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11层剪力墙小高层施工组织设计

某小区11层剪力墙小高层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104.5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931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小区11层剪力墙小高层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在编写一个11层剪力墙小高层的施工组织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项目概述:简要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的名称、位置、建设规模、层数(11层)、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等。

2. 设计目标:阐述施工目标,如确保施工质量、安全、进度,以及环保要求等。

3. 施工组织: - 施工队伍配置: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队伍及主要工种人员的配置情况。 - 施工流程:包括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内装修、外墙装修等各个阶段的施工计划。 - 施工方案:详细描述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如模板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等。

4. 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5.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

6. 安全管理:强调安全施工,包括施工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安全设施配置等,保障人员安全。

7. 环保措施:介绍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如噪音控制、扬尘控制、废弃物处理等,以符合环保要求。

8. 资源配置:列出所需的机械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配置计划。

9. 风险评估与控制: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天气、设备故障、人力资源短缺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10. 成本控制:制定成本预算与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

11. 附录:提供相关的施工图纸、标准规范、施工许可等支持文件。

以上内容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编写。

某小区11层剪力墙小高层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7.3.2.6卷材的搭接

1防水卷材短边和长边(横缝和纵缝),其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采用双层卷材时,上下层和相临两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切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同一层相临两幅卷材的横向接缝DB61/T 1454-2021标准下载,应彼此错开1500mm以上,避免接缝部位集中。地下室的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底板的平面上,距离立面应不小于600mm。

7.3.2.7封边处理

大面积的卷材铺贴完,要对卷材的横竖接缝处进行封边处理,用喷灯按缝烘烤边缘,将流出的热沥青用铁抹子轻轻抹平,时其形成明显的沥青条。

7.4.1钢筋进场存放钢筋试验:

本工程钢筋场地安排在楼南侧。钢筋进场都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对各种规格型号的钢筋按规定做原材复试试验。复试合格的钢筋才能投入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必须做好“不合格”标记,执行程序文件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7.4.3钢筋连接接头:

钢筋绑扎前,须仔细阅读施工图纸,检查成型钢筋的种类、型号、尺寸,完全满足图纸及绑扎作业面要求时,方可进行绑扎。

7.4.5主要部位做法:

7.4.5.1基础钢筋绑扎:

a、施工前弹出钢筋位置线,以确保钢筋绑扎后位置的正确性。

b、钢筋绑扎时,双向受力钢筋应满绑。

d、底排筋用C30细石混凝土垫块垫起,间距800,梅花状布置,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e、绑扎完下层钢筋后,摆放¢20钢筋马凳,然后再绑扎上层钢筋。

7.4.5.2柱钢筋绑扎:

a、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式振捣棒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15°。

b、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c、柱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柱筋搭接处的箍筋及柱立筋应满扎。

7.4.5.3梁与板钢筋绑扎:

a、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b、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c、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在板根部与端部必须加设板凳铁,确保负筋的有效高度。

d、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由于模板体系的形式与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质量,因此模板体系的选择应遵循支拆方便、牢固可靠的原则。本工程一层层高3.0米、标准层层高为3.0米,每层结构平面布置基本相同,并以轴对称布置,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模板体系采用覆膜竹胶板体系。配置量为标准层用量的3层,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短肢剪力墙采用φ14对拉螺栓加固。

满堂脚手架采用扣件式,使用ф48×3.5钢管和扣件搭设,为了加强满堂脚手架的稳定性,剪力墙与剪力墙之间均加剪刀撑,地面上30cm处加水平扫地杆。连接立杆的水平横杆步距为1500mm,立杆采用连接件搭接。立杆不准直接落在砼楼板上,为防止破坏砼面层,必须在支架立杆下面铺垫12厚的竹胶板。立杆顶部与横托钢管之间采用双扣件连接,以保证楼板标高的准确性。其组合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施工工艺如下

本工程采用现场搅拌砼,散装水泥,使用一台HBT80型输送泵泵送浇筑,机械振捣。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如下:

7.6.1混凝土浇筑机械的选用

本工程中的结构工程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水平和垂直运输。

7.6.2混凝土施工工艺:

本工程结构主体使用预拌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搅拌与浇灌是速度一致,保证混凝土及时供应,避免“间歇”现象,使混凝土连续浇筑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冷缝。搅拌站要严格按照被认可的配合比进行搅拌,严格控制坍落度。

7.6.2.1施工中使用振动低噪音的振捣设备,Φ50、Φ30插入式振捣棒使用低噪音的环保型产品,降低施工产生的音量,避免噪音污染。

7.6.2.2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加入50mm厚的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混凝土振捣使用Φ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快插慢拔,每次振捣时间20秒,不得漏振。振捣上层的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内至少50mm。

