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L_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df

1-DL_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834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1-DL_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df简介:

"1-DL_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df" 是一篇由中国电力工业规划设计院发布的关于配电网规划设计的技术标准文档。DL_T是"电力行业标准"(Distribu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Technical Guide)的缩写,5729-2016 是标准的编号,表示该标准是在2016年发布。该技术导则主要针对中国配电网的规划与设计,内容涵盖了配电网的规划原则、设计方法、技术要求、工程经济分析等方面,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经济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依据,以支持我国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它对于电力行业的规划人员、设计工程师以及相关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DL_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中: R 容载比(MVA/MW):

DL/T 5729 = 2016

Pmax 该电压等级全网或供电区的年网供最大负荷: 容量之和。 6.3.2对于区域较大、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荷特性差 异较大、分区年最大负荷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地区,可分区计算 容载比。

6.3.3应根据规划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 合理的容载比取值范围,容载比总体宜控制在1.8~2.2之间DB22/T 2975-2019标准下载, 6.3.4对处于负荷发展初期及快速发展期的地区、发展潜力大的 重点开发区或负荷较为分散的偏远地区,可适当提高容载比的取 值:对于网络发展完善(负荷发展已进入饱和期)或规划期内负 荷明确的地区,在满足用电需求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 降低容载比取值。

6.4.1配电网规划应从网络结构、电压等级、阻抗选择和运行方 式、变压器容量等方面合理控制各级电压的短路容量,使各级电 压断路器的开断电流与相关设备的动、热稳定电流相配合。变电 站内母线的短路电流水平不宜超过表6.4.1的规定,

1各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限定值(kA

6.4.2对于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主变压器容量较大的变电站,

DL / T 5729 2016

应合理控制配电网的短路容量,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1配电网络分片、开环,母线分段,主变压器分列。 2合理选择接线方式(如二次绕组为分裂式)或采用高阻抗 变压器。 5.4.3对处于系统末端、短路容量较小的供电区域,可通过适当 曾大主变压器容量、采用主变压器并列运行等方式,增加系统短 路容量,提高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6.5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6.5.1配电网规划应保证有功和无功的协调,电力系统配置的无 功补偿装置应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保证 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变电站、线路和配电 台区的无功设备应协调配合,并符合下列规定: 1无功补偿装置应按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 配置,可采用变电站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 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等方式。接近用 电端的分散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集 中安装在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控制电压水平。 2应从系统角度考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配置,以利于全网 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投切。 3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应与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相配合,以 呆证电压质量和系统无功平衡。 4对于电缆化率较高的地区,必要时应考虑配置适当容量的 戴性无功补偿装置。 5大用户应按照电力系统有关电力用户功率因数的要求配 置无功补偿装置,并不得向系统倒送无功。 6在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时应考虑谐波治理措施。 7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不应从电网吸收无功,否则应配 置合理的无功补偿装置。

DL /T 5729 2016

6.5.2110kV~35kV电网应根据网络结构、电缆所占比例、主变 压器负载率、负荷侧功率因数等条件,经计算确定无功配置方案。 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无功优化计算,寻求满足一定自标条件(无 功设备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的最优配置方案

两 功设备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的最优配置方案 6.5.3110kV~35kV变电站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置自动投切或动 态连续调节无功补偿装置,使变压器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在高峰负 荷时达到0.95及以上,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应经计算确定,对于 分组投切的电容器,可根据低谷负荷确定电容器的单组容量,以 避免投切振荡。

荷时达到0.95及以上,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应经计算确定,对于 分组投切的电容器,可根据低谷负荷确定电容器的单组容量,以 避免投切振荡。 6.5.4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应依据变压器最大负载 率、负荷自然功率因数等进行配置。 6.5.5在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低的10kV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 装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不宜在低谷负荷时 向系统倒送无功。

6.5.4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应依据变压器最大货

6.5.5在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低的10kV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 装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不宜在低谷负荷时 向系统倒送无功。

6.5.6配电网可采取下列方式确保足够的电压调节能力:

1 通过配置无功补偿装置进行电压调节。 2 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通过改变分接头进行电压调节。 3 通过线路调压装置进行电压调节。 6.5.7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问题可通过多种管理与技术手段综 合治理

6.6电压质量及其监测

6.6.1配电网规划要保证网络中各节点满足电压损失及其分配要 求,各类用户受电电压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供电 电压偏差》GB/T12325的相关要求。各电压等级供电电压偏差应 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35kV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 称电压的10%。 210(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电压的 ±7%。

