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050-2006 重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df

DBJ50-050-2006 重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845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050-2006 重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df简介:

"DBJ50-050-2006 重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df" 是一份关于重庆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性能检测的规定性文件。"DBJ"是重庆市地方标准的简称,"50-050-2006"是标准的代号,表明这是2006年发布的一个版本。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关于住宅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节能性能的检测要求、方法和标准,旨在确保新建和改造的居住建筑在满足舒适度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能耗,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减排政策。

这份标准可能涵盖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空调和供暖系统的效率、照明和电器设备能效、太阳能利用、建筑外墙保温性能等多个方面的检测指标,以促进重庆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评估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来说,这份标准是一份重要的参考文件。

DBJ50-050-2006 重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Z△T; AT= n △T;= Tii—T2i

> 山 n X100% p Aoi

Zot Ot n X100%

式中:t、otj 分别为相对温差及第i张热谱图的相对温差(%); Ti 第i张热谱图的围护结构主体区域平均温度(℃);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GB/T 18384.1-2015》T2i 第i张热谱图的围护结构缺陷区域最高(最低)温度(℃) T。 环境参照温度; 执谱图数量:

及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通过与参考热像图的对比进行判 断,必要时可采用内窥镜、取样等方法进行认定

5.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或 重庆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会认定的其他方法。 5. 2.2 热流计及其标定应符合《建筑用热流计》JG/T3016的规 定

5.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可

5.2.3温度传感器用于表面温度测量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 .5℃;用一对温度传感器直接测量表面温度时,测量不确定度 小于2%;用两个温度值相减求取温差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 0.2℃。

5.2.4热流和温度测量应采用自动数据采集记录

近冷、热桥以及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应避免受加热、风扇设 备气流和辐射的直接影响

5.2.6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且应与待 测结构表面完全接触

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热流计相 应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至少0.1m长弓线应与被测表口 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行,冬李检测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雨雪大气和气温剧烈变化的 天气,夏季检测宜选在最热月且室外平均温度及温度波动幅度基 本稳定的大气,检测持续时间应不少于96h。检测期间室内空气 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被检测的围护结构外表面宜不受阳光直 射。

5.2.9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数据 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 5.2.10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5.2.9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数

Z(0;j :—Ej) R=

(5. 2. 10)

5.2.11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式中: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²·K); R 围护结构热阻(m²·K/W);

R R, +R+R.

R 内表面换热阻(m·K/W),应根据围护结构所在 位置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附录二附表2.2规定取值; R。一 外表面换热阻(m·K/W),应根据围护结构所在 位置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附录二附表2.3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

5.3.1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宜采用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贴于被 表面进行检测;检测仪表应符合本标准5.2.3条的规定;也可采月 红外热像仪测量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但应符合本标准5.1.4条白 规定。

5.3.2内表面温度测点应选在热桥部位温

可采用红外热像仪协助确定。室内空气温度测点应布置在室 活动区域内且距楼面700~1800mm的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 室外空气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检测持续时间应不少 于96h。温度测量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最长不得超过20min。

O = tdi tim t im tem

式中 1 室内外计算温度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Im 检测持续时间内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逐次测量值的 算术平均值(℃); tim 检测持续时间内室内空气温度逐次测量值的算术平 均值(℃);

检测持续时间内室外空气温度逐次测量值的算术平 均值(℃); 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具体设计图纸确定;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应根据具体设计 图纸确定或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第2.0.1条规定采用

5.4建筑物外窗窗口整体密封性能

5. 4.1 受检外窗的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 求。

5.4.1受检外窗的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

为被检窗,且应以该窗为对象对检测装置本身的附加泄漏量进行 现场标定。当其附加泄漏量超过总渗透量的10%时应在加强堵 漏措施后,重新进行标定。在检测装置、现场操作人员和操作方 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当检测装置移至非首层外窗时,检测装置 本身的附加泄漏量可直接采用首层相应外窗检测时的标定数据

1当空气流量不大于3.5m/h时,不准确度不应大于测 值的 10% ;

2当空气流量大于3.5m/h时,不准确度不应大于测量在 的 5% 。

渗透量的检测,但应根据检测结果回归出不同工况下的方程,检 装置的附加泄漏量宜取首层的数据。回归方程应采用式(5.4.8)白 形式:

L = a X (AP)

式中: L 空气流量(m"/h); 外窗内外压差(Pa); a,c 根据现场的检测数据通过方程回归而得的系数

Qt一一非标准状态下,窗内外压差为10Pa时,建筑物外窗窗 口本身的空气渗透量(m²/h);

