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804-2021 钢结构中心支撑框架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T/CECS 804-2021 钢结构中心支撑框架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3.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943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804-2021 钢结构中心支撑框架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T/CECS 804-2021 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发布的一份钢结构设计标准,全称为《钢结构中心支撑框架设计标准》。这份标准主要针对钢结构中中心支撑框架的设计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南。中心支撑框架通常在大型钢结构建筑中起着关键的稳定作用,如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厂房等。

该标准涵盖了中心支撑框架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结构选型、承载能力分析、抗震设计、施工与安装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钢结构中心支撑框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它对框架的材料性能、连接方式、计算、验算指标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以保障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该PDF文件内容详实,包括了大量的技术参数、设计流程和实例解析,是钢结构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从事钢结构设计、工程监理、施工企业的专业人员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份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T/CECS 804-2021 钢结构中心支撑框架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结构分析。 6.2.2结构布置复杂、特别不规则的中心支撑框架结构,应采 用不少于2个不同的力学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并应对其计算 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用不少于2个不同的力学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并应对其计算 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的1/250,多层道中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应符

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6.3.1中心支撑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 形验算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预可行性研究招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特别不规则结构: 2)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2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Ⅲ、V类场地和8度的重点设防 类建筑;

和承载力的分布。弹塑性分析宜采用空间计算,并应计入二 价效应的影响

6.3.3结构弹塑性分析时,应计入梁的弹塑性弯曲变形、

油心力和弯矩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支撑的弹塑性轴向变形和弯 曲变形

6.3.4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

时,可在结构的各主轴方向分别施加单向水平力。水平力可作用 在各层楼盖的质心位置,不计入偶然偏心的影响。每个主轴方向 上的水平力沿高度的分布模式不宜少于2种,且其中1种可采用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得到的水平力沿高度分布模式。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应与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构件利 节点的钢材强度可取屈服强度,

6.3.6柱、梁可采用单个梁单元进行模拟,骨架曲线可采用二

5.3.6柱、梁可采用单个梁单元进行模拟,骨架曲线可采用二 折线型;中心支撑宜采用多个梁单元进行模拟,单元骨架曲线也 可采用二折线型:特殊截面或变截面构件的骨架曲线可由试验

6.3.7使用二折线时,钢材的切线模量可取弹性

6.3.8中心支撑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楼层或

1.2梁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截面扭转的构造措施。当梁端仅腹 与相邻构件相连,进行梁的稳定性计算时,其侧向支承点距离 为实际距离的1.2倍。 1.3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受压构件长细比的容许值宜按

极与相构件相送: 应为实际距离的1.2倍。 7.1.3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受压构件长细比的容许值宜按 表7.1.3的规定采用;受拉构件长细比容许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7.1.3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受压构件长细比的容许值宜按

表7.1.3构件的长细比容许值

注:f,为钢材的屈服强度(N/mm²)。

7.1.4H形截面的V形或单斜杆支撑使用单节点板连接时,支 撑平面外与平面内长细比的比值不应小于1.2。 7.1.5特殊中心支撑框架中的中心支撑应采用双轴对称实腹截

7.2.1中心支撑框架结构构件的强度和稳定验算,除应符合本 际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 7.2.2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中心支撑杆件的受压稳定性应按下 式计算,

7.2.2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中心支撑杆件的受压稳定性应按下 式计算,

Nbr <βAbr f/ YRE

式中:Nbr一 支撑杆件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Abr一一支撑杆件的毛截面面积(mm²); 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 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确定; f一一支撑杆件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²)。 7.2.3H形截面中心支撑杆件采用单节点板连接时,其计算长 度可取节点间长度与计算长度系数的乘积。计算长度系数取值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单斜杆支撑和V形支撑平面外计算长度系数可取0.9 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可取0.6; 2对于X形支撑,平面内及平面外计算长度系数取值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7.2.4V形支撑框架的撑梁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撑梁在支撑连接处应保持连续; 2除顶层和出屋面房间的撑梁外,应按不计入支撑支点作 用的梁进行承载力验算,其中梁上的荷载应包括重力荷载和支撑 出曲引起的不平衡力; 3对于普通中心支撑框架,计算支撑不平衡力时,受拉支 撑应取2倍地震作用参与作用组合的支撑轴心拉力设计值,且不 应超过支撑的屈服承载力;受压支撑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应取支撑 最大屈曲承载力的0.3倍; 4对于特殊中心支撑框架,计算支撑的不平衡力时,应按受 拉支撑的屈服承载力和受压支撑屈曲承载力的0.3倍进行计算。 7.2.5抗震验算时,V形支撑框架撑梁的侧向支撑设计应符合

1侧向支撑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Pbr≥0.02fy br tr 式中:Pbr 侧向支撑的承载力(N);

br、t一分别为撑梁翼缘板的宽度和厚度(mm)。 2侧向支撑的轴向刚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βBbr ≥13 : fybrt Lh

