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科研办公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底板 大体积 温控 裂缝 计算)

北京某科研办公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底板 大体积 温控 裂缝 计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1.48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310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北京某科研办公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底板 大体积 温控 裂缝 计算)简介:

北京某科研办公楼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考虑到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底板设计:底板通常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设计时会采用预应力技术,以减轻混凝土的重量,降低应力集中。大体积混凝土因其不易散热,容易产生温度梯度,因此在设计时会考虑到温控问题。

2. 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温度控制是防止裂缝的关键。通常会采用预冷模板、混凝土冷却系统、保湿覆盖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和早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减小温度应力。

3. 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主要通过优化浇筑方案、加强养护、使用低热膨胀性材料、设置温度应力释放缝等手段来实现。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裂缝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4. 计算与分析:施工前会对混凝土的配比、浇筑速度、养护时间等进行计算,以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使用专业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应力、温度场分析,以确保施工安全。

5. 施工流程:包括模板设计与安装、混凝土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控制和检验,以保证施工质量。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概述,具体施工方案会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地质条件、建筑规范等进行详细设计和执行。

北京某科研办公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底板 大体积 温控 裂缝 计算)部分内容预览:

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每个流水段都要布置。

梁、柱节点不等强混凝土施工

无论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缝,均应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故宜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30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DB11∕T 152-2003 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砖,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设置若干1000mm宽的后浇带,其中收缩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养护至60d方可施工,使用比两侧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并掺加微膨胀剂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在支设梁板模板时,将后浇带处模板一同支上并与其它模板相对脱开,待梁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其它地方混凝土模板拆除,留下后浇带处模板及支撑。

根据设计要求,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并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将后浇带浇捣密实。

底板后浇带应设置清扫口,底部设置集水坑并考虑排水坡度。

底板施工缝原则上留置在设计后浇带处,如果确需留置在其他部位,应办理工程洽商,并在混凝土施工方案中对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进行详述。

墙体竖向施工缝应尽量留在设计要求的后浇带处;条件不具备时,可留在施工流水段的端头,并应留在墙跨中1/3处。缝端卡钢板网,用木方揹紧。接槎时将钢板网和松动浮浆剔除干净。

墙、柱水平施工缝的留置

水平施工缝留在墙、柱与框架梁、暗梁、板底交接处,混凝土浇注至高于梁底或板底20~30mm处,然后剔至高与梁底或板底15~20mm处。

梁、板施工缝的留置的留置

框架梁、板浇筑时,应顺着横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尽量留置在设计后浇带处。条件不具备时,梁、板应留置在跨中1/3处,梁内用钢板网卡槎,板用定型木模卡槎。

梁、柱节点施工缝的留置

在梁与柱的接头处,由于柱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相差4个等级,因此必须卡槎施工。在柱外1/2梁宽处使用钢板网卡45°槎。先浇筑接头区域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后再浇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施工缝处继续施工前的处理

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冬期施工期间不得小于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4MPa)。

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必须清除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剔至密实处,清除灰渣,并应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有积水,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振捣,每次浇筑高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度的1.25倍,即不得超过500 mm。在浇筑中应使用尺竿进行配合,保证振捣器插入深度。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应做到“快插慢拔”,每相邻两个插点的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即50 cm。

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能结合成整体,在进行上层振捣时,应插入下层不小于50~100 mm,并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振捣完毕。

振动棒与模板间距不应小于30cm,并应注意不要碰撞钢筋和预埋件。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水平、不再出现下沉、不出气泡、表面出现灰浆时为准。一般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即可。严禁欠振或过振,以免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实或离析。

混凝土拆模必须填报《混凝土拆模申请单》,并留置混凝土拆模同条件养护试块,并将试验结果填写在《混凝土拆模申请单》中,经审批后方可拆除模板。

竖向结构为防止混凝土与模板粘连,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拆除模板。

大体积混凝土拆除模板和保温除需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拆除模板和保温时,必须满足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这一条件。

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应于浇筑后12小时内开始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柱子结构养护采用包裹一层塑料薄膜并浇水,保持塑料膜内有水分;墙体采用浇水养护,可派专人用喷雾器浇水。

浇水养护一般不少于7天,抗渗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

混凝土在未达1.2N/mm2前,不得上人和安装模板、支架。

冬期施工期间不得浇水养护。

冬施期间如果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则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应及时用塑料布和防火草帘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冬施期间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并在其上加一层50mm厚的防火草帘,防火草帘必须用脚手板压牢。板的四周外侧是保温的关键部位,要加强保温,封好、压严,保温厚度适当加厚。但覆盖时要注意成品保护,周围拉上防护绳,严禁上人,保持顶板混凝土面的平整度。

