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247-2020 乡村振兴 示范村建设规范

DB44/T 2247-2020 乡村振兴 示范村建设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66.9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315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T 2247-2020 乡村振兴 示范村建设规范简介:

DB44/T 2247-2020 是广东省地方标准,全称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范》,这是关于乡村振兴工作中示范村建设的具体指导性文件。该标准旨在推动广东省乡村的振兴和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建设规范,对示范村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规划布局:强调乡村空间的合理规划,包括居住区、生产区、公共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的划分和布局。

2. 基础设施建设:涵盖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要求。

3. 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农业、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农村电商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4. 生态环境:强调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乡村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5. 乡风文明:倡导文明乡风,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6. 社会治理: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广东省乡村的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DB44/T 2247-2020 乡村振兴 示范村建设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22472020

DB44/T22472020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总则《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设计规范 GB 5921-2013》,以及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裕等方面的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可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评价参考。

DB44/T 22472020

乡二元结构问题,打造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农村基层治理的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的试 验区。 3.3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操作性。完 善示范村建设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人居环境与空间发展规划等,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我省气候资源、生 物资源、消费市场和经济基础等优势,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实现农业转型发 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4.2.1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农田水利资源,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占基本农 田比例达到80%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符合GB/T30600的规定。 4.2.2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配备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设施,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 4.2.3应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如建设益农信息社、村邮站、农村快递服务点等服务平台,提高物 流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物流节点全覆盖。 4.2.4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益农信息社服务能力,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

4.3.1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和其他产业(见4.3.2但不限于该条所列内容),形成1个及以上带动 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含乡村特色产业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达到45%。 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指既有条件下适度扩大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使得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趋于 合理,以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适度规模的定义主要强调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3.2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发展农业教育、乡村旅游(民宿)、岭南农耕文化、农村康养、田园综合 体、特色小镇等产业,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的综合经营服务机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3.3培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或社会 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 4.3.4落实“粤字号”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发展“一村一品”,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地理标志 保护产品认证,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 4.3.5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 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粪污全部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病死畜禽全部回收并 乍无害化处理,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清塘、清涂;无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焚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比例达到2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 利用率达到85%。 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包括但不限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农村清洁能源 开发利等,资源化利用。 4.3.6推进农产品电商发展,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工作。

DB44/T22472020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乡村绿色发展道路,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DB44/T22472020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6.3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6.3.1挖掘并传承农耕文化、历史建筑文化、民间戏曲、民俗活动、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等乡主文 化。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红色革命遗址,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乡村振兴展示馆、家风 家训馆、红色文化展馆等。 6.3.2保护乡村原有特色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体现原生田园风光。 6.3.3历史文化村落、文保单位、文保点、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无人为破坏,

DB44/T22472020

4.1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包括(电子)图书阅览、科普讲堂、村广播等内容。 4.2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小公园、小广场等,有条件的地区可配备篮球场、乒乓球台、室 器材等体育设施。

7.3.1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和,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实行党务、村务、 财务公开,并得到有效监督。 7.3.2建立村民议事厅等议事场所,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合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7.4.1社会平安稳定,做好纠纷调解工作,矛盾不出村。 7.4.2建有专职群防群治、义务消防等队伍。宜参照MZ/T052的要求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类型设置和管 理相应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及时排查自然灾害隐惠点;应制定和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应 急演练;消防管理制度健全,有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农村消防规划、建筑的防火设计及防火改造、消防 安全管理按照GB50039的要求执行。 7.4.3在重要地段(乡村主要道路卡口,学校、幼儿园、广场、宗教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人民群

7.4.3在重要地段(乡村主要道路卡口,学校、幼儿园、广场、宗教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人民群 众公共活动场地)安装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到村综治中心,有专人运维并正常运行。

DB44/T 22472020

开展群众调查,村民参与度、村民满意度均在70%以上。群众调查方法与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

圣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打造农村优质生活坏境,打 攻坚战,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全面提升农村美好生活质量,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3.1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符合教育布局规划要求:无义务教育辙学失学学生:通过宣传栏、广播等 集道提供普法、科教服务。 8.3.2医疗卫生满足基本需求,孤老残障得到有效照料,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有条件的乡村宜 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定期随访。 3.3.3农村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目标人群覆盖率100%,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以上。农村居民社 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均达95%以上,被征地农民按相关规定享有相应的社 会保障;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农村特困人员应救尽救、应养尽 养;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得到有效帮扶 注:“农村五保供养”是指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具体要求见《广东省农村 五保供养工作规定》(粤府令第143号)

8.4.1加强就业引导,收集并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相关援 助。 8.4.2组织村民参加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现18岁至59 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劳动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覆盖

8.4.3有序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维权等权益保护活动

DB44/T 22472020

DB44/T22472020

NB/T 42137-2017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试验导则DB44/T 2247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群众调查方法

A.1根据行政村人口规模,随机抽取30位至60位村民开展群众调查 A.2群众调查问卷见表A.1。调查问卷共有21道选择题,只有21道选择题全部作答完毕,调查问卷才 判定为有效。 A.3村民参与度=调查问卷第19题选择“有参加”的问卷数/有效问卷回收总数×100%。 A.4村民满意度=调查问卷第20题选择“满意”的问卷数/有效问卷回收总数×100%。

《自承重砌体墙技术规程 CECS281:2010》表A.1群众调查问卷

DB44/T22472020

DB44/T 2247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