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732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简介: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一份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标准,它针对云南省的民用建筑设计提出了节能设计的要求和规范。这份标准的全称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云南省民用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该标准可能包括的内容有: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建筑朝向与自然采光的利用、建筑设备的能效选择、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它遵循国家和地方的节能法律法规,结合云南省的气候条件、建筑类型和经济能力,为建筑设计师和建设者提供具体的节能设计指导。

总的来说,DBJ53/T-39-2020是云南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优化建筑节能性能,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5.5空调与供暖系统的冷热源

据资源条件、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用户对供暖、空调费用承受 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有条件时,应优先 利用余热、废热,积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5.5.2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选择,应根据气候分区划分和建 筑功能特点,按下列原则确定: 1商场类人员密集场所宜以热负荷选型,不足冷量可由水 冷式冷水机组提供;

筑功能特点DB33∕1092-2016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按下列原则确定: 1商场类人员密集场所宜以热负荷选型,不足冷量可由水 冷式冷水机组提供;

2当冬李运行冷热风机组性能系数(COP)低于1.8、冷 水机组性能系数(COP)低于2.0或具有其他热源、气源时不 采用。

采用。 5.5.3对存在一定量卫生热水需求的空调建筑,经技术经济分 析合理时宜采用带冷凝热回收系统的冷水机组或采用热回收式 机组。

析合理时宜采用带冷凝热回收系统的冷水机组或采用热回收式 机组。

6.1.1给水排水系统节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的有关规定。 6.1.2水量计量应根据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 用水计量装置,并宜设置用水量远传计量系统,能分类、分级记 录、统计分析各种用水情况,水量计量装置设置应满足《用水单 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4789的规定和要求 6.1.3有计量要求的水加热间、换热站室,应安装热水表、热 量表或能源计量表

6.1.4给水泵应根据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结果选型,并应保证设

计工况下水泵效率处在高效区。给水泵效率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 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泵 节能评价值。 6.1.5卫生器具和配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 器具》CI/T164 的有关规定

6.2.1给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节能原则: 1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 2给水系统供水方式及竖向分区应根据建筑用途、层数、 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和能耗等因数综合确定。分 区压力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有关规定。

6.2.2二次加压泵站的数量、规模、位置和泵组供水水压应根 据城镇给水条件、小区规模、建筑高度、建筑分布、使用标准 安全供水和降低能耗等因数合理确定: 1区域集中布置的供水泵站,宜设在供水范围内居中或靠 近用水大户的位置; 2在征得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批准认可时, 宜采用叠压供水系统

6.2.3变频调速泵组应根据用水量和用水均匀性等因数合理选

保证运行泵组在运行工况高效区运行。 1工作水泵数量应根据系统设计流量和水泵运行工况高效 区段流量的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 2变频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运行工 况高效区的末端; 3变频调速泵组宜配置气压罐。 6.2.4地面以上生活污、废水及雨水排水应采用重力流方式 排出。

6.3.1热水供应系统热源,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先

4在地下水源充沛、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并能保证回灌的 地区,可采用地下水源热泵; 5在沿江、沿湖,地表水源充足、水文地质条件适宜,以 及有条件利用城市污水、再生水的地区,可采用地表水源热泵 :当采用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时,应经当地水务、交通航运等部 审批,必要时应进行生态环境、水质卫生方面的评估; 6有充足天然气供应的城市,经当地城市燃气供应部门审 批,可采用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水; 7除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且利用谷电加热的情况外, 不应采用直接电加热热源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 6.3.2除厨房、洗衣房、高温消毒以及工艺性湿度控制等必须采 用蒸汽的热负荷外,不应采用燃油或燃气锅炉制备蒸汽再进行热 一

6.3.3当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生活热水时,制热量大

于10kW的热泵热水机组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 数(COP)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的规定值,并应有保证水质有效措施。

数(COP)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的规定值,并应有保证水质有效措施。 6.3.460℃日热水用量设计值小于1m3建筑、无集中淋浴设施 办公楼及用水点分散、局部使用热水的小供热点,宜采用局部加 热装置。

6.3.5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循环系统,并应符合下

1热水配水点保证出水温度不低于45℃的时间,居住建 不应大于15s,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0s; 2应合理布置循环管道,减少能耗; 3日热水用量设计值大于等于5m的用户,宜设置单独 的热水循环系统

6.3.6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供水分区宜与用水点处的冷水分区

一致,并应采取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保证行 环管网有效循环的措施

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 中经济厚度计算方法确定,或者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附录 D 的规定选用。

