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140-2019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pdf

JGJ/T 140-2019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8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220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140-2019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pdf简介:

"JGJ/T 140-2019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份技术规范。这份标准主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设计与抗震性能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在混凝土预制或现浇过程中,预先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刚度的结构形式。

JGJ/T 140-2019标准涵盖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时的抗震性能分析、设计方法、抗震措施、构造要求、试验验证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它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及抗震性能评估,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JGJ/T 140-2019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4.3.3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4.3.4对于承受较大弯矩而轴向压力小的框架顶层边柱,当采

4.3.4对于承受较大弯矩而轴向压力小的框架层边柱,当采 用预应力混凝土柱时,其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可采用非对称配置预应力筋的配筋方式 弯矩较大截面的受拉一侧应采用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普通钢筋 合配筋,预应力强度比入不应大于0.5,另一侧非预应力钢筋截 面面积As除应按计算确定外,尚应符合本标准第4.2.4条的 规定; 2柱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纵向受 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3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按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换算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纵向预应力筋不宜少于两束,其孔道之间的净间距不宜 小于100mm; 5柱端箍筋加密区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4.3.5框架结构中,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所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 面积与总结构面积的比值不小于0.70时,框架柱箍筋应全高 加密;不小于0.25但小于0.70时,与预应力梁相交的框架柱 箍筋宜全高加密。 4.3.6对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边柱和角柱CCGF 305.2-200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在进行局部受 压承载力计算时,可考虑纵向受力主筋和横向箍筋的有利影响 4.3.7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相交的梁柱 节点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 关调整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的相关规定外,对一级、二 级、三级、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的边节点,其强节点系数 nb应分别取为1.5、1.5、1.35和1.2;对其他结构类型中的框 架边节点,其强节点系数%b应分别取为1.35、1.35、1.2和 1.1。对于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结构的边节点,尚应符合下列 公式规定:

式中:V; 梁柱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N); Mbu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 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N· mm),可根据计入梁受压钢筋的实配钢筋截面面 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 hbo 梁截面的有效高度(mm),节点两侧梁截面有效 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

as 梁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mm); H 柱的计算高度(mm),可采用节点上、下柱反弯 点之间的距离; hb一 梁的截面高度(mm),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 时可采用平均值。 8预应力混凝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应符 列规定: 一框架节占核心区受前的水平截面应符合下列冬件,

合下列规定: 1框架节点核心区受剪的水平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Vi\ 二(0. 30βef.b;h;) YRE

式中:阳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取值: 一 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当楼板为现浇、梁柱中线 重合、四侧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 1/2,且正交方向梁高度不小丁较高框架梁高度的 3/4时,可取为1.5,其他情况均取为1.0; b;一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mm),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 规定取值,并应考虑预应力孔道削弱核心区截面有 效面积的影响; h;一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mm),可采用验算方向的 柱截面高度,并应考虑预应力孔道削弱核心区截面 有效面积的影响; 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取为0.85。 2对正交方向有梁约束的预应力框架中间节点,当预应力 万穿过节点核心区,设置在梁截面高度中部1/3范围内时,预应 力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4.4.3跨度大于24m的预应力混凝土门架应考虑竖向地震 作用。 4.4.4预应力混凝土门架倒“L”形构件宜通长设置折线预应 力筋,当采用分段直线预应力筋时,不宜将锚具设置在转角节点 区域。

区域。 4.4.5预应力混凝土门架横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宜取1.5倍梁端 部高度。加密箍筋宜按本标准第4.2.6条要求配置。 4.4.6预应力混凝土门架立柱的箍筋加密区位置及箍筋配置要 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架立柱箍筋加密区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上端区域应取截面高度、1000mm和1/4柱净高的 最大值; 2)底部受约束的柱根应取下柱柱底至室内地坪以 上500mm; 3)柱变位受平台等约束的部位,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 应取节点上、下各1倍柱高hc; 4)有牛腿的门架,应取自柱顶至牛腿以下1倍柱高h 范围。 2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3箍筋形式宜为复合箍,箍筋肢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下列 规定: 1)6度和7度I、Ⅱ类场地,箍筋肢距不应大于300mm, 直径不应小于8mm; 2)7度血、NV类场地和8度1、Ⅱ类场地,箍筋肢距不 应大于200mm,直径不应小于10mm; 3)8度血、N类场地,箍筋肢距不应大于200mm,直径 不应小于12mm。 4.4.7预应力混凝土门架边转角节点区域的箍筋配置不应低于

