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医院迁建工程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69页).doc简介:
医院迁建工程的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是一个详细且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文件,主要用于规划和指导医院迁建过程中涉及的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工作的具体操作。这份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简述医院迁建工程的背景、规模、地质情况和施工目标。
2. 土方开挖:详细规划土方开挖的步骤,如前期测量、场地清理、挖土机具选择、开挖顺序和深度、安全措施等。
3. 基坑支护设计:介绍基坑的形状、尺寸、深度以及选择的支护方式,如地下连续墙、土钉墙、钢板桩等,并阐述其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
4. 施工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顺序,如地基处理、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安装、监测与调整等。
5. 质量与安全控制:强调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包括材料检验、施工过程监控、应急预案的制定等,以及对施工安全的规定,如防坍塌、防滑坡、防洪水等措施。
6. 施工进度与工期安排:根据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确保与整体迁建工程的进度同步。
7. 环保与文明施工:考虑到医院迁建工程的特殊性,可能需要特别关注环境保护和噪音、扬尘等文明施工问题。
8.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识别可能遇到的施工风险,并提出预防和应对策略。
由于此方案长达69页,每一页可能包含详细的图表、数据和计算,以确保施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是一项严谨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团队进行设计和实施。
医院迁建工程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69页).doc部分内容预览:
③花管安装:检验材径、长度和透浆孔要符合本孔要求。
④搅拌浆液:严格按设计要求0.5的水灰比配料,搅拌均匀。
⑤注浆作业:将符合孔深要求的注浆管罩在花管外(注浆管与花管绑死防止漏浆),从花管内向孔内压浆,达到孔口稍有水泥浆溢流现象,浆液背压不小于0.4MPa。
2.3.9预应力锚杆施工工艺
本工程所使用的锚杆成孔直径为120㎜,间距1.0m、1.2m、1.3m《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验收规范》(CJJ1-2008),钢筋直径25㎜。
2.3.10锚杆施工设计技术要点:
(1)、根据相关施工经验,预应力锚杆采用洛阳铲成孔施工工艺。
(2)、孔位允许偏差为水平方向100mm,垂直方向50mm,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孔深应超过设计长度0.5~1.0m。
(3)、锚杆下料长度允许误差为50mm,安装前应认真清除锚索表面的油污和铁锈。
(4)、锚固体强度大于2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5)、预应力锚杆注浆采用新鲜的P.o42.5 普硅水泥拌制的水泥净浆,其标准强度不低于25Mpa。
2.3.11锚杆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放线定孔位→洛阳铲成孔→ 锚杆放入→注浆→安装钢板高强螺栓→张拉锁定
钢筋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锚杆固段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0m设置一个支架,组装好的锚杆在成孔结束后立即放入孔内,安放时,防止杆体扭压、弯曲,并插入至设计深度且确保拉杆处于钻孔中心位置。
注浆管的出浆口应插入距孔底300㎜以下,浆液应自下而上连续灌注,且确保从孔内顺利排水排气,注浆后不得随意敲击或拉拔杆体,也不得在杆体上悬挂重物。
(1)灌注的水泥浆要取样做室内抗压试验,以复核其强度指标。
(2)浆液应随搅随用,并在初凝前用完。注浆作业开始时,先用稀水泥浆循环注浆系统1~2min,确保注浆时浆液畅通。
(3)当浆液硬化后,若发现浆液没有充满锚孔时,进行补浆。
(4)同一批锚孔注浆结束后,要清洗注浆管道循环系统。
2.3.12护坡桩施工工艺
1、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清理→测量定位→桩位开孔、放置护筒→桩机就位→成孔→清除空底沉渣→放置钢筋笼→放置导管→浇筑混凝土。 2、钻孔桩施工工艺 1)钻孔施工前准备
2.4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
基坑工程施工具有较大的风险,应结合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是针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事故和紧急状况而制定的预防性技术和管理方案。
2.4.1管道渗漏、地表水体侵袭、浸泡。
基坑施工过程中,随着基坑变形的增大,会对管道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管道渗漏、开裂,给基坑带来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大气降水及基坑周边绿化用水都可能浸泡基坑周边土体造成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土方开挖必须遵守“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派专人指挥,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m,遇沙层处应适当调整以免造成塌方。如果不按设计工况进行超挖将会造成边坡位移过大或造成边坡塌方的严重后果。
应急措施: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协调土方与支护班组的进度,土方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超挖而造成边坡位移过大或塌方,要及时回填土方,或用砂袋反压坡脚,并增加锚杆及时抢险支护,待坡体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开挖。
地面超载会造成基坑变形过大,影响基坑安全。如出现以上现象,应马上减轻地面荷载,根据现场情况补张预应力锚杆,控制位移发展,或者在坑底脚被动区压重(如填砂袋等)。
2.4.4地面沉降、坑底隆起
若地面沉降速率过大并有坑底隆起现象,应迅速回填反压,并采用静压注浆等措施迅速加固坑底,特别注意挖土时间和挖土顺序,严防因深层土体流动而使工程桩发生破坏。若有深层土体流动迹象,应立即停止挖土,查明原因后再开挖,采用进一步增加被动土压力等方法加固坑底。
2.4.5出现险情时对施工人员的救援
本工程施工中,影响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危险源主要有:
(1)施工机械较多,机械伤害;
(3)基坑较深,施工人员的高空坠落;
(4)边坡坍塌掩埋施工人员;
2.4.6针对人员安全方面的应急和救援措施如下:
