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路桥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91.4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229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路桥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简介:

路桥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基础工程:包括地基处理(如换填、桩基、沉井等)、地基加固(如褥垫层、土钉墙等)、基础施工(如浇筑混凝土基础、预制梁板基础等)。这是整个工程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或路堤的稳定性。

2. 主体结构工程:包括桥墩(柱式、框架式、预应力混凝土等)、桥梁梁(简支梁、连续梁、斜拉桥、悬索桥等)、隧道开挖与衬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路基施工(填方、挖方、排水设施等)等。

3. 上部结构工程:包括桥面铺装(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栏杆、伸缩缝、防撞设施、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

4. 电气与通信工程:包括电力线路敷设、照明设施安装、通信信号设施安装等。

5. 排水与防护工程:包括排水沟、侧沟、挡土墙、护坡等,防止雨水侵蚀和山坡滑坡。

6. 验收与调试:施工完成后,进行各项性能试验(如荷载试验、耐久性试验等),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以上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施工流程和工艺要求,需要严格按流程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施工过程中还需考虑环保、工期、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路桥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部分内容预览:

钢筋存储时置于地面以上的平台、垫木上,并必须使其不受机械损伤及由于暴露而产生锈蚀和表面破损;安装后的钢筋,其表面无灰尘、锈蚀、松散锈皮、油漆、油脂、油或其他杂物。

(1)钢筋调直采用冷拉的方法进行,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2%,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1%;

(2)钢筋的截断及弯曲工作均应在工地场地内进行,钢筋的弯曲采用冷弯的方法。

(1)所有钢筋应准确安设CJ∕T 88-1999 真空吸污车分类,当浇注混凝土时,用支撑将钢筋结构固定,以保证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固定后的钢筋必须紧密的系在一起,不允许在浇注混凝土时安设或插入钢筋。

(2)用于保证钢筋固定于正确位置的预制混凝土垫块,其形状大小必须符合钢筋保护层要求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许可;垫块混凝土的骨料粒径最大为10mm,其强度与相邻的混凝土强度一致;使用1.3mm直径的退火软铁丝预埋于垫块内以便与钢筋绑扎。

(3)钢筋的垫块间距在纵横向均不得大于1.2m;不得使用卵石、碎石、木块及金属等其他材料作为钢筋的垫块。

(4)钢筋绑扎完成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才能浇注混凝土。

钢筋接头一般采用焊接和绑扎两种处理方法。钢筋连接点不应设在最大应力点处,并使接头交错处理。

(3)模板中使用的钢制内拉杆、钢制或塑料隔块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金属拉杆所有配件的设计保证其拆除后留下的孔尺寸最小,并符合美观要求。

(1)模板采用钢制3015型钢模板,支架采用15×15cm方木。

(2)立模前精确放样,按基础结构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安设模板,对模板的固定使用方木和钢拉杆;使用模板的内表面平整、光滑、整洁,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3)安装好的模板内无污物、石块、木屑及其他杂物,为脱摸方便,使用混凝土表面不会变色的脱摸剂。

(4)对摸板的固定支架稳定、坚固且能抵抗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偶然冲撞;支架必须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保证完成浇注混凝土后不发生超过图纸规定的下沉量。

(5)模板安装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方可浇注混凝土

§4.2.5 混凝土的制作与浇筑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在合格条件下的机制碎石;砂采用中粗砂;拌合用水经按《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分析后的溪水。

集料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使其不受污染;不同集料相互分开,粗集料按厚度不超过1米的水平层堆放,以免发生离析,离析后的集料重新拌和,以符合集配要求。

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防水蓬布或其他有效防水覆盖物加以覆盖,散装水泥运输车辆的储料斗和筒仓,不应残留不同类型的、低级别的水泥或其他材料。

水泥的存储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以满足混凝土浇注的需要;水泥库必须完全干燥、通风良好、防风雨、防潮湿,且有足够的容量。地板高出地面0.3米,以防受潮。袋装水泥紧密堆放,以减少空气流通,并不得靠外墙堆放。散装水泥储存在料斗中。

不同种类的水泥储存在不同的库房;不同批交货水泥,存储时应便于按交货先后次序使用。

称量机械在施工时必须维持良好的状态。其精确度准确到±0.4%,并每周校核一次;所有混凝土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按重量称量。现场拌制混凝土时,粗、细集料称量允许偏差为±3%,水、水泥、外加剂的允许偏差为±2%。

混凝土在现场拌和,并按当时工程所需数量拌制;拌和开始时,将各种称量好的混凝土集料加入拌和机搅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最短连续搅拌时间,从所有集料进搅拌缸到混凝土排出不超过2分钟。拌制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A.每盘混凝土拌和料的体积不超过搅拌缸标出的额定容量的5%;

B.在水泥和集料进缸前,先加一部分拌合用水,并在搅拌的最初的15秒内将水全部均匀注入缸中。缸的入口无材料积结。

C.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缸内的拌和用水全部倒完,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分钟时,将搅拌缸彻底清洗后才能拌制新混凝土。

D.施工现场须准备一台完好搅拌设备,以应付随时出现的问题。

E.混凝土不得使用人工拌和。

采用斗车运送混凝土,为避免日晒、雨淋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需要时,在斗车上加遮盖物。