DL / T 5729 2016

DL / T 5729 2016

6.7.1配电网应综合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选择合理的中性点接 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 装置的过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的相关规定。 司一区域内宜统一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利于负荷转供;中性点接 地方式不同的配电网应避免互带负荷。 6.7.2中性点接地方式可分为直接接地方式和非直接接地方式两 大类,非直接接地方式文可分为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阻性接

大类,非直接接地方式文可分为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阻性接 地。110kV系统宜采用直接接地方式,66kV系统宜采用经消弧线 圈接地方式,35kV、10kV系统可采用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或低 电阻接地方式。

6.7.3220V/380V配电网可采用TN、TT、IT接地方式,其中TN

6.8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6.8.1配电网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 术规程》GB/T14285的要求配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6.8.2中压配电线路应采用过流、速断保护,架空线路宜配置重 合闸。 6.8.3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符合

合闸。 6.8.3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NB/T32015的 相关规定。

DL/T 5729 2016

7.1.1合理的电网结构是满足供电可靠性、提高运行灵活性、 降低网络损耗的基础。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 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以实现配电网技术经济的整 体最优。A+、A、B、C类供电区域的配电网结构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正常运行时,各变电站应有相互独立的供电区域,供电区 不交叉、不重叠,故障或检修时,变电站之间应有一定比例的负 荷转供能力。 2在同一供电区域内,变电站中压出线长度及所带负荷宜均 衡,应有合理的分段和联络:故障或检修时,中压线路应具有转 供非停运段负荷的能力。 3接入一定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时,应合理选择接入点,控制 短路电流及电压水平。 4高可靠性的配电网结构应具备网络重构能力,便于实现故 障自动隔离。 D、E类供电区的配电网以满足基本用电需求为主,可采用辐 射状结构。 7.1.2配电网规划时应合理配置电网常开点、常闭点、负荷点、 电源接入点等拓扑结构,以保证运行的灵活性。 7.1.3在电网建设的初期及过渡期,可根据供电安全准则要求与 目标电网结构,选择合适的过渡电网结构,分阶段逐步建成目标

DL/T 5729 2016

7.2.2各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宜采用如下电网结构: 1A+、A、B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宜采用链式结构,上级 电源点不足时可采用双环网结构,在上级电网较为坚强且中压配 电网具有较强的站间转供能力时,也可采用双辐射结构。 2C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宜采用链式、环网结构,也可采 用双辐射结构。 3D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可采用单辐射结构,有条件的地 ×也可采用双辐射或环网结构。 4E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可采用单辐射结构。 5变电站接入方式可采用T接或元接方式。 7.2.3A+、A、B类供电区域的110kV~35kV变电站宜采用双侧 电源供电,条件不具备或电网发展的过渡阶段,也可同杆架设双 电源供电,但应加强中压配电网的联络。 7.2.4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应根据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地位、出线回 路数、设备特点、负荷性质及电源与用户接入等条件确定,并满 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 要求。变电站的高压侧以桥式、环入环出、单母线分段接线为主, 也可采用线变组接线;中、低压侧以单母线分段接线为主,变电 站的10kV侧也可采用环形接线

7.3.1各类供电区域中压配电网目标电网结构可按表7.3.1的规 定确定。

7.3.2中压配电网应根据变电站位置、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

7.3.2中压配电网应根据变电站位置、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GB/T33200-2016》DL/T 5729 2016

围,正常运行时不交叉、不重叠,分区的供电范围应随新增加的 变电站及负荷的增长而进行调整

表7.3.1中压配电网目标电网结构推荐表

7.3.3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应加强中压主于线路之 间的联络,在分区之间构建负荷转移通道。 7.3.410kV架空线路主干线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 行分段(不宜超过5段),并装设分段开关,重要分支线路首端也 可安装分段开关。 7.3.510kV电缆线路可采用环网结构,环网单元通过环入环出方 式接入主于网。 7.3.6双射式、对射式可作为辐射状向单环式、双环式过渡的电 网结构。 7.3.7应根据城乡规划和电网规划,预留目标网架的廊道,以满 足配电网发展的需要。

网结构应简单安全,宜采用辐射

DL/ T 5729 2016

7.4.2低压配电网应以配电站供电范围实行分区供电。低压架空 线路可与中压架空线路同杆架设GB∕T 1716-1979 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但不应跨越中压分段开关区域。 7.4.3采用双配变配置的配电站,两台配变的低压母线之间可装 设联络开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