冬施期间地上结构养护期间遇大风降温,可增加保温草帘层数,并加设彩条布围档。

墙、柱模板外围用苯板做保温围档,将苯板置于竖肋及背楞之间,保温苯板注意不得损坏,且绑扎牢固,见下图。注意做好大模板边缘部位和穿墙螺栓处的保温,在螺栓四周苯板处可用丝绵塞严,以免形成冷桥。

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竖向钢筋空隙尺寸,将麻袋卷成不同小卷,覆盖在墙、柱上口,填充钢筋空隙。

墙、柱模板拆除后,在墙、柱混凝土表面围挡一层保温被。该保温被可采用旧保温被在现场进行加工,先按照高度进行组拼,然后用针线进行缝制,最后在保温被外侧缝制一层旧密闭网,且在密闭网铁环上穿上铁丝,以便挂在钢筋上。

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竖向结构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2Mpa,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并且按照合同要求,混凝土构件拆模时,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得大于25℃。

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4Mpa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保温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控制措施

由于地下室处于潮湿环境,为避免其发生碱集料反应,编制具体的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严格选用碱含当量低于0.6%的水泥、砂石、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等材料,确保混凝土碱含量低于3kg/m3。

混凝土配合比投入使用前,提供相应混凝土碱含量的评估结果。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改善混凝土抗拉性能。

精选材料,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采用补偿收缩的方式,在较厚的保护层内设置防裂钢筋网,抵抗混凝土化学减缩和干燥收缩。

按照设计要求留置好后浇带,并做好相关处理。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不断排除大量泌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抗裂性能。

混凝土拌合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分上升,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形成泌水,使混凝土表面拌合料的含水量增加,产生大量浮浆,硬化后使面层混凝土强度底于内部的混凝土强度,并产生大量容易剥落的“粉尘”,混凝土在采用分层施工浇筑工艺时,必须清除泌水和浮浆,否则会严重影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粘结能力,影响钢筋和混凝土握裹强度,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在浇灌振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泌水,由于混凝土为一个大坡面,泌水延坡面流至坑底,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渗移,最终集中在基坑顶端排除,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浇灌方向,从顶端往回浇灌,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并有意识的加强两侧模板处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使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使最后一部分泌水汇集在上表面,派专人用泵随时将积水抽出,并用扫帚将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泵与泵布置的间距,应满足一辆混凝土罐车正常驶入。

混凝土地泵的安装,在基础施工阶段应距槽边不小于5m或布置在施工道路旁边,并平行于槽边放置,防止冲力扰动边坡。为减少阻力,尽可能选择135°大弯头。

混凝土泵的安装应水平,场地应平坦坚实,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0的混凝土硬化,厚度不小于60mm。

长期使用的混凝土泵需在混凝土泵上方搭操作棚。

混凝土泵下设沉淀池。不小于1m×1m×1m,防止污水随意流动,造成施工现场的污染。

定期对混凝土泵的性能进行检查,保证其有效使用。

泵管应使用无龟裂、无凹凸损伤和无弯折的管段,安装前检查管内有无未清干净的灰渣;并检查管壁厚度,管壁厚度小于5mm时不得使用,以减少崩管的可能。泵管接头严密,所有螺栓必须全部拧紧。

泵管敷设应尽量减少配管距离和弯管数量,水平管用Ф48钢管搭设支架。立管间隔不超过2米。支架应支撑在坚实的结构面GB∕T 26217-2019标准下载,不得晃动结构钢筋。

固定线路亦可搭台垫。间隔不超过10米一个,台垫用10×10木方制作。

混凝土管不容许直接安放在钢筋网片或梁柱上,必须搭设可向楼板或脚手架传递荷载的架子。

在地面铺管,需在配管与地面之间垫上枕木。垂直管下端的弯管处用架子管做支撑承受垂直重量,架子管下铺设脚手板。垂直管用架子管搭支架固定,每节管不得少于1个固定点。支架不得与楼板的支撑体系连接。坑边搭设架子,用于固定泵管。

前端软管应垂直放置,不宜水平布置使用,如需水平放置,切忌弯曲角度过大,以防爆管。

混凝土泵或汽车泵启动后, 应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混凝土缸及输送管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经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应输送适量的同标号水泥砂浆进行对混凝土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在料斗中砂浆未完全泵完时,料位在搅拌轴以上时,加入混凝土料,开始泵送混凝土。

开始泵送时DB5329/T 21-2019 苍山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管理规范,泵送速度宜放慢,处于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油压变化应在允许范围内;待泵送顺利,各方面情况都正常后,才可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