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河建兴苑安置工程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普河建兴苑安置工程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4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150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普河建兴苑安置工程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普河建兴苑安置工程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4、每天收车后,项目经理部指派专人清扫马路,以达到环卫要求。

放线→撒出开挖灰线→开挖灰槽→捡底→验槽→砼垫层→砼基础放线→砼基础→基础梁柱→基础砖砌筑→基础验收→土方回填。

开挖时,如遇地表水和少量地下水,采用明排水方法施工。视现场具体情况,采用集水坑污水泵排水在生活区下水道内。

本工程如发现下卧层或有透镜体,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

基础、地梁钢筋直径≥Φ16广东省某监狱更新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采用闪光对焊和窄间隙焊接长。<16采用搭接绑扎连接接长。

墙体竖向钢筋直径≥Φ16,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焊接质量应符合《钢筋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电焊工人须持证上岗。

4、墙、柱竖筋位置的确定:墙的第一道水平筋或柱子的定位筋直接焊接在底板的上部筋上,竖向筋再与之焊接,竖筋的四周均应捆好砼垫块,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5、墙钢筋在遇到≥300mm的洞时,截断后再继续布置,但应按设计要求在洞口四周用钢筋加强。

6、梁、板内通常钢筋需接长时,上筋接点布置在跨中,下筋布置在支座,底板筋相反。

7、绑扎用20—22号镀锌铁丝,先绑扎主要钢筋,然后绑扎次要钢筋及板筋。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对进场钢筋按规范标准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2、原材,成型钢筋应按规范、种类分别堆码在枕木或砖砌成的砖体上,并采取搭防雨棚等措施,以免钢筋被锈蚀和污染。

3、钢筋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梁、柱箍筋弯钩除特殊要求外,均弯制成135°平直段长度满足设计要求、抗震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

4、钢筋制作前,应按照大样试制,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大批量生产,钢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

1、基侧模:采用钢模组拼。

(1)各台阶的模板用角模连接成方框,模板横排,不足部分改为竖排组拼。

(2)横楞、竖楞采用Φ4.8×3.5钢管,四角交点用钢管扣件固定。

(3)上台阶的模板采用抬杠固定在下台阶模板上。

(4)最下一层台阶模板,在基底上设锚固桩支撑。

1、安装和拆除模板时不得抛扔,以免损坏板面或使模板变形。吊运时不得碰撞砼结构。

2、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除灰浆,对难以清除的,采用模板除垢剂清除,不准敲砸。

3、振捣砼时,不得用振棒触动板面。

4、帮扎焊接钢筋时,不得砸坏或烧坏胶合板。

5、拆下来的模板,如发现翘曲、变形、开焊,开裂应及时进行修补。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砼结构工程为结构重点施工项目,是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工程施工时将钢筋砼结构工程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

二、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

混凝土须及时运送到浇筑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现象。

运输容器必须严密,严防漏浆和吸水,并须及时清理运输容器、防止混凝土的残渣和硬块混入拌合物混凝土中。

运输时间控制如下:

1、C30及以下的混凝土,气温低于25℃时为120min,气温高于25℃时为90min;

2、C30以上的混凝土,气温低于25℃时为90min,气温高于25℃为60min。

  1、材质证书、试验资料、砼配合比,钢筋焊接资料检审合格后送驻场监理审定合格。

  2、完成隐蔽验收和模板验收。完成安装工程及土建自身的预埋预设,并已经签证。

  3、与砼浇筑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前后方,外围一切准备工作达到要求,并已完成自检记录签证。

  4、全部施工缝已冲洗,清除杂质浮渣,作好衔接技术处理。

(1)、准备工作

1)、浇筑混凝土前,须对模板位置、尺寸、垂直度、留洞以及对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的同时,把模板的篷隙和孔洞堵塞严密;

2)、核对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以及预埋件的数量,及其各部位的几何尺寸等。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必须严格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的规定。

