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pdf

GBT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4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575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pdf简介:

GBT50266-201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工程岩体,即在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矿山工程等建设项目中遇到的各种天然岩石和人工岩石体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该标准涵盖了岩体的物理性质试验(如岩石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密度等)、力学性质试验(如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比、摩擦角、内摩擦角等)、稳定性试验(如完整性系数、饱水稳定性等)以及地质力学性质试验(如岩石的破裂特性、完整性评价等)。此外,还包括了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程序、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内容。

通过这个标准,可以保证工程岩体试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评估和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GBT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1在承压板或液压枕两侧应各安放测表支架1根,测表支 陷。 换2在测表支架上应通过磁性表座安装变形测表。刚性承压 在环形液压枕中心表面上布置1个测表。 3根据需要,可在承压板外试点的影响范围内,通过承压板 中心且相互垂直的两条轴线上对称布置若干测表。 3.1.13安装时浇筑的水泥浆和混凝土应进行养护。 3.1.14试验及稳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验最天压力不宜小于预定压力的1.2倍。压力宜分为 5级,应按最大压力等分施加。 2加压前应对测表进行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应每隔10min 同时测读各测表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加压试验,并应 将此读数作为各测表的初始读数值。钻孔轴向位移计各测点及板 外测表观测,可在表面测表稳定不变后进行初始读数。 3加压方式宜采用逐级一次循环法。根据需要,可采用逐级 多次循环法,或大循环法。 4每级压力加压后应立即读数,以后每隔10min读数一次, 当刚性承压板上所有测表或柔性承压板中心岩面上的测表,相邻 两次读数差与同级压力下第一次变形读数和前一级压力下最后一 次变形读数差之比小于5%时,可认为变形稳定,并应进行退压。 退压后的稳定标准,应与加压时的稳定标准相同。退压稳定后,应 按上述步骤依次加压至最大压力,可结束试验。 5在加压、退压过程中,均应测读相应过程压力下测表读数 一次。 6钻孔轴向位移计各测点、板外测表可在读数稳定后读取

读数。 3.1.15试验时应对加压设备和测表运行情况、试点周围岩体隆 起和裂缝开展、反力部位掉块和变形等进行记录和描述。试验期 间,应控制试验环境温度的变化,露天场地进行试验时宜搭建专门 试验棚。 3.1.16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拆卸试验设备。必要时,可在试点处 切槽检查。

3.1.17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家用和类似用途灯具的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31463.1-2015》刚性承压板法岩体弹性(变形)模量应按下式计算:

Z一测点深度(cm); K,一一与承压板尺寸、测点深度和泊松比有关的系数(cm)。 4当柔性承压板中心孔法试验量测到不同深度两点的岩体 亦形值时.两点之间岩体弹性(变形)模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E一岩体弹性(变形)模量(MPa)。当以总变形W。代人式 中计算的为变形模量E。;当以弹性变形W。代人式中 计算的为弹性模量E; W 岩体变形(cm); 力 按承压板面积计算的压力(MPa); I。 刚性承压板的形状系数,圆形承压板取0.785,方形承 压板取0.886; D 承压板直径或边长(cm); 岩体泊松比。 2柔性承压板法试验量测岩体表面变形时,岩体弹性(变形) 模量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a、We一 一深度分别为Z,和Zz处的岩体变形(cm); K,、Ka一一深度分别为Z,和Z.处的相应系数(cm)。 5当方形刚性承压板边长为30cm时,基准基床系数应按下 式计算:

式中:K、一一基准基床系数(kN/m)。 p—按方形刚性承压板计算的压力(kN/m); W一一岩体变形(cm)。 6应绘制压力与变形关系曲线、压力与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 及基准基床系数关系曲线。中心孔法试验应绘制不同压力下沿中 心孔深度与变形关系曲线。 3.1.18承压板法岩体变形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试点编号、 试点位置、试验方法、试点描述、压力表和千斤顶(液压枕)编号、承 压板尺寸、测表布置及编号、各级压力下的测表读数。 3.2钻孔径向加压法试验 完整和较完整的中硬岩和软质岩可采用钻孔膨胀计,各类岩体均 可采用钻孔道描汁

式中:ri、rz——环形柔性承压板的有效外半径和内半径(cm); W一柔性承压板中心岩体表面变形(cm)。 3柔性承压板法试验量测中心孔深部变形时,岩体弹性(变 形)模量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3.2.2试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验孔应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孔壁应平直光滑,孔内残 留岩心与石碴应打捞干净,孔壁应清洗,孔口应保护。孔径应根据 仪器要求确定。 2采用钻孔膨胀计进行试验时,试验孔应铅直。 3试验段岩性应均一。 4两试点加压段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加压段长: 加压段边缘距孔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加压段长;加压段边缘 距孔底的距离不应小于加压段长的0.5倍,

3.2.3试点地质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钻孔钻进过程中的情况。 岩石名称、结构及主要矿物成分。 岩体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宽度、充填物性质。 4 地下水水位、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 5 钻孔平面布置图和钻孔柱状图。 3.2.4 应包括下列主要仪器和设备: 1 钻孔膨胀计或钻孔弹模计。 2 液压泵及高压软管。 3 压力表。 4 扫孔器。 5 模拟管。 6 校正仪。 7 定向杆。 起吊设备