293 B Qs X Q 101.3 (t+293)

qa 标准状态下,窗内外压差为1oPa时,建筑物外窗窗 口单位空气渗透量(m²/h·m); Aw 外窗窗口的面积(m²),当外窗形状不规则时应计算 其展开面积。

5.5.1检测应在土建工程完工至少3~6个月后的夏季进行,检 则持续时间应不少于24h,采样数据间隔不大于20min。室外气 候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开始前2天应为晴天或少云天气; 2检测当天应为晴天或少云天气,水平面的太阳辐射照度 最高值不宜低于882W/m²; 3 检测日室外最高空气温度宜在36.9~40.9℃之间。 5.5.2 被检测的屋顶和西向外墙应受到阳光照射,白天不应被 其它物体遮挡。所在房间的外窗全部开启,自然通风良好。 5.5.3 检测时应同时检测室外空气温度、被检屋顶和西向外墙

5.5.3检测时应同时检测室外空气温度、被检屋

内外表面温度、室外风速、室外太阳辐射照度。室内空气温度测 点置于房间中央,距地面1.5~2.0m,测点应避免阳光直射。内 外表面温度检测应符合本标准第5.2节规定。室外参数的检测 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体部位两侧,且应避开热桥,每侧应布置至少3个测点,其中一尺 接近中央位置。

5.5.5表面温度应取所有相应测点检测持续时间内检测结果的 平均值。

5.5.5表面温度应取所有相应测点检测持续时间内检测结果的

5.6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5.6.1所检测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材料应直接在现场取样,取样 的尺寸应满足测试要求。当外表面材料不宜直接取样时,可采用 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施工方法制作试样进行测试。

5.7.1外窗遮阳设施检测应包括遮阳设施的位置

5.7.2对于可调控姿态的遮阳装置,应检测遮阳构件的转动或 活动范围。

5.7.4 遮阳构件的转动范围可用角度尺测量,活动范围可用钢 卷尺测量。

姿态的遮阳设施的控制范围的检测应在10次以上全程调整之 进行。

直接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和太阳光直接透射比的检测应按《建 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久 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的规定执行。

A.0.1在按本标准进行节能检测过程中,除另有规定外,所使用 的仪器仪表的性能应符合附表A的有关规定

附表 A仪器仪表的性能要求

附录B建筑物外窗窗口单位空气

B.0.1检查受检外窗的工程质量验收文件,并对受检外窗的外 观质量和安装质量进行自检。若存在明显缺陷,则应停止检测工 作或另行选择受检外窗。同时应对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和室外风 速进行检测。

B.0.2天团宅户1,问时后一扇室内其它外窗,开使之一1 处于开后状态。莲续开后和关团受检外窗5次《水电站分层取水进水口设计规范 NB/T35053-2015》,受检外窗应能 作正常。

B. 0. 4 自测检测装置本身和密封板或透明膜与围护结构的密 状况。

B.0.4 自测检测装置本身和密封板或透明膜与围护结构的密封 状况。 B.0.5每次正式检测前,均应顺次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 对值为150Pa,加压速度约为5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每个压 力脉冲不少于60s,泄压时间不少于30s。压力脉冲试验中和结束

对值为150Pa,加压速度约为5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每个压 力脉冲不少于60s,泄压时间不少于30s。压力脉冲试验中和结束 后,均应通过自测或手感等方法对密封板或透明膜与围护结构的 密封状况进行检香

B.0.8将受检外窗室外侧密封胶带揭去,然后重

作,计算压差为10Pa时,受检外窗窗口的总空气渗透量。

C.1.1室外气象参数测点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测时间间隔与检 则持续时间,应满足检测目的的要求。 .1.2需要同时检测室外空气温度,室外风速、太阳辐射等室列 象参数时,宜采用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宜具有风速、气温 太阳辐射等气象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远距离传输通讯、计算 儿气象数据处理的功能,测量各气象参数的仪表技术指标应符合 本标准的规定。 .1.3室外气象参数仪表测量范围应符合测量地点气象条件的

C.1.3室外气象参数仪表测量范围应符合测量地

C.2.1室外空气温度的测量,应采用温度巡检仪川07J121 泡沫混凝土楼地面、屋面保温隔热建筑构造图,逐时采集 记录。室外空气温度测头与二次仪表的总不准确度应符合本机 准附录A附表A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