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pdf

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50/T-139-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9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1580
免费资源

DBJ50/T-139-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pdf简介:

DBJ50/T-139-2012《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是由中国地方标准(DBJ)发布的关于低碳建筑的设计和评价规范。这个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和规范中国建筑行业向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

该标准涵盖了低碳建筑的设计原则、评价指标、以及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的节能性能、水资源管理、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方面。它为建筑师、设计师、开发商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套明确的指南,以创建符合低碳理念的建筑项目。

通过遵循这个标准,项目可以在满足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相对较大的房间:应设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该装置宜联动控制

6.2.23采用节能电梯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当

的客梯集中布置时,客梯控制系统应具备按程序集中 的功能。

中布置时,客梯控制系统应具备按程序集中调控和群控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平台绿化、立体绿化等方式。

准的谐波限值规定时曹福顺毕业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内的主要电气和电子设备或其所在 线路采取高次谐波抑制和治理措施,并满足相关要求

6.2.28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冷热源的选择,应根据

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环保 规定等,经技术经济分析综合论证后确定

6. 3. 1 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6. 3. 2 严禁采用高耗能及污染超标的材料。 6.3. 3 选用遵循模数协调原则的建筑构配件和材料,减少施工 废料。 6. 3. 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6.3.6所选用钢材的生产厂家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家的相关 标准的规定。

6.3.7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 和机具。

6.3.7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

6.3.8所选用水泥(不包含预制混凝土)、平板玻璃的生产)家

6. 3. 13 合理组织机械设备进行施工。 6. 3. 14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设置合理。 6. 3. 15 施工用电和照明设计合理。 6.3. 16 不破坏施工现场绿化,对施工场地内良好的表面耕植十 进行收集和利用

6.3.17 施工期间合理利用低品位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6. 3. 18 通过认证的绿色建材使用率不小于30%。 6. 3. 19 距离施工现场5ookm以内的工厂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 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90%以上

6.4.1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 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调供热温度不得高于20℃,夏季制冷不得低于26℃。 6.4.3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 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调供热温度不得高于20℃,夏季制冷不得低于26℃。

.4.4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 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6.4.6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 统高效运营。

6.4.8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分类管理,有科学的运行计划和 详细的设备运行记录。

6.4.12空气调节区(房间)的外窗,宜设置防止人为随意开启的

6.5.6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 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 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5%,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 量的1%。

置或冷凝式炉型,并宜选用配置比例调节燃烧的炉型。

6. 5. 10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 5% 。

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 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6.5.14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 热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 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 电量的2%

6.5.15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6.5.16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 热。

6.5.15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方法一:计算 对于75%以上的所有常用区域,达到最低为2%的采光系 数,采光系数按下式计算: 窗面积 实际透光率 【SF】 Tvis 米光系数二 X窗儿何系数X ×窗高度系数 地面面积 最小透光率 【SF】 Tvis 方法二:模拟 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75%的常用区域中,实现最低为2691x 的自然光照度水平,模拟必须证明在清亮大空条件下,水平照度 值最低为2691x,取正午时分,春秋分日,地面0.76m高的地方。 方法三:测量 通过室内光测量记录证明,75%的常用区域中,实现了最低 为2691x的自然光照度水平,测量时对所有常用控件按3m网格 则量,并记录在平面图上。 房间和空间中只有满足最低照度的面积部分才能计入75% 的总面积中。 应避免自然光直射或采用眩光控制,避免十扰视觉工作的聚 光。本条款中排除那些不能采用自然光的面积。

万法一:计算 对于75%以上的所有常用区域,达到最低为2%的采 光系数按下式计算:

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制冷剂,使会对臭氧层构成危害的和加 剧地球变暖的成分排放量最小。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应符 合下列公式,它给出了制冷剂对破坏臭氧和使地球变暖的可能综 合作用的最大限制

上述公式用于评价低温制冷剂时,Rc的默认值需要调 而认可的条件则为:

LCGWId+LCODIX10'≤3

表 B. 0. 1 部分制冷剂和发泡剂的OPD和GWP值

表 B. 0. 2部分混合物制冷剂的 ODP 和 GWP

C.0.1住宅低碳建筑设计标识不参评条文

5.3.1、5.3.2、5.3.6、5.3.7、5.3.8、5.3.9、5.3.10、5.3.12、 5.3.13、5.3.14、5.3.16、5.3.17、5.3.18、5.3.19、5.4.6、5.4.7 5.5.5、5.5.7、5.5.8、5.5.9、5.5.10

6.3.1、6.3.2、6.3.6、6.3.7、6.3.8、6.3.9、6.3.10、6.3.12、 6.3.13、6.3.14、6.3.16、6.3.17、6.3.18、6.3.19、6.4.8、6.4.9、 6.4.10、6.5.5、6.5.10、6.5.11、6.5.12、6.5.13

附录 D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

D.0.1住宅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 5.4.6、5.4.7、5.5.5

D.0.1住宅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

.0.1 宅低碳建筑峻工标识不参评茶文: 5.4.6、5.4.7、5.5.5 .0.2公共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 6486496410655

D.0.2公共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

6.4.8、6.4.96.4.10、6.5.5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充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可”。 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37 本规定 38 介个与等级划分 40 基本要求 40 评价与等级划分 41 它建筑 42 低碳规划 42 低碳设计 57 低碳施工 81 低碳运营 96 低碳资源化 103 共建筑 117 低碳规划 117 低碳设计 125 低碳施工 157 低碳运营 173 低碳资源化 184

1.0.1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

一。重庆市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大 量兴建,建筑的资源消耗量逐年迅速增长,城市建设发展将面临 已大的资源纳束瓶和环境恶化压力。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势在必行。制定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重庆市低碳建筑的建设和评价工作,推动重 天市低碳建筑的发展

1.0.2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其资源消耗和碳排 放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侧重评价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 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其它建筑的评价可 参考本标准。

NB/T 10044-2018标准下载1.0.3重庆市不同区、县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

会习俗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评价低碳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 经济、文化等特点。注重低碳建筑技术体系的适宜性和经济性 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 经济状况,反对盲目的浮华的技术堆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0.4符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是低碳建

筑评价的前提条件。发展低碳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倡导 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低碳化的潜 力。

3.0.1低碳建筑的评价对象不仅限于建筑单体,也包括住区等 建筑群体。但是,参评项目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比如,参评的建 筑群内既有住宅建筑文有公共建筑;文如,参评的单体建筑或建 筑群只是某个建筑群中的一部分。这需要评价中合理确定其所 处室外环境的范围。 对于经常出现的三种情况,其评价原则为: 1如参评区域内主要为住宅建筑,:且底部设置少量商业服 务用房或公共建筑为住区配套公共建筑:则评估主体为住建 筑。涉及到室外环境及用地方面的条文时,按照住区进行整体评 价。 2如参评区域内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模都较大,应将 主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进行申报和评价。参评单位需明确住 它部分和公建部分的不同用地范围,涉及到室外环境及用地方面 的条文【郴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按照各用地范围进行评价。如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用 也比较难区分,则主要依据参评区域的用地性质明确评估主体是 主宅部分还是公共建筑部分,涉及到室外环境及用地方面的条文 时,按照区域进行整体评价。 3如参评建筑为建筑群内的一栋或几栋建筑,申报单位需 明确参评建筑所属的用地范围,涉及到室外环境方面的条文,一 投按照用地范围进行评价,但个别指标,如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和 录地率等,应在相对完整的较大范围内进行评价。

利用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各责任方应按本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 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进行过程控制,并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施 工、运营、拆除与回收利用阶段的过程控制报告。申请评价方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