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942-2020 压力管道规范 公用管道.pdf

GBT 38942-2020 压力管道规范 公用管道.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199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8942-2020 压力管道规范 公用管道.pdf简介:

GBT 38942-2020《压力管道规范 公用管道》是中国国家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公用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它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公用管道,如供水、燃气、热力、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等,旨在确保公用管道的安全、可靠运行,防止因管道失效导致的事故,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道的设计:规定了管道的选材、结构、尺寸、压力等级等设计要求,以及对管道的应力分析和计算方法。

2. 制造:对管道的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焊接、防腐蚀处理等有严格的规定。

3. 安装:涉及管道的安装位置、安装方法、连接要求、试压和泄漏检测等。

4. 运行与维护:明确了管道的运行操作规程,以及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的要求。

5. 安全管理:强调了管道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应急预案、事故处理和风险评估等。

总之,GBT 38942-2020是公用管道行业的规范性文件,对于规范我国公用管道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GBT 38942-2020 压力管道规范 公用管道.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 389422020

0.5m;对通航的河流不应小于1.0m,还应考虑疏浚和投锚深度; C) 稳管措施应根据计算确定; 在埋设燃气管道位置的河流两岸上、下游应设立标志。 5.1.5.1.4 当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随桥梁跨越河流的燃气管道输送压力不应大于O.4MPa; b) 敷设于桥梁上的燃气管道应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尽量减少焊缝; 跨越通航河流的燃气管道的管底标高应符合通航净空的要求,管架外侧应设置护桩; 燃气管道与随桥梁敷设的其他管道的间距应符合CJJ/T250的有关规定; 对燃气管道采取必要的热补偿和减震措施: 随桥梁敷设的燃气管道应采用较高等级的防腐保护,当连接的理埋地燃气管道为钢管并进行阴 极保护时,应根据阴极保护需要设置绝缘装置; g) 跨越河流的燃气管道的支座(架)材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h) 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避免桥梁不均匀沉降对燃气管道的影响和燃气管道热膨胀对桥梁的 影响。 5.1.5.1.5管道穿跨越位置应经规划、河道、铁路、公路等相关管理部门同意批复,按主管部门的要求进 行相关评价后再进行穿跨越设计。 5.1.5.1.6穿越高铁、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时,应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并确保有效

5.1.5.2开控穿越设计计算

5.1.5.2.1开挖穿越河渠段的燃气管道理深,应经河道管理部门同意,根据水流冲刷条件及规划河床确 定,并符合5.1.5.1的规定。 5.1.5.2.2水下穿越管段敷设后,不应发生管段漂浮和位移,当管段抗漂浮或抗位移的稳定性核算不满 足要求时CNAS-AL05标准下载,应采取稳管措施。抗漂浮或抗位移的稳定性宜按式(17)进行核算。 5.1.5.2.3穿越管段钢管许用应力应按式(11)计算:

[。] 一 钢管许用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7 钢管许用应力提高系数,运营阶段工况取1.0,施工阶段工况(包括试压工况)取1.3; F 管道强度设计系数,应按表8采用; 钢管焊缝系数,符合5.1.4.1规定的钢管,取1.0; 温度折减系数,当温度小于120℃时,取1.0; 6 钢管的最小屈服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Z1C 5.1.5.2.4穿越管段强度验算应根据作用效应组合分别计算轴向应力、环向应力和弯曲应力,对各工况 的单项应力代数和、当量应力按下列规定分别进行核算: a) 内压产生的环向应力按式(6)计算。 b 内压与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分别按式(12)和式(5)计算: 当管段轴向变形不受约束时: OL=O.50b (12 当管段轴向变形受约束时,按式(5)计算。 c)弹性敷设产生的弯曲应力按式(13)计算:

[]一 钢管许用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 钢管许用应力提高系数,运营阶段工况取1.0,施工阶段工况(包括试压工况)取1.3; F 管道强度设计系数,应按表8采用; 钢管焊缝系数,符合5.1.4.1规定的钢管,取1.0; K.一 温度折减系数,当温度小于120℃时,取1.0; ? 钢管的最小屈服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Z1C 5.1.5.2.4穿越管段强度验算应根据作用效应组合分别计算轴向应力、环向应力和弯曲应力,对各工况 的单项应力代数和、当量应力按下列规定分别进行核算: 内压产生的环向应力按式(6)计算。 b 内压与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分别按式(12)和式(5)计算: 当管段轴向变形不受约束时: OL=0.50b (12 当管段轴向变形受约束时,按式(5)计算。 c)弹性敷设产生的弯曲应力按式(13)计算:

当管段轴向变形不受约束时: L=0.50b (12 当管段轴向变形受约束时,按式(5)计算。 c)弹性敷设产生的弯曲应力按式(13)计算: ED

GB/T389422020

式中: b一一管段钢管的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1.5.2.5其他作用引起的环向应力、轴向应力和弯曲应力,应根据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计算。 1.5.2.6穿越管段各单项应力、当量应力核算应满足式(14)~式(16)的要求:

W,一一单位长度管段总重力(包括管身结构自重、加重层重、设计洪水冲刷线至管顶的土重,不含 管内介质重),单位为牛每米(N/m); K一稳定安全系数,大中型穿越工程取1.2,小型穿越工程取1.1; F。一一单位长度管段静水浮力,单位为牛每米(N/m)。 对于下凹形竖向弹性敷设穿越管段,W,应减去按式(1)、式(18)~式(20)计算的管段向上的弹性 抗力

