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55-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DBJ50/T-355-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175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355-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你提到的"DBJ50/T-355-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技术标准"是一个专业标准,它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或相关机构制定的关于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的具体技术规定。DBJ是地方标准的代号,T-355-2020则是标准的顺序号和发布年份,2020表示该标准是在2020年发布的。这个标准可能包含了胶轮有轨电车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以保证这类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效率和环保性能。

"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意味着你可能在寻找的是该标准的电子版PDF格式,内容应该是全面且清晰的,没有水印,方便专业人员查阅和使用。如果你需要这个标准,建议你直接去相关机构的官网或标准数据库查询获取,或者通过合法途径购买。

DBJ50/T-355-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5.4.1设备限界与建筑限界之间的空间应能满足各种设备、管 线安装的要求,设备与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小于50mm。 5.4.2当相邻两线间无墙、柱及设备时,两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 间隙应不小于100mm。

间隙应不小于100mm

5.5.2无管线时,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应有不小于200mm的间 隙《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5-2008》,困难情况下应不小于100mm。 5.5.3曲线地段侧面建筑限界应根据由曲线半径、车辆参数计 算的曲线设备限界,轨道梁超高引起的附加偏移量等因素计算 确定。

5.5.3曲线地段侧面建筑限界应根据由曲线半径、车辆

有效站台边缘距轨道梁中心线距离应为12851mm。 2 站台门内侧最近点距轨道梁中心线距离应为1360mm 3 直线地段站台面应高于轨道梁顶面860~10mm。

6.1.1线网结构和线路走向应根据综合交通规划对胶轮有轨

6.1.1线网结构和线路走向应根据综合交通规划对胶轮

6.1.2线路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

合管廊、管线、文物古迹和环境保护要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 水文地质、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 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6.2.1列车通过平面曲线的最大速度按下式计算确定:Vmax= 4.06VRkm/h。 6.2.2正线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m,并宜选取大半径 曲线。

建筑限界加宽不宜进入站台计算长度范围内,特殊困难地段车站 可设置在曲线上,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00m,缓和曲线不宜侵入车 站站台范围内。

.2.4曲线超高应符合下列规

6.2.4曲线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上的圆曲线(除道岔附带曲线外)最大超高率设置一 般情况下应不大于8%,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12%; 2充许欠超高率和允许过超高率应分别为5%和3%; 3曲线车站内轨道不宜设置超高,困难情况下超高不应大 于2%。 4超高过渡方式及过渡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平面缓和曲线为三次抛物线型时,超高过渡应呈线 性变化,并宜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完成; 2)当采用复曲线线型时,应从大半径曲线向小半径曲线 方向过渡,过渡段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中:Lc 超高过渡段长度(m); LI 小半径圆曲线所需缓和曲线长(m): L2 大半径圆曲线所需缓和曲线长(m)。

6.2.5线路平面直线与 简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

6.2.5线路平面直线与

的长度应符合表6.2.5的规定。

表6.2.5缓和曲线长度表

6.2.6线路不宜采用复曲线,线路圆曲线长度、夹直线

2.6线路不宜采用复曲线,线路圆曲线长度、夹直线最小长度

不宜小于单节列车长度,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车辆轴距。当曲线 超高需在夹直线递减顺接时,夹直线最小长度应计入超高递减 长度。

道岔宜设置在直线地段; 2 道岔附带曲线不宜设缓和曲线和超高; 3 道岔端头与停站状态下的列车之间最小距离不宜小 于10m。

6.2.8高架及地面线路直线段最小线间距应不小于3m,曲

表 6.2.8 曲线加宽表

6.3.1线路纵坡宜与城市道路基本一致,高架线应与城市景观 相协调,并满足规划的最小净空要求。 6.3.2正线区间最大坡度不应大于80%;出入线及不载客运行 的联络线最大坡度不应大于120%0。 6.3.3车场线宜设于平坡上,困难情况下坡度不宜大于3%。 6.3.4地面站及高架站宜采用平坡。 6.3.5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远期编组列车的长度,相邻 竖曲线间夹直线长度不应小于10m。 6.3.6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等于或大于5%时,应设圆曲线

6.3.6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等于或大于5%时,应设圆曲线

1出入线宜在车站端部接轨: 2出入线数目及与正线接驳方式应在满足运营需求的基 上,结合工程条件确定。

6.4.5折返线与停车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折返线设置应根据行车组织交路设计确定; 2折返线及停车线应布置在面向车挡或者区间的下坡 上,且坡度不应大于5%。

6.4.6渡线设置应符合下列

1道岔设置应满足正线运营、乘客舒适度、折返间隔时间及 列车出入车场和车场内调车的需要; 2道岔应设在直线地段,正线道岔端部至平面曲线起点的 距离不宜小于5m。 6.4.8道岔宜设于平坡上,困难地段可设于不大于5%的坡道

6.4.8道岔宜设于平坡

道岔的附带曲线半径不应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 配线线形设计应根据道岔选型道岔线形确定