7.1.1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简单、经济、合理,优先利用可 再生能源。 7.1.2电气系统宜选用技术先进、可靠、损耗低、谐波发射量 少、能效高、经济合理的节能产品。 7.1.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满足节能控制及运行管理的需求,

7.1.1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简单、经济、合理,优先利用可 再生能源。

7.2.1由两路高压电源供电的系统,有条件时宜采用两路电源 同时运行的方式。 7.2.2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设置,低压供电半径不宜大 于200m。 7.2.3变压器的长期运行负载率不宜大于80%。季节性负荷变 化较大或集中负荷较大的建筑宜设置二台及以上变压器 7.2.4当采用三相电源供电时,单相负荷应均匀分配在三相上, 负荷电流不平衡度不宜超过±15%。 7.2.5电气竖井及配电间应设在区域负荷中心,并应靠近电源, 分支线路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m。 7.2.6对于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当功率因数较低且离变配电 所较远时,宜采用无功功率就地补偿方式。 7.2.7大型可控硅调光设备、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装置等谐波 源较大的设备,应就地设置谐波抑制装置。当建筑中非线性用电 设备较多时,应预留滤波装置的安装空间。

合国家相关规定,供配电设计应符合充电设施或其安装条件的 要求。

7.3.1室内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 7.3.2建筑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LPD)限值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值。 7.3.3设计选用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应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 节能评价值。

1在满足照度均习度条件下QX/T 85-2018标准下载,应优先选用高光效光源,升 采用合适的照明方式: 2气体放电灯用镇流器应选用谐波含量低的产品; 3除需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场所外,不应选用白炽灯; 4走道、楼梯间、电梯间、卫生间、车库等无人长期逗留 场所,照明灯具宜选用LED光源等节能型光源: 5疏散指示灯、出口标志灯、室内指向性装饰照明灯(箱 等宜优先选用LED光源等节能型光源; 6夜景、景观、道路、室外作业场地等照明,应选用安全 高效、寿命长、稳定的光源,宜优先选用LED光源等节能型 光源。 7.3.5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应采用单灯补偿方式,灯 具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2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高效率的 灯具; 3灯具自带的单灯控制装置宜预留与照明控制系统的接口。

7.3.5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

1使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应采用单灯补偿方式,灯 具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2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高效率的 灯具; 3灯具自带的单灯控制装置宜预留与照明控制系统的接口。 7.3.6作业面照度要求较高,一般照明无法满足的场所,应采

7.3.7室内照明设计不宜采用反射照明或漫射发光顶棚。

1照明控制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大然采光状况,进行分 区、分组或调光控制,照明采光区域控制应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 明控制; 2除单一灯具的房间,每个房间的灯具开关不宜少于2个, 且每个开关所控制的光源数不宜多于6盏: 3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照明,宜采用智能照明控 制系统,大型宴会厅、会议厅、展览厅、报告厅等场所宜采取多 种场景控制方式; 4旅馆客房应设置节电控制型总开关: 5室内停车库、开式办公室等大空间的一般照明宜采取 集中或分区集中控制,局部照明宜采取分散控制方式: 6建筑走廊、门厅、电梯厅等公共场所照明,应结合项目 情况,设置人体感应控制、时间控制、智能照明系统控制、BA 系统控制等节能控制措施,楼梯间应采用自熄开关控制,公共卫 主间宜采取节能控制措施; 7道路、室外作业场地(如机场、铁路站场、建筑工地、 室外停车场等)照明,宜采用光控、时控、程控或智能混合控制 等自动控制方式; 8城市夜景照明应分区或分组集中控制,具备平时、节假 日、重大节日等多种控制模式,同时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时间和光 电自动控制。 7.3.9室内采光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可采用主动式或被动式导 光设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有自然光或主动式导光设施的场所,应采用与采光 相关联的照明控制措施; 2当采用自然光导光装置时,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系 统宜具有随室外自然光变化自动控制和调节人工照明照度的功能

7.4.1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步道应采用先进节能控制技 术及配备高效电机,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1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GB∕T 25618.2-2010 土方机械 润滑油杯 第2部分:油枪注油嘴,应采用空载低速运行或无人 自动停运控制方式,并应设置自动控制启停的感应传感器; 2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等节能控 制措施; 3多台垂直电梯应采用群控、变频调速或能量反馈等节能 措施。 7.4.2间歇运行的空调、通风设备,宜采用可节能运行的自动 控制方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