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某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第二批连续刚构桥施工组织设计及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维修加固方案

四川省某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第二批连续刚构桥施工组织设计及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维修加固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9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626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四川省某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第二批连续刚构桥施工组织设计及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维修加固方案简介:

四川省的某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其第二批连续刚构桥施工组织设计和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维修加固方案,主要是针对地震或其他灾害性事件后,对桥梁结构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步骤。

1. 连续刚构桥施工组织设计:这种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场地准备:清理现场,进行地质勘探,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稳定性。 - 设计与规划:根据桥梁设计图纸,确定施工方法、材料选择、施工流程等。 - 基础建设:包括桩基打设、承台施工等,保证桥墩的稳固。 - 桥面施工:包括梁体预制、吊装就位、接缝处理、桥面铺装等。 - 安装与调试:完成桥面结构的安装后,进行荷载试验,确保桥梁符合设计要求。

2. 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维修加固方案:这种方案针对桥梁的破损部分进行修复和加固,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 病害调查:通过专业检测,明确桥梁的损伤程度,如裂缝、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 - 维修设计:设计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可能包括局部修补、结构加固、防腐处理等。 -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对受损部位进行清理、补强、防腐等工作。 -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修复后的桥梁满足使用安全和耐久性要求。 - 后期维护:维修加固完成后,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桥梁长期稳定运行。

这两个方案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桥梁工程技术和团队,确保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兼顾安全、效率和经济性。

四川省某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第二批连续刚构桥施工组织设计及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维修加固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地面横坡陡于1:5 的填方路基,原地面必须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低填方和零填地段,当路床强度达不到要求(或按压实度要求达不到96%)时,路床顶面以下80cm 深度范围内挖除换填土,填料必须满足上路床填料要求。

(3)桥台台后填土处理

为控制桥台后填土的不均匀沉降等情况,在桥台台背填筑砂性的透水性好的材料,同时在接近路面结构层处设置封闭层防止路面水对台后的渗透影响。

路床和上路堤应优先采用砂类土、砾(角砾)类土等作为填料,零填及路堑路床压实度≥96%的深度加厚至80cm,当其路床土的塑性指数大于12、液限大于32%的粘土或最小强度达不到要求时JT∕T 522-2004 公路工程混凝土养护剂,采取换填;当土的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 时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严禁采用强膨胀土、淤泥和有机土填筑路堤;鱼塘等浸水部分路基宜选用渗水性较好的土来填筑,严禁采用粉质土。当路堑路床受地下水位影响时,要采取设置排水垫层和盲沟等地下排水设置来拦截、引排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疏干路床,当低填方路床受毛细水的影响时,要采取填砂或设置排水垫层来阻断毛细水或降低毛细水的上升高度。在桥涵台后采用碎石、砾(角砾)类土、砂类土来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6%。水田、鱼塘等路段的路基,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等措施。

一般路基边坡防护路堤边坡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的防护、拱型骨架及植草、灌路堤防护和桥头路段护坡方案,植草应以当地常用及易于生长的草种为主。

(6)路面路基排水设施

本项目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的原则进行施工,施工中充分结合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桥涵位置等进行,以确保排水畅通。同时,排水主要考虑到环境保护要求,避免路面污水流入鱼塘、水田、菜地。全线设置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并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根据地表调查及钻探揭示,考虑本工程地质情况较好。基于以上情况,综合考虑造价等因素,采用清表换填即可。清表碾压后,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150Kpa。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III 级

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设计年限15 年。

上基层:20cm5.5%水泥稳定碎石

下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

垫 层:25cm 天然砂砾

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77cm。

其中在5.5%水稳碎石顶面设置透层油,面层间设粘层沥青。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采用机拌,在中心站集中拌制,摊铺压实后的压实度要求大于98%以上,每层压实厚度小于20cm,七天抗压强度要求达到R7=3.0MPa 以上。基层完工后无风化、无杂质,面层粗集料磨光值不小于42。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机制砂、优质的天然砂或石屑,但石屑用量不宜超过机制砂及优质天然砂的用量。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

