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6-049-2018_海南省_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pdf

DBJ46-049-2018_海南省_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46-049-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8745
免费资源

DBJ46-049-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6-049-2018_海南省_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pdf简介:

《DBJ46-049-2018_海南省_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pdf》是一份海南省的地方标准,它详细规定了绿色生态小区的建设、设计、管理和运营的技术要求。这份标准旨在推动海南省绿色建筑和生态社区的发展,强调在小区建设中融入环保、节能、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节能设计、绿化环境、水资源管理、垃圾分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绿色生态小区的技术标准可能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布局的合理性、绿色能源的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生态环境教育等具体内容。通过遵循这份标准,可以使新建的小区不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这份标准对于推动海南省乃至全国绿色建筑和生态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BJ46-049-2018_海南省_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4.2.7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

4.3.1国外通常把能否利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作为衡量绿色社区的 项重要指标。因为一且居民无法利用公交系统出行,必将迫使他 门依赖私人汽车,从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也是目 前大家提倡低碳出行的基本要求。因此,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建设 应该充分为居民低碳出行提供便利,这也是建设幸福城市的重要 体现。 随着骑行自行车出行的信息网络越来越便捷,为方便居民环 保低碳出行,尽量减少对私人汽车、电动车的依赖性,绿色生态小 区应注重周边预留网络共享单车及政府公共自行车的停放区域, 4.3.2小区内人行通道、小区内人行通道与小区外人行通道的连接 处建筑入口等位置,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的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总平面设计说明和建筑设 计说明中的“设计概述”部分均应提出场地内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设 置要求。 总平面图和建筑平面图中应标明人行通道无障碍设施的位置 及具体构造。场地内人行通道、场地内人行通道与场地外人行通道 的连接处、建筑人口等位置,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 范》GB50763的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参见下图)

图建筑入口无障碍设计样例

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居住区环境景 观设计标准》要求: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 并使用时,可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 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 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 环境和景观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确保 每个市民的安全、健康、舒适和便捷。绿色生态小区作为现代城市 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各类人群包括小孩、老人、伤残疾人都提 供方便。居住区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道路(宅间小路、组团道路、小 区道路等)公共绿地(包括儿童活动场地、组团绿地、小游园等) 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明确提出,道路交通的 无障碍通路应贯通。 4.3.3本条主要对小区出入口的设置提出安全控制要求,保障小区车 行、人行出人的安全通畅便捷。 4.3.4随着机动车的人均拥有量逐渐提升,居住区停车问题越来越 突出。为适应机动化社会发展形势,必须合理布局和配置小区的机 动车停车设施。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置标准应符合海南省及 各地具体要求。 考虑安全和应急,小区需要适度安排地面停车场,考虑土地的 集约高效和绿化要求,地面停车场设置也不宜过多。如果设置过多 会影响小区的交通以及绿化面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要求: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即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 数量与居民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节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节能设 备也是低碳交通中优先选择的设备,电动或混合动力交通车辆和 工具也会越来越多,考虑绿色生态小区的可持续发展,小区应设立 电动或混合动力交通车辆和工具所配套的充电(站)设施 海南省电动自行车使用日益频繁,数量快速增长,自行充电及

4.4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4.4.1小区所在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 与精神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保证现代居民生活品质不可缺少的 重要组成。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 应。相关项目集中设置,既可节约土地,也能为居民提供选择和使 用的便利,并提高设施的使用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打破小区 范围,既可增加公众的活动场所,文可提高各类设施和场地的使用 效率,是绿色发展倡导和鼓励的建设理念。 为提高土体综合利用效率,可将中小学操场、室外文体活动场 列为避难场所.并增建应急生活设施。

4.5.1小区设计图纸应包含详细的地下管线布置图,小区内的地下 管线铺设应规范,与城市其他管线相互衔接。综合布置的各类管线 相互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应当符合有关规范规定。雨污管道的布 置图应在方案设计、给排水设计中进行明确说明。 4.5.2小区内的管线布局,凡属压力管线均与城镇干线网有密切关 系,如城镇给水管、电力管线、燃气管等,管线要与城市干管相衔 接凡重力自流管线与当地排水方向及城市雨污水于管相关。在进 行管线规划时,应与周围的城镇市政条件及本地区的竖向设计相 互配合,多加校验,才能使管线方案切合实际。