浇筑混凝土时,须重点控制砼浇筑的自由下落高度、分层浇筑、间歇时间和施工缝的留置等四个环节。

(3)、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入模成型后,须严格捣实,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设计的结构形体和几何尺寸。

振捣成型,主要是赶出混凝土中的气泡、降低空隙率、提高容重、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

振捣效果,与振动器的形式和性能、混凝土的粘聚性、流动性等有关。除此外,使用振动器捣固混凝土的效果还与混凝土稠度、砂率、含气量、骨料形状等有关。

振动效果与振捣时间、振动加速度、振动频率有关。所以,在施振时要合理掌握振动时间,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振动器,使其施振后的混凝土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给强度和密实性带来良好的效果。

施工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将增加混凝土的强度10%~20%;特别是对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确保二者共同工作有利,还可使新旧混凝土密切结合,防止出现裂缝,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密实性,并能减少混凝土硬化收缩和干燥收缩。

浇筑时须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具体振捣方法如图所示:

1、柱砼的浇灌在2m以内由顶部直接将砼浇入墙、柱内。大于2m的在墙、柱侧模开口浇灌。浇灌前底部先填以50mm厚与砼内砂浆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梁、柱砼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分层振捣,钢筋密集的地方采用小直径细棒振捣,每层砼的浇灌高度不得>500mm。

2、梁、板砼按所划施工段连续一次性浇灌完成,楼梯与楼层同步。砼振捣选用振动棒后用平板振动器进行。

1、砼的养护采用人工自然养护法。砼养护须符合下列规定:

1)、须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本工程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须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须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须覆盖严密,并须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和支架。

2、砼的拆模:非承重部位的梁板侧模等拆模时做到不粘膜、不损害砼棱角、不出现裂缝。梁板的承重模板必须按规范规定的强度达到后才拆除,并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须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须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次取样须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以上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每组三个试件须在同盘砼中取样制作。

九、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分部及处理

砼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施工对策

主体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结构标准层施工工艺流程

抄平、放线→墙、柱筋制绑—(钢筋隐蔽)→支墙、柱模板—(模板补缝,复核、发浇灌令)→浇筑墙、柱砼—(养护、取样)→支梁、板模板—(模板检查、校正、复核)→制绑梁板筋—(复核、隐蔽,签浇灌令)→浇灌梁板砼,取样—(养护)→反复循环进行。

每层均设两道施工缝,第一道施工缝留于该楼层主梁下口50mm处,第二道施工缝设在该层楼板板面。

施工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

我公司将成立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组成的四人测量小组,专门负责定位、轴线、标高的测设,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尺寸正确无误。

  施工放线前,应提前复核建筑与周边红线的距离,经规划部门现场验线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方能正式施工。

该工程成立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等四人组成的测量小组,专门负责定位、轴线、标高的测设,确保建筑物的几何尺寸正确无误。施工放线前,应提前复核建筑与周边红线的距离,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方能正式施工。

1、认真审核图纸,绘制出放线中所需的大样图、现场平面图。图纸审核应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该工程±0.00标高与临近建筑物±0.00标高、道路标高、建筑物排水口标高以及与室外场地设计标高相对应;其二,根据总平面图和现场红线将该工程外边线放出,再丈量与临近建筑物间距是否与图纸尺寸相吻合,若有疑问应及时向业主汇报,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SJG 42-2017 深圳市校舍抗震安全隐患排查标准 2、掌握该工程的类型、特点及建筑对测量放线的要求。

3、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并能熟练地使用、检校、维修仪器。

4、能够对几何形状、数据和点位进行计算、校核。

5、熟悉误差理论,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高精度、高速度的完成任务。

6、针对现场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处理测量中的问题。

7、熟悉掌握现场的地形、地貌情况,并绘制出现场地形地貌图,以及定位,标高控制网络图。

GB/T 37013-2018标准下载 一、工程平面控制

土方开挖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

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测设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桩。利用建筑的周边轴线设置控制桩点,形成“井”形主轴线平面控制方案,控制点设在已有临时围墙上和作地面控制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