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水岸高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

阳光水岸高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6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2419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阳光水岸高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阳光水岸高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阳光水岸这个大型高层住宅项目进行的详细施工方案和管理规划。这个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项目位置、规模、结构类型、建设周期等,以及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基本信息。

2. 施工目标:明确施工的总体目标,如工期、质量、安全等标准。

3. 工程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的总体计划,制定详细的工程分期施工计划,包括主体结构施工、装修装饰阶段、配套设施建设等。

4. 资源配置:对施工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施工方法和工艺:详细描述各种施工工艺,包括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内外装修等,以及质量控制措施。

6. 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处理预案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工地安全。

7. 环境管理:考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保措施,如噪音控制、尘埃控制、废水废物处理等。

8. 质量管理:提出质量控制策略,包括质量检测、验收标准、质量保证体系等,以确保住宅的品质。

9. 沟通协调:强调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包括与设计方、监理方、业主方等的沟通机制。

总的来说,阳光水岸高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份全面而细致的施工蓝图,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文件。

阳光水岸高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本工程现场办公室、保管室、职工住宿、食堂集中设置在建筑空地内,其余钢筋加工、水泥房、河砂、石子、架料堆场、塔机安装位置等具体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5.1.1 施工测量的要求

该工程平面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为二级DB13(J)/T 8383-2020标准下载,即边长相对误差1/5000。

5.1.2 定位依据点的校测

定位依据点是建设单位移交的建筑物控制点,校测误差为:角度±60″,边长相对误差1/2500,点位相对误差5mm。

定位导线点:应不少于三点,满足精度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该工程周围建立四个高程控制点,用复合法测量。

5.1.3 ±0.00以上结构施工测量:

(1)根据本工程的情况,采用光学经纬仪“内控法”进行轴线的水平测量。根据施工方案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内控点布置见内控点布置图。 (2)施工轴线及垂直度的控制:

主体施工采用激光垂准仪“内控法”,控制点设在地下室底板面,板面上预埋露出板面20mm的φ25短钢筋节,钢筋节顶应经闭合测量合格后用钢锯锯成“十”字交叉点,作为控制基准点,基准点应作角度及尺寸的闭合检测,其测角精度不低于20″、测距精度不低于1/2500。随楼层主体施工每增加一层,都在控制点上安置激光垂准仪向上投测,控制点垂直方向各层楼板处留200×200方孔,使激光垂准仪的激光能通过孔洞射向各楼层,各楼层准确接收,每层楼定出基准点。投测时用玻璃片贴纸做成靶子,激光点投测到纸面上,做出记号,复测点间的距离尺寸合格后,再用光学经纬仪测出各轴线,放出墙、柱边线。具体布置见内控点布置图。

(3)施测程序与方法:

在控制点上安置激光垂准仪,仔细对中、严格整平后,启动电源,让激光向上射出,在需要定位的楼层位置上设玻璃片贴纸靶子,激光点先投测到纸面上,用笔做出点记号,作为该层定位放线的基准点。在该楼层上用经纬仪进行角度与距离闭合检测,其角度闭合差应≤±2× 秒,尺寸距离闭合差≤1/10000,校核后测出各轴线,放出墙、柱边线及控制线。

根据现场布置的高程控制点,将标高引测到各栋首层,测出+1.00米线,在+1.00米线上作8个标记,用经过计量检验合格的钢尺向上量取每层的垂直高度,将高程传递上去,经校核合格后作为上层的水平控制,并用水准仪在楼层上测出施工标高指导生产。

本工程沉降观测点布置详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用施工现场设置的高程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联测,每次联测必须闭合,误差小于±4(n=测站数)。固定人员,标尺、水准仪定期观测并及时整理测量结果。待工程竣工后,依据施工测量数据,绘制出建筑物沉降曲线,并作为竣工资料存档。

(6) 测量偏差控制

测量放线工作实行复核制,所有轴线要闭合测量,闭合差≤5mm,否则应重测或调整闭合差,复测后要有完整的测量记录,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后再报监理、业主验收,合格后才进入一下工序施工。

每次投测前,将仪器作一次严格检验,防止因仪器本身的缺陷造成测量误差,轴线交角精度要求180°±10″和90°±6″,距离精度±5mm。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标高控制,层间标高测量偏差和层间垂直度偏差不超过±5mm,建筑总测量偏差和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H/10000(H为建筑总高度),且不应超过20mm。

