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206.1-2014 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 第1部分:小室法.pdf

GB/T 25206.1-2014 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 第1部分:小室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919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5206.1-2014 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 第1部分:小室法.pdf简介:

GB/T 25206.1-2014《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 第1部分:小室法》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发布的国家标准。这份标准主要针对复合夹芯板这种建筑材料,规定了其在建筑体燃烧性能方面的测试方法,其中的重点是小室法。

小室法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它在封闭的小室环境中模拟实际建筑的燃烧条件,通过测量烟气排放、热量释放、火焰传播速度等参数,评估复合夹芯板的耐火性能,即在火灾中的稳定性、隔热性和烟气控制能力。这份标准适用于评估复合夹芯板在建筑结构中的防火安全性,为材料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总的来说,GB/T 25206.1-2014标准对复合夹芯板的燃烧性能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以保证建筑用材料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建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GB/T 25206.1-2014 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 第1部分:小室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采用绝热复合夹芯板制品组装成一个小型试验房间,燃烧试验过程中将火焰直接作用于其内部墙 角,根据试验结果评价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的燃烧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在燃烧试验过程中,由于复合夹 芯板制品释放的可燃气体、脱落的碎片或熔滴物等燃烧物的存在,可能出现不同的火焰传播类型,包括 火焰在复合夹芯板的芯材内部传播、在表面传播或穿过接缝传播等。 本试验获得的试验结果,可用于评估以下可能发生的火灾危害性: 建筑体对于火灾发生、发展直至轰燃所起的作用; 室内火灾传播至外部空间、其他隔间或邻近建筑的潜在可能性; 结构倒塌的可能性; 试验房间内部火灾烟气的发展情况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以下两种结构,其结构和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代表性: a) 框架支撑结构。此种结构是将绝热复合夹芯板以机械方式镶嵌固定在框架结构(通常为钢质) 的外部或内部,吊顶或屋顶即可按传统形式,也可采用夹芯板建造,工业建筑的外部围护结构 就是这种结构类型广泛应用的实例。在多数情况下,复合夹芯板组件主要应用于建筑的外墙 和(或)屋顶。框架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的燃烧特性。如果在实际应用中基于 耐火性能的要求需要对框架进行防火保护,则在试验中应采用相同的方法对框架进行防火保 护,这可以通过使用防火板或涂料来实现

GB/T25206.1—2014b)自支撑结构。此种结构是将绝热复合夹芯板相互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其他框架结构,并具有稳定性的房间或者封闭空间(如简易建筑结构内的冷库、食品储藏室或洁净室)。此类复合夹芯板建筑体通常设置在建筑内部,建筑体的吊项可悬挂固定。6试样6.1试样应包含试验所需数量的绝热复合夹芯板,试样的结构和材质应能代表实际使用情况,所有的结构细节,如联接、固定等,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试样中予以体现。如果用于试验的复合夹芯板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与内部或外部框架结构共同使用,那么对这种结构也应一并进行试验。6.2试样应由具备此类结构建造资格的人员建造而成。6.3如果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不同材质的吊顶板与墙面板,那么试验应按照实际的吊顶板和墙面板组合类型实施。6.4如果复合夹芯板建筑体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表面涂层或贴膜等附加装饰材料,那么这些附加的装饰材料也应在试样中予以体现。7试验房间设计和建造7.1本试验方法规定了以实际使用规模和实际使用结构,对绝热复合夹芯板组件进行评估的程序。评估应以复合夹芯板实际使用时的联接和固定方式进行。如果钢质支撑框架是建筑体结构的一部分DB42/T 1467-2018标准下载,则此框架应包含在试件中一并进行试验;如果建筑体中的复合夹芯板属于自支撑型,则试件不应包含有支撑框架,但出于安全考虑,应在试件周围设置与试件不相连接的外部框架,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7.2采用绝热复合夹芯板组件构建的试验房间应满足第6章的规定,应包含有相互成直角连接的四面墙体和一个屋顶。试验房间安装在刚性不燃材料地面上,应确保墙面之间、墙与地板之间、屋顶与墙面之间的连接方法与实际的使用情况相符。试验房间的示意图及内部空间尺寸见图1。单位为毫米FW10LW2LW3BW4FW9RW8RW7RW6a)等角视图图1试样示意图3

