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778-2019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清晰,附条文说明)

SL/T778-2019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清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13720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T778-2019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清晰,附条文说明)简介:

《SL/T778-2019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9年发布的一项技术标准,其全称为《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该规范主要针对我国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一套详细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指南。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山洪沟防洪治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山洪灾害风险区的防洪工程治理。

2. 工程分类和等级划分:根据山洪沟的洪灾风险、地质条件等因素,将工程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对各类工程的防洪标准、设计方法和施工要求做了明确。

3. 设计原则:强调了工程设计应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生态性的原则,要求兼顾工程效益和生态环境。

4. 施工技术:规定了施工方法、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5. 验收和运行管理:对工程的验收标准、运行维护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

6. 环境保护:强调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

每个条文都有详细的条文说明,解释了条文的含义、适用条件、技术要求等内容,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理解和执行规范。

总的来说,SL/T778-2019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导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实施的重要技术文件,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山洪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SL/T778-2019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清晰,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水利部 2019年5月31日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资料 3.1 一般规定 3.2 水文气象 3.3 社会经济及历史山洪灾害 3.4 地形地质 3.5相关工程资料 洪水分析 4.1 设计洪水 4.2设计洪水水面线 2 工程总体方案 10 5.1治理标准 10 5.2总体布置 10 6 工程设计 12 6.1 护岸工程 12 6.2 堤防工程 15 6.3 疏浚整治 15 6.4 排导工程 16 6.5 跌水和陡坡 17 6.6 其他措施 18 工程施工 19 K 工程管理 21 附录A防护工程计算 22 护坡护脚计 2.2

A.2冲刷深度计算 24 A.3稳定计算 26 标准用词说明 32 条文说明 33

1.0.1为适应山洪沟防洪治理的需要,防治小流域溪河洪水危 害,规范、统一山洪沟防洪治理的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以溪河洪水灾害为主的山洪沟防洪治理工 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1.0.3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应以流域相关规划为依据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1.0.3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应以流域相关规划为依据 全面规划GB/T 4208-2017标准下载,统筹兼顾。 1.0.4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以保护山洪沟沿岸人员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合理选 择护岸工程、堤防工程、 排导工程等措施: 气监测预警设施设 备、应急预案和防汛责任制体系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形成山洪 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2应以岸坡防护为治理重点内容,在城镇、 集中居民点和 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河段合理布设工程措施,提高重点防护对象 的防洪抗冲能力,降低山洪冲刷危害 3应统筹协调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生态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4应顺应山洪沟自然特性,综合考虑流域内山洪的流量 流速、壅高、跌落、漫溢、岸坡冲刷及河床淘刷等因素,处理好 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防止洪水风险转移和次生灾害发生。 5应维护河道自然形态,维持原有浅滩深潭、自然阶梯等 微结构,保护生物群落。 6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工程措施与周围人 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7 应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

0.5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SL23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3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1.0.6山洪沟防洪治理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山丘区小流域溪河洪水通道。 注:流域面积一般小于200km²,汇流历时一般小于12h

2.0.2山洪灾害flash flood disaster

山丘区由于降水引发的溪河洪水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 对人员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2.0.3拦砂坎checkdam for sediment storage 布置在山洪沟道内重要建筑物下游的低坎,其作用是稳定上 游河床,防止护岸基础等被洪水淘刷。

布置在山洪沟道内重要建筑物下游的低坎,其作用是稳定 游河床,防止护岸基础等被洪水淘刷

用以排导洪水的撇洪渠、排洪渠和截洪沟等建筑物

3.1.1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基本资料应包括自然地理 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社会经济、历史山洪灾害以及相关工和 等,宜充分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有关成果。 3.1.2应通过调查、勘测以及试验等工作获取基本技术和经法

3.2.2山洪沟暴雨洪水特性应结

3.3.1保护区、工程区社会经济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村镇、集中居民点、工矿企业、人口、耕地、固定资产 和社会经济指标等。 2沿河公路、铁路、电力、供水、输油、输气以及通信等 基础设施。 3文物古迹、旅游设施、有保留价值的树木等地物。

历史山洪灾害资科应包括下列内容: 1淹没的村镇、集中居民点、工矿企业以及耕地等。 2水毁的沿(跨)河公路、铁路、桥梁、水利、电力、供 水、输油、输气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 3房屋损毁、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等。

1 平面比例尺及断面测量间距应按工程布置、水面线和工 程量计算需要等确定,平面比例尺宜为 1:1000~1:2000;横 断面竖向比例尺宜为1:100 横向比例尺宜为1:500~1: 1000;纵断面竖向比例尺宜为1 100~1 200,横向比例尺宜 为1:1000~1:10000。横断面测量间距宜为50~100m。 2对文物古迹、旅游设施、有保留价值的植物和地物以及 布置有建 (构) 筑物的局部河段,平面比例尺宜为1:500~ 1:1000

