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大厦施工组织设计

神威大厦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28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304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神威大厦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神威大厦施工组织设计通常是指在建设神威大厦这个工程项目中,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的详细规划和管理方案。这个设计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工程概况:对神威大厦的基本信息进行介绍,如项目位置、规模、结构类型、建设目标等。

2. 施工组织设计目标:明确施工的总体目标,如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

3. 施工进度计划:按照工程的各个阶段,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主要施工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4. 施工方案:对每一道工序或单元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选择等进行详细说明。

5. 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施工组织、施工班组配置、施工人员培训、施工材料管理等。

6. 质量管理: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7. 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安全教育培训等,以保障施工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8. 环境保护: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尘土、废水等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9. 成本控制:对施工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经济目标。

总的来说,神威大厦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件,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

神威大厦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为防止测量累积误差,提高观测精度,采用整体结合、分短校核。将5、15、26层作为复核阶段。当施工完五层后,作为一个阶段进行校核。将首层控制点和高程基准点精确的投至五层,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如以前的控制点误差超出允许范围,要重新埋点。

1.控制轴线的校核:每个投测复核段施工完毕后,用1mm的钢丝,15kg的线坠人工投点进行对比校核 ;A .B座整体用经纬仪做闭合后,转角复核。

2.高程的校核:楼层高度超过50m后,校核每层标高引测基准点,将A、B座整体标高做往返测量,校核分层与整体量距。

1.基坑的沉降2022版《企业常见安全隐患整改对应依据和标准》(共291项).pdf,变形观测:

对基坑的监测是本项工作的重点。基坑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地下室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监测方法如下:

监测点的设置:沿基坑四周边线每边均匀设置3个监测点,共12个监测点 。(如下图)

2)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坑开挖前设置的基准点,每天观测一次,作好沉降位移观测;当位移趋于稳定后,则每隔5天观测一次。位移观测采用倒镜投点法求出位移。

当坡顶、地面出现裂缝或柱顶位移大于30mm且变形不稳定或超过规范要求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此项观测工作包括:偏移观测和沉降观测两部分内容。因此采用经纬仪的三维坐标测量模式进行。方法是选取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其高程和坐标已定出(既已知其三维坐标),把经纬仪架设于其中一点上,另一点作为后视点,可定期对监测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即可得出监测点的偏移值和沉降值。

2.新建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反映建筑物沉降的重要手段。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周围每隔12m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本身应当牢固,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观测点上必须有明显的突出之处,可布置在基础、柱子及墙体转角处,与柱身、墙身保持一定距离。地下室采用内设沉降点临时观测,待一层主体施工完毕后再移至室外。

每次观测前必须对基准点进行复核,然后设站于建筑物一侧,后视基准点,前视沉降观测点,得出观测数据,做好记录。每次观测必须由三人进行,一个观测,一个复核,一个跑尺。将得出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本次沉降量。工程竣工前将沉降值绘制成沉降观测曲线。

1)观测点设置完成后观测一次,作为原始数据。

2)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 。

3)装修期间每月观测一次。

5)作好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及观测记录,工程竣工前将沉降观测值绘成沉降观测曲线。

6)每次观测后如发现沉降异常,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共同采取措施。

7)首次观测时,必须经过两个测回,以确保首次观测精度。

8)工程竣工交验前可根据 业主及设计要求,设立永久性观测点。

一、边坡稳定监测与安全防护

基坑四周设置观测点,A轴N轴设置8个点,1轴22轴设置6个观测点,每天由专人负责观测测量,并做好变形记录,发现变形异常,加大观测密度,必要时停止施工,待查明原因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施工时,必须先检查边坡土方稳定情况,存在事故隐患处须进行处理,满足要求后再施工。

(2)基坑壁四周2m范围内不得堆土或有其它较大动静荷载。

(3)基坑四周需筑挡水坝,防止施工、生活用水或雨水流入基坑。

(4)基坑围护严格按计算书和施工方案确定围护系统、方式、材料施工,不得擅自变更。

(5)设置专人巡检,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

(6)准备足够数量的抢险材料,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抢险加固。

 三、 基础筏板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保证基础的施工质量,防止混凝土裂缝,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大于25℃。依据《混凝土结构施工与验收规范》以及《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结合我公司施工经验,确定以下施工方案: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升计算依据