GB/T25206.1—2014验房间也可不必放置在集气罩下方。单位为毫米10080010060060000200%0002001100,1002 2002 400图22内部框架结构示意图

GB/T 25206.1—2014单位为毫米00图3内部框架结构等角视图8点火源8.1点火源是一个顶部呈正方形且装满沙子的丙烷气体燃烧器。燃烧器截面内尺寸为170mm×170mm,顶端距地面高200mm,见图4。该结构应能满足均匀气流全部到达整个开口区域。安全警示:点火源为大供气量的丙烷气体燃烧器。所有设备(如管道、接头、流量计等)应适用于丙烷,并按规定进行安装。为安全起见,燃烧器应配备远程控制点火装置,如引火源或引火线等。此外还应配备燃气泄漏报警系统和点火源熄灭时自动切断燃气供给阀门的装置。

GB/T 25206.1—20148.4根据丙烷的净热值计算,燃烧器的输出功率在试验开始的最初10min内应保持在100kW,在第2个10min内应增加到300kW,20min后关闭燃烧器并观察10min。9仪器9.1热电偶热电偶应安装在每块绝热复合夹芯板的外表面及其夹芯内部,并且应在背火面安装,以便于监控火焰在夹芯内部传播的情况。热电偶分布见图5。每块复合夹芯板中心轴线处的外表面和夹芯层内部应各安装支热电偶。对于墙板,热电偶安装位置为从复合夹芯板顶部到底部距离的三分之一处;对于吊顶板,热电偶安装位置为复合夹芯板的中点处。开口的二分之一高度以上位置也应设置热电偶,其中的02、06和10号热电偶必须安装,其他为选择安装。热电偶应为铠装式或焊接式。铠装型热电偶应为K型镍铬合金、不锈钢铠装热电偶,其丝径为0.3mm、外径为(1.5士0.1)mm,热接点应绝热和不接地。焊接式(非铠装)热电偶的最大直径为0.3mm。复合夹芯板外表面测温热电偶的热接点应与夹芯板表面相连接。带铜片的表面热电偶用于测量复合夹芯板的外表面温度,铠装热电偶用于测量复合夹芯板的夹芯内部温度,焊接式非铠装热电偶用于测量气体温度。热电偶应满足GB/T16839.2规定的公差等级1的要求。单位为毫米02 03040500106 0709000010 0110002 400a)开口图5热电偶分布图

GB/T 25206.12014

热电偶的数据输人,且能提供数据拷贝, 9.3.2计时器:精确到秒的时钟或相当的设备。 9.3.3热和烟释放测量系统:见第10章和附录A、附录B、附录C。

热电偶的数据输人,且能提供数据拷贝, 9.3.2计时器:精确到秒的时钟或相当的设备。 9.3.3热和烟释放测量系统:见第10章和附录A、附录B、附录C。

根据试验结果的实际应用情况,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完成热和烟释放的测量,试验报告中 应清晰注明选择使用的方法。由于产品开发或质量控制的需求、以及试验委托者或有关管理组织的特 殊要求等原因,如果将热和(或)烟气释放的测量从试验程序中删除,则试验报告中应清楚注明这些细节 内容。 安全警示:以下提供的两种试验方法,试验中如果出现危及人身和试验室安全的情况,应终止试验,

10.2方法1(见附录A)

