两侧均应采用耐火结构(楼板和墙体等)与其他空间进行了分隔。 【相关标准】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设计要点】 1.避难走道两侧的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防火隔墙,不允许 采用防火卷帘等其他分隔方式,尽量避免采用防火玻璃墙。 2.避难走道的顶板、底板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 3.避难走道的设防水平与防烟楼梯间相当,但安全条件较防烟楼梯间略好。避难走 道需要设置防烟前室。 4.避难走道通常用于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的地下建筑,或者 平面面积巨大且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建筑。 5.避难走道的相关要求见《新建规》第6.4.13条

避难走道是室内具有可靠防火、防烟性能的疏散走道,除出入口外,避难走道的上下 和两侧均应采用耐火结构(楼板和墙体等)与其他空间进行了分隔。 【相关标准】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设计要点】 1.避难走道两侧的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防火隔墙,不允许 采用防火卷帘等其他分隔方式,尽量避免采用防火玻璃墙。 2.避难走道的顶板、底板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 3.避难走道的设防水平与防烟楼梯间相当,但安全条件较防烟楼梯间略好。避难走 直需要设置防烟前室。 4.避难走道通常用于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的地下建筑,或者 平面面积巨大且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建筑。

2术语与建筑高度33

2.1.18闪点flash poin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 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1.燃点一一可燃物质受热分解并被点燃发生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一般用℃ 表示。 燃点不是闪点。在闪点对应的温度下,物质被点燃后一闪即灭,不能持续燃烧;在燃 点对应的温度下,物质被点燃后可持续燃烧。闪点在100℃以下的物质,其燃点常与闪点 相当接近,在评估或表示某一物质的危险程度时,常用闪点,较少采用燃点。 闪点是判定一种可燃液体或固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该物质的火灾危 险性越大,越容易发生燃烧。如汽油的闪点小于28℃,煤油的闪点为28℃~60℃,重柴 油的闪点大于60℃。这三种油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依次为甲、乙、丙类,而且汽油的危 险性最大,重柴油最低。 2.自燃点一一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能使物质因受热或 自身发热并蓄热而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一般用℃表示。 自燃点和燃点都是动态的,与压力、氧浓度等相关。两者的区别在于使物质发生燃烧 是否需要施加外部点火源。

2.1.19爆炸下限lowerexplosionlimit 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 浓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

【相关名词】 1.爆炸极限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纤维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 生爆炸的最低或最高浓度,其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性蒸 气或气体的浓度按体积比计算,用体积百分比(V/V)%表示;可燃性粉尘或纤维的浓度 为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粉尘或纤维的质量,用m表示。 当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纤维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浓度处于爆炸上限以上或爆炸 下限以下时,会因氧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不够而无法使燃烧持续进行,因此不会发生燃烧 或爆炸。 2.爆炸危险指数一一某一物质的爆炸上、下限的差值与其爆炸下限的比值。 【条文要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设计要点】 1.在实际工作中,对易燃、易爆物质的使用和控制都很严格,通常采用物质的爆炸 下限来对环境和生产过程等进行控制和报警,更能反映现实情况。 2.爆炸下限越小,表示该物质越容易发生爆炸,其危险性越大。爆炸危险指数越高, 该物质的爆炸危险性越高。在设计时,即使划分为同一类别火灾危险性的物质,在采取相应 的防火防爆措施时,仍要根据不同物质的爆炸下限区别对待, 选择更有针对性的防爆措施,

沸液性油品不仅是一种含水的油品,而且是在燃烧时可产生热波作用的油品,并 通过热波作用将热量不断传递至下部油品,如原油、渣油、重油等油品,含水率一般为 0.3%~4.0%0 【设计要点】 当油品的温度高于100℃时,在热量向下传递时遇到油品所含的水,便可引起水的汽 化,使水的体积膨胀,从而引起油品沸溢。这种油品在燃烧时一旦发生突沸现象,将具有 极大的危险性,容易危及救援人员安全,并引发更大面积的流尚火。因此,在布置此类油 品的储罐时,要注意与其他性质的油品分开,且要每罐设置一个防火堤或防火隔堤;在灭 火过程中,要安排观察哨密切注意观察和组织及时撤离

沸液性油品不仅是一种含水的油品,而且是在燃烧时可产生热波作用的油品,并 通过热波作用将热量不断传递至下部油品,如原油、渣油、重油等油品,含水率一般为 0.3%~4.0%0 【设计要点】 当油品的温度高于100℃时,在热量向下传递时遇到油品所含的水,便可引起水的汽 化,使水的体积膨胀,从而引起油品沸溢。这种油品在燃烧时一旦发生突沸现象,将具有 极大的危险性,容易危及救援人员安全,并引发更大面积的流消火。因此,在布置此类油 品的储罐时,要注意与其他性质的油品分开,且要每罐设置一个防火堤或防火隔堤;在灭 火过程中,要安排观察哨密切注意观察和组织及时撤离。

21防火间距 fireseparationdistance 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注: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2.1.21防火间距fire separation distance 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注: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火间距是一个空间间隔,用相对水平距离度量,一般用“m”表示。 火间距不是安全距离,不能完全防止火灾在持续较长时间后向相邻建筑的蔓延,

也不能有效降低爆炸对相邻建筑的破坏作用。 3.防火间距应能满足消防车通行和展开进行灭火救援的基本要求。 【设计要点】 1.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热传播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 热辐射三种途径以及飞火直接点燃的传播方式。《新建规》对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 主要基于火灾的热辐射作用。因此,在确定防火间距时,相邻建筑的相对立面上下各处均 需要符合规定距离。 2.对于某些情形,如堆垛高度高的可燃材料堆场以及建筑邻近可燃材料堆场时,在 确定防火间距时《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模场直径 GB/T 15972.45-2008》,还要考虑堆垛高度对飞火以及塌落等对火灾蔓延的影响,不能仅仅符合 规范规定的最小数值

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

其大小。在竖向,无论建筑的耐火等级高低,均应采用耐火楼板进行分隔。对于采用难燃 性或可燃性楼板的木结构建筑和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在计算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时, 般需将上下层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

建筑高度为建筑物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的高度,是判定单层、多层、高层建筑利 确定建筑设防水平的重要参数之。不同屋面形式的建筑物,其建筑高度的计算方法略有 差异。 1.坡屋面或弯顶建筑。 (1)对于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的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 均高度,即建筑的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的距离和至其屋脊的距离的平均值,参见 图2.4(a)。 (2)对于穹顶屋面的建筑,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的室外设计地面至顶顶部与建筑顶 层水平层高线的平均高度处的距离,参见图2.4(b)

注:建筑高度H=;ha=h《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GB17467-2010》,(建筑物标准层的层高)

图2.4坡屋面示意图(一)

(3)对于坡屋面跨越多个楼层的建筑,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的室外设计地面至坡屋面 的坡顶与建筑顶层水平层高线的平均高度处的距离,参见图2.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