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T 2063-2018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AQ/T 2063-2018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AQ/T 206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6198
免费资源

AQ/T 2063-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AQ/T 2063-2018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简介:

AQ/T 2063-2018《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制定的一项推荐性行业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的安全监测工作,预防和减少因边坡滑坡、塌方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规范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定义了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的安全监测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监测的目标和原则。 2. 规定了高陡边坡的分类和评价方法,为监测提供了依据。 3. 对监测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4. 明确了监测内容,包括地质环境条件、边坡稳定状态、周边环境影响等,以便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的危险。 5. 规定了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报告制度,要求定期发布监测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强调了监测数据的安全管理和保密要求,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总体来说,AQ/T 2063-2018是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矿山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AQ/T 2063-2018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

本规范规定了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场高陡边坡安全监测的原则、内容、方法和预警等技术要求 以及监测系统安装、维护和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等管理要求。 本规范不适用于与煤共生、伴生的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场边坡,矿区自然边坡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 牛,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GB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830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GB 51016 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SL 21 降水量观测规范 SL183地下水监测规范

4.1.1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应根据GB16423和GB51016的要求和矿山实际建设实施采场边坡安全 监测。 4.1.2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应依据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勘察报告、边坡稳定性研究报告和开采设计等资 料、结合露天矿山生产和揭露的地质情况,分区评估边坡稳定性现状,明确各分区内边坡安全监测等级,按 照最终边坡境界、不同时期和不同开采要求进行边坡监测方案总体设计,并按设计要求分阶段进行建设。 4.1.3当没有形成最终边坡时,应在采场边坡设置临时监测点;形成最终边坡时,在最终边坡上设置长 期监测点。 4.1.4采场边坡监测方案设计应当根据各监测项目提出不同预警级别的预警值,预警级别应分为 三级。 4.1.5采场边坡安全监测系统建成后,连续无故障试运行达3个月以上,方可进行验收。 4.1.6应每三年进行一次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重新确定安全监测等级,监测等级发生变化的边坡应按

监测。 4.1.2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应依据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勘察报告、边坡稳定性研究报告和开采设计等资 料、结合露天矿山生产和揭露的地质情况,分区评估边坡稳定性现状,明确各分区内边坡安全监测等级,按 照最终边坡境界、不同时期和不同开采要求进行边坡监测方案总体设计,并按设计要求分阶段进行建设。 4.1.3当没有形成最终边坡时,应在采场边坡设置临时监测点;形成最终边坡时,在最终边坡上设置长 期监测点。 4.1.4采场边坡监测方案设计应当根据各监测项目提出不同预警级别的预警值,预警级别应分为 三级。 4.1.5采场边坡安全监测系统建成后,连续无故障试运行达3个月以上,方可进行验收。 4.1.6应每三年进行一次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重新确定安全监测等级T∕UPSC 0001-2018 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监测等级发生变化的边坡应按

照相应等级调整,补充设计后进行建设

4.2采场边坡安全监测等级

AO/T20632018

4.2.1露天矿山采场边坡依据高度、坡度、地质条件、稳定性等指标确定不同监测等级。 4.2.2根据GB50830,采场边坡高度等级按表1划分为四级。高度小于100m的为低边坡,100m 200m(含100m)为中高边坡,200m以上(含200m)的为高边坡,其中大于500m的为超高边坡,对应 的高度等级指数分别为4、3、2、1。

4.2.3露天采场边坡总边坡角等级按 等级指数分别为3、2、1。

.2.3露天采场边坡总边坡角等

4.2.4根据地质报告和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将采场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别划分为复杂 型、中等型和简单型,对应的地质条件等级指数G分别为1、2、3。当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级 不一致时,取两者中较高的等级作为采场边坡地质条件等级, 4.2.5应根据安全系数F对露天矿山采场边坡稳定性进行滑坡风险分级,按照表3将正常工况和非 正常工况条件下边坡滑坡风险等级分为四级。

采场边坡滑坡风险等级

注:非正常工况考虑暴雨或爆被震动或地震等荷载情况下的安全系数。

.2.6露大天山米场边坡 形指数和滑坡风险等级共同确定,共分为 、二、三、四级,一级为最高会 其中变形指数由式(1)确定

表4采场边坡安全监测等级

4.3.1露天矿山采场应结合边坡分区的安全监测等级要求,对边坡变形、采动应力、爆破震动、水文气 象和场内视频进行监测,边坡安全监测基本指标见表5

表5边坡安全监测基本指标

4.3.2安全监测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来场边坡应设立采场边坡表面位移监测;安全监测等级为一级和 二级的采场边坡应对最终边坡表面位移进行在线监测;安全监测等级为一级的采场边坡应在最终边坡 设置内部位移在线监测;当采场边坡出现长度超过5m、宽度大于1cm且深度大于2m的贯通性裂缝 时,应对边坡裂缝实施监测。 4.3.3安全监测等级为一级的采场边坡和二级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采场边坡,应对采场边坡进行采 动应力监测,

4.3.4安全监测 4.3.5安全监测等级为一级的采场边坡和二 级且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及复杂的采场边坡,应对最终边坡 进行渗流压力监测,其中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的应进行渗流压力在线监测;安全监测等级为一级和二级 的采场边坡、三级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采场边坡,应进行地下水位监测 4.3.6安全监测等级为一、二、 采场边坡进行降雨量监测和视频监控

