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国土空间规划局2019年6月12日)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国土空间规划局2019年6月12日)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2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498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国土空间规划局2019年6月12日)简介: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是由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局于2019年6月12日发布的官方指导文件。这份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市县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它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技术指南详细阐述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流程,包括对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布局、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制等方面的规定。它强调了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空间的有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规划目标设定、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区划分、交通设施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历史文化保护等内容,旨在为市县层面的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符合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国土空间规划局2019年6月12日)部分内容预览:

附录D(资料性附录)城镇功能控制区划定要求表D.1市、县规划城镇功能控制区划定要求说明规划层级可选择城镇功能控制区范围可选择规划编制方式a)市辖区如果城镇功能控如果城镇功市辖区内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制区已经覆盖全能控制区已b界所涉及的乡镇部市域,城镇功能经覆盖全部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市及以控制区规划不再市辖区,规划编制。对应的全域编制深度应上级别政府派出机构管理的重规划:①如达到县依照县级规C)要开发区、工矿区和县(市、区)级规划编制深度,划规定执行,人民政府驻地可能划定城镇开各市辖区的总体各市辖区的发边界所涉及的乡镇规划不再编制,按总体规划不设区市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市及以照统一的全域规再单独编制,上级别政府派出机构管理的重d)划执行:②如达到按照统一的要开发区、工矿区可能划定城镇市级规划编制深市辖区规划开发边界所涉及的乡镇度,各市辖区的总执行中心城区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体规划应依照县el界地域和市政府认为需要重点级规划编制深度市管理的地区所涉及的乡镇单独编制级中心城区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规f)界所涉及的乡镇划a)全域如城镇功能控制如城镇功能全域内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区下级管辖单元控制区下级b)所涉及的乡镇为乡镇级单元,总管辖单元为体规划内容至少县级单元,总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市及以应达到县级规划体规划内容上级别政府派出机构管理的重未设区编制深度;城镇功应达到市级CI要开发区、工矿区和县(市、区)的市能控制区为全域规划编制深人民政府驻地可能划定城镇开(地、且编制深度达到发边界所涉及的乡镇州、盟)乡镇级规划要求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市及以时,各乡镇级单元上级别政府派出机构管理的重规划不再单独编要开发区、工矿区可能划定城镇制,按照统一的全开发边界所涉及的乡镇域规划执行,乡镇中心城区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级规划编制要求界地域和市政府认为需要重点35

管理的地区所涉及的乡镇另行规定中心城区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所涉及的乡镇a)全域如果确定的城镇如果确定的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县(区、功能控制区已经城镇功能控市)政府派出机构管理的重要开覆盖全域,全域规制区未覆盖发区、工矿区和重要城镇可能划划和城镇功能控全域,编制城定城镇开发边界所涉及的乡镇制区规划合并编镇功能控制县级规划制区规划中心城区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地域及县(区、市)政府认为需要重点管理的地区所涉及的乡镇中心城区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地域所涉及的乡镇D.2市、县规划城镇功能控制区划定要求示意国规划层级可选择城镇功能控制区范围示意图市辖区国树a)城镇开发边界市辖区内可能划定城镇开发市边界所涉及的乡镇级中心城区集中建设设区市b)规区划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市中心城区城镇功能挖制区(接乡镇级及以上级别政府派出机构管单元划定)理的重要开发区、工矿区和CJ县(市、区)人民政府驻地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所涉及的乡镇市辖区36

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市及以上级别政府派出机构管新城新区城镇功能区控制区(按乡镇理的重要开发区、工矿区和级单元划定)县(市、区)人民政府驻地可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所涉及的乡镇市及以上级别政府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市派出机构管理的重要开发区、工矿区及以上级别政府派出机构管城镇功能区控制区理的重要开发区、工矿区可(接乡镇级单元划di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所涉及定)的乡镇中心城区可能划定城镇开发县(市、区)人民政府驻地可能到定边界地域和市政府认为需要城镇开发边界城镇重点管理的地区所涉及的乡功能挖制区(接乡e)镇镇级单元划定)市政府认为需要重中心城区可能划定城镇开发点管理的地区所涉边界所涉及的乡镇及的乡镇f全域图例a.城镇开发边界县级规划中心城区、新城、新区、县(区、市)政府派出机构管理的重要开发区、工矿区和中心城区城镇功能b)重要城镇可能划定城镇开发区挖制区(按乡镇边界所涉及的乡镇级单元到定)38