6.5.1·车挡应承受运行列车编组、不同载荷情况下的列车重量。 6.5.2车挡承受列车冲击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线以15km/h的撞击速度; 车场以5km/h的撞击速度 6.5.3 车挡额定撞击载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前折返的正线尽头线及有载客列车行驶的配线,额定 撞击载荷应按车辆重载计。 2站后折返的正线尽头线及无载客列车行驶的配线、车场 (库内、库外)线,额定撞击载荷应按车辆空载计。 5.5.4车挡宜安装在直线段,固定式车挡应预留5m的安装长 度,滑动式车挡应预留12m的安装长度。 6.5.5车挡设备的拆卸和组装所需的维修工作量应尽量简便 各种零部件应尽量标准化,应尽量减少需拆卸的部件数量,在维

6.5.1车挡应承受运行列车编组、不同载荷情况下的列车重量。

各种零部件应尽量标准化,应尽量减少需拆卸的部件数量,在维 修可能触及的范围内应避免尖角和毛刺

7.1.1为实现车辆行驶中的转线、折返运行及综合车场内调 作业,应根据需要在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正线、配线和车场 设置道岔。

7.1.2道岔应符合“故障

7.1.3道岔采用的材料、器材、原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机电产品和

7.1.4道岔不宜设置在坡道上,特殊地段道岔可设置在坡度 大于5%的坡道上。道岔在高架线路段应设置安装在连续结 上,满足轨道梁专业要求

定的指令,完成解锁、转辙、锁定到道岔控制系统输出道岔表示信 号的全过程。

7.1.9道岔设备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2,防雷接地电阻值应小 于100。

7.1.9道岔设备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2,防雷接地电阻值应小

7.1.10道岔线型应满足列车过岔舒适度、充许列车侧向通过 度及限界要求

7.3.7锁定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3.8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

1应由导向滚轮、导向轴、导向轴轴承、固定板等组成; 2导向板后应设置调整垫板,用于调整导向轮和导向板 间的距离。

当列控系统或道岔控制电路发生故障时,应由人工手动装置完成 解锁、转辙和锁定,控制系统应具有安全保护功能,当操作道岔时 系统不得自动启动致使工作人员受伤。

7.4.1道岔设计时应根据线路条件和运营要求选择道岔的基本 线型、道岔梁几何尺寸、转辙时间及线间距等。 7.4.2设置在坡道的道岔应采取防止车轮打滑和空转的措施。 7.4.3道岔控制系统应具有对各个机构的控制和监测功能,并 能将道岔位置表示信号,故障诊断信号快速准确地反馈到列车控 制系统。

表 7.4.4 道岔精度

注:L辙距道岔梁跨度,单开、对开、三开及单渡道岔精度为士6mm,五开道岔精度

注:L辙距道岔梁跨度,单开、对开、三开及单渡道岔精度为土6mm,五开道岔精度 7mm,平交道岔精度为是±5mm。

为土7mm,平交道岔精度为是土5mm。

7.4.5道岔控制系统应具有完善的电气安全保护系统,并应具 有故障显示功能,在检测出故障后,能立即切断电源。 7.4.6道岔控制系统应具有环境适应性,便于维护、检修,并应 具有监控和诊断功能。

7.4.8道岔控制系统在启动道岔转辙动作前GB 50891-2013 有色金属治炼厂自控设计规范,应切断道

7.4.9道岔不在正确位置或未锁闭时,控制系统不应输出 位置信号

7.4.10道岔控制系统如无联锁系统的授权信号或授权数据 无法进入现场操作模式。当现场模式返回集中模式后,如需 操作,联锁系统应重新授权

7.4.10道岔控制系统如无联锁系统的授权信号或授权数据,应

7.4.11道岔控制系统控制柜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6

7.5.1道岔在现场安装后,控制装置应通过转辙试验禾

7.5.1道岔在现场安装后,控制装置应通过转辙试验和联锁试 验,验证其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道岔控制和检测的功能,能按信号系统发出的指 令,使道岔完成解锁、转辙、锁定和信号反馈; 2应满足系统检测、故障诊断、故障保护和报警功能:

的信息应满足联锁及控制装置的运用需求。 7.5.2控制装置安装应检查道岔控制的“故障一安全”性能,在 使用中严禁有错误表示。 7.5.3控制柜及接线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位置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2紧固件应具有防腐蚀的功能安全防范系统施工工艺标准,宜采用标准件; 3 安装应牢固,封闭应良好,并有防潮和防虫鼠害的措施; 4 柜体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能开关的门体应选用截面积不 小于4mm²黄绿色绝缘铜芯软导线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5柜体应垂直和水平,柜体位置尺寸与设计尺寸偏差不应 大于100mm; 6电缆进入控制柜和接线盒封口处应密封。 7.5.4电缆安装和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的电缆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电缆外皮应完整,无破损,不应有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 除的机械损伤; 3控制柜至转辙电机、接线盒的电缆应设置穿线管,穿线管 出口应密封; 4进入控制柜内的电缆电线应排列整齐,接线应符合设计 要求; 5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应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 应使所接端子受到外力作用; 6柜箱内的电缆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有规律地配置,不应任 意歪斜和交叉连接; 7配线应整洁、美观,编号应正确,字迹应清晰且不易脱色;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