(1)混凝土浇注前,全部支架、模板和钢筋预埋件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并清除干净模板内杂物,使模板内不得有滞水、锯末、施工碎屑和其他附着物质,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2)在浇注混凝土时,对其表面认真处理,使砂浆紧贴模板,使混凝土表面最终达到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

(3)混凝土分层浇注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的浇注必须连续不断的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间断时间应经实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的同意,若超过允许时间,则按施工缝处理。

(4)混凝土浇注时,其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超过2米时采用溜槽或导管,溜槽或导管保持干净,以免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发生离析。

(5)对混凝土的浇注日期、时间及浇注条件都有完整的记录,以供监理工程师随时检查使用。

§4.2.6 混凝土养生

混凝土浇注完成,待其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生,采用洒水养生的时间不少于7d。洒水养生包括对未拆模板洒水和在混凝土表面上严密地覆盖一层稻草、麻袋、砂或其他能保持湿润的吸水材料,但不能使混凝土表面上产生不良的外观;当气温低于+5℃时,采取覆盖保温措施,不得洒水养护。

§4.2.7 拆模及回填

5.墩、台施工工艺

§5.1 墩、台施工工艺框图

§5.2 墩、台施工工艺文字说明

§5.2.1 基面处理

墩台施工之前,先对基础表面进行清理,清除表面的水泥渣、多余混凝土、石块等杂物,使之达到设计的基础顶面标高。对预埋钢筋采取措施拉直,生锈特别严重时,对钢筋表面必须进行处理才能接上部钢筋。

§5.2.2 测量放样

根据桥梁控制点位精确测放出墩、台中心位置,然后采用红油漆线或黑色墨斗在基础表面画出墩、台底面大样后即可绑扎钢筋。

§5.2.3 墩、台施工工艺中的模板、钢筋和结构混凝土施工均请参照扩大基础施工工艺要求,不同部分叙述如下:

盖梁的支架和拱架搭设前须进行图纸设计和荷载检算;对支架和拱架预拱度要求考虑下列因素:

(1)脚手架承受施工荷载后引起的弹性变形

(2)超静定结构由于混凝土收缩及徐变而引起的的挠度

(3)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设备的压缩而产生的塑性变形

(4)脚手架基础在承受荷载后的弹塑性变形

(5)盖梁底模板的预拱度设置

盖梁表面的外露模板其挠度不超过1/400跨径,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不超过1/250跨径;盖梁的突出部分,应做成倒角或削边,以便脱模;模板的拆除应以混凝土强度能够承受自重为限,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强度的70%时即可拆除模板。

(1)立柱混凝土浇注时应一次完成,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最少24h方可浇注盖梁混凝土。

(2)立柱施工施工时,随时观测柱顶的位移,以便及时校正。

浇注梁体混凝土时,一般按梁的全部横断面斜向分段、水平分层连续浇注。上层与下层前后浇注距离不小于1.5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浇注厚度不大于30cm;

6. 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的施工

§6.1 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6.2 施工方法详述

§6.2.1 平整制梁场

本合同段在施做制梁场前,为能承受梁体的重量和施工时预加应力对地基的附加压力,使用压路机对制梁场基础反复压实,使其平整度达到10mm,压实度≥97%。在平整压实好的场地上设立台座,预制梁板。

§6.2.2 立模、绑扎钢筋及浇注砼

在制作好的台座上先擦一层隔离剂,接着拼接模板,并在台座上立好一侧模板,同时在模板上抹上脱模剂。再绑扎底板和侧板的非预应力钢筋定位框,绑扎完毕后,穿入波纹管,波纹管露出梁端模板5~10cm,以防砼浇捣时水泥浆漏入管道,形成堵管。波纹管穿入并按设计坐标定位后,再立另外一侧模板,模板立好后,要注意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1) 按设计要求并牢固控制钢筋位置

(2) 绑扎用18号铁线,如有扭断、开口、失去坚固的情况,还应补绑。

(3) 钢筋保护层的垫块预先制好,其最大集料尺寸为10mm,强度与相邻砼强度相同。

(2)为保证梁板砼的浇捣质量,先铺下层砼,上半部砼采用插入式捣固器进行振捣,振捣时振捣不得碰撞波纹管,以免波纹管变形形成闭孔,影响预应力束的穿入。

(3)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需注意:

(4)混凝土自加水拌制时起,至入模捣固完毕时止,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

(5)灌注混凝土过程中DB33∕T 1203-2020 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标准,应随机选取混凝土制作试件,试件应随同构件在同样振捣条件下成型,试件组数(每组3块)应能满足拆模、移动、存放及最后评定产品质量的需要。

§6.2.3 砼养生及拆模

砼浇捣完毕,终凝后,即可开始养生,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当养生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6.2.4 张拉程序

(1)先检查张拉横梁及锚板与底模的相对位置,使钢绞线重心位置与底模尺寸误差不大于1mm。

(2)检查张拉设备,特别是锚具、连接器、张拉杆等,不得有暗伤、病疵。对千斤顶、油压表进行定期经验检验标定。

(3)整体控制张拉:控制张拉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并需进行实测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出值相差不大于±6%的检查。为提高测试精度,仅测立模到张拉这一段的伸长与相应的理论计算伸长做比较JG∕T 5068-1995 地板磨光机,具体可选测几根钢绞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