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混凝土监理细则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监理工作必须严格细致。以下是混凝土工程监理细则的简要介绍:
一、监理目标混凝土工程监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合同要求,避免或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安全、经济、环保。
二、监理范围混凝土工程监理涵盖从原材料采购、配合比设计、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具体包括:1.原材料检查:对水泥、砂、石子、外加剂等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2.配合比审查: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确认其满足设计强度和其他性能要求。3.模板与钢筋验收: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及支撑系统是否稳固;钢筋规格、间距、绑扎质量是否达标。4.混凝土浇筑过程监督:监控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及振捣工艺,防止离析、蜂窝麻面等问题。5.养护管理: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确保达到设计强度。
三、监理措施1.事前控制:参与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明确关键部位和特殊要求;核查施工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2.事中控制:采用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方式,实时跟踪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3.事后控制:组织验收,检查混凝土外观质量和实体检测结果(如回弹法测强或钻芯取样)是否合格。
五、资料管理监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各类检查记录、试验报告、验收文件等,为工程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总之,混凝土工程监理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监理人员具备扎实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注重协调沟通,确保各方责任落实到位,共同保障工程质量。
混凝土工程是极为重要的分项工程,在施工中对浇注、振捣、养 等环节要严格控制。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一)事前监理控制要点与方法 1.组织有关监理人员学习相关图纸、技术资料、施工规范和质 量标准。 2.各工程项目施工前,组织相关图纸会审,会审后,要求施工 单位及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主要审核 内容包括:主要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进度计划、 机具设备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产品保护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经 监理审批同意,并报业主批准后方可实施。 3.检查施工单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管理人员资格证和特 殊工种);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是否 有办理工种间交接验收手续;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已提供由法定有资质 单位设计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4.混凝土工程所用有关材料、机械设备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 意后方能使用,审核内容包括: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是否满足国家 有关标准和施工配合比规定,作业机械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备 及机械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1).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报告,并应对其品 种、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 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 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2).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所用的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粗骨粒径最大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及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 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3).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骨料中严禁混 入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 (4).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 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规定。 (5).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外加剂的品种及掺量必须根据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施工及气候条 件、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经试验后确定。 5.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1).混凝土搅拌须保证原材料称量准确,偏差满足下表要求混 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
注:①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检查使用中衡器有无合格标签 ②骨料含水率测定次数根据大气情况而定。 (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 至浇筑地点,到达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落度,当有离析现 象时,还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3).采用泵送混凝土时:①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 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②泵送前应先
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③预计泵 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 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④在泵送过程,受料斗内应具有足 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4).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 有排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 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5).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当浇筑高度 超过3m时,应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浇筑竖向 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 泥砂浆。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 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 (6).浇筑层的厚度按捣实混凝土的方法不同而加以控制。 (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 湿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
(8).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一振点的振 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②当采用插入式 振捣器时,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 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
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③当采用表面振捣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 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④当采用附看式振动器时,其 设置间距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③当采用振动台振实 千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时,宜采用加压振动的方法,压力为 1~3KN/m²。 (9).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 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②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 置在板底面以上20~30mm处;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 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看次梁方何浇筑,施工缝应留置次 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③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 杂的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宿舍楼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10).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已浇 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 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 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 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④混凝土应细致捣 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11).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当须留置时 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2).在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 下列要求:①水平施工缝,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其与地脚螺栓底 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时,水平施工缝 可留置在不小于地脚螺栓理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四分之三处:②垂直
施工缝,其与地脚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50mm,且不得小 于螺栓直径的5倍。 (13).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 高宽比不得大于1.0;②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对地 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③垂直施工缝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 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垂直 面上也应补插钢筋;④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 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其表面抹10~15mm厚与混凝土成 份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 (14).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①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② 采用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7d,对掺加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 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 润湿状态;④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15).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暴露的全部表面应用塑 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16).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 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6.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及道路是否畅顺。 (1).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 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应浇水湿润,且不得有积水。 (2).浇筑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 (3).作业期间,木工、钢筋工跟班检查,当发现有变形、移位 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事后监理控制要点 1.混凝土表面缺陷面积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 面,可用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施工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 洗刷基层。 (1).出现蜂窝、露石和露筋的部位应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 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先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 土强度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2).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合同设计等有关单位 研究处理。 2.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中应收集整理以下资料。 (1).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性能试验报告。 (2).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 (3).混凝土试块检验报告。 3.当采用预拌混凝土时,供应商应提供下列资料: (1).水泥品种、标号及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骨料的种类和最大粒径。 (3).外加剂、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 (4).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落度。 (5).混凝土配合比和标准试件强度。 4.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加强产品保护: (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任意踩踏板面筋,不 能碰动预埋件的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