(1)施工前,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全体施工人员对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识别出重大危险源并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报总工办备案。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注重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3)项目技术负责人制定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2.4.7监测数据出现异常
土方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超出设计工况的允许变形值,要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3.1土方施工前的场地条件
3.2土方施工方案的策划及比选
3.2.1土方开挖总体思路
针对方案分析,我们认为应综合考虑,本工程土方施工方案策划结果如下:
采取分区设定场坪标高,分段分部位确定开挖标高,分层次开挖及分阶段开挖。对挖方区,土方大开挖与逐个构件开挖标高和基坑、槽相结合,即要减少超挖,又得控制基坑基槽开挖深度控制在规定的开挖深度以内,便于施工作业。
3.3土方施工方案的实施
3.3.1场地初步平整
将现有场地土方高差进行就摊铺初步平整,具备基坑土方开挖条件。
深基坑挖土是基坑工程的重要部分,对于土方数量大的基坑,基坑工程工期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挖土的速度。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时应派专人指挥。另外,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变形控制是否满足要求,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靠挖土阶段来进行检验,因此,基坑工程成败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基坑挖土。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土层种类及其特性;地下设施情况;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土方运输的出口。要优化选择挖土机械和运输设备;要确定堆土场地或弃土处;要确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3.4土方开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几何尺寸。
根据规划红线或建筑物方格网,按设计总平面图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可采用经纬仪及标准钢卷尺进行检查校对。按设计基础平面图对基坑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符合图纸的朝向。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筑物的距离一般应大于两倍的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成的沉降已稳定的建(构)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并妥加保护。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
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
土方开挖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如用机械挖土,深5m以内的浅基坑可一次开挖。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遇标高超深时,不得用松土回填,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压(夯)实到设计标高;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与勘察、设计、建设部门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
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
基坑开挖完毕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一般用表面检查验槽法,必要时采用钎探检查、或洛阳铲探检查,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4.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表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做地(路)面的基层。
3.5土方开挖应急措施
土方开挖有时会引起围护墙或临近建筑物、管线等产生一些异常现象。此时需要配合有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以免产生大祸。
土方开挖后支护墙出现渗水或漏水,对基坑施工带来不便,如渗漏严重时则往往会造成土颗粒流失,引起支护墙背地面沉陷甚至支护结构坍塌。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辽2015J901 卫生、洗涤设施.pdf,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及时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围护墙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墙体进入墙背土体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管边围护墙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面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出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只需将引入基坑的水设法排出即可。
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漏水位置离地面较近,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0~1000mm,在支护墙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浆液中应掺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采用压密注浆时应注意,其施工对支护墙会产生一定压力,有时会引起支护墙向坑内较大的侧向位移,这在重力式支护结构中更应注意,必要时应在坑内局部回土后进行,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
2.防止围护墙侧向位移发展
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发生一定的位移是正常的,但如位移过大,或位移发展过快,则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如发生这种情况,应针对不同的支护结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基坑施工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作为我们施工单位相应也应做基坑安全监测。
基坑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1)使参建各方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JIS A1127-2001 混凝土的动态弹性模量、动态刚性及动态泊松比的共振试验方法,掌握工程各部分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