粗、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粗集料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要求达到4。应避免暴晒,同时尽快加铺面层。水泥含量为参考值,以强度控制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玄武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不得含有泥土杂质,不宜使用回收矿粉。

a)沥青拌和站距离沥青摊铺现场不超过45公里。

b)驻场技术人员监察沥青拌和楼电脑控制室,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拌和时间、出厂温度及各个料仓的用量情况,防止沥青油不足或被偷换的情况发生;并现场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摊铺:在铺筑混合料之前,对表面的所有松散材料都应清扫并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新建路面的水泥石屑稳定基层应达到一定龄期、强度和平整度,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铺筑沥青路面面层;面层和粘层应连续施工,清扫过及洒过粘层沥青的表面,不许车辆行驶;立缘石、平缘石及其它结构物应在铺筑前完成,摊铺前应在所有接触面均匀地刷上一薄层乳化沥青或热沥青结合料;运料应尽快地不间断地卸进摊铺机,并立刻进行摊铺,不得延误。向摊铺机输送材料的速率应与摊铺机连续不断工作的吞吐能力相一致,并应尽一切可能使摊铺机连续作业。如果发生暂时性断料,则摊铺机应继续保持运转;摊铺应沿着钢丝绳或钢导梁向前推进,以控制高程。或采用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滑靴)控制高程;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和操作方法应及时调整,以保证混合料平整而均匀地铺在整个摊铺宽度上,不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应尽量采用全幅路面摊铺,以避免纵向施工接缝。如单机摊铺宽度不够而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时,应以梯形交错排列方式连续进行摊铺,前后两台摊铺机的轨道应重叠3~5 厘米。在相邻车道铺筑中,两个单车道的进度不得相差太远,以使两车道间形成一道热的纵向接缝。在完成第一车道的摊铺和碾压后,第二车道应在宽为15 厘米的预留连接带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00 摄氏度时进行摊铺,并应从连接带开始碾压,不得留有缝迹。外形不规则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到限制以及桥梁伸缩缝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采用人工铺筑。在雨天表面存有积水及气温低于10 摄氏度时,都不得摊铺混合料。

压实:压实应充分、均匀。压实工作应按试验路面确定的压实设备的组合及程序进行,并应备有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具,以用于窄狭地点压实或修补工程。压实应分成初压、复压和终压。压路机应以均匀速度行驶,碾压作业应在混合料处于能获得最大密实度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初压不得低于130 摄氏度,复压不得低于90 摄氏度,终压完成时的温度不得低于70 摄氏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宜提高10 摄氏度;碾压应纵向进行,并由材料摊铺的低边向着高边慢速均匀地进行,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为双轮30 厘米,三轮为后的轮宽度的二分之一;在碾压期间,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在压实时,如接缝处(包括纵缝、横缝或因其他原因而形成的施工缝)的混合温度已不能满足压实温度要求,应采用加热器提高混合料的温度达到要求的压实温度,再压实到无缝迹为止。否则,必须切割混合料并重新铺筑,立即共同碾压到无缝迹为止;在沿着立缘石、平缘石或压路机压不到的其他地方,应采用热的手夯或机夯把混合料充分压实,已经完成碾压的路面,不得修补表皮。

接缝:铺筑工作的安排应使纵、横向两种接缝都保持在最小数量。接缝的方法及设备,应取得监理工程师批准。在接缝处的密度和表面修饰应与其它部分相同;纵向接缝应该采用一种自动控制接缝机装置,以控制相邻行程间的标高,并做到相邻行程间可靠的结合。纵向接缝应该是热接缝,并应是连续和平行的,缝边应垂直并形成直线;在纵缝上的混合料,应在摊铺机的后面立即用一台静力钢轮压路机以静力进行碾压。碾压工作应连续进行直至接缝平顺而密实;纵向接缝应设置在通行车辆轮辙之外,与横坡变坡线重合应在15 厘米以内,与下卧层接缝的错位至少应为15 厘米;当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材料的未端已经冷却,或者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就应做成一道横缝。横缝应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横缝在相连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均应至少错开1 米。横缝应有一条垂直,经碾压成良好的边棱;当新铺沥青混凝土与原有路面、桥面或其它道路装置连接并配合标高时,应将原有路面或桥面切下足够的数量,以保证达到图纸规定的新铺路面最小层厚。