沉降观测时,同一点读数误差不得超过±1mm,线路闭合差不超过 1.4mm(n为测站数)。

5.2 基础基坑施工及防护(略)

5.3 承台、地梁、底板基础的施工方法

本工程由业主机械回填至设计底板顶标高下0.9m处,地梁、承台采用人工开挖,检底后及时请设计、地勘及监理方验坑、槽,满足设计要求验坑、槽合格后,将坑、槽内积水、杂物清理干净及时浇筑砼垫层封底,不得将基底裸露过久而产生软化。

5.3.1 防钢筋移位措施:

2.承台为双层配筋时采用φ18钢筋铁马支撑。铁马间距为主筋间距的2倍。

5.3.2 防止砼开裂的措施:

2.大体积砼施工易产生裂缝,产生裂缝有多方面原因,如约束情况,周围环境温度,砼的均匀性,分段是否妥当,结构形式,原材料质量,模板刚度,变形等,都可以引起大体积砼的裂缝,情况比较复杂。但温度裂缝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及配合比,保证砼质量均匀,振捣密实,养护及时。应严格做好以下几点:

(1)材料:粗骨料采用16mm内碎石,含泥量不超过1%;细骨料采用本地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原材料均须实际抽样试验。

(2)原材料及外加剂配合比要准确,施工前先由实验室进行设计,严格按配合比计量过磅施工,设专人负责。

(3)砼必须保证搅拌均匀,坍落度要严格控制。

(4)泵送砼,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

(5)砼采用分层水平浇筑,每层厚30cm,上下层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1.5h,分层浇筑可避免形成施工缝,并使浇筑后的砼温度分布比较均匀。

(6)为保证振捣密实和防止漏振,操作工人在进行振捣时,应有施工员在场控制。

(7)砼的温度控制要求:若砼内部与表面的温度差及砼表面与环境的温度差太大,将在砼中产生温度应力裂缝,故须加以控制。本工程要求砼中心与表面的温度差不超过20°C,砼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超过25°C。用1寸白铁管作测温点,采用针式医用温度计进行测温。

(8)砼的保温养护与测温:砼的早期养护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防止砼内温度受大气温度的不利影响产生太大的差异,使砼产生温度裂缝,其方法是:在板顶砼表面盖一层农用塑料薄膜,一层砂。测温工作三小时测一次,测温工作要持续到第10天,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停止。

5.4 主体现浇钢筋砼结构施工

5.4.1.1 施工准备

(1)检查钢筋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明和复检报告。

(2)钢筋外表面如有片状铁锈的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侵蚀断面的钢筋不得使用。

(3)应将绑扎钢筋地点清扫干净。

(4)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5)钢筋配料表由专人编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

5.4.1.2 钢筋加工

钢筋统一在现场钢筋加工棚下料成型后,由塔吊配合吊至各楼层。制作工艺严格按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执行。

5.4.1.3 钢筋接头

5.4.1.4 钢筋绑扎

套墙、柱箍筋→竖焊、焊接竖向受力钢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Ⅰ、套墙、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Ⅱ、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Ⅲ、墙、柱箍筋绑扎:

①按已划好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②箍筋与立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立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相交点成梅花状交错绑扎。

③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④墙、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⑤墙、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和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⑥墙、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垫块应绑在柱竖向筋外皮上,间距10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墙、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墙、柱主筋按04G101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C、 保证钢筋不移位的措施

.柱支撑在柱底、顶、及中部各设一道支撑筋于主筋内侧与同断面箍筋处于同一水平面,其外径较同侧箍筋内径相同。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Ⅰ、在梁底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Ⅱ、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部距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Ⅲ、梁、柱、墙外皮齐平时,梁外侧纵向钢筋应弯折入柱墙主筋内侧。

Ⅳ、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同锚固长度也符合设计要求。

Ⅴ、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Ⅵ、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并置于受压区内,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Ⅶ、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扎板受力筋→绑负弯矩筋。

Ⅰ、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Ⅱ、按划好的间距,先摆好受力主筋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Ⅲ、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扎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当梁底与板底相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时,应置于梁下部纵向钢筋之上。

Ⅴ、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

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述梁相同。

划位置线→绑扎梁钢筋→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DB52/T 1541.1-2021标准下载 Ⅰ、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Ⅱ、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Ⅲ、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