单位长度管段总重力(包括管身结构自重、加重层重、设计洪水冲刷线至管顶的土重,不含 管内介质重),单位为牛每米(N/m); 稳定安全系数,大中型穿越工程取1.2,小型穿越工程取1.1; 单位长度管段静水浮力,单位为牛每米(N/m)。 下凹形竖向弹性敷设穿越管段,W,应减去按式(1)、式(18)~式(20)计算的管段向上的弹性

式中: O 弹性敷设管段单位长度抗力,单位为牛每米(N/m); E 钢管弹性模量,单位为帕(Pa); 一 钢管截面惯性矩,单位为四次方米(m); f。 弹性敷设的矢高,单位为米(m); L 弹性敷设起点与终点间的水平长度,单位为米(m); D 钢管外径,单位为米(m); 6 钢管壁厚,单位为米(m); 钢管内径,单位为米(m); R 管段弹性敷设设计曲率半径,单位为米(m),不应小

5.1.5.3定向钻穿越设计

5.1.5.3.1定向钻穿越铁路、河流、公路等的埋深,应符合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 5.1.5.3.2定向钻穿越人、出土角应根据穿越长度、穿越管段埋深、穿越管径、弹性敷设条件、地形条件, 按GB50423和CJJ/T250的相关规定确定。 5.1.5.3.3采用定向钻穿越河流防洪堤坝时,不应危及堤坝的安全。应根据穿越场地地质条件采取回 灌固孔措施,防止管涌控制堤坝和地面沉降

GB/T38942—2020

坡稳定,应修筑护坡工程。 b 防护工程的设计洪水位宜与穿越工程相同,护岸顶应高出设计洪水位(包括浪高和霾水) 0.5m。若堤岸顶低于设计洪水位,护岸宜至堤顶。 C 防护工程和基础底埋深要求在水床面下1m~2m,同时应满足设计冲刷线下1.0m和冰冻线 下0.3m的要求。 d 护坡(岸)顺水流方向长度,应根据实地水流形态、岸坡地质条件及管沟开挖宽度确定,且不应 小于5m。 e 管道穿越黄土冲沟时,应根据当地水土保持部门的要求进行防护设计。 1.5.5.2隧道洞口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隧道、明洞的洞口应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水量可根据现场调查结论。排水沟应接至天然排 水处。 b)多雨地区,宜采取措施防止洞口仰坡范围内地表水下渗的冲刷。 c)洞外路堑的水不宜流人隧道,当出洞方向路堑为上坡时,宜将洞外侧沟做成与隧道坡度相反 且不宜小于0.2%的坡度

5.1.5.6跨越工程设计

5.1.7管道腐蚀控制

5. 1.7.1 一般规定

GB/T38942—2020

5.1.7.1.2新建钢质埋地管道应采用外涂层辅以阴极保护的腐蚀控制措施,仅有外涂层保护的在役管 道宜追加阴极保护系统。 5.1.7.1.3处于强干扰腐蚀地区的管道,应采取防干扰保护措施,

津07SSZ1-5-燃气管井5.1.7.2腐蚀控制设计

5.1.7.3管道阴极保护系缩

5.1.7.3.1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宜按下列设计原则进行:

城镇燃气理地钢质管道(以下简称管道)应依据敷设方式和敷设土壤环境因素采用适宜的外涂 层,保证阴极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b) 管道运行期间阴极保护不应间断。 C 处于杂散电流干扰腐蚀区域的管道,经确认需采取排流措施后,应根据干扰腐蚀的状况,及时 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d 实施阴极保护的管道应与其他金属构筑物电绝缘。除非阴极保护系统将其纳入,且有充分的 保护电流提供给其他金属构筑物,经测试确认需保护的管道已符合阴极保护准则的要求。 e 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设计应考虑高温、防腐层剥离、隔热保温层、屏蔽、细菌侵蚀及电解质的异常 污染等特殊条件。 f 阴极保护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勘察、设计、施工和投运。当阴极保护系统在管道理地三个月 内不能投运时,应采取临时阴极保护措施保护管道;在强腐蚀性土壤环境中,应在管道埋地时 施加临时阴极保护措施;临时阴极保护措施应维持至永久阴极保护系统投运;对于受到直流杂 散电流干扰影响的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及排流保护措施应在三个月之内投运。 5.1.7.3.2阴极保护系统方式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a 有无经济便利的电源; b)被保护管道所需保护电流密度; c)与周围地下金属构筑物的相互影响; d)土壤环境的腐蚀性; e)技术、经济、实施的可行性; f)管道敷设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建筑密度和人员密度; g)对生物安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5.1.7.3.3牺牲阳极材料应能持续提供管道所需的保护电流,总质量应满足阴极保护系统设计寿命要 求,阳极利用系数一般取0.8,牺牲阳极电缆应通过测试装置与管道实现电连接。 5.1.7.3.4应分析阳极及填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于锌合金阳极,当土壤电阻率天于502·m时, 应现场试验确认其有效性;对于镁合金阳极,当土电阻率大于1002·m时,应现场试验确认其有 效性

JJF(浙)1167-2019 电能计量系统在线监测(核查)技术规范5.1.7.3.5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设计:

电源设备应使用市电或所在站场稳定可靠的交流

GB/T 38942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