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pdf

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924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pdf简介:

《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部工程建设行业标准。该规范主要针对工业金属管道的施工活动,规定了管道的设计、材料、施工、安装、检验、试验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它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建材、矿山等工业领域的金属管道工程。

2010年版本的这个规范,对管道的管道选型、管道布置、管道安装、管道连接、管道防腐、管道试验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确保管道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它对于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检验方法、验收标准以及施工人员的操作规程等都有明确指导。

该规范的发布,对于规范我国工业金属管道工程的施工行为,提升工程质量,保障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3.2弯管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当无规定时,高压钢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5倍,其 也管子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3.5倍。 5.3.3有缝管制作弯管时,焊缝应避开受拉(压)区。 5.3.4金属管应在其材料特性充许范围内进行冷弯或热弯。 5.3.5采用高合金钢管或有色金属管制作弯管时,宜采用机械方 法,当充砂制作弯管时,不得用铁锤敲击。铅管加热制作弯管时

5.3.6金属管热弯或冷弯后,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热处理。

武中:hm 褶皱高度(mm); Do1 褶皱凸出处外径(mm); Do2 褶皱凹进处外径(mm); De3 相邻褶皱凸出处外径(mm)

D.i +Do3 Do2 2

GB/T 5169.18-2013标准下载弯管的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管的圆度应按下式计算。

Dmax + Dmin

要求中心:2一实际中心L 长度A一管端中心偏差

811形弯管的平面度充许偏差(图5.3.8)应符合表5.3.

图5.3.8Ⅱ形弯管平面度 弯管的直管段长度;△2一平面度

5.3.8Ⅱ形弯管的平面度允许偏差

5.3.9GC1级管道和C类流体管道中,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危 害介质或设计压力人于或等于10MPa的弯管制作后,应按国家现 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的有关规定进行表面无损 探伤,需要热处理的应在热处理后进行;当有缺陷时,可进行修磨 修磨后的弯管壁厚不得小于管子名义壁厚的90%,且不得小于设 计壁厚。

5.3.10弯管加工合格后,应分别填写管道弯管加工记录”和“管 道热处理报告”,其格式宜符合本规范表A.0.3和表A.0.4的规 定。

5.4.1卷管的同一筒节上的两纵焊缝间距不应小于200mm。 5.4.2卷管组对时,相邻筒节两纵缝间距应大于100mm。支管 外壁距焊缝不宜小于50mm。

5.4.2卷管组对时,相邻筒节两纵缝间距应大于100mm。

焊缝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100mm。加固环、板距卷管的环焊缝 不应小于50mm。

焊缝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100mm。加固环、板距卷管的环焊缝 不应小于50mm。 5.4.4卷管对接环焊缝和纵焊缝的错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的有关规定。 5.4.5卷管的周长允许偏差及圆度充许偏差应符合表5.4.5的 如广

表5.4.5周长允许偏差及圆度允许偏差(mm

5.4.6卷管校圆样板的弧长应为管子周长的1/6~1/4;样板与 管内壁的不贴合间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接纵缝处不得大于壁厚的10%加2mm,且不得大于 3mm。 2 离管端200mm的对接纵缝处不得大于2mm。 3 其他部位不得大于1mm。 5.4.7 卷管端面与中心线的垂直允许偏差不得大于管子外径的 1%,且不得大于3mm。每米直管的平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mm。 5.4.8在卷管制作过程中,应防止板材表面损伤。对有严重伤痕

5.5.1扩口翻边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扩口翻边应符合下

1扩口翻边用的管子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以及相应的 翻边加工工艺的要求。

2管子在翻边前应进行翻边试验, 3铝管管口翻边使用胎具时可不加热,当需要加热时,温度 应为150℃~200℃;铜管管口翻边加热温度应为300℃~350℃。 4与垫片配合的翻边接头的表面应按管法兰密封面的要求 加工,并应符合法兰标准的规定。 5扩口翻边后的外径及转角半径应能保证螺栓及法兰自由 装卸。法兰与翻边平面的接触应均匀、良好。 6翻边端面与管子中心线应垂直,允许偏差为1mm。 7 翻边接头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管子最小壁厚的95%。 翻边接头不得有裂纹、豁口及褶皱等缺陷。 5.5.2 焊制翻边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制翻边的厚度不应小丁与其连接管子的名义壁厚。 2与垫片配合的翻边接头的表面应按管法兰密封面的要求 加工,并应符合法兰标准的规定。 3焊后应对翻边部位进行机械加工或整形。外侧焊缝应进 行修磨

1夹套管预制时,应预留调整管段,其调节裕量宜 m~100mm。 2夹套管的加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判 当内管有焊缝时,该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测,并应经试压 后再封入外管。

5.6.3外管与内管间隙应均匀,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焊按 块。支承块的材质应与内管相同。支承块不得妨碍内管与夕 热胀冷缩。

5.6.4内管加工完毕后,焊接部位应裸露进行压力试验,其压力

5.6.4内管加工完毕后,焊接部位应裸露进行压力试验,基压力

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有关规定。

验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有关规定。 5.6.6夹套弯管的外管组焊,应在内管制作完毕并经无损检测合 格后进行。夹套弯管的外管和内管的同轴度偏差不得大于3mm。 5.6.7输送熔融介质管道的内表面焊缝,应平整光滑,质量应符 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5.6.8当夹套管组装有困难时,外管可采用剖分组焊