3.2.5采用钻孔膨胀计进行试验时,试验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

1、应向钻孔内注水至孔口,并应将扫孔器放人孔内进行扫 孔,直至上下连续三次收集不到岩块为止。应将模拟管放入孔内 直至孔底,如畅通无阻即可进行试验,

要求: 在干孔中试验。 2应将扫孔器放入孔内进行扫孔,直至上下连续三次收集不 行试验。 3应根据试验段岩性情况,选择承压板。 4应按仪器使用要求,将组装后的探头用定向杆放入孔内预 定深度。应在定向后立即施加0.5MPa~2.0MPa的初始压力,探 头即自行固定,应读取初始读数。 3.2.7试验及稳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最大压力应根据需要而定,可为预定压力的1.2倍~ 1.5倍。压力可分为5级~10级,应按最大压力等分施加。 2加压方式宜采用逐级一次循环法或大循环法。 3采用逐级一次循环法时,每级压力加压后应立即读数,以 后应每隔3min~5min读数一次,当相邻两次读数差与同级压力 下第一次变形读数和前一级压力下最后一次变形读数差之比小于 5%时,可认为变形稳定,即可进行退压。 4采用大循环法时,每级过程压力应稳定3min~5min,并应 测读稳定前后读数,最后一级压力稳定标准同本条第3款。变形 稳定后,即可进行退压。大循环次数不应少于3次。 5退压后的稳定标准应与加压时的稳定标准相同。 6每一循环过程中退压时,压力应退至初始压力。最后一次 循环在退至初始压力后,应进行稳定值读数,然后全部压力退至零 并保持一段时间,应根据仪器要求移动探头。 7试验应由孔底向孔口逐段进行。

3.2.8试验结束后,应及时取出探头

3.2.9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3.2.9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钻孔膨胀计进行试验时DB45∕T 1319-201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评价规范,岩体弹性(变形)模量应按下 式计算:

式中:E一 岩体弹性(变形))模量(MPa)。当以总变形△d.代入式 中计算的为变形模量E。;当以弹性变形d.代人式中 计算的为弹性模量E; p——计算压力,为试验压力与初始压力之差(MPa); d一一实测钻孔直径(cm); △d一岩体径向变形(cm)。 2采用钻孔弹模计进行试验时,岩体弹性(变形)模量应按下 式计算:

4.1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直剪试验

4.1.2试验地段开挖时,应减少对岩体产生扰动和破坏。试验段 的岩性应均一,同一组试验剪切面的岩体性质应相同,剪切面下不 应有贯穿性的近于平行剪切面的裂隙通过。 4.1.3在岩体预定部位加工剪切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工的剪切面尺寸宜大于混凝土试体尺寸10cm,实际剪 切面面积不应小于2500cm,最小边长不应小于50cm。 2剪切面表面起伏差宜为试体推力方向边长的1%2%。 3各试体间距不宜小于试体推力方向的边长。 4剪切面应垂直预定的法向应力方向,试体的推力方向宜与 预定的剪切方向一致。 5在试体的推力部位,应留有安装千斤顶的足够空间。平推 法直剪试验应开挖千斤顶槽。 6剪切面周围的岩体应凿平,浮渣应清除干净。 4.1.4混凝土试体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剪切面岩体表面清洗干净。 2混凝土试体高度不应小于推力方向边长的1/2。 3根据预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浇筑试体,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 大于试体最小边长的1/6。混凝土可直接浇筑在剪切面上,也可 预先在剪切面上先浇筑一层厚度为5cm的砂浆垫层。 4在制备混凝土试体的同时,可在试体预定部位埋设量测位 移标点。 5在浇筑混凝土和砂浆垫层的同时,应制备一定数量的混凝

式中:K一—与三维效应、传感器灵敏度、加压角及弯曲效应等有 关的系数,根据率定确定。 3应绘制各测点的压力与变形关系曲线、各测点的压力与变 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关系曲线,以及与钻孔岩心柱状图相对应的沿 孔深的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分布图。 3.2.10钻孔变形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试验孔编号、试验孔 位置、钻孔岩心柱状图、测点编号、测点深度、试验方法、测点方向 测点处钻孔直径、初始压力、钻孔弹模计率定系数、各级压力下的 读数

土和砂浆试件。 6混凝土试体的顶面应平行剪切面,试体各侧面应垂直剪切 面。当采用斜推法时,试体推力面也可按预定的推力夹角浇筑成 斜面,推力夹角宜采用12°~20°。 7应对混凝土试体和试件进行养护。试验前应测定混凝土 强度,在确认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应及时进行试验。 4.1.5试体的反力部位应能承受足够的反力。反力部位岩体表 面应凿平。 4.1.6 每组试验试体的数量不宜少于5个。 4.1.7 试验可在天然状态下进行TB 10218-1999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也可在人工泡水条件下进行。 4.1.8 试验地质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试验地段开挖、试体制备的方法及出现的情况。 2 岩石名称、结构构造及主要矿物成分。 3岩体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宽度、延伸性、密度、充填物性质 以及与受力方向的关系等。 试验段岩体完整程度、风化程度及地下水情况。 5 试验段工程地质图、及平面布置图及剪切面素描图。 6 剪切面表面起伏差。 4.1.9 应包括下列主要仪器和设备: 1 液压千斤顶。 2 液压泵及管路。 3 压力表。 Y 垫板。 滚轴排。 6 传力柱。 7 传力块。 8 斜垫板。 反力装置。 10 测表支架。 4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