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青海某改造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0118 青海某改造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122.07 KB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895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0118 青海某改造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0118 青海某改造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施工机械设备的计划及控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设备精良和检测设备精准对保障工艺水平和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工具设专人管理,使用专门工具房保管,用木箱或木架存放各种小型工具和配件,以便于管理。

1.2 对易损配件和工具要有足够存货。

DB63∕T 2083-2022 公路波纹钢管涵洞通道设计规范1.3 仓库配维修技师2 名和保管员2 名。

1.4 对损坏工具自己不能维修的马上送专业店维修。

1.5 应掌握工具使用动态,损坏的工具提前通知项目部购进。

1.6 应在开工前15 分钟发放工具,做好记录,下班时收好工具,清点清楚,并做好随时保养。

根据施工图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机具,具体计划见附表9.1。

第1 节土建改造主要施工方法

本工程平面测量采用经纬仪进行对已知轴线长、宽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基础施工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利用已知轴线尺寸,利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测得控制点,把控制点设在地面控制桩或引测到两端的龙门桩上。

根据城市规划坐标点引测到本工程设计图纸中的坐标位置,然后把经纬仪座在该点上建立坐标网进行测设平面控制点并设控制桩。经过闭合后达到要求精度,即为平面控制标桩。并据此测量出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测定后,通过地面地面控制桩引测到两端的龙门桩上并做好标志以备施工或复核使用。

由于该工程层数和层高都不高,采用经纬仪从地面控制桩向上引测和钢卷尺根据设计标高度量即可完成。

工艺流程: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钢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钢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 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 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 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接头时,在规定的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力区不大于50%。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用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要等于设计保护层厚度,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塔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2.1 浇筑砼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砼时防止移动钢筋,浇完砼后立即修整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防止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移。

2.2 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2.3 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

2.4 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2.5 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2.6 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

2.7 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或在现浇板模板上弹线,按线绑扎板筋,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2.8 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 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 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2.9 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作业准备→砼搅拌→砼运输→柱、梁、板、剪力墙砼浇筑与振捣→养护

1.3 砼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砼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 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砼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浇筑砼: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凝结之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砼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 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砼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正完好。

1.4 梁、板砼浇筑: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砼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砼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梁、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lm 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 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移动钢筋及预埋件。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砼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砼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浇筑板砼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人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检查砼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砼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砼。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 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砼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砼前,施工缝砼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砼,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2.1 蜂窝:原因是砼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砼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砼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2.3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砼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2.4 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砼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砼。

2.5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2.6 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头模板的支设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及位置(梁柱接头应作为本工程控制的重点)。

2.7 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砼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1 模板工程的总体安排

为确保该工程的主体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的要求,拟在该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中,梁板拟采用“多层板面,方面背楞,钢管支撑,散装散拆”的立模体系。

2.1.1. 多层板:多层板选用酚醛树脂木胶合板,厚为18mm,尺寸为915×1830mmSL 301.5-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 水利工程管理岗位.pdf,双面封胶、边口封漆。

2.1.2 方木:方木主要做多层板后的背楞,.选用50×100mm 的断面,长为定尺4m。

2.1.3 支撑系统:Φ48 定尺钢管,钢桁架,扣件,3 型铁,穿墙螺栓(有止水环及无止水环的)等。

2.1.4 脱模剂等:脱模剂选用水剂型脱模剂。另外还应准备封边用的酚醛树脂清漆。

2.2.1 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的总体施工方案,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模板图上应标明尺寸,模板接头位置,方木间距,对拉螺栓位置等。

2.2.2 技术交底:根据模板工程的设计方案,.制定模板工程的工序控制点及不同施工部位施工前的书面技术交底,并组织所有有关技术人员及班组成员进行学习,使操作人员明确工艺要求,关键部位的控制办法和有关质量标准。

2.3 作业条件准备:

2.3.1. 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模板施工前要根据整体现场的平面测量控制网将所施工部位的主要轴线引测到以作业面上,并以该轴线为起点GB/T 10686-2013标准下载,引出每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黑线弹出模板的边线和中心线,墙模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3.2. 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施工部位的水平标高根据实际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