5.7.1斜接弯头的组成形式应符合图5.7.1的规定。公称尺寸 大于400mm的斜接弯头可增加中节数量,其内侧的最小宽度不 得小于50mm。

5.7.2斜接弯头的焊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焊缝。当

图5.7.1斜接弯头的组成形式

图5.7.1斜接弯头的组成形式

斜接弯头的焊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焊缝。当公称尺寸大

于或等于600mm时,宜在管内进行封底焊

5.7.3斜接弯头的周长充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公称尺寸大于1000mm时,允许偏差为士6mm。 2当公称尺寸小于或等于1000mm时,允许偏差为士4mm。

5.8.1支、吊架的型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精度应符合设计文件和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8.2支、吊架的组装、焊接和检验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支吊架的焊接应由合格焊工进行,焊接完毕应 进行外观检查,焊接变形应予矫正。所有螺纹连接均应按设计规 定予以锁紧。

有关标准的规定。支吊架的焊接应由合格焊工进行,焊接完 进行外观检查,焊接变形应予矫正。所有螺纹连接均应按设 定予以锁紧。

6管道焊接和焊后热处理

6.0.1工业金属管道及管道组成件的焊接与焊后热处理除应符 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 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的有关规定

6.0.2工业金属管道焊缝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管段上两对接焊口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尺寸大手或 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当公称尺寸小于150mm时,不 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100mm。 2除采用定型弯头外,管道焊缝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 于管子外径,且不得小于100mm 3管道焊缝距离支管或管接头的开孔边缘不应小于50mm, 且不应小于孔径。 4当无法避免在管道焊缝上开孔或开孔补强时,应对开孔 直径1.5倍或开孔补强板直径范围内的焊缝进行射线或超声波检 测。被补强板覆盖的焊缝应磨平。管孔边缘不应存在焊接缺陷。 5卷管的纵向焊缝应设置在易检修的位置,不宜设在底部。 6管道环焊缝距支吊架净距不得小于50mm。需热处理的 焊缝距支吊架不得小于焊缝宽度的5倍,且不得小于100mm。 6.0.3公称尺寸大于或等于600mm的工业金属管道,宜在焊缝 内侧进行根部封底焊。下列工业金属管道的焊缝底层应采用氩弧 焊或能保证底部焊接质量的其他焊接方法: 1公称尺寸小于600mm,且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或 设计温度低于一20℃的管道。 2对内部清洁度要求较高及焊接后不易清理的管道。 6.0.4当对螺纹接头采用密封焊时,外露螺纹应全部密封焊。

6.0.8支管连接的焊缝形式(图6.0.8)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放式焊接支管或插人式焊接支管的接头、整体补强的支 管座应全焊透,角焊缝厚度不应小于填角焊缝有效厚度[图6.0.8 (a)和(b)]。 2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补强圈与支管应全焊透DB62/T 2599-2015标准下载,角焊缝厚度不应小于填角焊缝 有效厚度L图6.0.8(c)和(d)」。 2)鞍形补强件与支管连接的角焊缝厚度不应小于支管名义

厚度与鞍形补强件名义厚度中较小值的0.7倍L图6.0.8 (e)。 3)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外缘与主管连接的角焊缝厚度应大 于或等于鞍形补强件名义厚度的0.5倍L图6.0.8(c)、 (d)和(e)J。 4)补强圈和鞍形补强件应与主管和支管贴合良好。应在补 强圈或鞍形补强件的边缘(不在主管轴线处)开设一个焊 缝焊接和检漏时使用的通气孔,通气孔的孔径宜为 8mm~10mm。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可采用多块拼接组 成,拼接接头应与母材的强度相同,每块拼板均应开设通 气孔。 应在支管与主管连接焊缝的检查和修补合格后,再进行补 鞍形补强件的焊接。 角焊缝有效厚度可取支管名义厚度的0.7倍与6.5mm中 值。

带补强圈的安放式焊接支管

(d)带补强圈的插入式 焊接支管

DG∕TJ 08-2252-2018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检测技术标准(e)带鞍形补强件的焊接支管

图6.0.8支管连接的焊缝形式

小厚度时,仍应进行热处理。但下列情况可不进行热处理: 1)对于碳钢材料,当角焊缝厚度不大于16mm时。 2)对于铬钼合金钢材料,当角焊缝厚度不大于13mm,并采 用了不低于推荐的最低预热温度,且母材规定的最小抗 拉强度小于490MPa时。 3)对于铁素体材料,当其焊缝采用奥氏体或镍基填充金属 时。 6.0.11热处理的加热速率和冷却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加热温度升至400℃时,加热速率不应超过(205×25/t) C/h,且不得大于205℃/h。 2恒温后的冷却速率不应超过(260×25/t)℃/h,且不得大 于260℃/h,400℃以下可自然冷却。 6.0.12焊后热处理应填写“管道热处理报告”,其格式宜符合本 规范表A.0.4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