4.6.1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对于住宅建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居住 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I/T174的相关规定:对于公共建 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相关规 定。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程序应符合GA/T75的规定,安全防范 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系统传输与布线,以及供电、防雷与接 地设计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相关规定。附 表A.0.1罗列了海南绿色生态小区强制、推荐下的安防配置情况 形成了小区周界及住宅的全覆盖,其维护、保养应由取得相应资质 的单位承担,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及 时排除故障盘县至兴义铁路项目施工图审核招标文件,淘汰、更换过期和损坏的设备器材,保持各系统处于 良好的运行状态。 电气设计说明中应提出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置要求,并应在 施工图中予以落实;主要设备表中应列出监控系统相关设备的型 号、规格。

4.6.2平时可播送背景音乐,当发生地震、火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时, 值班室可自动切换为紧急广播状态。扬声器的设置应结合景观道 路设计,且不宜选用功率超过25W的扬声器,以避免扰乱居民 休息。 4.6.3电子公告牌系统的具体功能宜包括如下内容: 1住宅区内应考虑绿色建筑的社会教育和弓导作用,特别是将 住宅小区内的主要“绿色技术”进行展示,以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 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针对新技术,结合会所、园林景观等设置展 示牌、展柜、等,向居民介绍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 2发布天气预报、重要新闻等消息。

1住宅区内应考虑绿色建筑的社会教育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将 住宅小区内的主要“绿色技术”进行展示,以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 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针对新技术,结合会所、园林景观等设置展 示牌、展柜、等,向居民介绍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 2发布天气预报、重要新闻等消息。

4.7.1给排水设计时应编制水资源利用方案,具体应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内容: 1国家、海南省和相关地市相关标准与文件(如《海南经济特区 水条例》、《海口市城市供水排水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规定的节水 要求,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地质条件及市政设 施情况说明。 2项目概况,当项目包含多种建筑类型(如城市综合体建筑、住 宅、办公建筑、旅馆、商场和会展)时,可统筹考虑项目内的水资源 青况,以确定综合利用方案。 3确定节水用水定额,编制水量估算表(含水量计算表)及水量 平衡表,具体满足以下要求: 1)用水定额应结合区域的总体用水情况进行考虑,参照现行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相关要求,以及海 南省经济情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和区域水专项规划进行确定。 2)用水量估算不仅应考虑建筑室内盟洗、沐浴、冲厕、冷却水 补水、游泳池补水、空调设备补水等室内用水要素,还要综合考虑

小区或区域性的室外浇洒道路、绿化、景观水体补水等室外用水 要素。 3)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进行源水量和用水量的水量平衡分 析,编制水量平衡表,并考虑季节变化等各种影响源水量和用水量 的因素。 4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介绍 1)给水系统设计方案应包括水源情况概述(包括自备水源和 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方式、给水系统分类及组合情况分质供水情 况、当水压水量不足时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等 具体应按以下原则和要求进行编制: ①供水应充分利用市政压力,加压系统应选用节能高效的设 备,分区合理,并采取措施进行减压限流,确保水压稳定、可靠,水 量和水压应可向所有用户不间断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用水: ②水质满足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规定要求。生食品洗涤、烹 饪、盛洗、淋浴、衣物洗涤、家具擦洗用水的水质标准应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206、《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的相关要求;当采用二次供水 设施保证住宅正常供水时,水质卫生标准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二 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的相关要求:生活热水系统的水质 要求与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质要求相同:管道直饮水水质应满足现 行国家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的相关要求;采用非传统水 源作为杂用水时,应满足各类杂用水水质标准; ③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 水造成二次污染。有直饮水时,直饮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管网供 水,并设置水量、水压、水质、设备故障等安全报警装置。使用非传 统水源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误接、误用和误饮,并注意保障其在储 存、输配等过程中的水质和水量安全; 4选择热水供应系统时,若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宜 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若热水用水量较大且用水点比较集中,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