7.6.2.3楼板混凝土浇筑时,采用赶浆法,混凝土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方法同前所述。梁浇筑完后再浇筑楼板,混凝土虚铺厚度要略大于实际板厚10mm,浇筑时使用钢插尺检查、控制混凝土虚铺的厚度。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最后要用木抹子在混凝土表面搓两遍。混凝土浇筑完后要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天。

7.6.2.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1、基础底板的厚度为700mm为大体积混凝土。

2、具体施工方法见基础筏板施工方案

7.6.3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地上部分竖向施工缝以梁板标高作为标准。

本工程梁板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楼板的跨中1/3范围内。

(1)300高导墙施工缝处止水钢板做法

(2)楼板施工缝的处理

根据楼层水平施工段划分,楼板在跨中1/3范围内留设施工缝,留设直槎,施工缝部位接槎要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能进行,接槎前,施工缝部位要认真清理,清除松动石子以及松散混凝土层,直至露出坚固的石子,对接槎表面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同配比的减石子砂浆,混凝土应细致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本工程非承重隔墙:分户墙为19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

7.7.1 加气混凝土砌块

7.7.1.1、工艺流程:

7.7.1.2、施工方法和技术工艺

a、墙体砌筑前,作业面应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砌块提前2天用水润湿。

b、砂浆要求: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稠度为50~70mm。砂浆应随拌随用,必须在3小时内用完,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c、每楼层或250m3砌体中的砂浆,至少制作一组试块(每组6块),如砂浆标号和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

d、墙体砌筑:砌筑时,选择正确的组砌方法,砌块必须反砌(底面向上),砌体应当上下皮对空错缝搭砌,错缝长度为砌块长度的1/2,不得使用严重掉角的砌块。水平灰缝12mm,竖向灰缝12mm,灰缝应平直通顺、灰浆饱满,立缝用砂浆填实。墙体应拉通线砌筑,并随砌随吊、靠,确保墙体垂直、平整,不得砸砖修墙。每砌一皮砖都要用靠尺检查其平整度,用线锤控制其垂直度,超要求的一定要立即整改。砌块留槎要留斜槎。

砌块墙与框架柱交接处,要加拉结钢筋,沿框架柱每500mm设一道,每道2根Φ6钢筋(带弯钩),钢筋伸出柱的长度不少于1000mm,埋入砌块墙水平灰缝内。

g、填充墙的拉接:

室内填充墙在门顶位置设置200mm高钢筋混凝土梁一道,当墙长大于5米时,应按规范和图集要求,墙体顶部与混凝土梁或板有可靠的连接。

回填用土优先采用新近挖出的不含有机杂质的土,土的粒径不大于50mm,使用前必须过筛,并将大土块粉碎。回填用土不能过分潮湿,含水率过大的土必须在现场进行晾晒,土质以手捏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外墙800范围内回填土采用2:8灰土,回填灰土时,要将灰土拌和均匀,土色一致。土方回填必须分层铺摊,每层铺摊厚度不超过250mm,铺摊后用土耙耙平。用蛙式打夯机夯打3遍,夯打时采用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想连,纵横交叉。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填成阶梯形,梯形高宽比为1:2。

7.9.1室内脚手架支撑体系:

本工程质量要求高,模板、架管周转要求快速、方便,室内脚手架支撑体系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混凝土顶板的施工质量。而且施工时要求方便、快捷、易操作,故本工程选择钢架管支承体系。

每层楼板浇筑完后,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可以搭设室内满堂红脚手架,脚手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顶板钢筋模板工程。脚手架立杆间距为900mm,扫地杆高度300mm,每1200mm加一道横杆。搭设架子时,必须将扣件紧固,作业面上满铺脚手板。

模板的拆除由施工员提出书面申请,技术负责人审批。

7.9.2主体外脚手架:

结构每层要搭设2个御料平台,作为每层拆除顶板模板后的出料口。

御料平台平面3×2.5=7.5m2,平台架自重300kg,堆放重量1600Kg。

∑=300Kg+1600Kg×0.8安全系数=2052Kg

2052÷7.5=274Kg/m2

设8根立钭杆每根G=300Kg承载力

300Kg×8=2400Kg

2052<2400∵符合要求

验算弯矩M=FL/4=1000×1.4×1.4×4/4=1400N.M

M=Wnf 1400<2067符合要求

验算稳定N/Φf≤f

DB11∕T 385-2019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查表得Lo=1500、r=15.8

1500/15.8=94.8<[200]符合要求

7.10.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区规划

7.10.1.水准点设置

各测区均设置两个水准点,水准点均采用深埋式《机动车清洗站技术规范 CJJ/T71-2011》,设置Φ100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其顶设d=10,L=150半圆螺栓。

水准点设置应不在车道及堆料等易损坏部位,属永久性的,具体位置待入场后,经现场实际观察后再行设置。

7.10.2.观测点设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