依据GB/T25207规定的方法,将绝热复合夹芯板建筑体连接到集气罩系统中进行热、烟气释放的 测量。采用这种方法,只有从开口处释放出的烟气和热才是测量结果的来源,从建筑体外部接缝处释放 出的火焰和烟气将被排除在外。根据此试验方法可以判断火灾发展直至出现轰燃的危险性,以及由室 内火发展到外部空间、或蔓延到相邻房间、或蔓延到临近建筑的潜在可能性(见第4章)。试验过程中, 应记录穿过夹芯板接缝处的、持续时间超过10s的任何可见火焰。见附录A。 注:当烟气和火焰从接缝处逸出时,对于整个系统来讲,热和烟释放的测量结果将不准确,因为这部分热量和烟气 不能被集气罩收集。

10.3方法2(见附录B)

将绝热复合夹芯板建筑体放置在下面的任一测量系统中进行热和烟释放的测量: a)加大的集气罩和管道系统(见图6)下面; b)具有单面开口,且开口通向加大的集气罩和管道系统的通风围护结构(见图7)内,围护结构的 墙和顶板距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的外表面不小于0.5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可以忽略板面之间 的影响。 a)和b)中的集气罩和围护结构应能够收集从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的接缝和开口处释放出的所有烟 和热气流,而且对于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的燃烧性能及燃烧过程的观察不应产生反射影响。穿过接缝的 燃烧是可能出现的。 对于围护结构内部,应按A.3.1的规定进行热释放速率的校准操作,确使至少95%的燃烧产物被 收集和引导到集气罩内,如图6和图7所示。试验过程中,应记录穿过复合夹芯板接缝处的、持续时间 超过10s的任何可见火焰

GB/T25206.12014单位为毫米250000 11 5001 5003 0003 60025012507 600说明:d板厚。*空气。图6加大的集气罩示意图一方法2a)11

GB/T25206.1—201411.2.2点火后10s内,将燃烧器调整到要求的输出功率(见图8),对排气装置的排气量进行调节,以便收集所有的燃烧产物。35030025020015010050210141618202224t/min图8燃烧器热输出曲线11.2.33用照相机或录像机记录试验情况,所有图片记录上应有精确到秒的时间显示。11.2.4在试验过程中,记录以下观察到的现象并记录该现象发生的时间:a)试样引燃;b)火焰在复合夹芯板内外表面的传播;c)试样出现开口、裂缝、缺损或间隙;d)火焰穿透接缝;e)分层、燃烧碎片、燃烧滴落物;f)烟或火焰通过接缝蔓延到室外;g)烟气的浓度和颜色h)燃烧通过试样芯材传播的迹象(如面板表面的变色);火焰从开口冒出;轰燃;k)结构塌。11.2.5如果出现轰燃现象(如热释放速率达到1000kW),或试验时间达到30min,则停止试验;如果试样结构塌,或出现可能威胁试验人员人身安全的危险情况,则应尽早结束试验。继续观察直到可见燃烧现象结束。11.2.6试验结束后,应记录试样的损毁范围。试样的损毁情况(分层和接缝开裂的范围、烧焦的范围和深度,以及炭化、开裂、收缩等可能的情况应在试验报告上明确说明。11.2.7记录任何其他非正常现象。13

A.1集气罩和排气管道

GB/T 25206.1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热和烟释放测量程序方法1

燃烧产物的收集系统应有足够的容量,以便在试验过程中收集从试样开口逸出的所有燃烧产物。 按照方法1(见10.2)的规定GB∕T 38779-2020 有轨电车道路通行安全技术规范,复合夹芯板建筑体应与GB/T25207规定的集气罩系统相连。集气罩系统 不应在开口处对火焰产生扰动。在常压和25℃条件下,排气量应不小于3.5m/s。集气罩和排气管道 设计见GB/T25207

A.2排气管道中的最低仪器配置

排气管道中体积流量的测量精确度不应低于士5%。 排气管道中体积流量阶跃变化为最终值的90%时,仪器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1s。

氧消耗的测量精确度不应低于士0.05%(氧的体积百分比),氧分析仪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3S。

A.2.2.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测定二氧化碳组分的气体分析仅精 化碳的气体分 析仪精确度至少应达到士0.02%。分析仪的响应 超卫3

NB∕SH∕T 0881-2014 道桥用环氧沥青A.2.3烟气的光密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