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 摄氏度后经监理工程师书面同意,才开放交通。

3.3 桥梁工程(二桥)

Z17~Z19 轴桥墩采用“整体式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基础按照嵌岩桩施工,桩底嵌入微风化粉砂岩中,清孔后桩底沉淀厚度应不大于5cm。基础采用12 根直径Φ2.0m 钻孔灌注桩,承台厚3.5m,承台上下游做成圆弧形,减小对水流影响,承台封底混凝土厚1.0m。

Z16、Z20 轴桥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基础按照嵌岩桩施工,桩底嵌入微风化粉砂岩中,清孔后桩底沉淀厚度应不大于5cm。每幅桥基础采用2 根直径Φ2.0m 钻孔灌注桩,承台厚2.7m,承台封底混凝土厚1.0m。

Z17~Z19 轴墩采用单箱截面薄壁墩,墩身尺寸为6.5(长)x3.0(宽)m,壁厚0.8x0.6m。

Z16、Z20 轴墩采用实心花瓶板式桥墩甘12D5:内线工程.pdf,墩身尺寸为3.2(长)x1.8(宽)m。

主桥上部为连续钢构,跨径布置为71+2x110+63=354m,上下行分幅布置。箱梁顶面设有单向2%横坡,箱梁底横向保持水平,通过调整箱梁腹板高度形成2%的单向横坡。

主桥悬臂浇筑节段长度划分为3.5m、4.5m两种,包括1~13 号节段;主墩墩顶0 号块节段长5.0m,合拢段14 号节段长2.0m,现浇段15 号节段长14.85m、6.85m。

引桥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或冲孔灌注嵌岩桩基或摩擦桩基,桩基础施工简单易行,无需调用大型设备,施工噪音小,只需要加强围蔽,及时清运淤泥,控制好泥浆不外溢。其质量可靠性很高,又可以大面积铺开。桩基通过承台与墩相接。

承台为多桩承台。水中墩设50cm 封底层,岸上承台设20cm 垫层。为减少承台挖方,地面承台顶面埋深为0.5 米。土方开挖平均深度约为3 米,采用挡土板支护,尽量留出地面道路宽度作为施工便道。承台回填料为中、粗砂,采用水密法冲实。

主线引桥桥墩均为薄壁式实心桥墩。桥墩身宽3.2m,桥墩壁厚1.8m。为避免板墩太过于呆板,桥墩墩身两边刻50x15cm 凹槽,墩身纵向为折线变化。墩顶横向扩头采用半径3.0m 圆弧与盖梁相切。

A、B 匝道桥桥墩采用花瓶式板墩。桥墩身宽2.0m,桥墩壁厚1.0m。为避免板墩太过于呆板,桥墩墩身两边刻50x10cm 凹槽,墩身纵向为折线变化。

引桥采用薄壁实心墩接挑臂盖梁,盖梁横向宽11.7m,纵向宽1.9m,通过盖梁高度变化设置桥面2%横坡,盖梁中心高2.2m,梁高范围1.2~2.2m。盖梁横向两端设置50cm 高挡块,防止地震作用下主梁横向落梁《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GB/T 1499.3-2010》,盖梁顶面纵向设置3 块50cm 高挡块,防止主梁纵向移动。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盖梁,配置8 根5φs15.2 钢束,两端张拉。

本桥桥台附近地形变化大,Z0#轴桥台位置桥面距离原状地面线高度约10m,采用中粗砂回填,回填高度约5.5m,桥台承台埋置现状地面线以上5m,采用薄壁式桥台,采用双排桩直径Φ1.2m的钻孔灌注桩或冲孔灌注嵌岩桩基,桩中心最大距离为5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