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991-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规范.pdf

DB41/T 1991-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4904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1991-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规范.pdf简介:

"DB41/T 1991-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规范.pdf" 是一份关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行业技术标准。这个标准可能是中国湖南省的地方标准,"DB"通常代表地方标准(Datubiao, 地方标准),"41/T"代表湖南省,"1991-2020"表示标准的修订版本号,从1991年开始制定,直到2020年进行了更新。"山水林田湖草"涵盖了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山脉、水体、森林、农田和草地,以及草地生态系统。这份技术规范旨在提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详细指南,包括生态保护的方法、措施、程序和效果评估等方面,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和修复。

DB41/T 1991-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DB41/T 19912020

按照山水由林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依据国主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国主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相 关专项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 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T/CAGHP 043-2018标准下载,对受损、 退化、服务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

亦称生态恢复。协助退化、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生态修复方法包括自然恢复、辅助 态重建等。生态修复目标可能是针对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也可能是针对一项或多项生态 的改善。

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使其向 方向自然演替和更新恢复的活动。一般为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过程

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使退化、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 良性循环的活动。

保护单一生物物种或者不同生物群落所依存的栖息地、生态系统,以及保护和维系栖息地 态保护区域内)原住民文化与传统生活习惯,以达到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永续存在的活 39

对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生态功能和自我恢复能力丧失,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变化,以人 为主,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生态或工程技术方法,围绕修复生境、恢复植被、生物多样性重 程,重构生态系统并使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区(或空间)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变异、其生态系统组成 性。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多样性

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 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 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a)生态环境条件: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资源本底等; b)以往工作成效:总结已经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主要方法措施及投资、效益情况

DB41/T19912020

c)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评价:包括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分布范围、面积、严重程度、威 胁对象、产生原因、经济损失等,并对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评价等; 规划目标与任务:包括规划定位、规划目标、目标指标、规划任务等; e 总体布局:包括生态功能分区、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工程部署和实施计划等;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多人 效益评价与风险分析;

规划遵循的原则包括: a)统一布局原则: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 作用,以及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协调发展原则: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 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 划等相协调; C 统筹规划原则:整体规划,总体设计,分期部署,分段实施,合理布局工程项目,统筹实施各 类工程; d 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保护生态环境; e 科学发展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为地区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留足空间;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研究规划区域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结合整体生 态空间格局,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 g)改革创新原则:构建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统筹优化自然资源要素配置

规划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水利、环保、林业、农业、旅游、湿地等专项 规划,具体参照附录A。

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的系统性、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以江河湖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 单元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统一部署、同步设计、协同推进,科学合理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范围利 规模。

4.5规划年限与分期要求

应确定规划基准年和规划年限。规划期宜为5年,展望期宜为10年,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一致。若规划期内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应对规划进行修订。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分期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规划期应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建设内容,提出具体建设项目、 规模、投资估算等; b)展望期应提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主要建设内容等

DB41/T 19912020

规划编制程序包括: a 资料收集:收集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相关的区域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生态 环境、相关规划等资料; b 现状调查:通过野外调查与基础资料分析,识别重要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判定不同类型生态系 统的生态功能定位、全面摸清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突出矛盾、确定不同区域的主 要生态保护修复需求; C 规划编写:规划承担单位组织编写规划文本,编绘必要的规划图件; d 送审与修改:规划承担单位向主管部门提交规划送审材料,包括规划文本、附图、附表以及必 要的附件,进行征求意见与审查论证,并根据征求意见与审查论证意见进行规划文本修改,形 成报批福。

周查对象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相关的生态要素,应以广泛调查、科学分析、合理规 应采取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现状调查。

收集规划区内山水林由湖草调查成果资料;充分收集整理国土调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升 发适宜性评价、相关规划等成果,相关部门已有野生动植物调查、林业调查、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 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自然保护地等资料,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科学野外台站的成果,收集整 理当地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经验、相关领域科学专家和当地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等。 收集规划区域已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及效果,拟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包括投资额、资金 筹措方式)等资料。 资料收集范围不应小于规划范围,时间上采用规划基准年或近3年资料,

6.4.1详细调查规划区内生态功能现状、自然生态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区域生态功能包括水源涵 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等;自然生态状况包括本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特征、 地质环境、土壤和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环境质量状况、构成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等;社会经济 状况包括本地自然资源权属和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相关生态保护修复 工程情况等。 6.4.2从生态系统尺度,对照参照自然地理条件、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等生态系 统属性及其生态胁迫,分别诊断分析需要保护和修复治理的对象及其现状、关键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 迫性等。充分收集利用最新遥感数据,科学识别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地质灾害、水生态环境问题、土壤 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功能退化、森林草原系统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环境 司题的分布范围、危害程度、治理迫切性及自然恢复的可行性等,分析规划区内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 题,识别主要生态胁迫因子,为编制规划提供基础。 6.4.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调查表可参照DZ/T0223一2011中6、附录J的规定;地 质灾害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调查表可参照DZ/T0261一2014中5、7、8、9、10、附录A的规定;河 湖生态环境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可参照SL709一2015中3的规定:土壤污染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可参

DB41/T19912020

26424一2010中4、8、11、附录A、附录B的规定;草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调查表可 参照NY/T2998—2016中7的规定: 订参照GB/T20399一2006中5的规定。

应在充分研究以往资料和现状调查基础上开展山水林由湖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重点从生态系统完 整性与连通性、重要保护对象目标受胁迫类型与程度等方面,对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特殊生态系统 类型等需要重点保护保育的对象进行评价。重点从植被、土壤、水体、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等方面, 对需要修复的生态系统受损类型、退化程度、恢复力进行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定性的经验分析评价方法、半定量或定量的分析评价方法,

7 规划定位与目标任务

7.2.1山水林田湖草的规划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 7.2.2总体目标应结合规划区自然、经济社会特点,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客运索道张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T34026-2017》,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综合治理,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健全的良好局 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安全格局。明确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向与需求,提出山 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7.2.3分期目标应按不同规划年限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水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 草地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与土地功能退化、湿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3.1应根据规划目标提出目标指标,目标指标应具体明确,可在规划期内量化考核。 3.2目标指标可根据规划年限分阶段提出,阶段目标指标应反映阶段目标的量化考核要求。表 见附录B.1。

7.4.1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敏感性、脆弱性评估,校核确定重要生态系统识别结果,判定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定位。 7.4.2根据不同区域的主导生态系统类型,确定其主要生态保护修复需求,按照省、市、县域行政边 界及流域边界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明确规划目标及指标。 7.4.3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工作,包括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森林 草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土地综合整治、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他生态系统保 护修复等内容

DB41/T 19912020

《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气压 GB/T4797.2-2017》DB41/T19912020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依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和管理的需要,在生态系统调查 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明确区域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科学合理分区,坚持自然 人文单元完整性的原则。

要充分依据《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