1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应符合GB18306的规定。 2地质勘察可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表地 质测绘和调查、坑槽探的方式,重要建筑物和复杂地质灾害地段 应采用钻探等方式。 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可采用类比方法和经验确定,必要时 可进行现场和室内试验。 4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采用调查及勘探试验的方式。 5应查明治理河段岸坡形态和近岸河底形态。 6应查明治理河段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 的分布、规模、抢险或加固措施等。 7应查明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并评价河岸抗冲性和岸坡稳 定性。

8应查明治理河段地层、岩性分布,提出岩土物理力学 参数。

3.5.1相关工程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与治理河段有关的堤防、水库等水利设施基本资料。 2治理河段穿堤、跨堤、穿河、跨河、拦河和临河建(构) 筑物等基本资料。 3已实施或已审批的河道治理工程资料。 3.5.2其他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与治理河段有关的流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等资料。 2 2与治理河段有关的水环境、水生态及自然保护区的资料。 3 3与治理河段有关的河道变迁和河势变化等资料。

1应结合历史和实测暴雨、洪水资料,分析流域暴雨、洪 水特性,确定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及参数。 2应分析计算产汇流时间,确定暴雨历时和时程分配。 3应充分利用设计流域或邻近流域实测的暴雨、洪水资料, 对产流和汇流计算参数进行率定。 4宜选用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地区经验公式法以及流 域水文模型等其中两种或以上的方法计算设计洪水,并进行对比 分析。

1 与历史山洪调查成果对比分析。 2 与地区洪峰模数对比分析。 3 与已建或已批复工程的设计洪水成果对比分析。

1可采用本流域或邻近流域水文站同期设计洪水,按水文 比拟法移置。 2可根据本流域或邻近流域雨量站同期降雨资料,采用径 流系数法或经验公式法推求,

4.2.1应分别计算治理前后的河道水面线。水面线可采用能量 方程按恒定非均匀流计算,急流河段宜由上游向下游推算,缓流 河段宜由下游向上游推算。 4.2.2计算河段宜根据河道形态、流态合理划分,河道坡降、 糙率和断面形式等水力要素变化不大的河道可划为一个河段。 4.2.3计算断面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断面间距宜为1~4倍河槽宽度,比降较大河段断面间距 不宜大于河宽。 2 河槽急剧变化的河段宜加密计算断面。 3有支流汇人、分出或有堰坝、桥梁等拦河、跨河建筑物 时,宜在汇人、分出点或建筑物的上下游加设断面。 4.2.4起始断面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起始断面宜选择工程区内或附近水文站、坝、堰等具有 稳定水位流量关系的控制性断面。 2计算河段内无控制性建筑物时,起始断面宜选择河道顺 直、河床稳定、上下游无急剧变化的河道断面。 3急流河段起始断面宜设在计算河段上游,缓流河段起始 断面宜设在计算河段下游。 4.2.5起始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1起始断面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满足计算条件时,水位流 量关系可根据实测资料拟定。 2起始断面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但有控制性建筑物时, 水位流量关系可采用堰流公式拟定。

1起始断面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满足计算条件时GB/T 41375-2022 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pdf,水位流 量关系可根据实测资料拟定。 2起始断面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但有控制性建筑物时 水位流量关系可采用堰流公式拟定

3起始断面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和控制性建筑物时,水 位流量关系可采用曼宁公式拟定。 4.2.6计算河段末端为水库、湖泊等大水体回水区时,起始断 面设计水位可采用相应频率洪水回水位。 4.2.7河道糙率宜根据实测洪水期水位流量关系进行率定,无 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河道地形、河床组成以及水流条件等特性参照 水力学相关资料确定。

4.2.8水面线成果合理性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与历史洪水调查成果对比分析。 2 应与建筑物上下游断面的实测或调查水位差对比分析 3 应对比分析治理前后水面线成果。

1应按照保护对象的规模、重要性和防护要求,参照GB 50201、GB/T50805、SL252以及经审批的流域防洪规划、区 域防洪规划,统筹考虑与下游河道的关系以及灾害造成的影响、 经济损失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 2山洪沟防洪治理应以分段治理为主,工程措施应主要布 设在有城镇、居民点、基础设施等的河段。防洪标准可按不同的 保护对象、洪水淹没范围和灾害损失分段确定。 3对洪灾损失大、山洪危害严重的重点河段,经论证并报 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 4山洪沟防洪治理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山洪沟防洪 治理的防洪标准。重要建筑物及迎流顶冲河段的岸坡防护工程抗 冲刷计算洪水标准可适当提高。 5交通、电力、通信、供水、输油、输气等基础设施防洪 标准应按GB50201确定

1堤防工程级别应根据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按GB50286 确定。 2拦河建筑物和穿堤建筑物工程级别,应按所在堤防工程 级别和与建筑物规模及重要性相应级别中高者确定,

2.1山洪沟防洪治理应统筹考虑防冲防淹、河势控制、生态 境保护等因素DB44/T 2257-2020 雷电敏感场所防雷工程实施规范.pdf,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 2.2山洪沟防洪治理方案和工程布置应根据山洪沟流域内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