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图集】12N8.pdf

【山西图集】12N8.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721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山西图集】12N8.pdf简介:

【山西图集】12N8.pdf部分内容预览:

主编单位: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批准部门: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行日期:2013年11月31日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雷电防护 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 GB/T 21714.4-2015》晋建质字【2013】224号

关于批准《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规划局、省直有关部门(行业办)、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建设工 程质量和科技含量,2010年山西、河北、天津、内蒙古、河南、山东六省、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 部门,共同组织所属辖区内的部分设计单位联合编制了《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见附 件)。该系列图集已编制完成,并已通过该系列图集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12系列建筑标准设 计图集》为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其统一编号为DBJT04一35一2012,自2013年11月31日 起实行。 为兼顾过渡阶段设计施工和在建项目的需要,《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可继续使用至 2013年11月31日。自2014年1月1日起新建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一律采用《12系列建筑标准设 计图集》。凡未采用《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建设项目,各级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各级质量监 督机构均不得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和峻工登记备案。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负责出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或复制。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规划局、省直有关部门(行业办)、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建设工 程质量和科技含量,2010年山西、河北、天津、内蒙古、河南、山东六省、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 部门,共同组织所属辖区内的部分设计单位联合编制了《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见附 件)。该系列图集已编制完成,并已通过该系列图集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12系列建筑标准设 计图集》为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其统一编号为DBJT04一35一2012,自2013年11月31日 起实行。 为兼顾过渡阶段设计施工和在建项目的需要,《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可继续使用至 2013年11月31日。自2014年1月1日起新建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一律采用《12系列建筑标准设 计图集》。凡未采用《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建设项目,各级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各级质量监 督机构均不得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和峻工登记备案。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负责出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或复制。

2013年10月10日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

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 2013年10月

于地源热泵系统,但因它们的系统构成和工作特点与地源热泵系统几乎 完全相同,所以将其列入本图集。 3.4自动控制系统是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本图 集提供了各类地源热泵系统控制原理图作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3.5地源热泵系统“源侧”关键环节,如埋管换热器节点安装、水源井 构造、地温监测等往往是容易出间题的环节,为此本图集提供了地源热 泵系统“源侧”关键环节的多个大样图,供设计选用参考,

热泵机组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1.5可直接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水质应符合下表要求,当水源的水质 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来取有效的过滤、沉淀、灭藻、阻垢、除垢和防 腐等措施。经水处理后仍达不到规定时,应在地源水与热泵机组之间 加设中间换热器。若水源不充许直接或间接利用GB∕T 17794-1999 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可考虑设置封闭换 热器

1.6地源热泵系统在具备为建筑空调系统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 还可以提借(或预热)生活热水,称为组合式系统。果用地源热泵系 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换热设备间接供给。 1.7同时存在空调冷/热负荷与生活热水供热负荷时,宜优先选用具 有热回收功能的热泵机组。 1.8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吸热量相差较大时,宜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增设辅助热源(如太阳能加热器,锅炉等) 或冷却塔等辅助散热的措施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热泵机组的间款运 行来调节或采用热回收机组,以降低供冷季节的释热量,增大供暖季 节的吸热量 1.9热泵机组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气调节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 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一般不宜少于2台。并联运行的机组中至少 宜选择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调节性能较好、保证部分负荷下能高效 运行的机组,但机组种类不宜超过2种, 1.10本图集仅为地源热泵系统各种形式的原理和一般依据,设计人 应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化优化。

1.6地源热条系统在具备为建筑空调系统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 还可以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称为组合式系统。采用地源热泵系 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换热设备间接供给。 1.7同时存在空调冷/热负荷与生活热水供热负荷时,宜优先选用具 有热回收功能的热泵机组。 1.8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吸热量相差较大时,宜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增设辅助热源(如太阳能加热器,锅炉等) 或冷却塔等辅助散热的措施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热泵机组的间款运 行来调节或采用热回收机组,以降低供冷季节的释热量,增大供暖季 节的吸热量 1.9热泵机组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气调节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 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一般不宜少于2台。并联运行的机组中至少 宜选择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调节性能较好、保证部分负荷下能高效 运行的机组,但机组种类不宜超过2种, 1.10本图集仅为地源热泵系统各种形式的原理和一般依据,设计人 应在此基磁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化优化

