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35.20-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20部分 涂覆钢管

GBT5135.20-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20部分 涂覆钢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51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35.20-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20部分 涂覆钢管简介:

GBT5135.20-2010是中国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一部分,该标准专门规定了涂覆钢管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应用。涂覆钢管,也被称为内外涂塑复合钢管,是一种在普通钢管内外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的管道,主要用于消防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涂覆钢管具有以下优点: 1. 耐腐蚀性强:涂覆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与水、空气接触时的腐蚀,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2. 密封性好:涂覆层光滑,可以减少水流的阻力,同时密封性能良好,防止水源泄漏。 3. 管道强度高:涂覆层不会降低钢管的机械强度。 4. 环保:涂覆材料通常是无毒、无害的,符合环保要求。

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涂覆钢管通常用于输送灭火用水,其耐腐蚀和密封性能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GB/T5135.20-2010详细规定了涂覆钢管的尺寸、性能要求、检验方法和安装注意事项,以确保其在消防系统的安全有效应用。

GBT5135.20-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20部分 涂覆钢管部分内容预览: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Part 20:Coating steel pip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DB45∕T 2420-202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GB/T 5135.20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目前已分为21部分: 第1部分:洒水喷头; 第2部分:湿式报警阀、延迟器、水力警铃; 第3部分:水雾喷头; 第4部分:干式报警阀; 第5部分:雨淋报警阀; 第6部分:通用阀门; 第7部分:水流指示器; 第8部分:加速器; 第9部分: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 第10部分:压力开关; 第11部分:沟槽式管接件; 第12部分:扩大覆盖面积酒水喷头; 第13部分:水幕喷头; 第14部分:预作用装置; 第15部分:家用喷头; 第16部分:消防酒水软管; 第17部分:减压阀; 第18部分:消防管道支吊架; 第19部分:塑料管道及管件; 第20部分:涂覆钢管; 一第21部分:末端试水装置; 本部分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第20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CSBTS/TC113/SC2)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潍坊东方钢 有限公司、上海德士净水管道制造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毅、张强、罗宗军、宋波、白殿涛、杨震铭、高洪菊、杨丙杰、闫吉云、蒋建明、 木少全、徐志茹。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目前已分为21部分: 第1部分:洒水喷头; 第2部分:湿式报警阀、延迟器、水力警铃; 第3部分:水雾喷头; 第4部分:干式报警阀; 第5部分:雨淋报警阀; 第6部分:通用阀门; 第7部分:水流指示器; 第8部分:加速器; 第9部分: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 第10部分:压力开关; 第11部分:沟槽式管接件; 第12部分:扩大覆盖面积酒水喷头; 第13部分:水幕喷头; 第14部分:预作用装置; 第15部分:家用喷头; 第16部分:消防酒水软管; 第17部分:减压阀; 第18部分:消防管道支吊架; 第19部分:塑料管道及管件; 第20部分:涂覆钢管; 一第21部分:末端试水装置; 本部分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第20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CSBTS/TC113/SC2)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潍坊东方销 有限公司、上海德士净水管道制造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毅、张强、罗宗军、宋波、白殿涛、杨震铭、高洪菊、杨丙杰、闫吉云、蒋建明 少全、徐志茹。

GB/T5135.20—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20部分:涂覆钢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本部分规定了自动喷水火火系统 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部分适用于应用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公称通径不大于300mm的内涂层材料为环氧树用 爱钢管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基管basepipe 进行涂覆前的钢管。 3.2 涂覆钢管coatingsteelpipe 以钢管为基管,以塑料粉末(如环氧树脂)为涂层材料,在其内表面涂覆一层塑料层,在其外表面涂 置二层朔料层或其他材料防腐层的复合管,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基管basepipe 进行涂覆前的钢管。 3.2 涂覆钢管coatingsteelpipe 以钢管为基管,以塑料粉末(如环氧树脂)为涂层材料,在其内表面涂覆一层塑料层,在其外表面涂 翼一层塑料层或其他材料防腐层的复合管