附录E(规范性附录)规划指标体系

表E.1规划指标体系表

E.2主要指标的确定 E.2.1落实上级规划要求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必须严格落实上级规划明确的约束性指标。 E.2.2体现地方特色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期性指标进行调整,可增加与地方特点相适应的指标;有 条件的地区可选择部分预期性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

按指标性质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 a)约束性指标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 b)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要努力实现或不突破的指标。

1)国土开发强度:建设用地总量占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 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面积之和。 3)中心城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中心城区城镇集中建设区用地面积与中心城 区常住总人口的比值。 4)用水总量:国家确定的规划水平年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性约束指标。 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用水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 6)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总规模。 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 值。 8)耕地保有量:在一定区域内的耕地总数量,等于上一年结转的耕地数量,扣除 年内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及生态退耕的数量,加上年内土地升 发、复和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数量。 9)永久基本农由保护面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 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不得占用,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面积。 10)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 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面积。 11)自然岸线保有率:没有经过人为干扰的水体与陆地的分界线与全部水体与陆地 的分界线的比率。 12)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面积: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 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 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面积和依靠自然能力形成的森林面积之和。 13)基本草原面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划定进行保护的 7类草原的总面积。 14)自然保护地面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主地或海洋的面 积。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天然林部分的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世界自然与文化遗 产地等。 15)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 16)湿地保有量:指湿地保有面积; 17)重要江河湖泊水质达标率: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程度。 18)常住人口规模:规划期限内常住人口发展的数量。 1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城镇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值。 20)中心城区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与

常住总人口的比值。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体育、托老所、老年活动中 心SJG 72-2020 深圳市建筑工程铝合金模板技术应用规程,可根据需要分项设置人均用地指标。 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与常住人口数量的比值。 22)中心城区400平方米以上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 中心城区400平方米以上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周边400米范围占全部规划范围的 比例。 23)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与全部出行 方式的比值。 24)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避难面积: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与常住总 入口的比值

(资料性附录)人口预测的内容

F.1人口预测的内容 在充分研究人口特征与问题、历史变化规律,深入分析人口变动影响因素及变化趋 势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测算规划期内市县常住人口总量及结构。 人口流动性较高的市县宜同时测算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总量及结构。 人口预测成果是校核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以及确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设 施配置标准的依据。 F.2人口预测的技术流程 人口预测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校准基础数据。收集统计、公安及其他涉及人口统计的行政管理部门的人 口基础数据并进行统计口径、统计范围校准。常住人口一般应以市县统计部门公布的统 计数据为主,城乡人口划分应与《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函【2008)60号)》 保持一致。 第二步:研判发展形势。在识别市县人口发展的自然演变规律的基础之上,研判市 县人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剧烈的人口季节性变化、人口收缩、老龄化、人才结构失 衡等。 第三步,生成情景方案。依据市县入口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征对性地选择 人口预测方法并形成情景方案。人口变动平稳的市县,可以趋势推断类预测方法为主: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较前期有较大变化并可能对人口总量及结构带来重大影响的市县,可 在趋势推断预测的基础上增加社会经济相关的预测方法: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形成底线 约束的市县,应在人口预测基础上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校核。 第四步,形成综合判断。在人口预测基础之上,进行政策背景、城镇化宏观态势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等多视角的综合分析,形成各类因素制约下符合人口自然变化规律 并有利于市县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总量及结构的最优方案建议。 F.3人口预测的主要方法 F.3.1趋势推断类预测方法 指以历史人口变化为基础,设定相关计算参数,采用趋势推断方式进行人口预测的 方法,主要预测包括增长率、一元回归、生命表人口预测、年龄移算 、GM(1,1)灰色等。 F.3.2社会经济相关预测方法 指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规模的影响,并通过在预测中引入社会经济变量直 接表现该种影响的预测方法,主要预测包括经济相关分析、劳动力需求预测模 型、就业弹性系数预测方法、区域平衡预测等。 F.3.3其他预测方法 指以系统工程学相关为基础的可反映人口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关系 的其他预测方法,主要包括PS多目标决策、系统动力学等。虽为较理想的人

口预测但因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且计算需由专业软件予以实现,供有条件市县选 用。 F.3.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校核方法 指强调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作用,测算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资源环境条件所 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并作为“门槛因素”对预测人口规模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进行校核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法、水资源承载力法及生态足迹法等。

附录G(资料性附录)规划文本参考框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