5.1.1变形监测用的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应与矿山设计和运行阶段的控制网坐标系统相一致。

5.1.1变形监测用的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应与矿山设计和运行阶段的控制网坐标系

5.1.1变形监测用的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应与矿山设计和运行阶段的控制网坐标系统相一致。 5.1.2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布设应满足GB50026要求。 5.1.3 关键部位(如可能形成滑动带处、重点监测部位和可疑点)应加强监测工作,加密测点。 5.1.4 变形监测的正负号规定: a) 水平位移:以测线坡外向为正,反之为负; 竖向位移: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c 裂缝位移:对开合,张开为正,闭合为负;对滑移,向坡下为正,反之为负。

5.2.1表面位移监测包括表面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a)测点应与边坡牢固结合; b)表面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应共用一个测点; c) 沿主滑动方向及滑动面范围选取典型断面布置测线,再按测线布置相应监测点; d) 测线水平间距不大于100m,测点垂直间距不大于50m; e) 未开采至最终边坡时,应在采场边坡上设置临时监测点; f)长期性表面位移测点底座埋人的深度不小于1.0m,冰冻区应埋入冰冻层以下0.5m; g) 对于岩质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相邻点位中误差不大于6mm,垂直位移监测高程中误差不大于 3 mm; h) 对于土质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相邻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2mm,垂直位移监测高程中误差不大 于10mm。 .2.4采用非接触式位移监测方法时,应覆盖需监测的采场边坡分区,监测结果误差不大于6mm,有 效监测点水平、垂直间距均不大于50m。 .2.5人工监测应每月不少于一次,在雨季和融雪季节应每半月进行一次。出现等速变形时,应每周 不少于1次;加速变形时应每日进行监测

水利工程咨询、勘测设计费收费标准及计算程5.3.1断面选择和测点布置

a)沿主滑动方向及滑动面范围选取典型的剖面设置监测纵断面,监测纵断面水平间距不大于 200m;每个监测纵断面上布置监测孔,孔口垂直间距不大于100m; b) 监测孔内布设不少于3个测点,测点的垂直间距不大于50m,最下一个测点应置于边坡临滑 移面以下。 3.2内部坚向位移监测可参照内部水平位移监测要求布设.应与内部水平位移测点结合布置

5.3.4内部水平位移监测的仪器精度应不大于 0.10mm/m。 5.3.5内部位移人工监测频率应 监测频率一致。

5.4.1当边坡表面裂缝长度小于5m或宽度小于1cm时,可采用滑尺、钢尺等简易手段进行测量,当 边坡表面裂缝深度小于2m时,可用坑槽探法检查裂缝深度、宽度及产状等。 5.4.2当边坡表面裂缝长度超过5m、宽度大于1cm且深度大于2m时,应采用测缝计或位移计进行 监测。 5.4.3对于岩质边坡,地表裂缝的观测中误差不大于0.5mm;对于土质边坡,地表裂缝的观测中误差 不天于5mm。 5.4.4裂缝开始出现时应逐日观测,稳定后每周观测一次,直到裂缝不再发展为止。

4.1当边坡表面裂缝长度小于5m或宽度小于1cm时,可采用滑尺、钢尺等简易手段进行测量 玻表面裂缝深度小于2m时,可用坑槽探法检查裂缝深度、宽度及产状等。 4.2当边坡表面裂缝长度超过5m、宽度大于1cm且深度大于2m时,应采用测缝计或位移计进 测。 4.3对于岩质边坡,地表裂缝的观测中误差不大于0.5mm;对于土质边坡,地表裂缝的观测中误 大于5mm 4.4裂缝开始出现时应逐日观测,稳定后每周观测一次,直到裂缝不再发展为止

6.1采动应力监测主要监

a)采动应力监测布置应根据地质情况、边坡潜在滑动面位置和渗流场特征等设置,至少在每个 典型纵剖面线布置1条监测断面,监测纵断面间的水平间距不大于100m,垂直间距不大于 50m; b)采动应力每条监测纵断面上的测点应布置不少于3个测点; c)采动应力监测点的位置应同水文监测点结合布置2005湘JG PK2003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同一测点区内各监测仪器之间的距离不应 超过1m。 5.3应力传感器量程应为设计最大应力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应低于0.5%FS,分辨率不应低于 0.2%FS。 6.4采动应力监测结果的误差应不大于0.01MPa。 6.5采动应力人工监测频率与5.2.5表面位移监测频率一致

选择按照GB6722规定 7.2应在离爆破中心位置由近及远布置测点。 7.3已经形成的最终边坡的爆破振动速度监测测点应设在主滑方向最底部坡脚处,测点不少于3个; 未形成最终边坡或最终边坡出露高度小于50m时,应设置在边坡主滑方向的临时边坡面坡脚处,测点 不少于3个。 7.4爆破振动速度监测应同时测定质点振动相互垂直的三个分量,质点振动速度为三分量中的最 大值。 7.5爆破振动速度监测精度应不大于0.001cm/s。 7.6爆破作业时应以边坡坡脚允许振动速度为指标进行预警,靠帮边坡坡面质点的爆破震动速度应小 于24cm/s。其他情况边坡稳定允许振速根据表6进行确定。

表6边坡稳定允许振动速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