按涂覆形式分: a)内涂覆钢管; b)内外涂覆钢管。

产品型号由产品代号、涂覆材料代号、涂覆形式、公称通径、基管尖别等组成。

产品型号由产品代号、涂覆材料代号、涂覆形式、公称通径、基目失州守纽成

GB/T5135.20201d

GB/T5135.20—2010

DN<50mm的涂覆钢管进行弯曲试验。管段试件长度为1200士100)mm。 在温度为(20士5)℃的环境下,以钢管公称通径的8倍为曲率半径,弯曲角度为30°,在弯管机或模 具上进行弯曲。弯曲试验时管内不带填充物,焊缝位于弯曲主面的侧面。 试验后,从弯曲圆弧的中部将试件剖开,检查内涂层,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7的规定。

DN>50mm的涂覆钢管进行压扁试验。管段试件尺寸长为(50士10)mm。 在温度为(20士5)℃的环境下,如图1所示,将试件置于两平板之间,在压力试验机上逐渐压缩至内 间距离为试件外径的五分之四,压扁时涂覆钢管焊缝垂直于载荷施加方向。试验后,检查内涂层 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8的规定

从涂覆钢管的任意位置切取长约100mm的试样,在温度为(20士5)℃的环境下,如图2所示,按 表2的规定进行冲击试验,观察内涂层的损坏情况。试验时,焊缝应在冲击面相反的方向,判断试验结 果是否符合5.9的规定

管段试件长度为(500士50)mm,使用适当的措施堵住管道进出口,从进口逐渐增加负压至660n 主,保持1min,试验后检查内涂层,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10的规定。 高温试验 管段试件长度为(100士10)mm,将试件放置在恒温箱中,升温至(300士5)℃,并恒温1h,然后取 冷至常温。试验后,取出试件并检查内涂层(允许外观颜色变深、发暗现象),判断试验结果是否 .11的规定。

的措施堵住管道进出口,从进口逐渐增加负压至660n 主,保持1min,试验后检查内涂层,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10的规定

管段试件长度为(100士10)mm,将试件放置在恒温箱中,升温至(300士5)℃,并恒温1h,然后取 然冷至常温。试验后,取出试件并检查内涂层(允许外观颜色变深、发暗现象),判断试验结果是否 .11的规定。

管段试件尺寸长度为(100士10)mm,将试件放置在低温箱中,降温至(一302)C,开但温 后取出放置在温度为(20士5)℃的环境下(4~7)h。试验周期结束后,取出试件检查其内涂层,并 的规定进行附着力试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12的规定。

管段试件长度为(500士50)mm,使用适当的措施堵住管道进出 排除空气,然后进行3000次从(0.4士0.1)MPa至2.5+5MPa的交变水压试验,每次试验的周其 于2.s。试验后检查内涂层,并按6.4的规定进行附着力试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13的规

试验后试件放置在温度为(20士5)℃的环境中24h,检查内涂层情况,并按6.4的规定进行 式验,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14的规定。

管段试件尺寸长度约为100mm,管段两端裸露处应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将管段放 2)℃的蒸馏水中浸泡30d,试验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检查试件内涂层,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 的规定。

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应按表3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 a)正式生产后,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中任何一项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产品停产超过一年恢复生产时; c)产品转厂生产或异地搬迁生产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管理部门提出检验要求时。

组批按如下规定进行: a)DN≤50mm,同一公称通径每2000根为一批,余数部分作为另一批; b)50mm

出厂检验的全部项目都合格DB33∕T 1228-202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则判定该批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若只有一项不合格,元计加

验,若仍出现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9、5.11、5.13中任一条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验,仍有一条不合格,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品

表3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涂覆钢管每根两端应戴有封套,防止灰尘进人管内。将戴有封套的涂覆钢管采用六角打捆包装,对 外涂层应包装上保护层,打捆时应在涂覆钢管与两道打捆钢带之间用适当材料隔开,防止划伤涂层。 3.2运输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单向拉索幕墙监理关键技术偷中不应抛摔和剧烈撞击

涂覆钢管应平直堆放在阴凉处。露天存放时,应用遮盖物遮盖,不应长期存放在室外阳光直射和严 寒场所,贮存温度为一15℃~十4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