4.4.5预应力混凝土门架横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宜取1.5倍

4.4.7预应力混凝土门架边转角节点区域的箍筋配

立柱与横梁加密区要求

5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

平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差不应大于10%。 3房屋高度大于12m或房屋层数超过3层时,底层支撑 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房屋高度不大于12m且房屋层数不超过3层时,底层 支撑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30%

1单列柱数不得少于3根: 2框架结构间的平板长宽比不应大于2,且长度不 于32m; 3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底层框架结构承担的地震 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抗拉强度设计值换算的配筋截面面积的 一半

应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连续预应力筋及板底非预 应力钢筋应符合下式规定:

fyA, + f,A, ≥Nc

(5. 1. 10)

: A 板底通过柱截面连续非预应力钢筋总截面面积 (mm) ; 板中通过柱截面连续预应力筋总截面面积 (Imm?); 非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对无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应取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 力设计值pu; NG一 在本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轴向压力 设计值(N),8度时宜计入竖向地震作用,重力 何载代表值的确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

2连续预应力筋应布置在板柱节点上部,呈下凹进入板 跨中。 3板底连续非预应力钢筋应布置在板柱节点下部及预应力 筋的下方,板底连续纵向普通钢筋的连接位置,宜在距柱面 1.15倍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与2倍板厚的较大值以外,且宜避 开板底受拉区范围。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取用。

震墙和总等代框架协同工作的计算图形或有限元法等更精确 法计算内力和位移

5.2.3在地震作用下,板柱的内力及位移应沿两个主轴方

别进行计算,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应组合到柱上板带上。当柱 网较为规则、板面无大的集中荷载和大开孔时,可采用等代框架 法进行内力计算,等代梁的板宽取值宜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 规定。柱网不规则或板面承受大的集中荷载和大开孔时,宜采用 有限单元法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

5.2.4在地震作用下,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宽度宜取下

5.2.4在地震作用下,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宽度宜取下列公式计 算结果的较小值:

式中: by y向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宽度(mm);

b=(lax +ba)/2

Larloy 等代梁的计算跨度(mm); ba一平托板或柱帽的有效宽度(mm),当无平托板 时,取 0。

1房屋高度大于12m时,抗震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 用;房屋高度不大于12m时,抗震墙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 作用; 2各层板柱和框架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能承担不少 于该层相应方向地震剪力的20%

5.2.7由地震作用在板支座处产生的弯矩应与按本标准穿

5.2.4条所规定的等代框架梁宽度上的竖向荷载弯矩相组合,承 受该弯矩所需全部钢筋应设置在该柱工板带中,且其中不少于 50%的钢筋应配置在暗梁中;由弯矩传递的部分不平衡弯矩应由 暗梁受弯传递。

5.2.8板柱节点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冲切计算,应

由板柱节点冲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传递一部分不平衡弯矩。其受 冲切承载力计算中所用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Fi.e,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执行,由地 震作用的不平衡弯矩在板柱节点处引起的集中反力值应乘以增大 系数,对一级、二级、三级抗震等级板柱节点,其增大系数应分 别取为 1. 7、1. 5 和 1. 3。

5.2.9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

疑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配置锚栓、型钢剪 力架加强的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L92的有关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游览解说系统标准 CJJ/T173-2012》架柱下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对一级、二级、三级抗震等级的底层框架柱,增大系数应分别取 为1.7、1.5、1.3。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 配置。

(5. 2. 11)

柱结构中,抗震墙与柱的受剪截面要求及考虑抗震等级的剪力设 计值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6.1.3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GB 50946-2013 煤矿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

6.1.4建筑平面应简单、规则、对称,质量与刚度分布宜均匀 结构竖向构件布置宜上下连续,应避免抗侧力构件的侧向刚度和 承载力沿竖向突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