温升是指在块体基础四周没有任何散热条件,没有任何热损耗的情况下,水泥与水化合后产生的反应热(水化热),全部转化为温升后的最高温度为混凝土的最终绝热温升,计算公式为:

式中 Tn—混凝土的最终绝热温升值(℃);

W—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Q—每kg水泥的水化热量(KJ/kg);

C—混凝土比热(KJ/ kg·K);

γ—混凝土的容重(kg / m3)。

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因素很多,一般以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温升、自然散热的降温三者因素综合考虑求得内部温度。假定结构无散热条件,混凝土绝热温升与时间(d)的关系,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T(τ)—在τ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e —常数,为2.718;

τ—龄期(d);

m—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浇筑温度而异,按表1选用。

计算水泥水化热温升时的m值 表1

构件的厚度愈厚,水化热升温阶段就愈长,并和外界气温有关。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Tmax=Tj+T(τ)ξ

式中Tmax—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ξ—构件厚度的温降系数,按表2选用。

温降系数ξ值 表2

为了防止混凝土的裂缝,着重从控制温升,减少温度应力方面采取下列技术措施,并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从而收到降温防裂的效果。

(1)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降低水化热;

(2)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

(3)在结构断面、钢筋净距的允许下,应选用较大粒径的粗骨料;

(4)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

(5)采用等量取代法在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

(6)掺用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减少用水量;

(7)高温施工时,拌制混凝土采用地下水或冰水,控制浇筑温度;

(8)混凝土中掺加大粒径块石,降低内部温度;

(9)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法,使水化热在浇筑时散发;

(10)低温施工时,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少温差。

1、根据技术总体设计要求,严格要求混凝土供应商对水泥品种的检验和试配工作。混凝土配合比由混凝土供应商根据其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配确定,一般要求水泥用量宜控制在300~400 KG/ m3,水灰比应≤0.6,砂率控制在0.4~0.45(泵送要求),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14㎝为宜。

2、本工程基础周边同护坡之间用M10砂浆砌筑240隔离墙,既作为模板,又能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外约束力。

3、地基梁部分,由于现场的局限性,钢筋成型采取现场和公司加工厂根据日、旬使用量及现场吞吐能力由项目部下达成型计划分别进行成型加工。

4、项目经理部依据施工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施工进度关键线路的落实工作,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时间。

5、施工机具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落实配备。施工现场的设备做到布置合理、高效、节能。

测量放线—绑扎钢筋—分层浇筑混凝土—测温(浇筑温度)—分层浇筑混凝土到完成—测温(中心温度)—养护—测温(表面温度)—养护—保温或升温(控制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

a.钢筋的级别、钢号和直径,按设计要求采用。在施工中,如缺乏设计要求的钢筋种类、级别或规格时北京市重点工程声像档案资料管理导则(京规自发[2019]432号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2019年11月28日).pdf,可进行钢筋代换。代换钢筋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及抗震等级等要求。

b.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准确,可采用预制的砂浆垫块垫隔。

c.钢筋的对接焊接,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钢筋焊接接头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

d.地基梁的钢筋绑扎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国标96G101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a.本工程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方法进行施工。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0㎝。

b.使用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必须使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均匀无离析地排出;从搅拌输送车运卸的混凝土中,分别取1/4和1/3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坍落度值之差不得超过3㎝;泵送混凝土操作施工见本公司《混凝土输送泵操作规程》。

c.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分层进行;分段方法沿筏基纵向每隔3~5m设为一段,垂直面设置通长钢板网使浇筑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宜为0.3~0.4m,每层混凝土浇筑衔接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混凝土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d.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温升计算依据,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着重控制混凝土的拌和温度、出罐温度和浇筑温度。施工时每个环节设专人负责,由现场试验人员跟踪控制,并做好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由试验人员对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结构中心温度进行测温,测温时间不少于7天,前三天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经典别墅装饰施工图,以后每隔8小时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大于25℃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等,当温差少于25℃时,可停止测温。混凝土块体测温点的布置。

e.混凝土浇筑中的最大间隙时间:本工程基础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当气温低于25℃时为210min,高于25℃时为180min。掺用外加剂时,混凝土浇筑中的最大间隙时间,则应按现场条件试验结果另行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