图集号 12N8 设计说明(一) 页次 1

3.2.3根据地下水勘察结果结合技术经济论证,确定采用地下水地源 热泵系统后,应将勘探井完善成水源井。 3.2.4地下水换热系统必须采用闭式系统,不应设置开式中间水池。 3.2.5地下水换热系统不应采用软化、加药等化学方式进行水处理。 3.2.6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最大放热量或 吸热量的要求, 3.2.7地下水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应设置远传型流量计量装置。 3.3设计要点 3.3.1抽水井和回灌井应设计为可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 水井和回灌井灼应具备回扬条件。 3.3.2水源井并管应严格封闭,并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 料,井口处应设检查井, 3.3.3地下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无论单口并是否变流量运行, 并泵均应采用变频调速泵。 3.3.4宜根据供热负荷需求确定地下水需求量,当供冷需求水量> 1.15~1.3倍供热需求水量时,应设辅助散热措施, 3.3.5在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的前提下,应通过合理的系统形式,尽量 增大地下水利用温差,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3.3.6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采用集中设置的机组时,应根据水源水质 条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采用直接或间接式系统;采用分散小型 单元式机组时宜设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 3.3.7地下水直接进入水源热泵机组时,应在水系统管路上预留机组 清洗用旁通阀, 3.3.8当地下水水质不能满足国家现行有关冷却水水质标准要求时, 应采取有效的过滤、阻据和防腐等措施。其中取水段过滤级数不应

少于两级,第一级宜采用旋流除砂器,第二级过滤器目数不应少于 60目;并宜根据水质情况加设低阻力精滤过滤器(罐),滤材孔径 <3u, 3.3.9地下水直接接触的设备、管道与管件、阀门的材质应根据水质 确定。 3.4监测与控制的特殊要求 3.4.1监测每口井的出水流量与温度、回灌流量与温度、静水位与动 水位。 3.4.2在井水取水总管处监测井水水质, 3.4.3监测各类水过滤器的进出口压差。 3.4.4监测不包括用户侧水系统输配能耗的系统供热/制冷能效比。 3.4.5应根据井水水质确定与井水接触的传感器和仪表的材质,当井 水有较大腐蚀性时,应采用海水专用耐腐蚀型传感器和仪表。 4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河、湖、工业余热水) 4.1一般规定 4.1.1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现 行规范、规定与规划要求以及水利、航道等政府管理部门的规定。 4.1.2方案设计前应做必要的环境分析评估,综合考虑取水设施、回 水设施、退水设施、水处理措施和经换热后对水体温度的影响等因素 4.1.3地表水(河、潮水)地源热浆系统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 件、地表水资源的勘察与环境评估等资料,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1.4地表水换热系统引起的地表水体温度波动范围应符合:周平均 最大温升不超过1C,周平灼最大温降不超过2℃

4.2议计原则 4.2.1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换热量应根据设计工况系统的取热量和释热量 计算确定,并同时满足两者的需求量要求。 4.2.2建筑同时存在空调冷负荷与空调热负荷或生活热水供热负荷时, 宜选用有热回收功能的水源热泵机组。 4.2.3应根据地表水换热系统对地表水体的温度影响限值GB∕T 51244-2017 公众移动通信隧道覆盖工程技术规范,对地表水换 热系统的最大换热能力进行校核计算, 4.2.4地表水换热系统不应采用软化、投药等化学方式进行水处理。 4.2.5确定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源侧取水口与回水(退水)口位置前,必 须获得地表水水位的年变化规律与历史极端情况的一手资料。 4.2.6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源侧取水口与回水(退水)口位置和距离应根 据避免“热短路”的原则确定。取水口应选择水质较好的位置,且为于 回水口的上游。取水口(或取水口附近一定范围)应设置污物初步阻拦过 滤装置。取水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1m/s。 4.3设计要点 4.3.1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根据利用地表水方式的不同,分开式系 统与闭式系统,前者直接从水体抽水和向水体排水,后者通过沉于水体 的换热器(地表水换热器)向水体排热或从水体取热。 4.3.2换热量较大、地表水水质较好并经环境评估符合要求时,宜采用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水体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换热量较小、地 表水水质较差且水体深度、温度造宜时宜采用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4.3.3地表水换热系统水泵额定设计工况的输送能效比(ER)不宜大于 0.0362,并应采用变频控制,系统应变水量运行。 4.3.4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规格应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

图集号 12N8 设计说明(五) 页次 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