式中:βbr一一侧向支撑的刚度(N/mm); Lb一一撑梁在侧向支承点之间的长度(mm)。 3特殊中心支撑框架中,两相邻侧向支撑的支承点之间受 压区梁的长细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中塑性设计时长细比的有关规定。 7.2.6X形支撑或单斜杆支撑框架中的撑梁和系梁设计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当弯矩和轴心力共同作用时,撑梁和系梁宜按压弯构件 进行承载力验算,且宜按受弯构件进行挠度验算; 2撑梁和系梁的设计内力应取2倍地震作用参与作用组合 的内力设计值; 3系梁的轴心力设计值除应取2倍地震作用参与作用组合 的轴心力设计值外,尚应计入系梁作为减小柱构件自由长度所需 的支撑力。 7.2.7中心支撑框架中等截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可取1.0,双 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7.2.8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抗侧力体系柱应验算在2倍地震 作用参与作用组合的内力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时不应考 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7.2.9特殊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的抗侧力体系柱轴压比不应超 过0.6。计算轴压比时,轴心力设计值可按地震组合计算。 7.2.10多层道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计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的规定。 7.2.11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变形容许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7.2.11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变形容许值应符合现行国

表8.1.2 支撑连接系数nm

5弹塑性设计阶段支撑跨横梁端部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应计

支撑屈服和屈曲而引起的内力。支撑屈服内力应取连接系数与 服承载力的乘积,支撑屈曲内力应取稳定承载力标准值的 3倍。

8.2.1梁与柱较接连接的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顶层外,宜采用柱贯通型连接; 2梁可采用端部连接角钢或端板与柱连接;接角钢与梁 腹板可采用工厂焊接或现场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端板与梁腹板 应采用工厂焊缝连接:连接角钢或端板与柱翼缘或腹板应采用高 强度螺栓连接; 3连接角钢或端板与柱翼缘或腹板之间应预留安装间隙 安装间隙值宜为1.5mm。 8.2.2中心支撑与撑梁或撑杆和柱的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1支撑宜采用单节点板连接; 2H形截面支撑的腹板宜沿与地面铅垂方向布置,支撑翼 缘与节点板可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其连接件可采用角钢;支撑 腹板与节点板可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图8.2.2),其连接件可

图8.2.2H形中心支撑与撑梁或撑杆和柱及与梁连接的典型形式 1一柱;2一梁;3一支撑;4一支撑节点板;5一节点板与梁连接的端板; 节点板与柱连接的端板:7一支撑翼缘连接角钢;8一支撑腹板连接拼接板

采用钢板; 3支撑节点板与柱、撑梁或撑杆可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图8.2.2),其连接件可采用端板或双角钢;支撑节点板与撑梁 或撑杆可采用焊缝连接; 4对于特殊中心支撑框架,当支撑采用H形截面时,支撑 或支撑连接件端部至节点板最近嵌固点在沿支撑杆件轴线方向的 距离,可按本标准附录C执行: 5节点板边缘与支撑杆件轴线间的夹角不宜小于15°。 8.2.3H形截面柱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翼缘和腹板宜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其拼接连接板可 采用钢板; 2柱翼缘和腹板的拼接连接板应成对设置,当两拼接柱截 面尺寸不同时,拼接连接板的净截面面积和净截面模量分别不应 小于较小截面尺寸柱的净截面面积和净截面模量; 3柱拼接处的两个端面应铣平并顶紧; 4柱的拼接接头高出梁上表面的距离,可取1.3m或0.5 音楼层净高中的低值。 8.2.4形中心支撑交叉节点连接可采用刚性连接或铰接连接 方式(图8.2.4)。当采用H形截面支撑时,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方式(图8.2.4)。当采用H形截面支撑时,宜符合本标准附 D的规定。

8.2.4X形中心支撑交叉节点连接

8.2.5利用楼面次梁作为V形中心支撑框架撑梁的侧向支撑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撑梁与刚性横隔连接时,侧向支撑连接的构造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次梁与撑梁的上翼缘应平齐; 2)当次梁截面高度大于1/2撑梁高度时,可扩大撑梁与 次梁连接的加劲肋板[图8.2.5(a)];当次梁截面高 度不大于1/2撑梁高度时,应在次梁下方设置隅撑 图8.2.5(b)

JJG(建材) 123-1999 行星式胶砂搅拌机检定规程图8.2.5次梁作为撑梁侧向支撑点的构造 1撑梁;2—次梁;3—撑梁加劲板;4一隅撑

2无刚性横隔时,次梁与撑梁之间的连接构造应符合本条 第1款的规定,并应增设水平支撑,形成楼面水平支撑系统

1无刚性横隔时,水平支撑宜设置在楼面梁的上冀缘 2用于洞口周边补强的水平支撑宜布置在楼面梁下翼缘或 腹板上。

8.2.7柱脚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2柱脚锚栓埋入混凝土基础的长度不应小于锚栓直径的25

倍,且应在锚栓端部设置锚板或弯钩JG∕T 5084-1996 液压挖掘机和挖掘装载机 动臂下降控制装置——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锚板厚度不宜小于1.3倍 锚栓直径; 3铰接柱脚的锚栓直径不宜小于24mm,锚栓数量不宜少 于4个;出现净拉力的铰接柱脚,其锚栓总的截面面积尚不应小 于柱截面面积的25%; 4外露式柱脚的锚栓不宜承受柱脚剪力。当柱脚底板与基 出混凝土顶面摩擦力不能满足受剪承载力要求时,柱脚剪力应由 柱脚底板下设置的抗前剪键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